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如见道心 > 第一八零章 那时烽烟

如见道心 第一八零章 那时烽烟

作者:烂桃子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血不兴,党争愈演愈烈,政权割据,社稷根基动摇。

祸乱一生,不甘寂寞的修真者即在暗处鼓动起事,各地藩王篡位,相互倾轧,竞相涌进争权攘利的漩涡里。

世间风气畸变,良知沦丧,摘星原秩序崩溃,凡流被推进动乱的深渊。

值此乱世,化清门率先打破枷锁,插手人事纷争,呼吁潘圣临速登帝位平息乱源。

大荒墟、蟠渊盟极力反对,说事起于人皇驾崩,潘圣临就是乱源。

伽蓝寺因玄镜伤情未愈,关寺避世不给说辞。唯有同尘苑和澈羽岛出声响应,李笑阳见拥护者不足半数,未敢独断。

纠纠缠缠再熬数年,世道愈乱,饥荒、疫病频发,盗贼蜂起,灾民遍野。

天地一片怨愤,李笑阳悔不当初,再请祖龙令号令册立新君。

相比黄袍加身,潘圣临更热衷于争名逐利的过程,挡明枪、阻暗箭,那种算计时的愉悦感让他兴奋得夜不成眠。

动乱伊始,此贼假装屏客,独居西林坊纵览天下局,暗地里拘神遣将,边煽动叛乱边维持镇压,两出戏唱得风生水起,搅得摘星原一地鸡毛。

诸藩王领假诏彼此攻伐,力渐衰微,武备废弛,是以另外寻觅靠山,随着修真者的参与,景状彻底失控。

鹤鸣之士俱知潘圣临作恶,然此时,若说还有一人可名正言顺的讨伐叛逆,终归还属此贼无疑。

李笑阳越想越恨之入骨,决意等叛军一平,即刻拿这瘟神算账!

潘圣临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李笑阳冒天下之大不韪,拟定由其称尊的祖龙令令谕。

可惜,此贼算尽人心算不准天意,在祁苍黄送来谕榜时,竟已是病入膏肓之体。短短半夜,潘圣临暴毙于骖鹤宫。

死讯一经通传,举世哗然。

未等治丧,又传李涴尘解散西林坊,散尽客卿,打发秀女自谋生路,唯留八女使隐世修行。

不日,鉴于李笑阳私动祖龙令,大荒墟、蟠渊盟相继宣告决裂,誓言再不遵循令谕,归化清门所指使。

凡尘的烽火越烧越旺,修真道门各抱念想,自缚手脚。

西夷、北狄多部戎蛮趁乱挥起逆旗,星夜举兵侵扰王权腹地,各地暴徒云集响应,流民南迁,王朝更迭之势再也不能遏制。

这一年气候反常,南境旱而北地涝,许多郡县颗粒无收,黎民生活愈难。

世道败坏,没有谁能够独处一隅,南朔之南沃野千里,旱情较轻,无疑是极佳的避难所。

千百万流民大举涌入哄抢物资,冲突、暴乱日甚一日。

朝廷被动采取接纳政策,先行安置老弱妇孺,随即以武镇压、收编乱民,以刮野之势大规模强制征兵讨逆。

短短十年间,恶战频频。同室操戈,骨肉相并,人口急剧衰减,强弱不一的各方政权相继兴起、相继灭亡,诸夏被割裂之伤,莫此之甚!

鹦哥城西郊三十里处,是小有名气的蓑衣山,山上是小有名气的阳朝寺。

寺里养大小和尚三名,住持净慧老和尚是兼差,兼知客、典座、香灯等职,管衣食戒律行住修学等等外务内务。

首徒面若朗月、声似洪钟,偶尔下山化化缘、做做法事,有时还顺带捉捉妖驱驱鬼,只是鬼没驱走半个,倒捉些大姑娘小媳妇诸片芳心。

次徒面相敦实,管种菜担水等一类杂事,从无半句怨言。

阳朝寺也设早中晚课,师徒仨就殿里殿外随意一站或一坐,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到佛座前磕个头也行,不磕也无妨。

若逢年过节有外人在场,加敲三声木鱼就算完事,清香也懒得点一柱,毕竟泥佛不闻不动的,点了也白搭。

阳朝寺的名声,是净慧住持辛苦赚来的,老和尚事事庸碌,唯独擅长做素斋。

单单说豆腐,或蒸或煮或炖能玩出几十种花样。

十里八乡的信徒常慕名来尝鲜,香客一多,布施自然也多。

杜若洲是此间常客,每遇中秋节阳朝寺推出新菜,必来,风雨无阻,从不缺席。

眼下恰恰是中秋,可惜净慧和尚心情欠佳,从早到晚唉声叹气的,且时不时就抱着账簿发呆。

确实是账簿,不是菜谱,老和尚近几年收入锐减,压根就没心思研究新菜式。

究其因有,终归是多年混战,平民手里余钱俱被鹦哥城的官老爷们刮尽了,掏不出布施的子儿来。

望着络绎不绝专程来蹭吃蹭喝的「香客」,净慧暗骂这帮子穷鬼真当阳朝寺是善堂麽。

老和尚心一横,撒几把小米丢几捆烂菜叶,掺两桶溪水熬粥喝,连以往供给的嘴头食瓜子栗子都免了。

来客瞧着清汤寡水顿告傻眼,当着和尚的面就骂秃驴,说去年寺里还斥巨资置换了三辆豪华车驾,今年就揭不开锅了麽!

和尚白眼一翻,指着佛祖像发誓,说车驾早被都护府征用了,眼下只剩半斗连耗子都瞧不上的老米,还指望着养活全寺呢。

来客不信,一窝蜂涌进寺里翻找,米面瓜菜被藏得影都不见,老鼠倒是养得挺肥。

杜若洲远道而来,却吃了一碗闭门羹,喝了一肚子西北风,想起往日送出许多金锭银锭却没换来几顿美食,心痛得发麻。

一串贪吃的货藏在寺外古树上等着寺里开宵夜,谁知干巴巴趴了半宿依旧不见动静,反而饿得脚步轻忽,两眼发花。

仨和尚都是狠人,肚子空得咕咕叫,照样忍着饥饿在佛座下敲木鱼,还能敲出个迟急顿挫、婉转悠扬来。

「熬不住!跟这财迷和尚熬不住!」杜若洲叹声气溜下树来,朝饥肠辘辘的吃客们摆摆手,直接寻路下山。

没有口福,好在还有眼福。

此际明月高悬,夜色皎白,尘云下摇曳着野树的斜影。

蓑衣山最佳的赏月之地,是离溪水村不远的风月崖。崖上植丹桂数株,山外峰岭相捧,风轻柔,月愈显皎洁。

月亮初时如玉镜挂在丹桂梢头,洒下一岭清霜,待子夜后再伴随着秋虫的低鸣声渐渐远去。

止步崖边,溪水村点点烛火在眼前闪烁,孩童笑闹声、犬吠声时断时歇,机缘若至,甚至可以欣赏到自制的烟花表演。

细碎的火星在半空绽放,虽略显简单,但节日的气氛却被渲染得极浓。

其实初来此地赏月的另有其人,崖前青石被粗略削制成石椅石桌,独坐此间小酌,花在杯里,月也在杯里。

杜若洲有心结识下那位登崖布置佳所的妙客,故连续数年中秋都来此一游,可惜那人行止随意,一直无缘遇见。

临崖而望,溪水村村居自成一格,俱是两层小楼,隐约布局为七星连锁之势,弥漫着一股神妙的风韵。

数年前,听说蓑衣山周边村落收容了数批南迁的流民,给衣给食,极尽照顾。

可惜世间总不缺白眼狼,流民渐渐势众,竟以所给甚少为借口,纠集百多位暴徒攥石执棒闯进各村寨,要驱逐原住民强抢此地。

半夜之间多村陷落,百姓俱奔来溪水村避祸,当暴徒撵至时,风月崖凭空掉落一团光影。

一位白胡子老头御风而降,自称本地山神要保一方平安,惩罚无道。说完骈指一划,百把位暴徒首级齐刷刷滚落在地。

黎民惊为天人,自此崇信有加。

还别说,那山神果真行善,每逢除夕夜即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各村送吃穿度用之物,可惜求子求财没有个准。

别人当神话听的,在杜若洲看来兴许是时事。

净慧和尚曾在无意间诉过苦,说亲眼瞧见山神老爷变身小乞丐,把阳朝寺半仓库米粮、蔬菜兼钱财揣袖里化走了。

另外还留话说剩余的改日来搬,让和尚乖乖看着。

听说此事的香客没太在意,认为这是和尚哼穷的套路,但为了尝新菜,俱数落山神老爷不地道,借东西不还就算了,瞧还把咱家住持唬得直哆嗦。

净慧说的时候没见特别心疼,据杜若洲猜测,阳朝寺至少还有一仓库物什原封未动吧。

想想今晚遭遇,杜若洲决定务必要找到那位山神老爷,别的可以不计较,但自己布施给寺庙的那份总得讨回点彩头来。

赏月是雅词,需看雅兴,杜若洲光棍一条无赖一只,赏半宿也憋不出半句诗词来。

孤单单坐至夜深,这惫懒家伙愈觉无聊,遂收拾行装朝鹦哥城而去。想那山神求衣求物,应该知道都护府才是最阔绰的主顾吧。

倾听着秋虫的唧唧声,借着月光偶尔走走夜路别有一番情趣,怕只怕撞见鬼,孤魂野鬼。

林子里弥漫着一层层诡异的黑雾,看样子不是干净地带。

活在乱世命如草芥,谁都可能不得善终,横死荒野沦为去无归所的阴灵。

杜若洲哼着小曲,一步撵一步朝前走,照此速度抵达鹦哥城,估计城门刚刚开启。

正行间,忽然听到一阵孩童的啼哭声。

哭声如吼,甚是蹊跷,上一声响在耳畔,下一声已在里许远外的深山之中。

自昔年在石烟城见鬼后,杜若洲即把阴灵钻研得透透的,尤其是近几年七月半超度过无数煞鬼饿鬼,对寻常鬼事熟悉得很。

看眼下情形,像是鬼差前来拘魂,让小孩遗魄深夜寻找葬地的夭折之兆。

敢在修真者眼皮下行歹事,绝对是自作孽不可活。杜若洲咬牙骂声晦气,调头就追。

哭泣声飘忽无定,挑挑拣拣,最终选中一处偏僻凌乱的低洼之地,哭声愈悲。

杜若洲不远不近跟着,正觉恻然,忽见草窠里冒起团白烟,凭空画个圈做个标记。山风一吹,烟云登即消逝不见。

根据童葬习俗断断方位,杜若洲提振精神,转身朝西北角寻去。

[纵横@精华书阁连载。]

为您提供大神烂桃子的《如见道心》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八零章 那时烽烟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