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立刀为王 > 第二卷下山行 第六十六章唐王在此下

断江以走,血衣,拎怜以死,安澜为首的风雨楼也暂时放弃了对楚国项族的追捕,一时间楚雄才竟有些迷惘,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复仇下去。

白晓学着唐留也摘下一根狗尾巴草叼在嘴边,不巧刚好看到楚雄才一脸纠结的模样,于是便学着唐留的语气随口说到:“大叔,你看起来很纠结啊。”

楚雄才不知道从哪也拔了一根下来,叼着草说到:“白兄弟,你说我该继续姓楚,还是回归本姓,项。”

白晓又何尝没有这样的纠结,说到:“这问题,确实难到我了。我姓白,名晓。我母亲在离世前却给我冠上申屠二字在前。我这么多年,在龙虎山查遍了天下典籍藏书,也没能找到关于申屠二字的意思。”

楚雄才皱眉到:“申屠?复姓的家族中轩辕,司马,宇文都是大族,唯独申屠一族,我确实从未听说过。”

白晓纠结了太久,事到如今反而看的轻松,说到:“那你呢,楚有何意义,项又有何意义。若全无意义,姓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楚雄才叹息说到:“天下人都以为是项家战败,为了讨好秦室,才改姓为楚。其实不然,姓楚就是要让所有项家弟子谨记国号,以此为戒。项家丢国,楚国破。终有一日我们姓楚的项家人一定会复立大楚,界时,在回姓项。”

白晓咀嚼这苦涩的草根说到:“挺好,有寓意,有志气,有誓言。哪有。为何想改呢。”

楚雄才说到:“怕了,我毕竟也只是位常人,也想过清贫的隐世生活。可背负楚姓让我不安,每每夜里,都会想到枉死的楚国英灵。我想忘却这所有的血海深仇,找个地方隐姓埋名,相伴妻儿终老一生。”

白晓眼含深意的看着楚雄才说到:“恐怕不止这些吧。”

楚雄才苦涩的笑笑,说到:“大秦虽灭楚国,是家仇国恨,但毕竟平定天下后也确实给十一国百姓带来了和平。我是想复国,但真不忍心再动兵戈,让天下百姓再陷入战火之中,忍受饥饿,冻馁之苦。”

白晓说到:“做人有善心,做王没有。仇恨没遮蔽你的双眼,这已经足够了。若是他日乱世再起,楚家再度出山当个平定天下的仁人志士,未尝不可。”

二人寒暄之时,才发现身旁青羊已经呼呼的睡着了。

唐留从不远处走来,看来身体已完全复原了,容光焕发。

白晓轻轻的给青羊盖上一层披风,问到:“接下来你们俩去哪里?还是跟着我们南下?”

唐留坐在白晓身旁,说到:“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等处理完就去找你。”

白晓并未多问,只是说到:“小心点。”

唐留起身便招呼着楚雄才要走,白晓躺在地上目送二人渐行渐远。

相交于江湖,相别与江湖,总有重逢日。

天角地涯,一位头须皆白的老道人身旁悬立一杆白玉笔,笔杆上七星闪烁,眼见白晓最终安然无事,稍稍松了口气。

正是白晓的护道之人,白玉老道。

白玉老道惊咦一声,感知到了一缕不寻常的剑气,驾驭神念一路跟随剑气追踪而去,哈哈笑道:“九剑,你不是说不管的嘛,还是忍不住偷偷护道啊。”

九剑尊者哼了一声,说到:“既然是她的儿子,我九剑照拂一二理所应当,你成天跟在屁股后面算什么回事。”

白玉老道说到:“小晓误打误撞破我心关,我不能感谢一二了?”

九剑尊者看向唐留,身后九剑似是忍不住要自行出鞘,说到:“这家伙,将来会乱白晓道心。”

白玉老道连忙叮嘱到:“儿孙自有儿孙福,将来之事将来说。我倒是觉得有唐留在,白晓说不定能借他山之石攻玉,破心魔。”

九剑尊者收心养剑,说到:“留着也是个祸害。也罢,将来自有将来人,由他们去吧。”

唐留二人从观泽一路东行,向东都洛阳方向前行。

楚雄才一身体魄刚刚恢复,赶几里路便要停下稍微歇息。

唐留看向东方,依稀可见曾经大唐风华。

大唐有二绝,景,仙。

万亩星河点人间,长安十里香透天,长安洛阳之景。

盛世仰天出门去,乱世十步杀一人,摘月诗仙之仙。

数百年来,万千文人仰慕,历代诗篇无数,唯有李姓白仙一人独占魁首。

一腹诗书,不为五斗米折腰,七成吐成锦绣,画尽盛唐万里河山。三分化为剑意,斩尽四方敌。

唐留,唐留,留字既是白所留。

楚雄才问到:“接下来,去哪?”

唐留指向东方:“哪里,吾乡旧唐之地。”

楚雄才这时才想到,唐留好像一直没说过自己是孤儿啊,想来还有家人在等他吧。:“回家啊,家里人还好吗?”

唐留肩胛处时常跑出一缕缕火焰,又瞬息熄灭,说到:“家早没了,这次归家,复国。”

楚雄才心中一震,双目尖锐,像是要刺穿唐留的脸颊,一字一句的问到:“你到底是谁?”

唐留亦一字一句的说到:“前唐,李家,单名一个义字,子留。”

楚雄才大惊失色:“大唐皇子,李义?”

唐留微微点头,说到:“我都差点忘了这个名字了。”

楚雄才想起昔日大唐灭时,唐都洛阳城外,近乎十万异兽围城,若不是三兵圣中的两位联手对敌,怕是满城皆要成为兽口肉糜。

唐留说到:“若不是人屠白苍起和大柱国王翦联手,我就随着满城百姓殉国了。”

楚雄才问到:“那是谁带你出来的?王翦是否战死?人屠去去哪了?”

唐留笑着说到:“等到地方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楚雄才虽是一境武夫,却也止不住后退,说到:“昔年,你入楚府时便有此谋划吧。”

唐留摇头说到:“并不是,那时我虽知道自己的血脉,但对于楚家确是一无所知,只是随便挑了个好翻的院墙,想去偷两口吃食而已。”

楚雄才片刻后放松下来,说到:“为何要我跟你一块去?楚国,唐国,虽可同谋,但并不能同宗 。”

唐留看着已年过半百的楚雄才,说到:“你看着我长大,也只有你的话我能听得进去。你心怀慈悲,我不想成为下一个嬴政。你在我身边,我看得见苍生。”

楚雄才拍着唐留的肩膀说到:“走吧,我去见见所谓仙人,兵圣。”

唐留驾车去往旧唐,帝辇补齐大半,四方镇灵物两方巡回,外加一卷红帘遮蔽天机,一龙一凤拉车。

帝辇本就是半仙兵秩序,只不过被拆解的破败不堪。如今从血衣真君身上搜寻到前唐遗留的宝物,将帝辇补全三分。速度如今是风驰电掣,还有卷帘遮蔽天机,朱红,绿倚在旁辅佐,除却攻伐手段劣显不足,也算是有几分半仙兵之威了。

帝辇一路横冲直撞,其下就算是仙师元婴,如若不细细探查都难以察觉,更何况人间凡俗与仙门所距太过遥远,一路飞驰确根本无人知晓。

洛阳东侧,群山岭野中,十殿楼宇各处一方,其内又分春夏秋冬四季之地,春殿,夏阁,秋楼,冬屋。居住文臣武官,私塾学子。夫子喜好秋阁,学子而立春风,侍卫武士居住在肃杀严冬,文成武将当立在正午暑日。

四季之地各有责连,天地无像,外人走到近前也难窥其中。

尤其是春殿,凌霄阁中,十二臣画像时时刻刻怒目圆睁,守护边界。大殿之中,一月一次的唐臣议便在此地召开。

群臣数百,此刻在殿中的不到半数,唐亡数年时间,多少风流被雨打风吹去,残留的旧唐遗老,三分心病难熬,三分通外失联,四成苟延残喘至今,心中死灯不灭,犹有复国的一丝心火长存。

四成残臣之中,兵圣王翦为首,太傅唐霜为辅,各自统辖文武百官。

学宫之内,夫子荀令为学宫之主,率儒生数百,终日教化山野之人,争得文运。

今日又是群臣议,各家皆有站队,依顺序各立一处,等待归人聊议外界情报。

唯有一人独立群臣之外,身形修长,一身白衣而立,丝毫没有鹤立鸡群之感,反如众星捧月,四面臣仰首视之,却不敢接近。

此人,昔日供奉翰林,“诗仙”李太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城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王翦颔首问道:“程将军何在,太傅归来否?”

凌云阁中十二画像最为魁梧哪位,声音雄浑,缓缓说到:“未见太傅下落。”

王翦转头说到:“几年不归,想来是有重大事件,我们先行商议吧。太白,有事可说?”

太白黑发已白,一身染雪白衣,不沾凡俗,环视群臣,各色表情,摇头说到:“无事。”

荀令拘礼,说到:“李先生,学宫有一事相求。”

太白说到:“但讲无妨。”

荀令笑言:“学宫文运太浓,若不加以疏导,怕是要蔓延到外界。还望先生加以牵引,暂存文德楼。”

太白刚欲点头,突然神色大变,开向边界。

有一少年驾帝辇,朗声说到:“唐王李义,归家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