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岁的我制霸了大唐 > 第二百零九章 处理政事

九岁的我制霸了大唐 第二百零九章 处理政事

作者:青子花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百零九章 处理政事

众人困惑望着他,李泰坐在石凳上,一本正经的说道:

“第一件大事,是朝廷燃眉之急。"

“当朝廷缺钱时,朝廷文武百官没人拿出一个主意,最后是我让五姓七氏捐赠给朝廷九十八万贯,缓解了朝廷缺钱的难题。”

“九十八万贯三省六部十二司收到没有?”

李泰看向裴寂,裴寂赶忙道:“已经收到了。”

李泰问道:“你们觉得,这件事办得如何?"

不等其他人吭声,程玉先作揖道:“陛下心思缜密,不仅识破那七位家主的阴谋,还让他们心甘情愿出钱,奴婢打心底里佩服!”

众人微微颔首,认可他的话。

对于李泰能生钱的本事,确实没得说,尤其是和五姓七氏那七位家主第一次过招之时,开始文武百官都觉得李泰可能要吃大亏,却不想李泰硬是凭借七块石碑,改变了结果。

不仅让五姓十望心甘情愿捐赠九十八贯。

而且还让其声威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

这般手段,足以证明李泰的能耐。“陛下英明,解朝廷燃眉之急之事,臣万分钦佩。”

李泰从石桌上拿起一抔瓜子,一边磕着一边继续说道:

“第二件事,是成立皇家盐市。”

“盐铁使司贩卖青盐之案,让朝廷的公信力受损,若不是我命沈炼成立皇家盐市,盐政之弊只会越来越复杂,想要革除弊政,就成了天方夜谭之事。”

“自从皇家盐市成立,朝廷也有了新盐,不仅打破豪门望族垄断盐价之困局也一扫盐务之弊政,百姓获利,朝廷同样获利,你们说对吗?”

“陛下所言甚是!”

程玉毕恭毕敬道:“皇家盐市带来的不单单是革除盐务弊政,更是为朝廷国库之中,增添了一千万贯,也为后面的朝廷粮仓成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看看这个拍马屁的,听着比以前那些人的话舒坦多了,李泰眨眼道:

“而接下来的第三件大事,是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大军,与逆贼梁师都合谋一处,直奔长安城下,若不是突利小可汗因我而降,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程玉大声道:“陛下圣明!”

裴寂四人,李世民、李有容目光古怪的望着程玉,你到底是来宣扬圣旨的,还是来吹捧李泰的?圣旨宣读完了不赶紧回去复命吗?

“第四件事,就是真定公主案。”李泰一脸认真继续道

“崔恭礼借退婚之名,构陷朝廷,欲折损朝廷威名,若不是我前往京兆府,当堂揭穿崔恭礼之诡计,你们可知皇室将面临天下多少人的唾骂?”

程玉钦佩道:“陛下洞若观火,奴婢佩服!"

李世民也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李泰这件事办的让他最感欣慰,如果真让崔恭礼得逞了,后果是真的不敢设想。

“第五件事,是设立朝廷粮仓。”李泰小脸一肃,扬起一根肉乎的手指道:

“蝗虫肆虐,田地不分好坏,地中庄稼都十不存一,豪门望族囤货居奇,欲操控粮价以求大利,若让他们得逞,你们可知道要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到时候千里饿殍,人相食之惨状出现,我大唐何以迎盛世?”

“朝廷粮仓设立,将粮价压了下去,阻止了豪门望族借囤粮之机来敛财的可能你们说,这算不算一件大事?”

“陛下英明!

程玉就差五体投地了,崇敬的道:“若非朝廷粮仓,仅是长安城内,便不知要有多少人饿死。”

众人颔首,这话确实没错。李泰奶声奶气继续道

“第六件大事,是我在长安城内微服私访时,见到长安县县令周桥,受贿而欺压百姓,以及万年县县令孙敬,审案不严构陷民女刘氏欲将其置于死地,二人现都已伏法。

“第七件事,便是吐蕃和亲。”

“吐蕃名义上是和亲,实则是看我大唐蝗虫肆虐,朝廷焦头烂额时,想要伸手要好处,不给他们就陈兵边境,让我大唐面临内忧外患之局面。”

“但废太子去了一趟吐蕃之后,和亲还是会和亲,但不是我大唐嫁公主过去,而是他们的公主,来我大唐。”

“一个月内,七件大事。”

“且这七件大事,都已尘埃落定。”

李泰摊开手掌,眨着眼道:“换做是你们,你们可以吗?

裴寂、陈叔达、萧瑀、封德彝默然不语。

换作是他们,还真不行!

毕竟这里面有很多东西,不是他们能想象得到的,就比如勒石记功,挖矿制盐,就算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等解决办法。

经过李泰的一番话,他们回过神来吃惊发现这七件大事,竟是在同一个月内发生的。

平均四天便是一件大事。

而在四天之内,李泰都彻底解决,且还是不留后患的那种。

众人看向裴寂。

裴寂忽然发现不知怎么开口,李泰这话说的很明白了啊,一个月内发生了七件大事,有文武百官掺和进来什么事吗?

“陛下英明!”

裴寂叹了口气,拱手道:“臣做不到,不仅是臣做不到,恐怕放眼于天下,除了陛下,谁也做不到。”

这七件大事。

都是李泰自己解决的!

文武百官帮上什么忙了?什么都没有啊!

不仅没有,而且每一次李泰在决定做什么事的时候,文武百官都站出来实名制反对,幸好李泰乾纲独断,每一次都不把

百官的话放在耳中,也正因此,所以七件事才得以解决。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因为开设唐学以后,一些在朝京官们不乐意的事。”

李泰啧啧了两声,稚嫩的嗓音带着一抹戏谑道:

“我看百官不乐意的事情多了去!"

“但是百官不乐意时,他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不乐意,为什么在朝廷缺钱时他们不站出来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他们若是不乐意,盐政之弊,为什么拖到我出手前,不见革除弊政?"

“他们不乐意,蝗灾肆虐之时,名门望族囤货居奇,你见他们出手了吗?但凡出手的,却也是跟着囤货居奇,想大发横财!视民生而不顾,那时他们心中的三纲五常,敌得过万两黄金吗?”

“所以说

“他们不乐意,有用吗?”

“我看没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