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岁的我制霸了大唐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竟然敢睁眼说瞎话

第一百四十三章 竟然敢睁眼说瞎话

李渊眼珠子差点瞪出来,望着李泰道:“这是你当初说的只收一点点?”

李泰眨眼道:“是一点点啊,从咱们大唐立国到现在,总粮加起来一对比,可不就是一点点吗?我没说谎!”

……

李渊青筋都起来了,心中勃然大怒,真想开口说他,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人还没看到,便听见唐俭焦急的声音在府外传来:“臣京兆府尹唐俭,有要事求见陛下!”

“唐俭?他来干什么?”

李泰扭头不再去看李渊,好奇望着府门方向:“进来吧。”

唐俭急匆匆走进来,手中握着一封信函,神色焦急道:“陛下,大事不好!河东道发生蝗灾了!”

“什么? !”

听到这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时神色大变。

立国到现在,不是没有发生过蝗灾,而正是因为有过蝗灾,大家才更能理解到蝗灾有多可怕,一旦有一个地方出现蝗灾,那这片地田里便几乎寸草不生,恰恰现在快到农收之际,这个时候发生蝗灾,对于大唐而言,不啻于是一道惊雷。

已经开始了?

李泰瞳孔一凝,心里对这件事情其实不怎么意外,蝗灾的事情,前些日子他就预料到,准确来说当看到假山上蹲伏的一只蝗虫,便知晓今年定会发生蝗灾,所以他才会收粮。

幸好,李泰暗暗松了口气,粮食收得差不多了,就算蝗灾遍布,朝廷也是能渡过这次危机。

然而李渊皱起了眉头,盯视着唐俭,沉声道:“唐俭,你从哪里听得的消息?朕这些时日在两仪殿览阅政务,河东道那边上了折子,说今年田里收成会是丰收,怎可能会有蝗虫?”

唐俭高高举起手中的信函,肃然道:“臣收到一封未有署名之信,上面说河东道已有蝗灾,不过河东道行台与奸商沆瀣一气,借蝗灾之急,肆意抬高粮价,致百姓民不聊生,并且还不让百姓出城,臣以为,应当即刻由朝廷派人前往河东道速查此事!”

就在同一时间,府外再次响起一道声音:“臣河东道河东郡刺史王平,求见陛下!”

李渊回头看了一眼府门方向,啧了一声道:“看看,你正说河东道,河东道的人便来了,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身形微胖,身穿官袍、头戴乌纱的中年身影,三步并两步的走到庭院中间,毕恭毕敬的冲着众人作揖:

“臣王平,拜见无上皇,拜见陛下,拜见三位殿下。”

李渊一脸淡然的说道:

“王平,你来得正好,京兆府尹刚才说,他们收到一封未署名的信函,说河东道如今是蝗虫四起,行台官吏不仅瞒报,竟也和商贾沆瀣一气,抬高粮价,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是不是真的?”

王平神色愣了一下,仿佛听到什么可笑之事,忍俊不禁的低笑一声,偏头看向唐俭,好奇道:“敢问唐府尹,这封信函,是从何处所得?”

唐俭哑口无言,支支吾吾道:“京兆府衙役,在府外捡到的。”

王平摇头,耐心的解释道:

“我大唐律法有言,民不举官不究,而举事之民,须本人在场,此封信函之上,连署名都没有写清楚,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想要去诬陷行台官吏,否则他为什么不敢来?如果要是仅仅凭借一封信函,便要去坐大牢,那以后是否谁都敢这样做了,这样的话,官场之上岂不是要永无宁日了?”

“陛下,无上皇,臣斗胆请朝廷派遣御史巡查,看看河东道是什么样!”

说着,王平一躬作揖到底,语气铿锵有力道:

“臣敢保证,河东道今年不仅没有蝗灾,而且还风调雨顺,再过一个月,便可有无数之粮米,从田里丰收,臣此次前来,正想将此消息告知给朝廷,以为我大唐贺,为陛下贺,为无上皇贺!”

李渊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眼神有些不满的看向唐俭,板着脸道:“唐俭,你怎么说?”

.....

唐俭也惊疑起来,难道这封信函真是诬陷,想了想还是不敢确定,作揖道:“臣请陛下,无上皇独断专行。”

李渊神色一缓,瞅了一眼李泰道:“惠褒,此事你怎么看?”

李泰眨着眼说道:“我选择睁着眼睛看。”

....

李渊没好气道:“你这算什么说辞,好好说!”

李泰一脸无辜道:

“就是睁着眼睛看啊,王刺史不是说了吗,今年河东道风调雨顺,田里丰收,一个月后看看,若是田里并未丰收,那他就是撒谎,当着天子和无上皇的面撒谎,便是欺君之罪,后果自负嘛。”

“而若是一个月后田里丰收了,那就说明他并未撒谎,说的一切都是事实,那就该嘉奖。”

“皇爷爷,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渊迟疑了一下,还确实是这个道理,望着王平问道:“王平,你有信心?”

王平笑道:“臣信心十足!”

李渊满意点头道:“好,朕就跟惠褒拭目以待,莫要让朕失望。”

王平连忙道:“臣不敢有负圣望,必为朝廷尽心尽力。”

李渊嗯了一声,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

“臣等告退。”

王平、唐俭连忙作揖,旋即大步离去。

就在此时,一道稚嫩的嗓音在他们身后响起:“王平,你是太原王氏子弟?”

王平脚步一顿,回头看看李泰,笑着道:“是。”

李泰歪着头盯视着他,河东道的治所,便是在太原,而这位刺史又是姓王,身份就不难猜测了。

只是这就有些脑壳痛,李泰暗暗摇头,河东道照理来说,应该由别地官吏就任,怎么能让本就是太原王氏的人担任刺史,这到底是为他王家办事,还是给朝廷办事?

好似察觉到李泰的困惑,李建成在一旁低声道:

“陛下,咱们大唐当初起兵之地,便是从太原开始,当初太原王氏一族人对我们提供的帮助挺多的。”

“开国以后,朝廷封赏之时,太原王氏那边上奏说什么都不要,只要一个族里人担任当地刺史之职,而且也说了,十年之内,当地刺史之职,王氏便不再染指,父皇权衡利弊后,才答应了他,期间也想过找一件事换了河东道的刺史,但因为这些年王平也没出什么乱子,所以一直叫他担任,十年之期将满,明年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换了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