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洋帝国 > 第六十七章 齐田顺

大洋帝国 第六十七章 齐田顺

作者:北思昭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5: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按照约定好的,董文襄先道:“前线的事情,我觉得还是交给熟悉这北岛的人,我建议是陆省长。”

私下交易都已经定了,谁也都同意了,本以为就这么过了。

齐田顺点了根雪茄,这不是他想抽,而是通过动作表明,华王走后,这个桌子上,他目前是最大的官职。齐田顺抽了一口说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议一下,马冲山中风了,这个戡乱署谁担起来?我建议先定这个。”

董文襄和齐田顺差不多的品级,但在排名上还是要晚于齐田顺。不过既然是平级,也就能说话了:“齐将军,您这是?”

“董院长,我这个钦差的名头,还没有免,不是我的手伸得太长,而是实在是放不下这一块。况且调令上写着,‘务事皆尽’,这自然就需要我尽责。”

梁汲无奈的皱了一下眉头,这“务事皆尽”就是一句套话,是交代好事情的意思,如今齐田顺要借着这四个字起什么幺蛾子?

“我提议,董文襄院子担任戡乱署代署长。诸位可有什么意见?”齐田顺问道。

董文襄一个措手不及,但莫龙祥立刻就明白了齐田顺的用意,这是要让董文襄“亲自下场”。

自从董文襄来了,从未在戡乱署兼任什么职务,而是自己搞了一小波人,成立了戡乱督查司,其作用就是一个“调天平”的机构。齐田顺和马冲山一样,吃了几次亏,因此把董文襄拉下场,是必要之举。

“没有人说话是吧,我当你们同意了。”齐田顺拍了一下桌子。

“此事,应由华王议定吧。”梁汲讲道。

齐田顺点了点头,说:“那我们先拿个意见,我提议董文襄,你们可以换个人,最后让华王选择嘛!”

在场人面面相视,因为没有人能比董文襄还有资质撑起这个职务。

董文襄哈哈一笑,说道:“谢谢齐将军抬举,我自己还是不行,我带着监察责任,再者说了,马冲山不过是中风昏迷,指不定过两天便醒了。”

齐田顺:“话不能这么说,董院长,马冲山这个岁数......算了,我们也要未雨绸缪,况且戡乱不能没有一个主事的。”

“未雨绸缪”这个成语和“莫须有”可谓是师出同门的两句官场逼死人的话,这四个字一出,你说不上哪里不对,但就是被逼到死角了。

齐田顺再道:“你们既然提不出,那就按照我来办,如何?”

董文襄低着头,瞟了一眼梁汲。

“我毛遂自荐,我如今担任戡乱署第一副署长,于情于理,可以由我代理。”

“梁汲太年轻了!戡乱署这么大的责任,给年轻人是不是有些重了?”齐田顺转头看着董文襄道。

董文襄知道躲不过了,自然而然的接话说:“年轻人嘛,总是有些朝气,也是应该给年轻人一点机会。”

齐田顺挠了挠头,问道:“那么陆大可、从文昭这些人不行么?”

“戡乱署负责人,还是要在钦差里选比较好一些,毕竟要贯彻朝廷的。”董文襄不知道齐田顺到底葫芦里有什么药。

总之,董文襄知道,齐田顺要起势!

“董院长,您说服我了。您就按照梁汲担任戡乱署代理署长的名义,同华王汇报吧。”

一时间,会场有些静。

“我提议完了,你们接着论。”

董文襄咬了咬牙,说道:“前线的事情,我建议是陆省长接手。”

齐田顺:“我这边插一句,前线的事情,要大胆放权,以前我和马冲山配合挺好,马冲山不管前线,保持了军政分开,我希望这个好的做法,能保持下去。梁汲你说呢?”

“我觉得,您和马署长......”

齐田顺道:“怎么,我兵不血刃,你是有什么意见?我体恤百姓,仅仅靠着招安,就拿下了三个城市,招安了两个军。都是帝国国民,怎么一定要见血见红么?我再问你,梁汲你觉得陛下提出的军政分开,军不扰政、政不干军,是不是错误的。”

齐田顺火力全开,让董文襄措手不及,咬着牙说:“齐将军,您到底什么意思?”

“我就是问问梁汲,他作为戡乱署代理署长,对‘军不扰政、政不干军’这八个字的理解。”

梁汲也被齐田顺这种问话给惊讶了,但也只能说:“我会保证前线军事独立自主。”

齐田顺道:“‘军不扰政、政不干军’,这八个字是基石,梁汲你这么年轻不要在这上面犯错误。”

说完这句话,齐田顺转身看向董文襄:“我就是要走了,觉得梁汲这个孩子挺不错的,提点一下,您不会有意见吧。”

董文襄白了一眼齐田顺说:“那么前线是谁负责,您这边也有注意了?”

齐田顺一点没有谦让的讲:“军事嘛,还得要军人出面,这里面,我推荐莫龙祥,毕竟咱们这群人里面,也就他是军人了。董院长,你可别说年轻这类的话,梁汲可比莫龙祥大不了几岁。”

董文襄刚想说话,齐田顺又抢过去话,说道:“我建议效仿董院长您的戡乱督查司,组建一个戡乱总指挥部,莫龙祥任总指挥,负责戡乱军事事宜,就不要在戡乱署任职了,梁汲也说了,保证军事独立自主。”

到了这里,董文襄才见到齐田顺包袱最里面的东西了。

董文襄:“这件事,我需要同华王讲。”

“嗯,那我们静等吧。”

这话说到这里,诸位都沉默了。

小房间,华王也脸上也褪了红晕,整了一番之后,便出门,转了个圈,去了后院,没有管这些老爷们的官司,而是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

等洗完了,华王才迈着步子,再回到了会议室。就这一会功夫,没有人说话。

华王刚坐下,董文襄就想说话,但被华王压了下去。“Effizienz,这是德语的效率的意思,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爷爷要放权给审政会,就是效率,你们也应该形成全票通过制,刚刚常侍已经说了你们的意思,我想问问齐将军。”

齐田顺身子坐直,华王道:“你觉得成立了这个什么指挥部,几天能收复失地?”

“战争的事情,殿下......”齐田顺道。

“那你就不要管了。”华王摆了一个推开的手势,一锤定音。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论耍什么,在绝对权力面前,就是没有发言权。

华王经过在折扇门后的一番发泄,此刻头脑冷静下来了,说道:“不过,齐将军说的也有道理,梁汲暂代戡乱署署长一职,擢升莫龙祥任戡乱署副署长,巩固当前昭嘉局势,昭嘉事宜做的不错,戡乱署其余人也不要插手太多了。陆大可即刻组建戡乱前线总指挥部,担任总指挥,负责戡乱军事事宜,梁汲,你要记得齐将军的嘱咐。最后,从文昭任戡乱督查司副司长,即日起宫驻府协理公事。”

在场的人先是觉得华王在分‘蛋糕’。

之后便觉得华王要吃‘蛋糕’了。

当然,这也标志着,双子岛可能不再是楚王的了。

齐田顺看了一眼陆大可,又看了一眼莫龙祥,摆出一副“我尽力了”的样子。当然,在莫龙祥看来,这不是“尽力”而是公然把自己当了靶子。

有时候一个人特别用‘劲’的帮你,并非真的是帮你,有时候也是为了坏事!

莫龙祥面子上点了点头,但心底里就和吃了个苍蝇一样恶心。

基督城乱了,即便是桑榆民军进了城,即便是基督城中心的圣母万花大教堂毁了烧了,老百姓也依然过自己的日子,虽然有影响,但不至于特别乱。甚至当桑榆民军短时间内扩充到了五个军和三个独立师后,基督城的百姓甚至有种看自己家孩子的错觉。

可现在不同了,听说有两个军“投诚”了。

最头疼的是周泽国,一开始自己只是打算报复,却未想到成了“匪首”。本来打算拉一支队伍上山当土匪,却没想到几个土匪拉着自己起了势。本以为楚王的各个部队能给这些土匪一些教训,却没想到各地部队要么不堪一击,要么都去守卫昭嘉了。

糊里糊涂,竟然占了大半个北岛省。

周泽国还记得前两天,几个军军长都集中在昭嘉,参加他的桑榆民军总督就任典礼,那是何等的荣耀至极。

随即当夜,邹封军长驻地被突袭,第二军冯九被杀,他这个总都督夜里想着把桑榆民军总督府搬到远离昭嘉的岭安市,可人家那边驻守的第五军军长,死活不让,留了一句什么天子守国门一类的话,当夜便走了。

邹封也是满肚子牢骚的离开了,还没过一天就带着两个军、两个独立师宣布“投诚”,小半个版图顷刻间就没有了。第二军继任者刘忙看形势不好,也离开了。

队伍散了,人心思变,自己控制下的政府和警察纷纷辞职,导致基督城出现了数个流民团伙,大白天的就在街头火拼。

无奈之下,今天上午周泽国悄么声的搬出了基督城,住在了城外的桑榆民军第三军的军部。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实际上是将偌大个基督城让给了流民团伙。

此刻的周泽国和下属商议,怎么让剩余的几个军长来开个会。正在商量着,门外通传,周泽国派去第一军和第二军的“督军”被遣送了回来。

“叔,邹封他不是人,把我媳妇给抢了。”进屋的是周泽国的侄子,也是第一军的副督军,这个人和徐五福一样,当了副督军就想着怎么“娶妻”的事情,就这么十几天的时间,已经办了两场婚礼了。邹封看不惯这个人

周泽国没搭理,而是摆了摆手,让周围士兵把这个侄子拉了下去。

周泽国问:“邹封实际上控制着第一军和第四军,走了就走了吧。现在是第二和第五军,能不能商量着让刘军长和胡军长来开个会?”

“周老大,我们撤了吧,管那些个四五六,我们上山吧。”一个似乎应该是周泽国很熟的人提议道。

“老陈,我也想,但不行呀!我身上背着洋人的债务,我们这么帮子人,要是不占着基督城,洋人就不给钱了!”

“钱!钱!钱!周老大,你自从干了这个事之后,天天看你和洋人打交道,你知道不知道,洋人再用那些花花纸骗我们的命,好说现在没怎么打仗,要是真打起来,你觉得现在的兄弟有几个不会跑?赶紧拾到拾到,拉着这基督城的金银珠宝,上山吧,我前两天看了一个叫八腊庙的地界,四周都是高山,易守难攻,还靠着海。”

周泽国摆了摆手说道:“别说了,你问问他们,看看能不能来,我得守着基督城,洋人的钱一个多周后就能到了,那会再跑也来得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