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人间最无敌 > 第一百一十四章我的一个道姑朋友

李往矣刚报出谢嘉树的名字,引来一阵惊呼。

不等大家亲近他这位大洲人榜排行第五十的天骄,一道身影迎着风雨走进了驿馆。

这是一位长相秀美,气质娴雅的妙龄女子。

几乎整个驿馆大堂里躲雨的人,都一眼认出了这位妙龄女子的身份。

李往矣也认出来了。

因为她当前是整个北止戈洲,声名最盛的修道女子之一。

东华山,姜近晚!

不仅仅因为她是东华山神主的唯一嫡传弟子,更因为她在两日前公布的新一届大洲人榜里,高居第三。

本届北止戈洲大洲人榜前三:

北境铁枪门,谢飐。

南境陈家,陈病已。

东境东华山,姜近晚。

北止戈洲其他几大域如今是何盛况,暂未可知,但是在东境,姜近晚的名字和画像,却早已传遍东境每个角落。

这位女子天骄,是整个东境的骄傲。

于是她一登场,驿馆里便无人稀罕李往矣这个人榜五十名的“谢嘉树”了。

“是姜仙子到了!”

“姜仙子,快快里边请!”

“姜仙子踏雨而来,是要打尖还是住宿?所有花费都包在我身上!”

大堂躲雨的修士,纷纷起身迎接,热情开口。

连青花宗田小青等几位少男少女,也舍了可爱的小芊君,迎向了姜仙子。

李往矣和小芊君,也在东浒城大道金榜揭晓后,看过姜近晚的画像,此时驿馆相逢,都很是意外。

李往矣猜测这位东华山嫡传,是有何要事,冒雨来此。

小芊君则一下想起了师娘下山时的交代,看来大师兄果然与这位姜近晚姐姐有缘啊,这才入东境没多久,就与她相遇了。

小家伙仔细打量着人群中的姜近晚,见她身气质娴雅,长相秀美,比画像里的还要漂亮几分,心里很是高兴。

这样的姜姐姐,才配得上她的大师兄。

她很想上去打招呼,但见其身边围着一群人,又似有要事,便只好忍住。

姜近晚身姿窈窕,腰间别着一把金色长剑,给她娴静优雅之外,平添了几分英气。

让人不敢生轻佻亵渎之心。

她虽踏雨而来,身上却没有沾上一滴水珠。

一一回应驿馆众人的热情招呼后,她穿过人群,找到了驿馆小二。

“小二,我有要事欲找掌柜,还请将掌柜请出,这是酬金。”姜近晚拿出一袋大道铜钱,交给小二。

此间驿馆,乃是一处民间驿馆,而非朝廷的官方驿站,主人是一位中年掌柜。

能让东华山嫡传,以重金相请,显然这位驿馆掌柜,很不简单。

这让田小青等躲雨修士,很是惊讶。

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以为这是一间普通的驿馆,小二也很普通,虽然修炼过,却还没有入境。

听得姜近晚的话,看到她递过来的大道铜钱,小二却跟换了个人似的,表现得很淡定。

没有立即接过钱袋,而是笑着问道:“主人已于三日前外出,此刻并不在驿馆中,不过他临行前,留下了一些交代。”

“敢问姜仙子,今日登门,所为何来?”

姜近晚眉头微拧,却还是回道:“我有一位道姑朋友,修炼过程中,出了一些意外。我想请贵主人邹先生,替我朋友算上一卦,好找出根源,以为救治。”

驿馆小二微笑道:“看来我家主人预感未错,姜仙子真是来找他卜筮算卦的。”

姜近晚神情变得明朗,道:“这么说,邹先生已经算到我要来?那可有留下卦辞以教我,好让我为朋友解去劫难?”

驿馆小二摇头:“姜仙子误会了,我家主人是灵性所感,料到了姜仙子将会上门,并未占卜。”

“主人近日命格犯凶,不宜卜算,因此并无卦辞留下。”

“不过,主人给姜仙子留下一个锦囊,可为姜仙子指明方向,但最终能不能让仙子好友逢凶化吉,则不敢保证。”

“请问仙子,可要这锦囊?”

姜近晚为了解救好友,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皆未能成功。

后得一仙家耆老指点,若不想麻烦她恩师出手,为此驿馆主人,可救她那位朋友。

因此,虽听得驿馆主人离去,有些失望。

但既有锦囊留下,自是不会推却。

“我要这锦囊。”

驿馆小二接过钱袋,从里面拿了一枚秋收钱,而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递给姜近晚。

“这个锦囊,只需一枚钱。”

“谢谢!”

姜近晚收好钱袋,打开锦囊,只见里面有一张便笺。

摊开一看,便笺上只有四个字:大摘星术。

大摘星术?

姜近晚有些不解。

有躲雨修士离得近,看到便笺里的内容,也很是疑惑。

但是,却没有人敢惊扰姜仙子。

李往矣和小芊君,因为一开始便离得远,倒是看不见便笺里的内容,只是看姜近晚面露难色,有些奇怪。

“小二,此笺怎解?”姜近晚询问。

驿馆小二摇头:“姜仙子蕙质兰心,不需小人多言,自然能解。”

姜近晚皱眉。

很快她便反应过来,转身看向大堂众人,将便笺展开,道:“可有哪位大侠,知晓‘大摘星术’?若懂请告知,姜近晚必有重谢!”

包括青花宗田小青等人在,所有躲雨修士都不知所云,纷纷摇头。

李往矣和小芊君,却是都有些讶然,对视了一眼。

随后李往矣上前道:“我懂。”

看到他出列,有人惊讶,有人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他可是寒山书院“谢嘉树”。

姜近晚却眉间浮现一丝喜色,问道:“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不敢,寒山谢嘉树。”

“原来是谢公子,您真懂得【大摘星术】?”

“是。”

“太好了,我朋友此刻情况紧急,急需公子相救,还请莫要推辞,事后必有重谢。”

“姜仙子客气了,扶危济难本就是我辈读书人义不容辞之事,何况东华山与寒山书院有旧,既然能帮到仙子,我自是不会袖手旁观。”

“多谢公子!”

姜近晚抱拳致谢。

驿馆小二道:“姜仙子,救治你的朋友,应该需要一间静室吧,请随我来!”

“多谢!”

随后姜近晚、李往矣、小芊君,并带上沉睡的少女仙龙,一起跟随小二,去往了驿馆后院。

其他躲雨修士,知道救人要紧,没有去凑热闹。

把姜近晚、李往矣几人带到后院一间幽静的上房里,小二便退下了。

李往矣直接询问:“姜仙子,敢问你朋友此刻在何处?又患了何疾?”

姜近晚秀手一挥,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出现在床榻上。

小芊君看了大眼瞪圆:“姜姐姐,这就是你的那位朋友?”

这看着比她还小呢。

姜近晚露出一丝苦笑道:“这便是我的那位朋友,名叫云冕,乃是葫芦观的一位道姑,因破境时被外邪入侵,走火入魔,变为了现在的模样。”

“我找不少医家大能看过,他们皆言只有找出她何时被外邪入侵,才有可能救治回来,否则她不但将一直保持这婴孩状态,而且不消一个月,就会神魂枯寂,**消融,直至陨灭。”

李往矣点点头:“我懂了,难怪这驿馆主人,会留下‘大摘星术’四字,【大摘星术】不仅能摘天上的星星,更能摘取生灵某一段生命印记,以作阅览。”

姜近晚也瞬间明白过来了,再次抱拳道:“既是如此,事不宜迟,还请公子立即施展【大摘星术】,探寻云冕被外邪入侵的根源。”

李往矣应诺,随即大袖一挥,一道星光闪耀,幽静雅室里,立即浮现了一道岁月画卷。

……

蒙山县龙溪镇有出家当道士的传统。

每年过完二月二龙抬头,都会有不少人家把自家小孩送去道观受戒出家。

在龙溪当道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家里儿女多的,田地少的,或者是看着机灵的,都会想着送去道观,当上道士,不仅自己这一口有了,还有可能让家里免除赋税、徭役。

某些年份一年下来,一个村能有十几个男孩女童穿上道袍。

云冕是一位小姑娘,也要出家当道士。

她的兄弟姐妹倒是不多,家里田地也不算少,但是她从小体弱多病,不到两岁就生了三场大病,镇上的大夫都说这小丫头天生元气不足,很难养活。

云冕小姑娘的爹娘都很发愁,她的祖母却不认命,把自己的幺弟叫来了。

老太太的幺弟,也就是小姑娘的六舅公,在州城北边一个叫葫芦观的道观里当观主。

刚一见面,没等道号青墟的六舅公喝口水,老太太就直接说了冕丫头是我最疼爱的孙女儿,我把她交给伱,不管用什么法子,你一定要把她养大成人。

老太太是长姐,自有一股威仪,青墟道长哪怕已经出家当上了观主,也不好违逆。

看着浑身发紫的小丫头,青墟道长掐指一算后说姊你放心,这冕丫头跟我道门有缘,我收下了,不过眼下机缘未到,六年后我来接她。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岁月不停一转眼六年就过去了。

当年的冕丫头,长到了八岁。

生诞这天,一位身材高大的青袍老道走进了云家村,正是履约而来的青墟道长。

云冕小姑娘早早吃过了祖母煮的长寿面,她娘亲心中不舍,又给多煎了两个荷包蛋。

昨晚家人已经提前把出家的事跟她说了,小姑娘一看到身着道袍的青墟道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六舅公。

简单寒暄后,青墟道长对云冕说:“时辰已到,拜别亲长吧。”

云冕小姑娘立即跪下,给祖母、双亲都磕了三个响头,又给两位兄长鞠了一躬。

拜别之后,走出家门,她就是方外之人了,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小六子,冕丫头我就交给你了!”祖母喊起了青墟道长的乳名。

“有道祖庇佑,定当无恙。”青墟道长回道。

然后打了个稽首,带着小丫头离去。

祖母、娘亲都很不舍,但也只能送到院门口,目视两人远去。

小云冕忽然转过身来,招手大喊道:“祖母、娘亲,万万保重身体,冕儿会回来看你们的!”

……

早春的阳光温煦清和,万物生发。

走出村头,青墟道长突然停顿下来,看向云冕小姑娘。

小姑娘背着一个小包裹,仰头问道:“六舅公,怎么了?”

青墟道长问道:“能走吗?”

小姑娘点了点头,“能!”

当年立下约定后,青墟道长留下了一门养气术,这些年祖母一直督促孙女儿练习,每日不停,风雨不辍。

小姑娘的体质虽然依旧很孱弱,身形比同龄人单薄许多,但比起小时候却要强不少,至少不用担心长时间赶路,半个月前她还曾跟着祖母,去过十几里外的长桥坪赶集。

青墟道长带着小姑娘继续上路。

不久两人来到了龙溪镇圩,青墟道长买了一些香烛、麻纸,又去另外一个店铺买了一些朱砂、灯草等物品。

小姑娘跟着看,十分好奇。

出了镇圩后,两人一路向北。

小姑娘问道:“六舅公,我们是直接回葫芦观吗?”

青墟道长道:“不是,先去一趟梓水镇。那里的小河村最近出了一些怪事,里正托人找到葫芦观,请我过去看看。既然也算顺路,那就走一躺。”

“所以您刚才买的那些东西,都是做法事用的?”

“是的。”

云冕小姑娘眨了眨眼,很是期待。

她昨天晚上听二兄说过,身为一观之主的六舅公,有大神通。

……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老一少才来到位于蒙山县西边的梓水镇。

提前得到消息的小河村里正,早就在村口候着了。

里正姓黎,是位白发佝偻的老人,拄着拐杖,看到青墟道长过来,立即上前迎去,身边跟着几个青壮。

“青墟道长,敝村略备了一些酒食,给道长和小道长接风,还请随老朽入村。小村贫陋,又遭逢劫难,饭菜简薄勿要嫌弃。”里正诚恳邀道。

云冕小姑娘在半途换上了一身小道袍,显得清秀灵动,老里正误以为是正式道童,一并礼遇。

青墟道长道:“老檀越有心了,不过现在时日尚早,还是先看看村里的状况吧,等把腌臜物料理之后,再就食不迟。”

里正一听不禁心生敬意,暗道不愧是葫芦观得道高人,风范纯正。

在青墟道长之前,小河村曾请过好几位方士、僧侣来纾难,结果那些自称神通广大的道人、法师道行低劣不说,品行更是不端,未履正事,先索酬劳,果品、餐食更是不能怠慢。

两厢对比,品德自现。

“道长高德,老朽感佩,请随我来!”

里正感怀一声,领着往村里走去。

青墟道长道:“老檀越,说说具体的情况吧。”

里正回了个礼,道:“约莫是半个月前,夜间村中突然传来呜咽声,村人原以为是谁家小儿啼哭,未曾放心上。不成想第二夜,不仅有小儿啼哭声,还有老叟哀嚎声、妇人悲泣声、青壮惊叫声。”

“再一夜,不仅这些声音更加凄然惶惧,村里还丢失了一个稚童,随后几夜则是妇人、老叟、青壮相继失踪,白间村人四处找寻无果,迄今已经丢失了四个稚童、三个妇人、三个老叟,以及三个青壮。”

“老朽找了几波方士、法师,未能查出祸源;上报县衙,县主大人亲自,也未有所获。所以只能托人叨唠道长,烦请道长解敝村之难,小河村上下定将叩首以拜,筑祠立碑,永铭大恩!”

说着老里正顺着拐杖就要下拜。

青墟道长把他搀住,道:“老檀越言重了,降妖驱邪乃是我道门弟子份内之事,不足挂齿。”

随后继续前行,刚走进村中,青墟道长就眉头一皱。

云冕小姑娘也感觉到此村的不寻常。

此时乃是黄昏,夕阳方落,尚有余晖倾洒大地,但小河村里却是一片晦暗幽寂,村里村外一溪之隔而已,却恍若两个天地。

“六舅公……”小姑娘忍不住看向青墟道长。

老里正也询问:“道长,您可看出是何种妖邪在作祟?”

青墟道长环看一周,道:“我已有眉目。”

老里正及几位青壮听到这话十分欣喜,躬身请拜道:“请道长诛杀此邪!”

“诛邪不难,只是眼下尚不到时候。”

“敢问何时?”

“今夜子时。”

老里正在自家宅院宴请两位贵客。

葫芦观戒律宽松,不忌酒食荤腥,青墟道长胃口清减,云冕小姑娘却好好吃了一顿。

子夜前一刻,清虚道长、云冕小姑娘、老里正,以及数位青壮出现在村中祖祠。

青墟道长一身老旧道袍,手持一柄拂尘,背后一把青锋法剑,神情肃然。

他把一个巴掌大小的黄铜铃铛交给小姑娘,嘱咐道:“若是察觉有不干净的东西靠近,摇动此铃。”

“是!”云冕小姑娘接过铃铛,重重点头。

青墟道长吩咐青壮务必保持祖祠烛火不熄,然后就大步离去,走进了夜色中。

云冕小姑娘紧握铃铛,看着祠外一片漆黑,万籁俱寂,不禁有几分紧张。

倏地有阴风起于莫名,席卷村中,继而传来呜呜泣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