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从小兵莽到大将 > 第24章,声名鹤起

大秦:从小兵莽到大将 第24章,声名鹤起

作者:臭篓子说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6: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里长赵三刀的白色胡须顿时翘了起来,整个人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的。

赵家村的青壮本来就不多,如今才一个月的时间,就战死了三人,等到战争结束也不知道还有人能够活着回来啊。

战争的残酷,对于这名当年上过战场的老兵来说,可是深有体会。

“.......”

用手捂着小嘴,清染的脸色也是一片苍白。

她有点害怕,怕听见阵亡的人员中,有着赵莽的名字。

说起来,清染的确也很命苦呀。

从小被带回来当赵莽的童养媳,两个人虽然每天工作的很辛苦,但是也挺幸福的。

然而,还没有等到成亲的那一天,赵莽便选择前往战场,去建功立业,至今生死未卜。

虽然家中有着五十斤腌制过的狼肉,足以让清染支撑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了,但是赵莽不在的家,总感觉有点空落落的。

“赵金、赵银、赵铁已战死沙场。”

“这么说,只剩下赵莽和赵风二人还活着吗。”

叹了一口气,里正赵三刀说道。

战死的三人,都是平平无奇的少年,没有一技之长想要在战场上活下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存活下来的两人,赵莽有着驱逐猛虎的勇猛,赵风有着一手好弓术,只要不死的话,应该也能够混到一点功绩。

……

听到秦吏的话语,清染顿时松了一口气。

还好赵莽还活着,只要活着就好了,清染并不渴求能够得到什么荣华富贵的生活,只要能够和赵莽在一起,每一天也可以过得很幸福美满.........

“那不知道好消息是——”

“战死的三人,因为杀敌有功,皆获封‘公士’的爵位,赏田一顷,地一宅,由家中父子、兄弟继承。”

“同时,赵风在战场上斩首五级,并且加入先登营攻上城墙,获封‘簪袅’,赏田三顷,地三宅。”

“赵莽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勇猛的武艺,斩首近百人,封爵‘不更’,赏田四顷,地四宅。”

“........”

秦吏宣告着前线的战报,同时将奖赏也说了出来。

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公士’,面对有着‘簪袅’、‘不更’的村庄,他可不敢摆架子,要不然分分钟吃不了兜着走。

等那两人回来,如果有意入仕的话,恐怕当一个亭长、乡长的,完全不是什么问题啊。

到时候,指不定就成为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斩......斩首近百人?!”

“当初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在下也是十分震惊的,没想到小小的赵家村,竟然能够出现如此勇猛之士。”

“这会不会搞错了什么啊?”

里正赵三刀皱了皱眉头,询问道。

赵莽的勇猛,他早就知道了,毕竟能够力搏猛虎、驱逐野猪、斩杀豺狼,放到战场上也迟早会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然而,在里正赵三刀的眼中,杀个十几个人就已经算是勇猛无双了。

这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竟然就斩杀了近百名魏军,这已经不能用勇猛来形容了,就算是军中的将军们,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这种战绩吧。

“怎么会,赵莽之名,如今在军队中已经传播了开来。”

“按照他的战绩,足以升到第五级的爵位——‘大夫’,然而他却自愿分出一半功绩给战友。”

“现在军中提到赵莽的名字,谁不为他的‘慷慨好义’感到敬佩啊。”

“........”

负责送邮件的秦吏笑了笑,说道。

听闻过赵莽事迹的人,不管知不知道他,没有一个不会翘起大拇指称赞的。

无论是那一份勇猛,又或者说是‘慷慨好义’的行为。

在战国时期,最为崇尚的就是义士、义行。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如孟轲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但儒家如此推崇义,连不崇儒的秦国也深受此风气影响。

那些为义气而甘愿一死的志士,他们的声名皆能被久久传颂,这就是时代的风尚。

可以说,从赵莽将军功分给战死的同伴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开始渐渐传扬七国,虽然比不上那种成名已久的名将,但也是名声鹊起。

“好好好!我赵家村至今为止,仅仅只有一名‘公士’。”

“没想到,如今竟然一口气多了三名‘公士’,一名‘簪袅’,一名‘不更’。”

“虽然有三人战死沙场,但是他们都是我们赵家村的英雄。”

“........”

里正赵三刀突然楞了片刻,随后大声的说道。

他最担忧的,就是在自己死后,由于村子里没有人拥有爵位,无法担任‘里正’的位置。

如此一来,赵家村的里正位置,就会让其他人来担任了。

这要是落到了别人的手中,指不定赵家村的资源不知道会被瓜分成什么样子。

赵家村的男儿,并不怕战死沙场。

就怕没有赚回任何的功勋,就死在了战场上,成为了默默无名的小卒。

“那在这里,我就提前恭喜了。”

“家书!赵莽有寄家书回来吗?

听到自己喜欢的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名声鹊起,清染自然发自内心感到开心。

不过,比起‘不更’爵位的封赏,清染更加在意赵莽有没有寄回来家书。

“当然有,给。

秦吏打开了身后的背篓,这是大秦邮递员的标准装备,上面盖着一层布,里面的信都写在木牍上,防止雨水渗漏进去。

这时代的信函,是由两块木片组成的,下牍用来书写文字,上牍则是空白,将下牍的内容遮盖起来。

再用名为“缄”的菅草、蒲草制作的细绳,将上下两牍牢牢捆起来,合在一块,便是一封信。

若是官方文书,为了防止人偷拆,还会“封缄”,也就是在绳子打结的地方糊上一层特制的红色封泥,再盖上官吏印章。

同时,秦国对于信件的邮寄,也是有着严苛的法律。

一旦发现负责的秦吏偷偷拆开观看,直接就是罚款两千钱,差不多是他两年的工资了。

第二次发现,就直接辞退,并且罚款加倍。

正是因为这一份严重的责罚,让负责的秦吏根本不敢乱看里面的东西。

“好了,赵家村的信件已经送完了,那么我就去下一个地方了。”

“嗯。”

清染接过了木牍,点了点头,说道。

此刻她的心思,已经全部在这一封家书上面,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拆开来看一看。

用马鞭抽着自己身下的战马,秦吏朝着远方缓缓的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