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五百七十五章 浓郁的挫败感

五千年来谁著史 第五百七十五章 浓郁的挫败感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3: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奥威特乌斯的眼中,这里的人们,生活安详,平静,男男女女不需要为战争和危机而忧虑,只需要一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这里家家户户都很富裕,人人都有一副很好的体质,干净整洁,匀称而漂亮。

真的像极了他所知道的那些关于东方帝国的传言。

富裕而文明,繁盛而强大!

赵宋的很多政策和措施都叫他高呼赞赏,叹为观止。

比如那些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等福利机构,居养鳏寡,救助孤幼,这完全超出了他的大脑天际。

宋人的官府竟然还有余力来管这些闲事?这一年要花费多少钱财了。因为如此的一些机构竟然不是单单在一些繁华富裕的大城市才有,而是每个城市都设有。

以官府出资为主,地方贤达的捐赠为辅。

奥威特乌斯一开始听闻的时候,真的是人有些眩晕。

有种自己辛辛苦苦且还吃不饱肚子,别人却轻轻松松吃饱喝足的同时,还能拿钱来救济他人,这差距也太大了,直有种看不到对手影子的荒谬感觉!

“是啊,这里的政策太完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妥善照顾,即便是那些孤寡老人和残疾,都可以得到照顾,在养济院衣食无忧的生活。”奥威特乌斯的一个随员赞叹着说。

“除了主的天国,没什么地方是尽善尽美的。大家别忘了这儿的乞丐,宋人是禁止乞讨的!”又一个人开口了。言下之意是说,中国并非没有穷人,而是禁止乞讨,所以才没有了乞丐。

“瓦伦斯说的对。这里没有乞丐,是因为中国人把乞丐都流放出去了。”没有人愿意看着自己的祖国在别人的国家的衬托下显得一无是处。

又一个人直接“揭露”了一个真相。

驿馆里的翻译会希腊文的极少,但是广州城内会天方文的白番却有很多。

奥威特乌斯他们队伍里有的是精通天方文的人。

所以这两天时间过去,使团上下人等对赵宋都多少有些了解。

后者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除了光芒愈发的灿烂之外,已经大致可见到一些轮廓了。

而不再是带甲百万,幅员万里,富甲天下,这些虚诞而无实际的形象了。

“那是因为在这个国家中懒人是受人鄙视与憎恶的,有手有脚,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什么不能去种田做工?都完了我们在码头上所见到的那些移民了吗?他们不缺衣食,却仍要被宋人视为穷人迁居到海外,就更别说真正的乞丐了。”

使团内有的是被中国震动的人员,根本不需要奥威特乌斯亲自出面,就有人张口反驳。

而作为一名拜占庭的贵族,出使过不少地方的奥威特乌斯,早已经不再纠结中国与拜占庭哪一个更强大文明了。

事实都摆在人的面前,为什么要视而不见呢?

奥威特乌斯很清楚要看透一个国家的真实力量,决不能只靠自己的眼睛去自顾自的打量、观察一些很外在的东西,那固然很重要,但却并不全面,只会叫你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而漏掉许多更重要的内在细节。

就比如那翻译为他展现的大宋乾坤图,大致介绍了大宋的疆域。

驿馆里的这一幅图据说是今年的新制的新图。偌大的地图上,宋人的位置位于正中央,东方除了一条细虫一样的南北向列岛外,就是茫茫无际的广袤海洋。就跟欧罗巴的西侧大海一样,那里也有一条虫子,然后就也是茫茫无际的大海。

奥威特乌斯从地图上看到了大宋的南北各路和无数州府,看到了拜占庭,看到了塞尔柱,还看到了神罗。

这大体上算是一幅很详细的世界地图了。

但是,一个个被渲染成不同颜色的其他国度,有的一个国家里只标出了三两座城市,有的甚至只有一个简单的国名,连国都都不存在。

可以说是从东往西,越往西就越是出错。

是的,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的错误,比如说神罗,在欧洲,有谁会把神罗真当成一个国家呢?

可宋人显然是这么做的,而且他们还很重视这个国度。把之看做是与拜占庭媲美的西海唯二之强国。

奥威特乌斯听到那翻译如此说话的时候都差点笑出声了。

现如今的拜占庭帝国已经从危难边缘缓过了一口气,真正的国力也不敢说就能压得过神罗。

可是宋人怕不知道神罗已经分裂成两拨,正在相互大打出手吧?

而且拜占庭人需要看的不起神罗么?

他是不会犯宋人的错误的,不会‘认识’了地图上的大宋就只以为自己真的了解了大宋。

但不管如何,一个强大帝国的轮廓,已经印在了奥威特乌斯一行人的心中。

那占据了地图东部疆域的辽阔帝国,那个几乎染红了半个地图的辽阔国度,真的很能给人以压力。

同时,一项项与拜占庭有着冲突的规则也在不停的冲刷着他们的心。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都会生出一股不是滋味的滋味儿,那是自己的国家和文明被人毫无置疑的碾压后的味道。

中国人的城市非常干净,在这里你闻不到刺鼻的臭味,也看不到一堆堆的垃圾,街面上更不会有随处泼洒的屎尿污水。

一个个垃圾桶和一整套城市卫生系统,让广州这座东方城市非常干净,就跟他们见过的码头一样干净。

那码头是奥威特乌斯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干净的码头,广州这座城市的街道也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干净整洁的街道。

如果说伟大的君士坦丁堡与西欧的诸多城市相比,后者简直有点像猪圈。那用西欧的城市来对比眼下的广州,他们则就是猪圈。

还有,作为一名有文化的贵族,作为一名君士坦丁堡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奥威特乌斯的眼睛还看到了宋人的教育系统。

拜占庭人非常重视教育,如今在位的约翰二世,以及他逝去的父亲阿历克塞一世,都在教育体系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从最低的的初级教育到高等的精英教育,从基础的希腊语、拉丁文的书写语法,到法学、古希腊哲学、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等学科,拜占庭帝国的教育始终代表着欧洲文明的巅峰,包括景教的神学。

在对赵宋的教育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之前,他对拜占庭帝国的教育体系充满自信。

因为在他们那里,只要一户家庭能够付出足够多的代价,哪怕是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初等的教育。

上一任皇帝阿历克塞一世除了大力支持国立大学和普通学校外,还专门开办孤儿学校,帮助无人照料的孤儿接受教育。虽然这位陛下非常的热衷于神学问题,写过多部神学书籍和论文,还通过立法大力提倡学习圣经。孤儿学校出来的学生一个个都是主的忠实信徒。

可这在中世纪的欧洲不就是一个神迹?

直到他看到了广州城内的官学,从基础的县学、州学,到各类的官办专业学校。

广州作为一个富裕繁荣的对外港口城市,这里的私学书院本就兴盛。

等到皇帝放开了限制,等到科举进行了改制,就更直接促进了同文馆、律学院、财会学院等大批民间私学的诞生与飞速发展,包括同文馆。

它们不止是对公,还兼顾对私、对商,身上或许占满了铜臭味道,但是在商贸繁荣的广州城,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谁不知道几家藩王都在广州设立了专门的办事处,更在一些私立学院入了股,设立奖学金。那些愿意跟随藩王的人,到了南洋就是官身!

而兴盛的私学反过来在某种意义上又促进了官学的迅猛发展。

奥威特乌斯又怎么能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朗朗读书声,在几年之前还根本不复存在!

他只看到了一所所数量众多的学校学院,看到了那数量众多的各科各段的学生……

心底里剩下的就只有一股浓郁的挫败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