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初阳传 > 第七十一章 新敌

初阳传 第七十一章 新敌

作者:背书小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3: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先余率领的草军,在两年前还只是只有百余人的的匪寇,没被大昌朝廷放在眼里,但这两年天下大乱,无疑给了他们最肥沃的滋长土壤……

如今的规模,已然达到了七八万人。

这样的一支势力,自然惹得有心人垂涎……

何杉对草军先是发了一篇招安榜文,言辞恳切、许以重利,想着先礼后兵,招安行不通,再行兵降之策!

但效果却是出乎他意料的好,那草军大多出身贫苦农民,又都是些亡命徒,见榜不免心思动摇……

何杉心情不错。

没轻松多久,就得到了大昌朝廷派步生衍率十万军前来吉县的消息。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在皇城边上造反,也做好了被反扑的准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何杉好好想了想,却对这个步生衍这个人却毫无印象,便问左右:“谁知道这个步生衍是何来路?”

无人说话,角落中传来季未舒的声音:“据小人所知,步生衍是曾经裕宗时期丞相步威后代,步威之后步家日渐没落,至步生衍这一代,原先只在禁军之中谋了个小头目做……”

此话一出,堂中嬉笑感慨之声不断,有人嘲讽道:“看来朝廷真的无人了,竟然派了个小喽啰来……”

何杉止住了他们:“不可轻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大昌还没到完全无人可用的地步,这个步生衍能在这个时候被选中出征,想必是有些本事的。”

又将目光转向季未舒:“季公子不仅学识渊博,对大昌史实也如此精通?”

季未舒道:“父亲向来重文,尤其用历代名人名仕教导我们,所以知道的略多一些。”

“既然如此,为何你不去考个功名,像你这样的人才,不去做个官,岂不遗憾?” 何杉问出了自己一直不解的问题。

季未舒老实道:“原本是有这上头的心的,但前些年生了一场病,耽搁了,后来,见朝堂行事章法非我所愿,也就断了念想。”

何杉哈哈笑道:“你真是个通透之人……如此说来,有了你,就相当于有了一部大昌国册,甚好!”话锋一转:“那你对此次迎战步生衍有何高见?”

季未舒忙道:“将军取笑小人了,区区一介草民,能谈甚高见?只是将军方才说得对,此人能在这种时候被派出来,想必是有些本事的,自然是小心为上。”

何杉满意点头,若是季未舒真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办法来,他倒还真得提防着此人了……

……

何杉决定,先探探这个步生衍的底细!

便带人埋伏在他们必经之处,躲在高树上。

看着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战便败气显露的大昌军,不由得在心中道:泱泱大昌,如今真的只能依靠这些人来保家卫国了吗?再一看为首的步生衍,三十多岁的年纪,同样的灰头土脸,长相更是十分对不住他那传说中容貌伟岸、多才多智的先祖步威。

……但愿自己真的高估了这个步生衍,何杉想。

真相即刻见了分晓。

等步生衍进入了何杉的包围圈,何杉便率人像雨点般从树而降,还没开战,对方就先慌了阵脚,一部分人竟然抱头鼠窜起来。

步生衍好歹还记得自己挂着个将军的职务,勉强和何杉打了几个回合,竟然一拍马屁股逃之夭夭!

留下何杉等人望着他们决然逃亡的背影,震惊地无以复加:自己只不过区区几十人而已……

何杉以为步生衍逃了,朝廷会换个人过来,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又接到了步生衍再度挺进吉县的消息……

何杉决定这次不能那么便宜地放他回去了,便整了五万兵马,正面迎敌。

让他没想到的是,前几日还垂头丧气的大昌军,这次竟然想换了个人,精神抖擞、战力十足,尤其是那个步生衍,哪里还有先前的半点懦弱之气?招招狠辣,环环夺命。

何杉明白自己这是中了轻敌的招了……

对方人马数倍于自己,半日打下来,灰头土脸、抱头鼠窜的变成了自己的人,尤其是那些新招来的,见败局已定,跑得比谁都快……

何杉只能下令撤军止损。

而吉县城中百姓听到何杉败了,对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仿佛步生衍下一刻就能率军来解救他们了。

何杉权衡一番,决定带领部队撤离县城,到百里之外的响银滩扎了营。

……

烟柳三月,草长莺飞,季初阳看着尧水县郊一片春意朦胧,在心中计算着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地赏过春景了。

之前看花是花,见水是水,如今,仅仅两三年而已……一切都不同了。

尧水县是南域最北边的县,紧挨着新集县,新集再往北就是安化县,再往北,就是大昌国都丰京了。

一路北上,便走边守,因为韩征的惨败,南域诸县不管是心悦诚服还是表面顺服,都做出了该有的姿态。

但尧水是李应选定的据点,还是得谨慎。

他们之所以选在县郊驻扎,主要是想先看看尧水百姓和县官守将们的反应,若是同其他县一样,那么一切顺理成章,就会少很多麻烦。若是攻打进去,反而以后会少不了麻烦。

在他们扎营的第三天早上,尧水县终于来了动静,尧水县令董干携下属和守将骑马而来,双手呈上令印和军印,共请季初阳大军进城。

虽然意料之中,但众人还是都松了一口气。

所以不管朝廷还是民间,习惯地将南域归结为一片是有道理的

——面对同一件事,南域各县仿佛同气连枝般,总能做出一样的反应。

季初阳的意思是稍作休整,便一鼓作气,直取丰京,但李应却认为,南域局势刚稳,不可急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一来就听说了吉县出了个何杉,起先带着万余人起兵反昌,后来又广招人马,甚至欲招安北方的农民起义军,与大昌派去的步生衍已经经历了数战,未分胜负!

李应的意思是先坐山观虎斗,反正大昌如今也分不出心来对付小乐军。

季初阳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和李应等一众大臣将心思暂时放在经营南域上。

小乐原本就是大昌的属国,立法制度方面,一直都是遵从效仿大昌,无需刻意改之。

李应认为 ,要守住后方,最关键的是民心,近些年,大昌横征暴敛,在原本纳税的基础上又大大小小加了好几个税种,民生疾苦不堪,所以对新的政权有了期待,这也是他们能顺利入主整个南域的根本原因,而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安民,给他们吃个定心丸。

季初阳和李应一商议,一致同意官吏依旧按照原先的制度,只要无甚大问题,各县县令依旧沿用原来的;减轻赋税,原来增添的乱七八糟的税种能免都免除……

这样一来,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赋税要纳到什么地方?

季初阳问李应:“你怎么看?”

李应道:“赋税是国本,它流向哪里,就代表以后纳税之人的从属,公主还是要考虑清楚,这退路……要不要留?”

退路,当然不是对大昌的退路,若败于大昌,还需要什么退路?李应说的,无非是要看季初阳怎么样处理和小乐国的关系,或者确切一点,是和季成献的关系。

摆在眼前的路有两条:合或分。

若合,他们二人,由谁主合,若分,那自然就是分道扬镳,各自为政……

分这条路,季初阳肯定是不愿意走的,但是如何合……却又是她一直逃避的。

她喃喃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李应看出了季初阳的为难,道:“倒是也有。”

季初阳期待他的下文。

李应道:“咱们的粮草一直都是义宣城供应的,公主若是放心渝宋宽,就暂时交给他来打理。”

季初阳迟疑道:“渝宋宽确是有很大改变,但是否有经世之才,还有待考证啊……”

李应道:“一个人的改变,无非是为人处世,你若让他连心性都改了,无异于回炉重造……渝宋宽原本就不是能精打细算的性子,再变也变不成这上头的人。”

季初阳不解道:“那你还……”

李应道:“说让他看着,代为管理,没说让他事事经手。公主可以选一位这方面的人给他送过去。”

季初阳一想可行,便安心交由李应去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