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昏君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我要做第二个隋炀帝

大昏君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我要做第二个隋炀帝

作者:怕酸的老樱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夜,萧让又是喝多了,然后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他不知道的是,等他这一个梦醒来,泾国的天,才真的是要变了。

他是喝多了,本想着小解,但是因为晃晃悠悠,直接栽倒在了地上。

因为他说过,没有传唤,别人不可以进来。

所以,他倒下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些也是喝的醉醺醺的女人。

他们见到萧让摔倒,还在笑呵呵的说着,你们看,大王摔倒了。

萧让失去了直觉,然后只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黑洞。

他想要跑出来,但是却怎么也跑不出来。

他害怕,惊恐,但是却都是无济于事。

然后他在睡梦之中继续昏倒了,之后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在梦中梦里面,他站在一个恢宏的镜子前面,而镜子里面的场景,俨然也是古代的什么时候。

而他,可以真切的看着里面发生的什么事情。

他慢慢的打量着,居然发现,这是关于隋炀帝杨广的生平记录。

就像是一个电影屏幕一样,在演义着杨广的一生。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梦到这些,不知道为什么会是隋炀帝,难道是因为,自己最近最想着要做隋炀帝第二吗?

人们都知道,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隋书》,是由唐太宗敕诏秘书监魏征主编,编撰者都是由隋入唐的文士,对隋炀帝事迹史实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不可谓知之不深,修史态度亦不可谓不认真。

但他们都已是唐朝忠实臣子,动不动就宣言“亡隋之辙,殷鉴不远”,主编魏征更参加过推翻隋炀帝统治的隋末农民起义,又是唐太宗的贞观名臣。

既然唐初君臣论政的核心是“以隋为鉴”,修史者主观上的政治倾向性已根深蒂固,他们站在官方立场,极力突出隋炀帝的荒淫昏暴,标榜李唐的无量功德,在修史材料的取舍上

就可能有意无意地偏离史实,其对隋炀帝怀有某种政治上的偏见也是可想而知的。

又据史书记载,唐武德四年(621)五月平定洛阳王世充,“收其

图籍,溯河西上,多有沉没。

后来修史者不是凭藉第一手资料,而是更多地搀杂进了道听途说的野史传闻,使历史不自觉地遭到歪曲。

再有宋人司马光主编的大型政治史《资治通鉴》,其中《隋纪》更收集了不少《隋书》以外的资料。司马光著书的宗旨是借历史教训以“资帝王之治”,政治倾向性更加鲜明。

他不仅寓褒贬善恶于

叙事之中,又大量引用不可靠的杜宝《大业杂记》等唐初人的杂记小说,通过取舍和选择史料的手法,把唐初人对隋炀帝的丑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正史如此,野史小说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旧史对隋炀帝的记叙描写有很大的失真失实。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而“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隋炀帝的形象更被“作者和观众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

隋炀帝就是这样一个最有争议的皇帝。

从前有人尖锐地指出:如果隋炀帝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好皇帝,那农民为什么要起义推翻他呢?

用阶级观点分析,隋炀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论争进一步升温,90年代后更连续出版了几部传记,为隋炀帝翻案的调子越来越高。

有人称炀帝“虽属亡国之君,却也是有为之主”;“建树最多”,“功大于过”,“不失伟大”,是“伟大人物”,以致有人直呼:“雄杰乎,英主乎”。

这与古往今来的定论可谓是十八度的大转弯。

当然,也有不少论文继续从各个方面论证隋场帝的荒淫暴虐。

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皇帝也不是孤立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的功绩和过失,都同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皇帝虽然权力无限,但毕竟不能超越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的限制去缔造历史,权力意志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相反,历史环境倒是最能解释**君王的行为及其动机。

不否认某些个人,特别是拥有主宰全社会的权力的皇帝对历史发

展的重大影响,皇帝的性格也能影响历史的具体进程。

皇帝的无尽欲念加上其所掌握的无限权力,有可能使君主随意一个念头,个怪诞的想法,造成全社会的震荡。全社会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有时可能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喜怒好恶,这又会使历史的进程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当然,这些都是隋炀帝后来的故事,现在萧让所看到的的隋炀帝杨广,还并不是一个皇帝呢。

古词有云:“试问水归何处?天明彻夜东流。滔滔不管古今

愁,浪花如喷雪,新月似银钩。暗想当年富贵,挂锦直至扬州。风流人去几千秋,两行金钱柳,依旧缆扁舟”。

是啊!不尽长江东流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隋炀帝可谓是一个风流天子,但说书人说他“将一座锦绣江山,只为着两堤杨柳丧尽;把一所金汤社稷,都因那几只龙舟看完,一十三年富贵,换了百千万载臭名”。

隋炀帝名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麼。

本传记的称谓按照他生命历程的三个阶段,十三岁以前少年时代我们称其小字阿麼;十三岁封晋王以后我们称其大名杨广;三十五岁称帝以后我们称其谥号炀帝。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古代中国于秦汉大一统帝国

之后,是长达四年之久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后荒马乱的乱世,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历史一再昭示着一位强有力的圣王,出来实现新的大一统帝国的伟业。然而,圣王在秦皇、汉武之后,几近千年才轮到唐宗、宋祖,中间似乎是一段空白兴亡不可问,自古水东流”。

千年之间,中国就真的没有圣王出现吗?恐怕不一定。有些帝王完全具备了圣王的智质,但天不假以年,而中道崩殂。也有的皇帝主观上极想成就圣王之业,但志在无厌,好大喜功,而走到了主观愿望的反面。隋炀帝就是一个想成就

圣王之业的皇帝,他“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予智予雄,狂妄得很。

隋炀帝所处的历史时代,也是一个出圣王的时代,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长久的分裂必然走向新的统一,伟大的文治武功事业需要一位圣王来成就。

然而,在出明君圣主的时代,却也不可避免地要出暴君昏主,而且,就在隋炀帝出生后不久,在其尚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他就亲眼领略了圣君的风采和昏君的丑态。

这些肯定都在隋炀帝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公元569年阿麼呱呱坠地时,正是中国经历了长期分裂战乱

的南北朝后期。当时,神州大地并立着三个王朝:北周、北齐和陈,因而这年也就存在着三个君主和三个不同的年号:即北周武帝宇文邕和他的天和四年;北齐后主高纬和他的天统五年;南朝的陈宣帝陈项和他的太建元年。

常言讲: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三个皇帝并立于中国,这本身就预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

隋炀帝出身于惯于征战的北周贵族武将之家,父亲杨坚是北周大将军、随国公,母亲姓独孤氏,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也是武将之后,名门闺秀。

炀帝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儿子出生,父母欢天喜地,他们给儿子取名杨广。杨广父母出自将门勋贵,同时,又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母亲独孤氏成天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她小名伽罗,就是一个佛名。伽罗是梵语gm之音的略译,意为香炉木,或沈香木。杨广之父杨坚也有一个小字佛名叫那罗延,据说杨坚出生在一所佛教寺庙,并由庙里的尼姑抚养多年,小名那罗延即是庙里的尼姑所取,意思是像金刚一样不可摧坏。

炀帝出生时,崇信佛教的父母也为儿子取了一个佛名,作为

小字,叫阿麼(mo,音摩),阿麼是梵语amb的译音,意译为母、善女。取这样一个美妙而又带有女性化的小名,可能是出自独孤伽罗的意思,一方面是希望能得到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另一方面,阿麼生来可能就像一尊美丽的观音菩萨。

萧让看着看着,直觉萧让的这一生,着实离奇的很,但是,如果换做了自己呢。

自己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

他能够清醒知道,其实自己现在还在梦里,但是内心中的感受却告诉他,似乎,他和隋炀帝有着什么不可或缺的缘分。

可梦,终归是要醒来的,所以也只能笑了笑,摇摇头,然后赶走了这些奇怪的念头。

然后他就在梦里想着,自己怎么还不醒呀,都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醒呢。

而就在另外一个时空里面,那个实验室里面,那个先前的男孩子,正在冷冷的看着萧让倒在地上。

没错,刚才萧让的那些经历,不过都是他通过芯片传输过去的内容。

他这么做,是及其冒险的,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萧让在另外一个时空也成为植物人。

但是他想要报复,不为了别的,只是因为,萧让的女朋友,是他喜欢了很久,也追了很久但是没有结果的女人。

他必须要让萧让彻底消失,这样自己才会有机会得到他。

所以,他才冒出了一个个可怕的念头,然后一点点实行着他的秘密计划,当然,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另外一个时空的萧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