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数风流 > 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三十三章 辽西分行(二)

随意找了个蔡府的下人吩咐了一番,李继就带着他们三人去了客堂。

如今李继在蔡府的地位相当于半个主人,虽然他刚来蔡府时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看书,但如今蔡邕对他这么客气,却反而让李继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暗自琢磨着以后能帮的话就帮帮他。

到了客堂,饭菜还没做好,酒就先端了上来。中国人酒桌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汉字没被发明出来之前,酒桌文化就已经出现雏形了,哪怕李继是不喝酒,但也经常会以水代酒的表示一下。

几人入了席后,没有立即说正事,只是在推杯换盏间闲聊了起来,李继也逐渐从谈话中明白了两人为何是从涿县而来。

这一切还要从公孙瓒去年回了幽州说起,自从他回了辽西老家后,就在辽西太守刘其手下出任御车。

本来干的好好的,刘其却因为吃了场败仗后被人举报,公车入雒,据传言还要远远发配到交州去。于是公孙瓒便乔装打扮成随行押运的士兵,沿路护送,人还没到雒阳呢,刘其又因为朝堂上的各种运作被赦免了,官复原职。

这下公孙瓒可算是发达了,先是被刘其举为孝廉,然后又在他岳父的帮助下当了涿县县令,一举摆脱了自己家族的束缚。他的岳父本就是涿郡太守,帮他搞个县令当还是非常容易的,于是公孙瓒也就暂时在涿县待了下来。至于为何要在辽西开设纸行而不是涿县,则是因为公孙氏族的大部分人手都是在辽西,在那里更容易布置掌控。

那几个结义兄弟,都是公孙瓒在刘其手下时结交的。这次受命前来的乐何当本就是商贾出身,公孙瓒手下的军资等财物大多都是他一手筹划的,刘纬台和李移子两人也都是极有谋略的人,四人性格颇为合得来,便在辽西结拜为异性兄弟。虽然公孙瓒岁数最小,不过却是四人中真正的主话人。

四人在辽西结义后,由乐何当出资,刘纬抬、李移子出谋,公孙瓒带兵出征,竟一时把辽西的鲜卑兵马打得不敢再犯境。要不是刘其不听劝,孤军深入草原想要立大功,那么在朝廷八月的那场大败后,最亮眼的战绩就会属于辽西郡,而公孙瓒之后乔装跟随的一招也是刘纬台支给他的。

一番谈话后,李继终于是对乐何当打起精神来。公孙瓒不是个蠢人,既然他肯与这三人结义,那说明这三人肯定都有各自的本事。

面色不变的思索了一番后,李继举起盛着清水的耳杯遥遥敬了一下乐何当。

“不知安得兄在幽州是做什么生意的?”

“啊这……都是与高句丽的那些扶余人做些不入流的买卖。”

乐何当回敬酒水后,表情略微显得有些不自然。他做的可不是普通买卖,不止是正常的马匹布帛,连国家管控的盐、铁甚至买卖人口的生意也都一并偷偷做着,算得上是幽州地界的大走私犯。

此时李继在大汉的都城问起,即使没什么闲杂人等,乐何当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讲出来。

李继却是心中有些了然,这人的生意指定有猫腻,不然也不会不敢说出口。想到公孙瓒将来要在北方长期抗拒外族,李继对公孙瓒的又非常有好感,所以还是想尽可能的帮帮他。

“讲实话,李氏纸行的买卖在雒阳周围都还远远没有饱和,本来是不想着急扩张的。可伯圭大兄既然派了两位来,那小子怎么都不会不帮忙的,只是不知大兄打算如何运作?毕竟从雒阳到辽西路途实在太过遥远。”

见开始谈起买卖了,公孙越和公孙范也停下喝酒,认真的看向了乐何当与李继两人。

乐何当此时胸有成竹,笑着对李继说道:“听说李氏纸行是用藤皮做纸,辽西正好原料充足,小神童可以派信得过的人手前往辽西,在藤皮产地新建一处造纸行,我们出人手,所得利润四六分账。”

四六分账?李继在雒阳还与苏家七三分呢,自己派人去辽西教会了人家造纸不说,还想让自己只赚六成?不过转念一想,好歹是帮公孙瓒的,李继也觉得自己赚钱已经赚的够快了,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好吧,既然如此,就如安得兄所言,小弟占六成就好了。”

乐何当当即一愣,他的意思是自己六成,李继四成啊。难不成自己既要出功出力,还要管着营销,到头来只得了四成利润?赶紧摇了摇头。

“不是不是。小神童误会了,在下的意思是我们占六成,小神童四成。”

“嗯?”李继顿时瞪大了眼睛,怀疑乐何当在消遣自己,“安得兄,你要知道,小子在李氏纸行得到的利润只有三成,有三成是苏家造纸行的,还有四成是当年出资改良造纸术的各位大人。我派了人去辽西教你们如何造纸,你却只给我四成利润,不说我,你觉得各位大人会同意吗?”

乐何当也是没想到,李继居然只有三成李氏纸行的股份。自己本想靠公孙瓒的与李继的关系占些便宜的,没想到事实竟是如此情况,不由得顿时哑口无言。

“那在辽西所得的利润便由小神童占七成,我们三成就好。”公孙范这时却主动开口解了围,他想的很清楚,李继都没有拒绝他们去学如何造纸,就说明李继是真的有心帮助公孙瓒的。

区区几成利润而已,没有必要斤斤计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还是懂的。看了一眼乐何当,公孙范起身深深行了一礼,表示感谢。

“从声,咱们出了人手,又要辛苦开设店铺经营,这只得三成……”

乐何当还是有些不甘心,多年以来都是自己在幽州一地与外族人的买卖中占便宜,这次若是只能得到辽西分行的三成利润,让他心里是极为不情愿的。

“安得兄,我想就是伯圭大哥在这也会如此说的,要知道,小神童与大哥的交情并不比你浅。”

公孙范打心里瞧不上这个靠着钱财与自己大哥结义的人,平日里还没表露出什么,现在看到他那副市侩样子,也是有些忍不住了。

乐何当立马就有些不乐意了,转头盯着公孙范,看样子还有些不服。

一直坐在一旁没有说话的公孙越看两人有要吵起来的样子,赶紧插话:“说的是啊,伯圭大哥与神童同时拜在卢子干和刘师的门下,自然是交情匪浅。这次的利润分成,也只是因为那些曾资助改良造纸术的大人,不然小神童也不会如此斤斤计较的。”

饭菜在这时上来了,何乐当与公孙范经过公孙越的一番话后,最终也没有争吵起来。李继的态度很明确,他所提出的就是最后的底线,不可能再有什么更改了。

在这个根本没有版权意识的时代,教会他们造纸术已经相当于同意允许他们另起炉灶。这点乐何当不会不明白的,只是多年来与高句丽做生意空手套白狼习惯了,半点亏都吃不得,一时有些难以接受。见李继毫不松口后,也就勉强答应了。

正事已经说完了,席上也就恢复了之前闲聊的样子。

饭后李继派人去了缑氏县叫来了苏群,把他与几人介绍了一番。

“小神童,你真打算教他们造纸术?”等到公孙范等人在下人的带领下去客房歇息后,苏群凑了上来,不解的问道。

“不错。”

“虽然李氏纸行还没有扩张的打算,可就这么让他们再起一家,是不是不太好。”

苏群不理解李继的想法,他是有些不愿意的,明明现在的李氏纸行在天下只此一家,就这么轻松的把造纸术传到北方去,说不定在未来会使李氏纸行缩减很多利益。

“若是只为了赚钱而赚钱,怎么都有赚够的一天。没有了竞争,造纸术只会就此止步不前,刻意打造一个知根知底的对手也是好事。”

李继只是简单的交代了一下,没有过多解释,他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单纯是想帮一下公孙瓒罢了。不过苏群既然问起,自己也不能这么回答。

苏群却好像恍然大悟,连看李继的眼神也愈发的恭敬,不再言语,退了下去。

几天后,苏群带着十几个苏家造纸行的老手收拾妥当,便跟着公孙范和乐何当北上去了幽州辽西去了。

今年的冬天天气很是反常,天气异常干冷,却一场雪都没有下,惹得蔡邕又是紧张异常,天天在嘴上不断念叨着。把李继给烦的要死,也不愿再继续陪他一起誊抄竹简了,回到了阁楼上看书。

匆匆过了年后,就在李继坐在阁楼上无所事事的斜靠着席子看书时,一个头戴竹笠浑身黑衣的老者过了雒阳北门的盘查,进了城来。

老者进了城后,与城门附近的路人打听清楚了蔡府的位置,便一路优哉游哉的徒步前往了蔡府。

此时的马忠也刚好来到蔡府,正与在门口看门的仆人抱怨冬日的干寒时,不经意间看到了那个正慢慢走来的黑衣老者。

等到瞧清楚后,马忠当即愣了一愣,立马抛下那个仆人,快步跑上前朝老者恭敬的行了一礼。

“马敬之见过水镜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