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数风流 > 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二十四章 拜师刘宽

汉末数风流 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二十四章 拜师刘宽

作者:君清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2: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车窗外不断向后滑过的房屋树木,坐在马车上的李继开始沉思起来。

据公孙瓒所说,昨天李颙回去后就把自己的计谋告诉了刘宽,而刘宽听过后当即就找去了公孙瓒,让他今日把自己邀请到府上。这不得不让李继感到迷惑。

说实话,这个以夷制夷的计谋并说不上有多亮眼,甚至还是正在外面驾车的马忠首先提议的。刘宽身为帝师,按理说眼界应该会非常之高,应该不至于主动召自己前去。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不管刘宽到底是什么想法,自己都并没有什么值得他去打主意的地方,也就安下了心来。

刘宽的府邸离蔡府不近,几乎在雒阳城的另一头,马车走了大半个时辰后这才终于停了下来。没有让下人通报,公孙瓒直接轻门熟路的领着李继迈入大门,穿过分外清幽的长廊,来到了客堂。

客堂不大,没有什么华贵的装饰,只有几列席子随意的摆铺在地上。此时的客堂中已经坐着三个年轻人,并没有看到刘宽在。公孙瓒带着李继进来后,与几人简单的行礼介绍了一下,也随意的坐到了席上。

三人中除了公孙越是李继事先知道的,剩下两人全都没有听说过,分别叫做傅燮、王邑,应该在雒阳城中不是太出名。但他俩既然能拜在刘宽的门下,想来也是有些才能的,只是声名不显罢了。

李继坐下后,几人也并没有过多攀谈,一起静静的等着刘宽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慢悠悠的走进了客堂,边用手捂嘴打着哈欠边抱怨的说道:“大家来这么早干嘛,都不知道我爱睡懒觉?”

那几人闻言顿时嘿嘿笑了起来,连公孙瓒也一起咧嘴跟着笑,只有李继还傻乎乎的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不敢跟他们学。

听到几人的嬉笑声,刘宽只是白了一下眼,走到前方的首席坐了下来,没有出声训斥。虽然他是老师,但为人属实过于没有脾气了,连自己的学生都不怕,总是变着法来调笑。今天几人就是故意早早来等着,专程看他睡懒觉迟到的。

当看到公孙瓒身边那个从没见过的小童并没有跟着一起笑,刘宽此时反而觉得有些奇怪。

“你就是李继?最近几个月被蔡伯喈夸赞剑语诗刀的古来之神童?”

“小子李继,见过文绕先生。”李继闻言起身向刘宽行了一礼,一脸平静的回答。

刘宽也是点了点头,这小童的模样一看就有个学生架势,哪像自己手下这群兔崽子,天天没个正经。

“不知你是否愿意拜我为师?”

听了这话,李继有些心动了起来。

当初蔡邕想收自己为学生拒绝,是怕将来蔡邕被流放时受他牵连。可现在这个刘宽就不一样了,身为帝师,又是刘家的皇亲国戚,自己要是想发展势力将来必然能用得上他的门路。卢植亲传弟子的身份虽然也很好使,但现在以自己与卢植的关系,他也不愿腆着脸往外报。

想清楚后,李继立马穿好鞋子离席,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当即向刘宽深深的行了一礼。

“学生李继,见过刘师。”

“李继,你为何不跪?如此没有教养你是怎么担得上神童的名声!”刘宽还没说话呢,正在席上坐着的王邑就忍不住先出了声。

早在半个多月前,王邑就曾去过蔡府,正是被小丫头挡在外面的一帮士子之一,这也让他对李继早早就有了成见。李继进来时他还能忍住,现在见到他拜师时不跪下磕头,立马就不乐意了,直接诘问起来。

刘宽对李继的表现也是很不解,即使自己确实是好脾气,但也不是何事都能不尊重的啊。现在王邑先出口了,他也想看看李继怎么解释,便也没有阻止。

“请文绕先生海涵,小子便是这个性子,实在无礼了。一年前小子在九江拜卢师时也是没有下跪,当时就曾发过誓:男儿膝下有黄金,当上不跪天,下不跪地,只跪父母,不跪人权。文绕先生若是有意见,那小子自然是与先生无师生之缘了。”

李继没去搭理王邑,只是昂首挺身,对着刘宽说道。他与王邑无冤无仇,而且于情于理自己这样的行为在现在这社会确实算是另类,倒也不想与他出言辩驳。

“胡说!哪来的歪理!”听到这大逆不道的话,王邑立马大怒起身,“你既然曾拜师于卢植,又在蔡府传出神童的名号,岂不闻天地君亲师的道理?你上不跪天,此乃无敬畏之心;下不跪地,此乃无怜悯之心;不跪人权,此乃无忠义感恩之心。如此顽劣可恶之辈,也不知身为大儒的卢植和蔡邕是如何能容忍你的。”

这番话倒是把李继说的一愣,这王邑也是个人才啊,说的透彻,一点毛病都没有,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此时李继也不得不反驳他了,毕竟他还是颇想拜刘宽为师的,刚才自己所说的也只是争取一下不下跪罢了。

“王邑兄既然知天地君亲师,那必然是知道是出于何处了?”

王邑以为李继服软了,开始向自己请教学问,语气也稍微一缓:“自然知道,发于《国语》,成于《荀子》。”

“既然如此,那李继就实在不敢苟同王邑兄先前的言论。在小弟看来,王兄刚才说的话都是狗屎。”

原本已经准备落座的王邑一愣,撅着屁股直接定在原地,竟一时忘了生气。狗屎?我说的话哪里是狗屎了?

“天地君亲师既然发于《国语》,成于《荀子》,那必是古文之言。以古文经文讲:天,是指要敬天法祖;地,是指要悯地亲民;君,是指要忠君爱国;亲,是指要孝亲顺长;师,是指要尊师重教。李继读的书也不少,但从没见过哪处有过言语,天地君亲师是要下跪才能表现自己的敬意。”

见王邑想要开口辩驳,李继一抬手就打断了,负手而立,继续说道:“儒家讲天地君亲师,本意是让人懂得互相尊重,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便是如此。但百年前古文灭迹,今文崛起,董仲舒曲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竟演变成了单方面以下敬上的三纲,只表面强调了‘臣事君以忠’,而抹煞了‘君使臣以礼’这个前提。其他种种更是如此,上与下礼,而后下才会敬上。我在九江拜卢师时还曾有过一言,今日便再讲一次,若是文绕先生有能力做我老师,我李继必然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李继说完,整个客堂都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啪啪啪……”鼓掌声响了起来,竟是刘宽在那拍手,一边拍还一边大笑。

“说的好!不愧是古来之神童!不愧是剑语刀诗!善!善!”

刘宽笑着起身,走下席后直接把小小的李继横抱起来,又坐了回去,不顾李继在怀中挣扎,拍着他的脑袋对下面傻眼的四人说道:“看到了吧,以后这就是你们小师弟,都给我爱护着点,这可是神童来着。”

李继从来就没这么尴尬过,从前世在孤儿院长大,直到现在,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抱他。虽然这他这幅身子看起来是个稚童,可里面住着的可是几十岁的灵魂,被这么像婴儿一样抱,还让人眼睁睁的瞧着,于他而言无异于社死现场。

下面那几人倒是没感觉有什么不合适,刘宽的随性他们平日里也都知晓,做出这事来一点都不值得稀奇。

“伯圭,你与他三人讲讲昨日李继给德卬出的以夷制夷之计,让他们也长长眼。”

公孙瓒随即领命,向三人几乎原封不动的复述了昨日李继所说的话,还有最后他引用《孙子》的几句解释。

余下三人听了后全都哑然,不由得又看向了已经认命般缩在刘宽怀里的小童,这才深刻认识到这个“古来之神童”的可怕。远在数千里外就能如此巧妙的布局计划,怪不得这段时间蔡邕会如此不遗余力的夸赞,果真是古来神童。

“伯喈先生所言非虚啊!古来之神童的称号实至名归。”

公孙越和傅燮听完后连连感慨,王邑心里也已经彻底服气了。事实都摆眼前,李继确实有自傲的资本,换他来确实是想不出来如此妙计。那日吃的闭门羹现在也都释然了,彻底被李继的聪慧与能力折服。

刘宽这时又哈哈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李继顺滑的头发。确实,公孙瓒昨天回来跟他复述过后,他也是惊为天人,经过今天拜师一事后,更加断定这个孩子将来必是大汉的肱骨之才。卢植早在九江就收了李继为亲传弟子,想必与自己应该是同样的念头吧。

刘宽终于把李继放了下来,李继赶紧回到自己席上坐下,听几人说说笑笑起来。

等到吃过午饭,李继主动提出了告辞,说是要回蔡府继续看书,其实是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热情了。尤其是傅燮,他几乎要把李继给吹上天去,饶是李继那么厚的脸皮也是有点待不下去的感觉。

刘宽自然不好阻止,蔡府藏书天下第一可是人尽皆知的事,李继如此好学让他也更有好感。

没让公孙瓒送,李继找到马忠后就坐上马车回了蔡府。

刚下车,李继就发现蔡府有些不对劲,跟那党锢再起那日一般,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当即就拉住了一个下人询问。

“是小神童啊。”正好,还是那日那个仆人,见到李继反而面带喜色,“正好小神童回来了,快去看看吧,夫人要临盆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