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重生之我有反伤刺甲 > 卷二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五十八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里,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战时,坚固与宽敞的道路,将会加快建设和支援的速度,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甚至每一处房舍的形状与颜色,及道路宽窄尺寸等细致的事情,楚风都给完美的规划上了,这比他上一世玩三国游戏时还要费心费力。

贾诩看着熬着两眼通红的楚风,在他的面前拿出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建设规划来,他都有些傻眼了。

他实在想不通,面前这个才不过二十岁的小伙子,脑海里怎么装进去这么丰富的知识。

虽然他心中在这方面比较折服于对方,可是他依然给楚风提出了难题。

“这么庞大的建设如果需要在数年短期内完成,不考虑钱的问题,请问哪里来这么多人,去掉从事商农工等必须的人员外,在刨掉老人和孩子,就是把妇女们都加上,还有多少人能去建设?”

楚风答道:

“去各州各地及外面的难民中散布消息,只要来乐浪郡国,就有地耕,有房住,有饭吃。”

“耕者每年留足够口粮后,余粮可做价卖于官府,绝不免费强收,参军者免征粮,还可以多分地,具体细则你来定。”

“光是路上的难民就达到百万人之多,再加上煽动后前来的人,乐浪郡将会是各州最多的人口地方之一。”

贾诩对楚风的各种奇怪妙想已经习以为常,于是又问道:

“如果上百万人到来了,粮食还未有收成,现有人员都无法吃饱,怎么解决百万石以上的粮食需求,按照楚王您所说,最少还亏空六百石粮食才够。”

“按照现在不断上涨的粮价,这可是需要百万两黄金啊。”

楚风苦笑地说道:

“我已经拿出所有的积蓄,正好够上这个数字,已经将幽州郭刺史得来的三千甲兵,在赵云的带领下前往各州悄悄收购粮草和种子,至于后面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最后又长叹地一声说道:“夏天就是不好,穷的时候我连西北风都没得喝。”

贾诩:“……”

......

东汉末年,南方不少地方都遭受了天灾,数百万的老百姓们流离失所,拖家带口逃难在北方各个州之间。

北方各州的官道上,难民们如同一条长长的黑龙在不断地涌动着,有的人走着走着,扑通倒在路旁就在于没有起来过。

甚至死后身上连一张草席都没有,不久后便成了野狼野狗的肚中餐,

渐渐漫长的道路上已经是饿殍遍野,瘟疫横行。

病疫、饥饿等各种磨难都在不停地收割着难民们的生命,在人们渐渐处于绝望之际时,突然前方有一个难民在高声喊道:

“大家快去乐浪郡,那里管吃管住,还有地种,只有能干活,什么都会有。”

这时刘老汉一家八口闻言后有些半信半疑,就是官府的救济粥,都是清水一碗,连米汤影都看不到,哪里还有这么好的地方?

可是,在这么漫无目的的走下去,终究也逃不掉路边野兽的嘴,还不如且去看看,万一呢?

就是这样,大批的难民们听说后,虽然带着疑惑的神情,可是为了活下去,还是愿意去尝试一下。

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人生最大的幸福无外乎就是一顿饱饭。

这样的情形,在各州各地不断地上演着,人们脑海里反复不断地呈现出这样的话语:

“快去乐浪郡吧,那里有屋住,有地种,有饭吃!哪怕路途在遥远,那里也不会存在饥饿和瘟疫。”

至此乐浪郡内每天都有大量的难民涌入,少到数百,多则达到万余人,后续的趋势数量也会是越来越多。

因为初到的难民,真的看到了楚风的兑现。

他们不管吃的如何,但每天都能管饱,如果想要新房子,就要帮助官府去建设。

如果想要良田,就会按人口分配,如果家中有人参了军,那么恭喜你,你会比没有军人的家中多上十亩地。

大伙们自然是喜出望外,甩开膀子拼命的干,而且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乐浪郡在他们眼中就是世外桃园,这里没有了地主的欺压和奴役。

原有的地主跑没了,所以土地被重归楚王所有,还不用花上一个铜子。

楚王在他们心中就是明君,在他管辖下的地方官员,没有人敢贪赃枉法,因为他制订严厉的法律,同时给这些官员以高额的俸禄。

正是所谓的高薪养那什么,让官员觉得自己的俸禄,远高于其它州的同僚不说,甚至他高上数品的官员也没他收入多。

自然就不会做一些丢官罢职,甚至没了性命的事!

所以县令等官员们,一改原有的恶俗风气,反而替百姓们专心办起事来,办得越快越好,有了百姓的好评后,他们就会升官加薪,这便是楚风设立的升官规则。

一切的破而后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着。

只是楚风现在没有钱,通通打上白条,但是他的信誉好,对普通百姓都能一言九鼎,何况他们了,所以很少有人怀疑过自己的王。

随着乐浪郡和楚王的名声越来越大,几乎六成以上的难民都跑来了,而较远处的难民,正一路上吃糠咽菜,追星赶月的往此地赶来。

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乐浪郡就来了一百多万的难民,这远远超过了楚风和贾诩心中所料,自然粮食成了最焦急的事情。

好在这个时候,赵云派出的收购粮队也开始源源不断地往回运粮,极大解决了楚风的难关。

同时乐浪郡的秋收也开始了,但是粮食却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三的产量。

只因公孙赞破坏太严重了,耽误了补种时期,只能勉强选择一些生长期短又能饱肚的农作物,比如土豆等。

好在这类的收成弥补了亏空,勉强让乐浪郡近二百万的百姓有了过冬天的食物。

除了难民选择了乐浪郡,那各州各府的居民们的内心也开始有些萌动了。

他们陆续收到了远在它乡亲人们的书信,信里面无不夸赞着这里的自由与美好。

于是一些人开始贱卖了自己的家产后上路了,有一个人带动离开了恋恋不舍的故土,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演变到最后,甚至一个乡村里已经人去屋空,独有地主老财一家人在门口发着愣,他是拿到了所有最好田产,可是面临着无人耕种的局面。

没有了大量佃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书友若觉得还入法眼,请别忘记收藏本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