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重生之我有反伤刺甲 > 第四百六十二章 觊觎冀州

诸葛亮面带笑容,不慌不忙地将计划分步实施,从容有度,下面的大将们信心倍增,愿意听其调度。

加上其入曹以来,深得曹操信任,对敌屡战屡胜,几乎无一败迹,立下了汗马功劳。

下面众人皆是抱拳应诺,脸上洋溢着十足的信心,时间紧迫,皆都转身出去准备。

只有下面归降的刘范太守,身形未动,面带犹豫之色,几度欲言又止。

“刘大人,可是因五万楚国地方降军不服从管制,加之城内百姓哄乱反抗之事而心中烦恼?”

诸葛亮见状微微一笑,手摇羽扇,胸有成竹地问道。

“军师真乃神人也,一言中的,下官万分折服!”

刘范正愁该如果禀报之时,没料到对方却言中事隐,顿时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如实回应。

他身为太守,麾下将士却不服从调令,虽然接连斩杀数人,仍然有太人誓死不肯归降,令他很是无奈。

五万降军皆是招募至南皮城内百姓,他也不管乱加杀戮,恐怕引起民愤,毕竟城内百姓人口应百万之多,乃是冀州人口最多的城池。

可是他楚军即将攻来,关羽和典韦等人痛恨归降之人,他身为太守归降魏军,如果城破被俘,到时的下场必定会粉身碎骨。

这也是他拼命效忠魏军的缘由之一,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好在妻儿尚在城内居住,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他身为太守,劝服城中百姓实乃份内之事,可是却迟迟毫无进展,深怕诸葛亮斥责,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我闻知城内百姓家家都挖有地道,并且在地下相互连结,四通八达,颇难破解,并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淡水,可有此事?”

诸葛亮目光闪烁,突然笑着问道。

太守刘范闻言后,脸色苍白,顿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申辩说道:

“下官那时刚刚调动此城任职太守,家家挖掘地道之事确有,可是下官来得太晚,又是关羽将军带人协助。

所以下官便忙于它事,并没有太过了解,大人刚攻破此城时,下官便想如实禀报,可是手中又无地道的走向图纸。

我便想令亲信征集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姓家中地道结构,等汇总之后,再禀报给大人,今日问起,才会如此慌然。”

“如此重要之事,不早早告之,如今不问,你要隐瞒到何时,罪该当诛!”

诸葛亮轻摇的羽扇骤然一停,脸色瞬间阴冷,目光凌厉如刀地看向刘范,言语之间,杀机隐现。

刘范心中骇然,脸色惨白,额着的汗珠滚滚而下,为了保住自己小命,拼命地朝其叩头不止,口中连连求饶。

直到额上出现片片血迹时,便听见上方的诸葛亮语气略为一缓,又接着说道:

“况且念你对大魏一片忠心,吾不再追责,尔应该从此真心归顺,不容它想。

否则此次定让你人头落地,怪下去准备吧,降军和城中百姓之事,我自会料理。”

恩威并施的诸葛亮,令几乎身体瘫软的刘范,如感天恩浩荡。

连忙感谢对方不杀之恩,又接连当众发了几个毒誓之后,这才起身踉跄地离去。

这时行军长史刘晔来到帐外,令人通报后,便步入帐中,见上座的诸葛亮军师,目光微沉,处于凝思之中。

便束手站立一旁,不敢出言打扰,过了半盏茶时间后,诸葛亮才缓缓地笑着问道:

“我知子扬近几日,正匆忙督造投石车,如无大事,不忍打扰,不知建造进展如何啊?”

“禀军师,这数天来每日建造投石车数量近百,目前已有七百余具,石弹数千发,再有三天时间,定可达到千具,足以满足后续使用。”

行军长史刘晔,见诸葛亮出言发问,连忙报上。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刘晔的聪明才智和直爽的性格,颇为赏识。

每每出外行军,必会将其带上,平日里更是悉数点拨对方,授予谋略算数,意在提拔培养后续人才。

这一点刘晔也心知肚明,心中颇为地感激,对孔明的智计韬略,也是十分地折服。

“前不久主公来信,说是其余八路大军纷纷折戟沉沙,兵力损失巨大。

不但各路兵马寸功未立,就连夏侯惇将军的虎豹军,也几乎是全军覆没。

魏军如今士气萎靡低落,已经退兵至豫、兖两州固守,此刻主公正召募兵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准备休整后再战楚军。

目前只有吾青州军尚且进展颇大,主公心中略有安慰。

如果我们如期攻占冀州,必会重振军心,令魏国百姓欣喜若狂,否则魏国命运堪忧啊。”

诸葛亮颇为头疼地说道,如此事关紧要之事,其他诸将如曹仁、曹洪等均未知晓,他只是悉数告诉了刘晔。

刘晔闻言后,脸色一变再变,显然心中十分震惊,不过这样的神色,只是表现在须臾之间,随后便镇定了下来。

这样的心理素质,让诸葛亮瞧在眼里,暗自点头赞赏不已。

要知道身为谋士之流,必须练就一副泰山临崩,而面不改色的心态,方可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

显然刘晔十分具备,也让诸葛亮为自己没有看错人,而感到欣慰。

“军师,此次匆匆召唤我前来,想必不光是告之此事吧?”

刘晔对孔明也有一定的了解,便主动开口询问道。

“南皮城内的百姓数量,几乎占据冀州五分之一的人口。

我想待咱们占稳脚跟后,先将此地百姓全部迁往青州居住,不知子扬有何办法。”

诸葛亮缓缓地说道。

刘晔闻言后,悄悄看了孔明一眼,知道他来之时,对方定然沉思中有了答案,如今这么出言一问,颇有考量之意。

只见他略一思量后,便抬头说道:“如今城内五万关押的楚军,名为降军,实则随时有兵变的可能。

他们皆是城内的百姓子弟,杀不可杀,放则不能放,不如先将这批降军押往青州。

然后告之城中百姓,此地将会焚毁一空,如果想与家人团聚,则立刻前往青州定居,做我大魏顺民方可。

如此一来,必定会分化一部分百姓前往青州,毕竟血浓于水,亲情大于一切,楚王恩情再大,也会不及。

其余多数之人,也会跟着心神摇动,军师再稍一允诺迁移诸般好处,无奈之下,其余百姓携家带口,顺利迁移前往青州,必可行之。”

(书友若觉得还入法眼,请别忘记收藏本书)

(本章完)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