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 第二一三章 生意往来罗马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第二一三章 生意往来罗马

作者:苏打水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1: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脚杯,啤酒杯,白酒杯,全是玻璃做的,从布条中解开,一一摆放上去;随后是各式各样的盘子,碗筷,上百种样式,满满当当的摆了一桌子。

最后是几个玻璃灯盏,弗拉霍斯让人点燃了里面的蜡烛。其中一盏灯,开始慢慢旋转,上面的图画,一下子就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烛光映照下,所有的器皿,都变得更加迷人,那些色彩,图案也变得更加鲜艳。

这都是出自匠作监的巧匠之手,说栩栩如生,也不为过。简直惊呆了罗马的这些贵族,哪怕是希拉克略,都忍不住低头欣赏。

“这只是其中一套!还有一套,保存在箱子当中。”弗拉霍斯略微得意的介绍道。

拿出这些东西,献给希拉克略,无论希拉克略以前对他如何,相信都会让他具有好感。这其中,甚至有些话,都是夏侯杰教过他的。

当然,他也是趁机打广告,吸引其他人,让其他人羡慕,等以后送礼的时候,才会显得珍贵。

至于为何这么多箱子,那是因为有不少衣服,以希拉克略的眼光,自然能看出来棉衣的好处。

至于芙罗拉,当一套长款羽绒服穿在身上,再加一条白狐围脖,她已经开心得不得了,怎么看这个便宜儿子,怎么顺眼。

当然,这也是因为她没有子女的缘故。天气还比较热,穿了一下,芙罗拉就脱了下来。对于她们来说,除了王冠,其它服饰,并没有规定款式。

收到了大量好处,希拉克略终于原谅了儿子的这一次远行,而且心里还有些庆幸,儿子给他带回来这么多好东西。比起今天收到的瓷器,以往的东西,就像平民用品。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前的瓷器,虽然也是精品,但是和皇家用品比起来,肯定差了不少。

大殿热闹非凡,所有人都在询问弗拉霍斯,还有没有多的。

弗拉霍斯这是第一次感觉,被如此重视,全程笑容满面,表示货物还多,可以分一些出来,不过具体的要清点之后,毕竟都是一些易碎品,难免有损坏的。

其他人也表示理解,毕竟弗拉霍斯从遥远的地方,带回来的东西,不可能就这么白白的送出来。已经有人在思索,是不是能让弗拉霍斯再走一趟,方便带一些他们的人前去。

热闹了好一阵子,众人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这才散去,他们也要私下商讨一下,对于这个情况,如何应对,能不能赚取利益。

希拉克略当然不会就此不管,他留下弗拉霍斯,开始询问他这一路的经历,尤其是大武,一点一滴都没有放过,甚至反复的询问。

当知道大武强大的时候,也非常吃惊,想不到在萨珊王朝后面,还有一个同样实力强大的帝国,不过也暗自庆幸,那个帝国离自己很远。

对于弗拉霍斯提出,加大通商力度,收买,拉拢沿途部落,骚扰对付萨珊王朝的计划,深表赞同。

有鉴于弗拉霍斯熟悉大武,这件事自然就交给他了,同时希拉克略,也想拥有更多的棉衣。当然!他也拿出了不少本钱,不过这日后的收入,就归他了。

从今天的表现,希拉克略就能看出贵族对于这些物品的喜爱,收买人心,当然就得他来做。

要知道罗马不听他的,甚至说反对他的人,可不少。

要不是这几年他打赢了好几场战役,强势的压下反对的声音,如今政局,肯定更乱。

父子两人,商量了一夜,定下方案,第二天就开始送礼,或者说送一些,卖一些!毕竟也要回本钱不是,而且不卖贵一些,怎么能让别人心动。

尤其是弗拉霍斯装醉,一阵狂吹,表示只要走一趟东方,就能富可敌国,上一次准备不充分,下一次会带更多的人,更多的货物过去,绝对赚翻。

弗拉霍斯又说自己和东方皇帝熟悉,价格不高,同时还要送货到西域。

君士坦丁堡到西域,不过五千多里,去的商人并不少,这完全节约了大半路程。

要知道整个罗马,可不止是他们居士坦丁堡这一群贵族,可想而知,如果拿回来更多,能从中赚取多少,更别提还能自己享用了。

就这一说,所有人心思都活络了起来,无一例外的,都想加一个。

利益一致,也就一拍即合,一个帝国,哪怕只是小部分的高层,想要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情,所爆发出来的力量,那都是巨大的。

只用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不但货物准备好了,补给,向导,护卫,一应俱全。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再次踏上了东行的道路。

要知道这可是商队加护卫啊,两万人,足足有四万骆驼马匹,用来做交易的希尔马,都准备了一千,而且这一路上,他们还会收刮一些小部落。

弗拉霍斯这次是带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东行的道路,按照夏侯杰给他的规划,他要收拢一些部落,然后组成更大的部落,这样一来,这些人完全属于他的私兵。

拜占庭和中原可不一样,他们最大的士卒来源,就是贵族的私兵,甚至许多骑士,本身就是小贵族,加上他们的随从,组成了帝国的军队。

私兵是允许存在的,只要你能养活,然后在国家出征的时候,根据你的身份,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不然就属于叛国。

成为他父亲之下,拥有兵马最多的人,这是弗拉霍斯的目标,而与大武的交易,让他看到了可能。

单单只是从中吃差价,就足以让他养活不少人,更何况这其中,他也占据了不少股份。特别是这一次回来,哪怕送出去了许多,还是赚得不少。

卫安当然不会失信于人,从弗拉霍斯走后不久,就开始让人准备货物,等大量的货物,从全国汇聚过来,然后就开始向西域运送。

至于安全问题,卫安并不担心,如今能构成威胁的大国,也就是波斯,不过波斯到西域这边,还隔着不少小国和大山呢,尤其是天山山脉,隔绝了两地。

弗拉霍斯也没有那么笨,非要从波斯眼皮底下过去,商议的路线,他们会从里海北方而过,前往西域。也就是说最后的交易地点,就在后世的哈萨克斯坦,不过现在属于波斯人。

西域小国众多,现在他们根本不敢与大武对抗,对于有许多商人来往,反而求之不得,毕竟能给他们带来一些货物。

虽然他们不敢征收大国的税,不过来这么多人,总要消费吧,这也是增加他们的收入,尤其像大武,哪怕购买他们的粮食,也会给钱的,这跟匈奴的抢掠是不同的。

交易做得如火如荼,大武的商品,大量的向西域倾销,换回他们的矿藏,皮货,牛羊马匹等。

特别是和拜占庭的第二次交易,双方都非常满意,拜占庭贵族得到了稀有的香水等商品,希拉克略得到了大量的棉衣,弗拉霍斯则得到了许多平常的物资,用来收买西亚的那些部落。

与弗拉霍斯的交易,卫安也非常满意,希尔马数量又增加不少,各种粮食的种子,也有不少。虽然大武也有,不过不同品种,进行杂交,或许能增产呢。

刘晔分管的是教育,启蒙教育这一块。大武已经开始全国扩建学院,要孩子从四岁开始,进行儿童教育,无论男女,都要上学。

六年基础教育,从十岁开始兴趣选择教育,然后才是高级教育,除了一点书本费用,其余都是国家出钱,至于高级教育,国家不但全部出钱,还有补贴,因为这些人,都是精英。

这一点开支,对于如今大武百姓来说,完全能够承受。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读书出人头地,文盲穷苦一生!”

各种宣传标语,粉刷在每一个村庄,以大武百姓对朝廷的支持,肯定深信不疑的执行。

卫安当然不会只弄文,不弄武,让百姓丧失血性,十四岁到四十岁,所有大武男子,就算不是士卒,每年都会参加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大武目前,一切都上了正轨,尤其是这几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才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完全补足了大武的底蕴。

各地义仓,已经装满了粮食,加上官仓的粮食,足够大武百姓吃一年有余。

粮食的增多,更加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婴儿的出生,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长,二十年后,达到前朝巅峰,甚至超越,绝对没有问题。

如今大武的水利工程,第一期已经完成,那就是所有居住地,都有水渠,水车,即便没有河流的地方,也打了不少水井。

当然,这种地方非常少,只有高原和草原,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没有多少河流;以大武目前的人口来看,能够把河流附近的地方住满,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怕一些地方,只是小溪。

也就是说,哪怕遇到百年大干旱,或许地里会绝收,但是肯定能保证百姓生活用水。

还在修建的大工程,就是道路和水库,水泥道路还好,没有多少施工难度,毕竟这年月,马车载重,不会压坏没有钢筋的道路。

只有水库,确实急不来,整个北方,如今也才完成三座大型水库。

原本高原卫安只是因为地势,才决定占领,不过没想到又带来一个预料之外的惊喜。

医学院前去考察药材,居然在高原上,发现了一千多个品种,其中属于高原特有的药材,也有四百多种。

利用高原种植药材,成了最新的国策,这也正好符合大武的利益,毕竟大武的主张,就是这种大武百姓少的地方,不能成为粮食主产地。

大量种植药材,粮食保证一个基础生活,就够了,就算有多余的,也是控制在官方手里。

如今大武粮食主产区,主要还是江南,岭南,南洋以及辽东半岛,鸭绿江以南。

辽东半岛北方如今以养殖业为主,不过主要是鱼类和野生动物为主,幽州到并州,以及辽阔的草原地带,以养殖家禽,牛羊为主。

陇右道是以种植棉花为主;青海和云中,建立了两个大型的马场。

至于高原,除了药材,就是牦牛和绵羊养殖;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地方,就不种植粮食,只是经济作物不再属于粮食而已。

关中平原,如今种植的粮食就不多,甚至说每年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来,这里绝大部分都是蔬菜水果,还有就是作坊。

百姓愿意作坊工作,比起种地,收入更高,当然愿意种地的人,也就少了。

不过这也是卫安愿意看到的一点。这些地区,经过了几千年的开发,其实土地并不算肥沃,而且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今大武这么大的地盘,完全就是地广人稀,没有必要,死死守在这么一小块地方不放。

朝廷下一步的方针,就是加大力度,开发江淮地区,这里有最丰富的淡水资源,气候也非常适合种植两季稻,正好作为京畿地区,粮食补充出产地区。

最关键还是移民,把少数民族搬迁过来,这样能更快的融合。也能减少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更方便控制地方。

这些年岭南主要发展,就是围绕番禺和交州,这两个地方,就有八十多万人口,其余的城池,只有二万到五万不等。

整个岭南的人口,目前拥有两百万出头,不过有一部分,移民到了南洋,主要是领导土族种地,或者开发地方。

岭南的开发,主要还是以两季稻,水果为主,只不过因为朝廷的支持,养殖业也非常不错;另外就是沿海的渔业和盐业。

岭南的开发,相当不错,除了粮食丰收之外,蔗糖的销售,为本地带来巨大的收入,也是目前大武最大的蔗糖出产地。

用蔗糖制作的雪糖,也是大武对外贸易的一个亮点商品,比起丝绸,更受欢迎。毕竟丝绸价格太贵,数量也不多,不是所有贵族,都有购买能力的。

岭南在去年一年,贡献了一百二十万贯税收,还有百万斤粮食,又怎么能不让卫安满意。

安顿好洛都的一应事务,卫安带着萧文姬和一众妃嫔开启了南巡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