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 第一八九章 辽东公孙度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第一八九章 辽东公孙度

作者:苏打水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1: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坐吧,坐吧,孟德兄。”卫安随意的坐在了椅子上,“大军要出征,兄长可有什么要求吗?”

御书房内,曹操和贾诩坐在下首处,曹操沉吟不语,贾诩若有所思。

“陛下,此去斯拉夫,路途遥远,可否帮臣下将家眷迁至洛都。”贾诩试探性的问道,“臣下的家眷尚在长安,臣下之家眷迁至洛都,还请陛下帮臣下关照一二,望陛下恩准。”

“嗯,准了!”卫安很是爽快,“等你很久了,放心,朕会关照兄长的家人。”

这贾诩是个聪明人,将自己的家眷放在天子眼底下,这是在表忠心呢,这是贾诩在以进为退了。

“陛下,臣也请求将家眷迁置洛都安置,求陛下恩准!”

见自己的势力,纷纷倒向了卫安,曹操也终于对夺取天下死了心。

“好啊!”卫安显得很是开心,“过去的既往不咎,只要以后好好效忠于朕,朕不会亏待于你。”

曹操和贾诩闻听此言,都是心中一惊,惨白了脸,唇不停地颤抖,“陛下......”

“希望从此以后,你我君臣一心。”卫安摆了摆手,制止了贾诩要说的话。

曹操和贾诩率大军出征之后,卫安倒是清闲了几天。

如今洛都周边已经有了数十个地区的玉米和红薯产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又有许多交叉种植,因此形成了一百多块不同的产区。

这些玉米和红薯的产量果然惊人,特别是红薯,居然真的能达到八千斤。

百姓们口口相传,很快都争先恐后的种植上了红薯和玉米。

经过杂交培育的水稻也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虽然水稻产量没有玉米和红薯那么高的产量,但水稻价格高很多,也受到很多百姓的欢迎。

“有的已经是已经培养了几次的种子;这边是去年才开始培养的,从穗上就能看出区别。培育过几代的种子,长势更好。”马匀神采奕奕的介绍道。

地里水稻已经泛黄,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割,远处一些百姓,正在修补粮仓,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准备。

因为粮种较多,因此需要众多不同的粮仓来装,而且要防水,防火,防虫鼠,不然几年的辛苦,就可能付诸东流。

洛都的鲜花,已经成为一景,漫山遍野,分布了数十个山头,占地十多万亩,品种也有几十种,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充之中。

蜂蜜如今还不能大量收割,必须要保证蜜蜂的食物,不过为皇室提供一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金黄色的蜂蜜,看上去那么诱人,萧文姬很喜欢吃蜂蜜,卫安总是予取予求。

大武百姓最高兴一点,还是道路的变好,食盐的降价,两季稻也是最先在他们这里推广。

即便只是最原始的两季稻,产量比起以前,也增加不少,更何况大武可没有他们以前那么多苛捐杂税。

根据诸葛亮等人的建议,卫安并没有让他们一下子把税收降低,只是免税了劳役和粮税之外的杂税。

就这样已经让大武的百姓高兴了,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谁让他们过得更好,他们就拥护谁,这也是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被诱惑造反的原因,就是人的盲从性,以及想生活更好的思想。

“主公,辽东公孙度来投。”公孙瓒一早就喜气洋洋的来禀报,“如今他人就在皇宫外候着,等着陛下召见。”

卫安听是公孙度的消息,自然是大喜过望,如今四海升平,若是公孙度主动来投,可就是避免了一场内战了。

“好,快快有请,请到御书房说话。”

二人都是辽东公孙世家的人,公孙度是嫡系,公孙瓒是旁系。

历史中的辽东之地被各路军阀忽视,因此幸运地躲过了很多战火,很多有识之士避乱逃到了这个地方,公孙度接纳了他们,这一点他要比公孙瓒强很多。

公孙瓒向来喜欢单打独斗,算是个孤胆英雄,手底下没什么才能出众的人,好不容易招了个赵云,也是不能尽其才。

而公孙度的胸襟则宽广得多,他用这些中原人管理地方,对外不去惹袁绍、曹操这些强人,只打高句丽、扶余这些外族,将辽东稳稳地控制在手上。

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中原大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

卫安对历史中的公孙度颇有好感,所以一直没有攻打公孙度,而是选择让公孙瓒前去劝降。

公孙瓒果然不负所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公孙度。

“陛下,升济来迟,特来请罪。”公孙度拉了拉身旁的儿子公孙康,一起跪地叩拜,“请陛下赐罪!”

公孙康为公孙度的长子,历史中的公孙度去世后,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在公孙康在位时期,辽东公孙氏颇为强盛,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起兵讨伐韩濊,扬威朝鲜半岛。

“快快请起,升济兄何罪之有。”卫安见公孙度态度谦恭,便亲自上前用手扶起了公孙度,“升济不仅无罪,还有功于大武,如此一来,我们大武便少了一场内战,此乃天下之幸也。”

辽东半岛四百万人口,卫安可不敢掉以轻心,在收缴了辽东的兵权之后,卫安选派了大量的官员去辽东,同时也派驻了不少兵力镇守辽东。

好在去年在调动了那么多兵力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意外,这算是一个惊喜,也说明了百姓的情绪非常稳定。

今年的任务是把两季稻彻底推广,等秋收之后,针对高句丽的同化工作就会展开。

相对于牧民来说,其实同化更加容易,一来他们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很大,时间也很长,一直以来都仰慕中原,因此非常容易接受中原文化。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句丽的朝鲜半岛与大武一样,都属于农耕民族,对于中原的生活也更容易习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