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 第一七五章 走进寻常百姓家

“不知老丈有田地多少?”

卫安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大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卫安点点头,看出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卫安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

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武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和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底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卫安自然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无论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对,豆腐!卫安决定要落实推广豆腐的磨制方法。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卫安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大家里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五十钱……”

卫安听也是漠然。

武朝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武朝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

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写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武朝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悝当年遇到的问题。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尽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在充分吸收了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后,在经过前世十几年的锤炼,卫安此时隐约已经找到了一条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此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难过,圣天子时刻都关注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在着手准备处理谷贱伤农的事情,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真的?”老农眼睛都瞪出来了,但大武天子的信誉还是杠杠的,因此他立即就欢喜的道:“真是这样的话,老汉就放心了,圣天子果然还是向着我们的啊!”

卫安听了却是有些感伤。

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永远都是支撑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但从古至今,真正将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的统治者是少之又少的。

底层的老百姓,却一直都将高层的统治者视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统治者的信誉耗尽。

“将这个事情好好办好吧!”卫安想着,不能让老百姓失望了。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卫安拱手问道。

“贱名不足入尊耳!”老农洒脱的笑道:“只不过贵人想知道,那老汉也不敢隐瞒,贱姓何,世代都居住在这关中……”

告别了何姓老农,卫安在马忠的陪伴下,又走访了几户农家。

看到的情况,有好的有坏的。

但家境最好的农户家庭,也不过是家里有头耕牛,加之劳动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粮而已。

而家境差的人家,则是惨到了极点,甚至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卫安很是自责,毕竟自己是皇帝,对整个的天下负有责任。

口号喊的亮,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时的卫安很是惭愧。

卫安实在看不过眼,便命人取来了一千多枚银元,交给那农妇,让其还清债务。

出了那户人家,卫安的心情颇为沉重。

要知道这里是天子脚下,但农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个意外就可导致一个幸福的家庭毁灭。

正如这户人家,本来一切都还好,可是一朝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灭顶之灾。

“马忠……”卫安扭头问道:“你说,我帮了他们,他们的情况会好起来么?”

“陛下仁德,此家的情况定然会大大好转,不出数年,定是一个小康之家!”马忠低着头道。

“呵呵……”卫安知道马忠误会了,这马忠以后肯定会对这户人家给予特殊照顾,免赋免役什么的。

不过,卫安要帮助的不只是这一家,而是整个的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卫安已经迫不及待了,玉米和红薯需要尽快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