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八,这真是咱的太子吗? > 第三十六章 疯了老头要拜师,还要瓦解世族

从牛一平的话中可以体会到,语气高昂,有种看透一切的感觉。

如此眼光,可以看出牛一平对于世家大族的那种鄙视,以及对于世家大族丑恶嘴脸的那种掌控感,这些人的种种行为都逃不过牛一平的眼睛。

在这些世家大族之中,有一支姓氏比较特别,跟元庭沾点血脉。

就是“孛儿只斤”,在这神州,就是咱大帅朱元璋稳如泰山,但面对这些家族盘根错节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牛一平,直接用了“孛儿只斤之流”这个词。

一时间,刘伯温外,李善长、徐达,乃至上位,原本在低头思索牛一平的计策,

听到这个称谓,瞬间全都抬起了头。

双眼一眨不眨的看着牛一平。

如果是换一个年轻人这么说,他们只会当成年轻气盛。

但牛一平,分明就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之人,这人做事一向是雷厉风行,堪称大贤。

“公子,此话怎讲?”

“公子,请详细跟咱说说吧!”

“还请公子不吝赐教!”

激动之中,李善长想要行大礼,被牛一平拦住了。

牛一平眼疾手快立刻一把扶住,“别别老先生,如此客气,真是太见外了,本人面对朋友一向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公子请说,老朽观公子必成大器,奈何老朽已年迈,希望公子收咱为徒,也好时常请教先生良策,为咱十几万的义军兄弟谋条光明正大之路,如今的局势那可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这张弓是迟早要开工的,如今只是蓄势待发的状态。希望公子能在弟兄的未来上面施以援手。”

……

牛一平见这群人如此热情还激动的很,要收他们为徒,给牛一平整不会了……

看来古代的人,在这方面还是如饥似渴的,怪不得可以治那么多的经典之作,流传于后世,这精神真的是可佳啊。

但是要给自己行大礼,虽然符合古代的这种礼教之数,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很清楚自己有多大的造化,不用受如此大礼,开心就好,想怎来就怎么来,牛一平也是很无奈的接受了。

“那便按诸位想的来吧。总之,此事要行却也简单。孛儿只斤,归根结底……”

牛一平来自后世。

孛儿只斤,这种士族,他可太清楚了。

一是本钱多,二是垄断做官的途径,卖官鬻爵那更不用说了。

虽未底层商人,确是红顶商人,由**的元庭作为后盾,可想而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虽未乱世,但是这些人仍然可以以朝廷的名义胡作非为,在外界看来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还是那句话,此事是元末,识字率低的要命,哪有什么公平竞争的平台。

身为汉人,那就是天生的贱民贱命,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以自主的。

更别说寒窗苦读这样非常有名而且励志的话了,这些所谓励志的语言在现在看来都是街谈笑语,哄小孩呢,安安稳稳的种地它不香吗?

结果是什么呢,

即便是那些有条件供养大量子弟读书的人,哪个不巴结下蒙元人,最有名的就是孛儿只斤了,听说钱给到位就可以办事,如此看来这种行为就远远高于那些寒门子弟的机会了,入元朝为官。

想想既然已经是寒门了,哪有这种事情,一辈子都奢侈不了。

或者可以说,寒门子弟压根没有“门路”,更别想谈做官。

所有权柄都是人家把持。

外加几乎垄断所在地的所有田产。

本钱,权力齐备,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牛一平给众人分析了一通,这种大型士族是怎么产生的,如今在做什么?如何搅合市场,让老百姓祖祖辈辈为其打工,有的老百姓愿意卖命都未必排的上队。

接着,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问题具体是什么。”

“世家,是士族,是门阀。如今又多了些军阀,越发显得混乱了,首先要解决士族,就要让一般人家的子弟也有机会做官,如何进行公平竞争,不但要有科举制,还要让尽可能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

“门阀的问题很好解决,不过需要点时间,毕竟盘根错节关联的人很多,不过想办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还是可以做到的。”

……

李善长等人此刻越发感觉。

公子牛一平的思维,见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高度,都比他们强大太多了。

拜师也是一种理性的学习,求学,不然老是这样无端获取知识,不符合君子所为,索性拜师,如此可以名正言顺,情理之中了。

想想这拜师,真的一点也不冤,而且还是明智之举呢。

“举个例子。首先,世家为什么能绵延无数年不倒?因为他们占据着所有的土地,百姓无论做什么,他们有地就能发财。”

“他们垄断官员仕途,买官卖官,如此这般老百姓糊口都是问题,哪有钱买官,所以老百姓更没有机会了。”

“百姓的生死,完全取决于他们打算收多少地租。时间久了,地主变身大地主,根深蒂固的。”

“要解决这个现象,两个办法。一是强行实行屯田制。这个可以等战事结束,军民商一起合作种田,如此三方都可获利。

但大帅没有考虑这点,显然……”

牛一平说到这,上位不由得脸色微微发红。

我去,我肯定不是跟世家们一伙,不管给咱多少钱,给咱安抚多少老百姓,咱绝对不会被这这些人掌握在手心里,你小子别白里透那点红,暗示咱就像是得到什么大的好处了一样。

“显然,大帅跟世家,别说大帅了,天下的义军都是农民出身,如果能起义成功,掌握天下权柄,登基坐殿,所以跟这些与元朝有任何瓜葛的世家,不共戴天彻底瓦解他们。”

“大帅此时对于屯田制还是比较认可的,只是现在不是时候,如此劳师动众的容易让陈友谅乘虚而入。若到那时,军乱人民更乱。场面更加不容易控制了。”

“所以搞屯田制,显然,做不到,硬去搞容易顾得了东就顾不得西,到时候反而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给别人做了嫁衣,那样元庭的机会又来了。”

“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扣上造反的罪名,将老百姓的苦难强行加于一身,被后世唾骂。”

“所以只能采取第二个办法:走新型的发展路子。”

“新的发展路子?”

上位等这些人已经是听不懂了,对于牛一平讲的这些在他们看来比说这个世上有鬼都离谱,一下子全部大脑卡住了……

“这是为何?”

“路子?”

“为什么要新的?”

牛一平:……

还以为自己说的够白话了,没想到听成这样了。

不过想想这是农民啊,也就算了,还是耐着性子,一条一条解释给他们听吧。

“新的发展路子,就是除了土地上种东西以外其他的谋生路线,这玩意就叫做产业。”

“这个新的产业,收益肯定是大幅高于种田。”

“一旦出现,必然会因此浮现出一批巨富新贵,这些世家……他们能坐得住?”

“一旦他们进入新的产业,土地就必须出让,获得现金现银,否则怎么参与。如此土地就能解放出来,此时便能以低价收购土地,分与百姓!”

牛一平说完,

上位等人相互看着对方,似乎在疑惑有没有听懂的,要不用咱们家乡话翻译翻译。

想来是听的不是很透彻,就看如何做了。

虽然是比较新奇的计策,但逻辑并不复杂,还算能听的顺畅。

但还是有问题啊。

“可是那些世族们……怎么会轻易的将手中的土地让给别人呢?”

“很显然不可能的事情嘛。”

“这个新的谋生之路……如何才能形成并实行呢?”

这也是最大的难题,众人都觉得方法不错,但是相应的也都感到付诸于实践确实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做一件大事,想法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付诸于实践。

牛一平嘿嘿一笑。

“士族不会放手土地,所以必定会盯上新的产业,初期虽然不会加入,只会探听虚实,趁机捣鬼阻挠发展,但是他们也会提前预估这个产业所带来的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先明确部分军士的职责,尤其是在安全方面要得到有力的保护。”

“其次,至于这个新的产业如何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实这跟破除那个垄断是一样的。”

“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读书,做官……逐渐注入新鲜的有利于咱们的血液进来。”

“让他们手中财富,权利,地位等,不断的缩减,最后被彻底取代瓦解,排除在外。”

“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必须在暗地里进行,毕竟世家大族掌握着天下一大半的财富,还包括隐秘的财富,逐渐的代替,取缔,神不知鬼不觉的那种节奏要把握好,一旦惊动,或者秘密外泄,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必定要做到统一指挥,看指令行动。”

……

牛一平说完。

刘伯温等人,仿佛能明白了一点。

科举这件事,隋朝提出,唐朝发扬光大,此时已经有案例了,就不用在赘述了。

直到牛一平,将其中利害一一剖析。

精密,通透,剔透。

他们才惊觉。

这科举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作用!

“原来……原来如此。这科举,用处极大啊!”

上位怔怔出神。

今日听牛一平一席话,简直胜过他许多年来的思索和经验以及请教。

收获太大,太大了。

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不过牛一平直接摇了摇头。

“科举的确是变相的将世族手中的权利逐渐笼络到自己人手中,但既然是要彻底摒弃这些世族,那这些世家岂能不反抗?如果元庭破灭,这些世族便没有了背后的靠山作为基础,相信会逐渐土崩瓦解。

“不过上位就不同,本就农民出身,深知老百姓的需求,更能体察民情,同时具备一些粗浅的军事才能,若后期推行科举,那成功的概率就大的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