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东方战略

汉并天下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东方战略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城,未央宫。

陆军部尚书史曾正在向天子刘洵奏报前线情况:“启奏天家,南方前线急需的医匠和药品已经转运出去,预计一到两个月可以运抵前线……”

“同时臣为了缓解军中所缺,已经命令金城郡各处驻军储存的药品先一步运往军中。算上左将军出征时携带的药品物资,应该可以坚持到补给送达!”

天子刘洵点了点头,此时南方气候的严苛确实超出了自己的预料,以至于让南方前线的十万大军遭受危险,这是自己的失误。

“陆军部与左将军所部要密切保持联系,每三日要互通书信,绝对不能断绝联系!”

“诺!”

而后,天子刘洵话锋一转,说道:“昨日海军部尚书杨辅给朕送来了奏报,是关于邪马台国的,爱卿看一看吧!”

陆军部尚书史曾闻言暗暗吃惊,难道东面又出状况了?

从中常侍耿国手中接过奏章打开一看,陆军部尚书史曾的脸色猛然一变。

“……据邪马台国驻军密报:邪马台国上下正在积极备战,其国主卑弥呼暗中集结大军,正在向国都汇集。同时,卑弥呼已经向倭地各国发出求援书,倭地各处三百余国邦大都准备起兵支援……”

“……目前我海军驻守在邪马台国都城以北的兵力为巡洋舰三艘、护卫舰两艘,陆战营将士三千人,如果遭到邪马台国等倭地兵马突袭,可据寨坚守半年左右……”

“……臣奏请天家:立即调集海军舰队开赴邪马台国,震慑倭地诸国,同时协调陆军部征调精锐兵马东进,可视情况歼灭邪马台国,占据其地以拒倭地诸国!”

“天家!”

陆军部尚书史曾看完之后当即说道:“如今我大汉已经在南线与哀牢国、骠国开战,而西南方向的十余万大军也即将与羌族余孽开战,朝廷兵马已经捉襟见肘。如果朝廷此时再与倭地诸国开战,那就是三线作战了,不但朝廷兵力不足,想必朝廷的财力也支撑不住了!”

“再者,倭地远在海外,距离我大汉本土何止千里!如此遥远的距离,还需要调集足够的兵力、物资泛舟出海,这样的消耗足以拖垮朝廷的财政。而倭地即便有些物产,在短期内也无法弥补朝廷出兵的消耗,臣以为东线应该暂缓开战,先将南线和西南方向的两场战事结束之后,再行处理!”

天子刘洵没有直接回答陆军部尚书史曾的意见,而是又拿出了一份奏章,让中常侍耿国转交过去:“这份是朕让财政部出具的朝廷收支明细,爱卿看一下吧!”

陆军部尚书史曾微微一愣,突然意识到天子刘洵肯定是有所准备的,为了防止自己阻止出兵东线,竟然提前让财政部准备好了数据!

就在陆军部尚书史曾翻看财政部奏章的时候,天子刘洵说道:“朝廷近几年的收支情况良好,如今国库充盈,各地的府库储存的物资也在八成以上,而且今年的税赋收入数额也要高于去年。按照财政部给出的结论,南线、西南线和东线这三场战事如果同时开打的话,以现在朝廷的财力完全可以支撑两到三年时间!”

说到这里,天子刘洵笑着问道:“爱卿,以我汉军将士的战力而言,有谁能够支撑两、三年而不败?”

陆军部尚书史曾微微摇头,沉声说道:“没有人可以做到!”

“那就是了。”

天子刘洵说道:“所以眼下东线战事完全可以一并打响,摆在朕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兵力的问题。爱卿可有方略?”

陆军部尚书史曾看着天子刘洵志在必得的样子,说道:“既然天家志在必得,臣便全力以赴。”

“如此最好!”

“启奏天家,如今三大营和北军都在西南线,南军和河南、司隶郡国兵在南线,长安城内已经无兵可用。另外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的驻军需要震慑周边胡族、西域各族,无法征调东进;瀚海都护府的驻军需要监视呼韩邪单于部、卢屠王部、左贤王部,也无法征调;安东都护府的兵马正在与鲜卑残部、乌桓残部对峙,也是一样不能征调的。”

“再有就是镇胡将军和乌桓豪帅蹋山两部,需要稳定辽东各地胡族,也是无法调动的。”

说到这里,陆军部尚书史曾观察了一下天子刘洵的脸色,只见天子刘洵若有所思,并没有表现出动怒的神色,心中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便继续说道:“所以眼下陆军方面能够调动的兵马很少。倭地邦国众多,再加上邪马台国,倭地方面可以调动的兵力至少在二十万以上!所以此番朝廷向东动兵的话,除了海军方面,陆军至少要调动八到十万兵马才可以稳住局面。只是这八到十万大军……”

陆军部尚书史曾的意思很明显,现在就算财政部可以拿出钱粮打第三场大战,陆军部在短时间内也抽调不出足够的机动兵力。

天子刘洵说道:“这几年来,各地郡国兵的换装之事做得怎么样了?”

早在三年前,天子刘洵就诏令陆军部扩大火器的产能,同时从河南郡开始,陆续在大汉各地郡国的郡国兵中换装火器,掀起了大汉军队火器化的进程。

只是由于火器化进程牵扯甚多,不但要广设工坊大力生产火器,增加相关工坊的数量和产能,还要对各地郡国兵进行轮训,毕竟火器作战不同于冷兵器作战。

所以几年下来,除了司隶和河南郡以外,也只有并州、幽州、扬州三地的部分郡国兵完成了换装,至于其余郡国的郡国兵依然还是冷兵器作战,并没有装备火器。

陆军部尚书史曾拱手说道:“启奏天家,经过陆军部数年之功,目前并州编有火器军三万,扬州有火器军两万,幽州有火器军两万。其余郡国的火器军数量不多,约在三、五千不等。”

这样的进程虽然已经算是神速了,但是在天子刘洵看来还是有些慢了。不过仔细一想也难怪,毕竟此时上到陆军部下到寻常将佐,骨子里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

毕竟此时大汉帝国的军队战力强悍,就算没有火器也依然是天下无敌的存在,所以军中上下对于换装火器还是有着不小的抵触情绪的。

天子刘洵思索了一些,说道:“既然各地的火器军已经有数万之数了,那就将并州、幽州、扬州的火器军集结起来,出征邪马台国!”

陆军部尚书史曾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问道:“敢问天家,这东线大军一旦集结完毕,陆军部就要指定大军统帅。不过东线的情况有些特殊,不但有陆军出动,还有海军舰队出动,这大军统帅应由何人出任?”

此番出兵倭地,海军方面肯定是由海军部尚书杨辅亲赴一线指挥,换成别人的话,天子刘洵也是不放心的。

可是如此一来,海军方面主将的级别就太高了,陆军方面此时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都不可能去指挥海军部尚书。

可是对于陆战而言,海军部尚书杨辅又没有什么经验,甚至可以说是个白丁,所以这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了。

天子刘洵思索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便大笑起来,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将大司马请来!”

陆军部尚书史曾顿时骇然。

很快,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便急匆匆的赶来,一番行礼之后,天子刘洵便开门见山的将东线邪马台国的情况通报了一番,而后便直接问道:“如今东线局势越发不稳,大军主帅尚缺一人,大司马可否为朕分忧,统领大军泛海东进?”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闻言微微一愣,而后脸色微变,而后大笑起来,说道:“臣居朝堂十几年,没想到还会有率军征战的机会!”

“这么说起来,大司马是同意了?”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拱手说道:“请天家放心,此番出征,臣定然不负使命!”

西南方向,西海以西汉军大营。

镇军大将军、建昌侯赵安近日收到了陆军部送来的通报,得知朝廷十万大军正在南线征战,同时朝廷又征调海陆大军准备东征倭地,心中不禁为之担忧起来。

寻常人都知道不可四面树敌,稍有学识之人便知道两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

可是如今天家竟然征调数十万大军海陆并进,在西南、南、东三面同时开战,如此大战已经称得上“穷兵黩武”四个字了!

要知道就连当年孝武皇帝时期,大汉帝国虽然向周边四面征战,但也是有先有后,并没有同时几面开战。

镇军大将军、建昌侯赵安担忧了几日,这一日正好右将军、安东侯陈行前来商议军务,二人谈起三面大战之事,安东侯陈行笑着说道:“大将军不必为此事担忧!天家此举不过是为我大汉开拓空间而已,如果论战事而言,别说三面,就是十三面我大汉也是稳操胜券!”

“可是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民生凋敝、国本动荡啊!”

“大将军多虑了!”

安东侯陈行说道:“依我之见,如今的战事已经不同于以往。君不见南线大军出动之后,各地商贾纷至沓来,都跟在大军后面做起了生意,甚至还有大商贾公开筹集资本,准备进入哀牢国、骠国圈地开矿了!为此,户部和财政部光是各种税费就已经收了不少!”

听到这里,镇军大将军、建昌侯赵安忽然大笑起来,说道:“哈哈!看来是我的脑筋跟不上时局演变了!”

旁边安东侯陈行则是说道:“只是不知道东线那边是何等的场景,海陆并进啊!”

“是啊!”

镇军大将军、建昌侯赵安感叹道:“生在今世,真乃是我等武人之幸啊!”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