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参政历练

汉并天下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参政历练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龙元年(前49年),建昌宫。

太子刘奭已经二十四岁了,在四年前便由天子刘洵为其举行了冠礼。

按照此时民间的习俗,二十四岁的男子已经是“中年”了,早应该传承子嗣。可是太子刘奭却不同于民间百姓,经过天子刘洵的精挑细选,才在前年从河内郡的一家中等人家选中了一名样貌、才俊、人品皆是上乘的少女,选入未央宫内为太子妃。

同时,天子刘洵还借此机会颁布了一道诏令:大汉帝国的皇子不得与门阀豪族联姻!

天子刘洵这样做完全是借鉴后世大明的做法,皇室子弟只能与平民世家联姻,如此一来外戚之人即便借此进入朝堂,也会受限于家世和眼界、能力、学问等诸多原因,在人才聚集、皇权至上的朝堂内,几乎不可能形成绝对力量的外戚势力!

这道诏令基本上切断了门阀豪族变成皇亲国戚的途径,顿时引来了举国侧目。

但是太子刘奭却非常赞同天子刘洵的旨意。

这些年来太子刘奭一直刻苦学习,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丙吉、萧望之两名阁臣,以及陆军部尚书史曾、吏部尚书史高、财政部尚书史玄、礼部尚书刘德等各部尚书的轮番教导之下,才学和眼界突飞猛进,在皇室之中号称“才智双全”!

同时天子刘洵这些年处理新政的时候,也多会让太子刘奭在旁观看学习,耳濡目染之下,太子刘奭对于新政也有了自己的一番见解,更是对新政无比认同,认为大汉帝国要想长治久安下去,就必须要继续贯彻新政才行!

此时太子刘奭已经被允许开府,就在建昌宫内居住。在太子刘奭的身边,天子刘洵征召了十几名得力干将,这些人才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擅长的领域从政治、军事到百工、文学,不一而足。

天子刘洵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自己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按照此时的人口寿命来看,已经算是“中老年”了。而朝中的大臣,像是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阁臣丙吉、萧望之,史曾、史玄、史高三位尚书等等,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已经称得上是年老体衰的年纪了。

安西都护府都护、安远侯郑吉,北庭都护府都护常惠的年纪稍稍年轻一些,不过也已经年近五旬了。

就连公孙群、郭著等人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中身居高位大臣的年纪也是偏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子刘洵便想到了后世的一个词语:“干!部年轻化”!

所以,天子刘洵一面通过会试制度大力选拔年轻人才的同时,一面通过征辟的手段,亲自为太子刘奭选拔了十几名优秀的年轻人才,也算是为将来的朝堂继续一份力量。

这日,太子刘奭正在建昌宫内的荷叶亭内翻阅近期朝中的大事。

这份朝中大事的刊印本是天子刘洵命中常侍耿国送来的,以便让太子刘奭了解朝廷近来的运转情况,以及大汉帝国上下的大事要闻。

在一旁,十几名人才之一,殿前司卫尉金安上的独子金威明身披甲胄陪同。而不远处,还有几名文人装扮的年轻人正聚集在一台沙盘周边,对着沙盘上的种种比比划划,似乎正在争论着什么。

“原来是这样!”

太子刘奭猛然站了起来,招呼着金威明来到了沙盘旁边,十几名少年纷纷让开,而后便对着沙盘继续争论着。

“郅支单于部的主力大军就在西北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陆军部就应该通告北庭都护府即刻整顿兵马协防坚昆部和呼揭部,遏制郅支单于部向西北方向扩张!”

一名身材较高、面容坚毅的少年大声说着,此人名叫独孤贺,本是并州的游侠儿,后来游历到幽州时正巧遇到了乌桓叛军起事,独孤贺便聚集了数十名少年义士不断袭击落单的乌桓铁骑,短短数月之间竟然斩首数百人,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北疆,独孤贺也因此而声名大噪,被陆军部定为“良才”,收录在陆军部的人才清册之中。

独孤贺的话音刚落,那边一名面白瘦弱的少年当即反驳道:“郅支单于部的主力大军的确是在西北方向隐藏着,可是北庭都护府的兵马却不可轻动,否则一定会惊动郅支单于这个老狐狸!”

此人本是扶风郡高氏门阀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名叫高铭。高铭只有二十岁,在精通经学的同时,又对百工机械之术非常痴迷,曾经花费数年时间潜心研究。

而后朝廷推行新政的时候,高铭便接触到了许多纵横之术的书籍,便对国家之间的纵横博弈之策进行了研究,后来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惊动他又当如何?”

独孤贺十分不屑的说道:“在郅支单于部的东面是呼韩邪单于、左贤王、卢屠王三部,西南面是北庭都护府,南面是凉州,我大汉帝国三面合围郅支单于部!如果郅支单于这头老狼真的利令智昏、铤而走险,我大汉完全可以三路同时发兵,郅支单于部不可能抵挡得住我三路大军的进攻,只要数月便可以将其平定!”

高铭笑着说道:“要剿灭郅支单于部自然是没有悬念的事情,只是我大汉要花费多少代价而已。如果朝廷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匈奴人内部的矛盾,趋势呼韩邪单于三部西进,用匈奴人来消耗匈奴人。同时朝廷还可以联络西方的康居等国向东夹击郅支单于部!”

说到这里,高铭补充道:“在战场上,可以用这些胡人的性命达到目的,就没有必要牺牲我汉家儿郎!”

众人此时已经分成了两派,几人支持高铭,几人支持独孤贺,又开始了争论。

这时太子刘奭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听一听,众人纷纷看向太子刘奭等待下文。

太子刘奭看向身旁的金威明,笑着问道:“宣威兄(金威明的字)一直跟随令尊在期门军、羽林军中历练,对于军伍之事很是在行。对于北方匈奴局势,宣威兄有何见解?”

金威明为人很是严肃,平日里和众人在一起也是不苟言笑的。此时金威明拱手说道:“启禀殿下,属下以为高铭和独孤贺所言都很对,不过两人所言都有欠缺。”

这下高铭和独孤贺都来了精神,纷纷询问缘由。

“我汉军征战向来讲究正道,如果对郅支单于部开战,虽然会征调呼韩邪单于部随军出征,但是我汉家将士也绝不会躲在匈奴人的后面,而是会身先士卒,让那些匈奴人知道,我汉家儿郎是何等的强悍与豪迈!”

“当然,此时在郅支单于上没有明显的反迹之时,我军的确不宜提前调动兵马,否则便有故意逼反郅支单于的嫌疑,不但会提前打草惊蛇,也会给郅支单于以口实!”

太子刘奭闻言点头赞同,而高铭和独孤贺等人沉思了一番,也是表示同意。

“哈哈!”

太子刘奭笑着说道:“好!诸位都是天家选拔的人才,孤有诸位相助,定然可以一同辅佐天家!”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愿随殿下效忠国家!”

随后,太子刘奭有些遗憾的说道:“不过此番天家是让我参与治政,而不是参谋军事。咱们在这里推演匈奴局势,也只能是自家说一说罢了!”

高铭说道:“殿下可万万不能这么想!军事乃是国家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天家自然不会一上来就让殿下参与其中,肯定会有一个过程的。此番天家明确让殿下经过朝中政务,就是在历练殿下。天家是在考验这些年殿下所学到底如何,殿下可万万不能让天家失望啊!”

独孤贺说道:“镌之贤弟所言甚是。如今殿下要全力将天家部署的政务处理好,我等也会全力支持殿下,一定要让天家看到殿下的才能,以及为国为民的决心!”

太子刘奭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此时收起了心中的失落,重新打起精神,对众人说道:“好!那自今日起,诸位便不要回家了,就在建昌宫内住下。从明日开始咱们便将天家部署的政务料理起来,这段时间咱们可要频繁出入朝中各部了!”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我等敢不从命!”

二十八天之后,太子刘奭入未央宫,向天子刘洵复命。

天子刘洵将调运南方粮食到并州备边、梳理凉州各县政务这两件事情交给太子刘奭去处理,原本给了太子刘奭两个月的时间。可是让天子刘洵没想到的是,太子刘奭只用了二十八天便处理完毕了。

此时天子刘洵看着手中的奏章核验完成的情况,同时还对照着朝中相关各部的奏报,以便更为客观的评价此番太子刘奭的完成情况。

许久之后,天子刘洵的脸上泛起了笑意,看向太子刘奭说道:“太子此番参政做得很好!”

听到这句话,太子刘奭的心中终于一松,暗暗松了一口气:“谢天家,儿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天子刘洵起身走到太子刘奭的身边,拉着太子刘奭的手,一起走向了大殿之外。

父子两人站在殿外的南台上,眺望着远处的宫殿,中常侍耿国远远的跟在后面。

“朕听说太子在府中设置了一个沙盘,不时研判着匈奴各部的局势?”

太子刘奭闻言顿时大惊,当即就要辩解。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不要怕,朕没有责怪的意思。朕的太子,绝不能是文弱之人,也不能是穷兵黩武之人,而要是崇文尚武才对!”

“太子在参政的同时还不忘北方局势,朕很是欣慰!”

太子刘奭心中一松,拱手说了几句谦逊的话。

“现在政务上太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朕不太担心,可是军事上……”

太子刘奭说道:“儿臣……”

“太子先休息几天,五日后,太子去南军军中效力吧,也见识见识我汉军之威!”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