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七十章 指南针

汉并天下 第三百七十章 指南针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城西南郊外。

天子刘洵的銮驾正在官道上缓缓行进着,一百名羽林铁骑环绕四周护卫着,在銮驾前方和后方各有两百名期门精骑开路和后卫,大队人马滚滚向前,气势十足。

沿途的百姓和商人见状纷纷退让到官道的两旁,而后恭恭敬敬的跪拜。

此时在銮驾之内,天子刘洵正在和刚刚上任的百工部尚书杨墨交谈着。

“百工部在长安城外的工坊已经修筑完毕,现在运转的如何了?”

百工部尚书杨墨拱手说道:“启奏天家,现在百工部在长安城外共有工坊一十七处,分别承担着百工部立项的诸多研发项目。另外,百工部计划在雒阳城等八处郡治城池新建工坊一百零九处,以便增强百工部的研发能力、提高产量。”

天子刘洵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很好!百工部所需的钱粮数目尽快报上来,朕会让上计部审计一番,而后转交户部调拨。”

“诺!”

而后,天子刘洵又询问了一番,便拿起手中的奏章看了起来,百工部尚书杨墨恭敬的坐在一边,等候天子刘洵的闻讯。

过了一会儿,天子刘洵扬了扬手中的一份奏章,说道:“新设的上计部将会由耿寿昌出任上计部尚书,门下令萧望之已经向朕呈上了奏报,此事已经办妥了。”

百工部尚书杨墨拱手称贺,天子刘洵笑着说道:“耿寿昌是朝中老臣了,朕还担心让其出任上计部尚书一职,对其会有所怠慢,看来耿寿昌还是识大体的,是朕多想了!”

“天家所言甚是,耿尚书定然是一心为国的。”

说话间,銮驾便来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建筑跟前,这处建筑占地颇广,甚至比之前兵部的工坊群还要大一些,是由几十处院落组成,坐落有致的组成了一个十分规整的建筑群。

“天家,銮驾到了!”

“走!咱们去看看。”

天子刘洵在百工部尚书杨墨的引领下,走进了工坊大门,而后问道:“朕之前定下的指南针项目在何处研发?”

早在朝廷收到了西南羌族各部密谋串联的消息之后,天子刘洵便聚集了一些百工,定下了研发指南针的项目。

毕竟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基本上都是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剩下仅有的一些平底也都是山林及河流。因此,大军在西南方向征战需要一大批的当地向导,对于舆图的要求也很高。

所以,天子刘洵就想到了指南针!

可是天子刘洵等了许久,就连百工部都已经成立起来,指南针依旧没有研发出来,于是天子刘洵便有些坐不住了,今日亲自赶到百工部的工坊研发处,准备现场指点一番。

百工部尚书杨墨拱手说道:“启奏天家,在甲字第八号工坊,请天家这边来!”

不一会儿,天子刘洵便来到了甲字第八号工坊,七名百工眼见天家竟然亲自前来,顿时吓了一跳,急忙叩拜在地。

天子刘洵先是好言一番,让这七名百工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后天子刘洵便询问了一下指南针的研发情况。百工部尚书杨墨便指派该项目的主事回禀情况。

主事也姓杨,是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工匠,此时见到天子刘洵很是激动,满脸涨红的说道:“臣拜见天家!启奏天家,根据天家的诏令,臣等已经以磁石来制造指南针,可是都没有成功,磁石虽然会偶尔指引方向,可都不是正南、正北方,而且试验品受金属的干扰太大。如果放到军中的话,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毕竟军中的铁器太多,无法保证指南针的准确性!”

天子刘洵闻言不禁微微皱眉,沉吟了一下,便让杨主事将试验品拿来。

只见一个不大的木质托盘上,一枚由磁石制造的菱形箭头固定在上面,随着天子刘洵摆放的方向不同,磁石箭头的确会左右转动,不过指向却是随机的,根本无法正确的指向正南、正北方向。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天子刘洵思索了起来。

早在先秦时代,华夏各地的先民们便已经积累了对磁现象的认识,在探寻铁矿的时候,常常遇到磁铁矿,即磁石。

《管子》的数篇中早已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古人称“磁“为“慈“。古人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大汉以前古人把磁石写成“慈石“,是慈爱石头的表达。曾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两个像棋子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孝武皇帝,并当场演示。孝武皇帝对此惊奇不已。

而后,天子刘洵摆弄着手中的试验品,脑海里却在回忆着后世看过的一些资料,想起了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而终止于唐代。

记载司南的最早的文献是《鬼谷子》,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鬼谷子》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郑人去“取玉“,必须要带上司南,就是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在提到司南的文献中,后世东汉王充的记述是最重要的,他明确指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是应篇)其中的“杓“是指勺子。具备这种“指南“性能的司南,应是磁性指向器。但是,这里的“地“是指古代械盘中的“地盘“。械盘是秦汉时期发明的,用于游戏或占卜。在“地盘“的四周刻有24个方位,中心刻有象征北斗七星的标志。

东汉王充的的《论衡·是应篇》说:“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句中的“地“一般解释为“地盘“,也可能是“池“字误写。这句话应释为:勺状的司南,放在“地盘“上(或投入盛有适量液体(如水银)的容器中),它的勺柄必然自动指向南方。

此后,梁元帝萧绎的《玄览赋》说:“见灵乌之占巽,观司南之候离。“唐韦肇的《飘赋》说:“挹酒浆,则仰惟北(北斗)而有别;充玩好,则校司南以为可。“再次介绍了司南(磁勺)的功用和形状。

而后天子刘洵又想起了司南鱼,关于指南鱼的制备方法,后世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资料编撰的《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载其法曰:“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这种方法利用地磁场使铁片磁化,并知道鱼形铁片微向下倾斜对磁化有利,实际上已发现近代科学中所谓的磁倾角的影响。使用时,指南鱼浮于水面,与水浮磁针的原理是一致的。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盯着手中的试验品看了一会儿,而后便恍然大悟:“这个试验品所用的磁石是否是天然磁石?”

杨主事点头称是,说道:“臣等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合适的天然磁石,并且几经打磨才制造出了这个指针。”

“这就对了!”

天子刘洵说道:“天然磁石纯度不高,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用天然磁石制造指南针效果不好,这也是常理!”

此言一出,百工部尚书杨墨和杨主事都糊涂了,既然不能用天然磁石,那还能用什么?难道磁石也能够制造出来?

天子刘洵命人取来笔墨纸砚,而后当着众人的面开始画草图。

“朕预想的指南针是这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且磁针的南极指向南方,大军便可以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天子刘洵几笔勾画之下,一枚指南针的简图便跃然纸上,杨主事和几名百工争相传看,都是赞不绝口,对于天子刘洵的设计叹服不已。

不过百工部尚书杨墨还是不解的问道:“敢问天家,既然天然磁石不能使用,那应该用什么材质来替代?”

天子刘洵说道:“钢针!磁化的钢针!”

“什么?”

众人全都傻眼了,没想到钢针还能够磁化。

接着,天子刘洵便将钢针磁化的办法告诉了众人,其实办法很简单,早在先秦时期便有百工用熟铁进行磁化,这一点对于百工来说一点就透。

此时,杨主事等一众工匠激动不已,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众人恨不得现在就将天子刘洵抛在一边,自顾自的前去研究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