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三十章 寒门官吏(一)

汉并天下 第三百三十章 寒门官吏(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为了提早做好准备,应对朝中和各地郡国门阀士族的反击,天子刘洵特意召见了刑部尚书樊明和博闻社主事李据。

天子刘洵准备从两方面下手,博闻社主事李据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提前造出声势,以《长安月报》的广泛影响力为基础,宣扬此番会试的正确性,已经选拔寒门人才的必要性。

对于这一点,博闻社主事李据当即领命,不过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天家,臣以为此事是不是让新闻部也介入进来?虽然博闻社的影响力很大,但是毕竟独木难支,最好通过新闻部的管制,让各地郡国的主要报社也一同站出来造声势!”

天子刘洵予以认可:“朕会诏令门下省新闻社,不过此事还是要由博闻社率先提出,也必须由博闻社牵头才好!”

“诺!”

而后,天子刘洵便对刑部尚书樊明说道:“刑部都民司和镇抚司要立即行动起来,暗中调查民间门阀士族以及朝中大臣、特别是外朝诸臣的动向!刑部要及时了解各方门阀士族是否在暗中串联,特别是有没有暗中联络各地的报社!”

刑部尚书樊明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当即领命:“臣,领旨!”

天子刘洵与刑部尚书樊明、博闻社主事李据详细商议之后,长安城便迎来了大汉第一场会试考试。

此番,位于未央宫东南方向的大汉会试院人满为患,兵部尚书史曾亲自率领南军兵马早早赶来,封锁了会试院周边的街巷,将围观的百姓拦在了百步之外。

同时,殿前司卫尉金安上也奉诏令统帅羽林卫八百铁骑出动,在未央宫和会试院周边不断巡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上午,来自大汉各地郡国的数百名考生陆续赶来,众人手中都举着吏部文选司发放的会试号码,凭借号码一一搜身查验、入场备考。

“甲字第十三号,备查!”

“丙字第九号,进场!”

“乙字第二十三号,进场!”

数百名考生排队入场、秩序井然,周围百步外围观的百姓很是新奇,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

“天家真是大才,这样的办法比之前公平多了!”

“就是!征辟制是比拼名气,谁名声大就用谁,以至于不少欺名盗世之辈成了官吏!”

“还有那察举制也是一样,各地郡守举荐之人多是其亲族子弟,或者是有所关联之人,真正有才学之辈,大多无法出头!”

“还是天家力主的会试制公平,不管是门阀子弟还是平民百姓,甚至是乞丐,只要有才学,都可以通过会试入朝为官,这才是我大汉应该有的气象!”

在周边百姓的议论声中,数百考生陆续入场,兵部尚书史曾高声说道:“封闭考场,任何人不得进出,违令者收押!”

“诺!”

上千名南军将士轰然允诺,而后将大汉考试院彻底封闭。

同时,在数百京兆尹衙役的维持下,围观百姓逐渐安静了下来,不过并没有人离开,而是继续等待着,准备看一看数百烤上散场时的景象。

一个时辰之后,会试第一场结束。

会试考试一共有三场,第一场考试的内容是基础,主要考验考生的文采和基本常识,这场考试比较简单。

从明日的第二场考试开始,会试便开始分科,第二场一共分为三科,分别是知政、治军、知术!

其中,知政便是考验考生的治国理政能力,考试内容都是大汉的政治制度情况,以及民生、经济、刑狱等各方各面的情况。

治军是考验考生的军事能力,考试内容是大汉的军事制度、战略眼光、战术计谋、兵种搭配等等,算是某种程度的纸上谈兵。不过,能够通过治军考试的考生都是具备一定军事才能之人,天子刘洵会将这些人送入汉军各部之中,充当各部将领的参谋,将来筹建了系统的军事学院之后,还会让这些人才回笼重造,好好捶打一番。

至于知术考试,便是考验考生的科技能力,考试内容都是各种格物、化学、生物知识,以及各类百工技巧等等,为的就是选拔出技术人才,发扬大汉的各项先进技术。

到了第三场考试,便是最终的选拔场次,所有通过了第二场分科考试的考生,将会在第三场对答难度更高的试卷,在这一场分出名次,而后吏部文选司会根据实际需要择优录用!

很快,一连三天的会试便结束了,数百考生或是兴奋或是失落,除了在第二场分科考试中被刷下来的考生之外,剩余通过的考生纷纷返回了京兆尹安排好的馆驿中等待消息。而那些被刷下来的考生,则是由京兆府提供盘缠,纷纷离开了长安城。

与此同时,吏部文选司和京兆府的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由文选司负责所有第三场试卷的审阅、判定,而京兆府则是负责相关试卷的押运以及看守事务。

未央宫,宣室殿。

“启奏天家,会试的所有试卷已经收齐,臣已经调集了三十名部下日夜审阅,预计五日之后可以出结果!”

吏部尚书史高将会试的情况禀报一番,天子刘洵说道:“很好!五日之后将前三十名的卷子送过来,朕要翻看。同时,再从剩余试卷中随意抽取五十份卷子,朕同样要翻看!”

“诺!”

吏部尚书史高又问道:“天家,臣询问一下,此番吏部录取多少人才合适?”

天子刘洵微微一愣,反问道:“难道吏部在会试之前没有预案吗?朕记得让吏部准备好官吏空缺的名册啊!”

吏部尚书史高拱手说道:“启奏天家,吏部却是已经准备好朝中和各地官吏的空额情况,只不过此番需要陆续的人数还需要天家钦定,总不能一次性将所有空缺都录取完毕吧?”

天子刘洵猛然醒悟过来,双手拍额笑着说道:“是朕孟浪了,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而后,天子刘洵与吏部尚书史高仔细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根据实际的需要,择优录用三十九人!

五日之后,吏部将第三场会试成绩前四十名的试卷呈报上来,同时还从剩余试卷中随即抽取了五十份试卷,一同送入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用了五天时间对这些试卷进行复核,确定吏部的判定基本上算是公正、公平的。

于是,天子刘洵诏令中书省起草张榜诏令,由尚书省吏部向天下颁布,朝廷择优录取前三十九名考生入朝为官。

这些被录取的考生或是入朝进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各部为小吏,从基层做起;或是外派到各地郡国为官,担任地方各部的官吏。

不过,当这份诏令公布天下之后,吏部尚书史高再次入宫觐见天子刘洵,有些担忧的说道:“天家,此番录用的三十九人之中,有四人是寒门子弟,经过吏部的安排,全部外派到地方郡国为官。臣担心……”

天子刘洵自然明白吏部尚书史高的意思,沉吟了一番,说道:“无妨!既然朕有心如此,就不怕那些门阀士族闹事!”

吏部尚书史高微微皱眉,说道:“诺!只是臣还是有些担心,这四名寒门官吏到了地方上,会不会被同僚孤立……”

听到这里,天子刘洵的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道:“这话算是说到重点了!”

这四名寒门子弟虽然被朝廷录用为官,可是作为大汉第一批仅有的四名寒门官吏,到了地方上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

要知道,此时大汉各地的官吏百分百都是出身门阀士族,这些人以及身后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圈子,不会让任何圈子外的人随意进来的,同时也不会让任何人打破这个圈子!

天子刘洵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吏部要时刻关注这四人,如果他们四人真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吏部要及时予以制止,决不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吏部尚书史高拱手说道;“臣,领旨!”

数日之后,在长安城安门外,四名二十多岁的男子策马同行,众人一路有说有笑结伴而行。

只见四人全都是粗布衣服,身上的行囊也是各有一个简单的包袱而已,胯下的马匹都是瘦弱的驮马,一看就不是什么豪门大户。

为首一人名叫张启,定襄郡人,是此番四名寒门官吏之一,被吏部任命为北海郡乐都县主簙,与其同行的另外三人也是此番被录取的寒门官吏。

一人名叫高云,东海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为齐郡昭南县廷掾;

一人名叫许飞,五原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为汝南郡归德县门下贼曹;

还有一人名叫朱铭,胶东国人,此番被吏部任命为平原郡合阳县主记事

此时,四人策马来到一处驰道的岔路口,从这里可以向东、向南行进,四人准备在这里分手作别。

四人寒暄一阵之后,张启拱手说道:“咱们终有一别,此番前往各地,咱们四人一定要赶出一番事业来,让那些门阀士族刮目相看,也好不让天家失望!”

许飞、朱铭、高云三人也是纷纷拱手,说道:“定当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