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零四章 大汉纸业商社

汉并天下 第三百零四章 大汉纸业商社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将一卷批阅完的竹简放到旁边,此时一旁已经堆积了高高一摞竹简,几乎将天子刘洵整个人给挡住。

这时,中常侍耿国带着两名小黄门走进大殿,只见那两名小黄门各自抱着一摞竹简,跟着中常侍耿国走到近前。

“天家!”

中常侍耿国恭恭敬敬的唤了一声,而后便将天子刘洵批阅完的奏章整理好搬走,而后两名小黄门将刚刚从中书省搬来的奏章放到桌案上。

天子刘洵不由微微皱眉,微微叹了一口气。

天子刘洵倒不是倦怠,其实这些竹简上记载的信息并不是很多,看似厚厚一摞竹简好像很多,但是上面记载的信息还比不上后世的一本册子书。

“这些奏章太占地方了!”

天子刘洵不经意的嘀咕了一句,而后中常侍耿国笑着说道:“呵呵,天家说笑了,朝廷公文向来都是使用竹简,如果全部使用圣旨专用的绢帛,那耗费就太大了!”

猛然间,天子刘洵直接站了起来,脸色也是急剧变幻了起来。

“朕忘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中常侍耿国也是吓了一跳,看着天子刘洵严峻的脸色,急忙低下头不敢言语。

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将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找来,马上!”

中常侍耿国不敢耽搁,拱手应诺,急忙转身去宣人。

而后,天子刘洵便缓缓坐了下来,沉吟道:“我忘记了一点重要情况:眼下大汉民间并没有纸张,全都是使用竹简来记录文字和知识,民间百姓想要传抄书籍、记录消息成本非常高,这也就导致了在民间传播学问非常困难,一般的百姓根本拿不出求学所需的钱财!”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有些恼怒的一拍桌子,暗道:“也就是说,即便我推行了会试制,但是民间百姓能够读书学习之人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参加乡试和会试的人才依然全都是门阀士族的子弟,民间的百姓依然无法参与其中!”

此时,天子刘洵心中很是烦闷,自己应该早些想到这一点,应该先一步研发纸张,在民间推广纸张以及纸质书籍,大力提升大汉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毕竟想要彻底将人才控制权从门阀手中夺走,光靠会试制度还不行,要让民间普通百姓也能够读书、成才才行,否则将来会试制度下的考生也都会是门阀士族的子弟,到时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如此一来,天子刘洵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想到此处,天子刘洵便展开了一卷空白的竹简,开始将记忆中的造纸术知识写下来,准备整理一番。

其实此时大汉宫中也是有纸张使用的,不过都是用于皇室祭祀时使用,这种纸张称之为楮纸。

这种楮纸制得十分考究,天子刘洵还依稀记得在后世的一本地方志中看到过具体的情况,光是其所经历的工艺流程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要制造这种楮纸,需要先将楮料水浸数日,而后用脚踏之,成型之后捆成小把,将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内骨。

此时楮料便已经非常柔软,便可以将楮皮扯成丝,用刀或斧将楮皮丝切短,打成小捆,再以石灰浆浸之,存放月余。

待到石灰浆浸透之后,将浸有石灰浆的楮皮放锅内蒸煮,将料从锅内取出,放布袋内以河水自然漂洗数日,以脚踏去石灰水。而后将所有的楮皮摊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晒雨淋,直到颜色变为白色为止。

到了这个时候,工匠便会用踏碓或杵臼捣细,在楮料上加滚开的草木灰水沭泡,并且需要阴干半月。半月之后,再用河水洗料,完毕之后需要再次放入锅内蒸煮、水漂、以日光暴晒,这一系列的工序走完之后,工匠们会用手将次料及杂质剔去,再用刀细砍,直到楮料揉碎成末。

这个时候,楮料才算是初步成型,工匠们将成型的楮料放内袋内洗之,而后入槽加水搅拌,同时还需要向槽中加纸药水,记下来便是打槽捞纸、压去水份、火墙干燥、从墙上揭下纸张、整理切边、打包。

至此,楮纸才算是真正的制造完毕!

这个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碱性溶液蒸煮,经这样处理后得到的纸,洁白如玉,纤维匀细,表面光滑,但费去许多时间和劳力,其纸张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甚至要远超竹简的制造成本,不但寻常百姓使用不起,就连大汉皇室都无法恣意使用,只能在祭祀之时用于书写表文而已。

此时,天子刘洵便直接否决了改良楮纸的打算,因为再怎么改良,也不可能将楮纸的制造工本降低到可以推广全国的程度。

于是,天子刘洵便想到了后世的蔡伦!

历史上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树皮、麻头、破布、渔网,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的工艺。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张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后世蔡伦改良后的这种纸价值非常大,不但造价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完全可以满足全国推广的条件!

于是,天子刘洵便开始凭借记忆记录下蔡伦造纸的技术细节,毕竟这些情况在后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寻常人只要关注一下便能查阅到很详细的资料,恰巧天子刘洵在前世就对这些资料比较感兴趣。

不多时,天子刘洵便记录下足足四卷竹简,刚刚放下笔,中常侍耿国便带着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赶到,几人同时向天子刘洵拱手行礼。

天子刘洵直言了当,先是将会试制的缺点说了一下,阐明了如今民间百姓读书不便、无法承受求学开支的事迹情况。

而后,天子刘洵对中常侍耿国说道:“去取几张楮纸来!”

“诺!”

就在中常侍耿国前去取楮纸的时候,少府卿霍利问道:“天家,如此如何是好?朝廷总不能给民间百姓修建学堂、免费提供先生吧?”

少府卿霍利的意思很明显,眼下朝廷没有能力做到这一步,没有实力做到让大汉所有百姓都读书。

天子刘洵笑了笑,说道:“爱卿稍后一会儿。修建学堂的事情,朕肯定是会做的,只不过不是现在,将来时机成熟的话,朕一定会在各地郡国修建学堂的。至于如何让民间百姓有书可读,朕已经想到了办法!”

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闻言都很是诧异,互相看了看,都看不透其中的缘由。

就在此时,中常侍耿国赶了回来,将几张楮纸呈了上去。

天子刘洵扬了扬手中的楮纸,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看看,这是什么?”

“楮纸!”

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微微皱眉,二人意识到了什么,不过先后摇了摇头,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内涵。

而少府卿霍利也是微微叹息,而后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这楮纸虽然便于书写、轻便耐用,如果民间百姓可以全部使用上楮纸,的确可以大大方便民间百姓求学。可是楮纸的造价太过昂贵,而且制造周期太长,即便是宫廷都无法大规模使用,更何况是民间百姓?”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自然明白这些,所以二位爱卿再看一看这个!”

说完,天子刘洵便将自己记录下来的“蔡伦纸”制造细节拿了出来,中常侍耿国急忙将这份竹简转呈给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

三人穿越了一番,顿时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有如此大才,能够将造纸之术加以改良。

少府卿霍利惊呼道:“天家!如此一来,造纸之耗费便可以节省十之**,再完善一番之后,应可以在民间大力推广!”

商贸令王炆也是赞叹道:“天家大才,如此奇思妙想岂是常人所能及!”

商贸丞唐博感叹道:“天家才智,我等不及!”

其实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不知道的是,天子刘洵的这份竹简全都是搬自后世资料,只是经过自己的修改之后,结合了如今大汉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微调而已。

所以,听着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商贸丞唐博三人的称赞,天子刘洵也不由得有些脸热,而后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也不要光顾着夸朕,此番,朕准备在少府商贸司之下新建大汉纸业商社,专门生产这种改良纸张!”

“朕决意,现在长安城内修建造纸工坊,而后陆续在各地郡国修建造纸工坊,如此便可以逐步扩大纸张的生产能力!”

少府卿霍利说道:“天家是想用这种新式纸张来压低民间求学的耗费,继而让民间普通百姓也可以求学成才,最终可以参加会试!”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知朕者,惠谷(霍利的字)是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