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权在握

汉并天下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权在握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天子刘洵公开了霍家的种种罪行,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

紧接着,天子刘洵对朝廷中的人事进行了大调整,朝中的霍家子弟纷纷被镇抚司抓捕、下诏狱,朝中的人事空缺陆续被天子刘洵身边的郎官填充。

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子刘洵便通过部署身边郎官进入朝廷的办法,彻底掌控了朝中的权柄。

再加上丞相韦贤、尚书令魏相、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御使大夫丙吉四人的鼎力支持,天子刘洵更是随心所欲的对朝中的人事进行革新,全面清除霍家遗留在朝中的势力!

期间,天子刘洵开始任命自己的心腹入朝为官,主要是史高、史曾、史玄三兄弟。

天子刘洵册封史高为乐陵侯,并且在尚书台之下增设政务司,由乐陵侯史高为政务令,全权负责尚书台的政务往来、奏章呈递、政令下发等事务。

册封史曾为平水侯,在尚书台之下增设兵事司,由史曾为兵事令,负责在汉军之中推行新装备、新战法、新操典等事务,并且开始接管部分太尉之职。

册封史玄为杜陵侯,在尚书台之下增设市舶司,由史玄为市舶令,负责商税、矿税等各项新税种的收取等事宜。

天子刘洵趁此机会增设了兵事司、市舶司、政务司,完全就是为了后续新政的推行而埋下伏笔。

这三个机构便是将来的兵部、商部、中书省,可以说是天子刘洵改良后的“三省六部制”的萌芽。

此时大汉的政治机构虽然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其效力和先进程度完爆周边各部落、国家,但是在天子刘洵的心中,依然还有很多的不足,甚至是致命的缺陷。

在天子刘洵的心中,在资产经济爆发之前,最为科学和完善的政治体制,便是后世的三省六部-内阁制度!

只不过在此时大汉的经济、政治基础上,三省六部-内阁制度犹如空中楼阁一般,只能想一想而已,根本无法搭建起来。

所以天子刘洵只能暂时用这种缝缝补补的方式,先在现有的政治机构中埋下伏笔,而后再逐步改良大汉的基层构造和门阀士族、豪强等强大阻力,待到一切水到渠成之后,才会开始搭建三省六部-内阁制度的框架!

此时,天子刘洵将史高、史曾、史玄三人推到了前面,大大充实了尚书台的势力,让朝野为之侧目。

此时的尚书台掌控的权柄非常大,几乎已经将丞相韦贤的权柄拿走了一大半。长此以往下去,丞相韦贤迟早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摆设”!

不过对此,丞相韦贤却没有任何抵触,毕竟自己年事已高,再过几年就要回乡养老了,犯不上再与天子刘洵这样的英主唱反调。

未央宫宣室殿。

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缴,朝中上下的霍家势力已经全部清除,霍禹、霍显、霍山、霍云、邓广汉等一众主要罪犯全部被羁押在诏狱之中,等候天子刘洵的发落。

同时,各地郡国不断传来奏报,各地的驻军将士开始捉拿霍家散落在各地的子弟。

那些霍家子弟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控制了局面,已经聚集了人马,可是在各地汉军将士的突袭之下,这些临时募集起来的人马根本不堪一击,不是被汉军将士击溃,就是不战而降。

而那些霍家子弟也是狼狈逃窜,众人原本的权势都是依托在霍家存在的基础上,现在霍家已经灰飞烟灭,这些霍家子弟没有了靠山,已经变成了丧家之犬,再没有人惧怕他们。

原本对这些霍家子弟畏惧的上官和下属,此时全都摇身一变,成为这些霍家子弟的拦路虎,纷纷出手将各地的霍家子弟押解长安城!

天子刘洵看着一份份飞马送来的奏报,一颗悬着十几天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对于此番铲除霍家的行动,天子刘洵其实是很有把握的,只是担心散落在各地的霍家子弟会狗急跳墙,会真的起兵作乱,那样一来势必会让朝廷分神平叛,甚至会影响汉军将士出征匈奴的计划!

如今看来,散落在各地郡国的霍家子弟多是些酒囊饭袋,根本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天子刘洵自嘲的笑了笑:自己还是高看这些霍家子弟了!

此时,天子刘洵看到了廷尉路温舒和镇抚卿樊明联名上奏的奏章,是二人请旨处斩霍禹、霍显、霍云、霍山、邓广汉、王汉、张朔等主犯,以及数千霍家党羽的奏章!

只见天子刘洵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大笔一挥,便决定了霍家上下数百人、党羽数千口的最后命运!

将这份奏章交给中常侍耿国之后,天子刘洵回想起当年的霍光,不禁感慨万千。

天子刘洵非常推崇后世的班固和司马光,对此二人的历史上的观点很是赞同。

天子刘洵就曾记得班固和司马光对于霍光、霍家的评价。

班固: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司马光: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班固和司马光相差了一千多年,但是二人都认为霍光是大汉帝国的忠臣,其对大汉帝国的功勋非常卓著。

可是不管是班固还是司马光,都认为霍家众人却非常不堪,按照天子刘洵理解的意思,霍家众人于霍光来说,就是“猪队友”,将霍光辛辛苦苦数十年打造的霍家权柄一朝败光!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也不禁叹息一声。

“世事万千,寻常之人岂能左右?”

天子刘洵心中暗道:“霍光是和何等人?被孝武皇帝这样的千古一帝看重,能够将一个被战争拖得精疲力竭的大汉帝国硬生生的拽了回来,用短短的十几年便让一个千疮百孔的华夏重换生机,这是何等的才智和手腕!”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霍光,却有着霍显、霍云、霍禹、霍山这些家眷,让霍光在死后还蒙受了叛臣家主的污名!当真是世事难料啊!”

这时,中常侍耿国办完事务赶了回来,天子刘洵见状便叹息一声,说道:“奏章叫到镇抚司了?”

中常侍耿国拱手说道:“启奏天家,仆已经将奏章交给了镇抚卿樊明。明日一早,镇抚卿樊明将会同廷尉路温舒一同监斩,将霍禹、霍显、霍云、霍山、王汉、邓广汉、张朔等一众人犯斩首弃市!”

天子刘洵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尚冠里的院子,眼角不禁微微泛红。

“再给镇抚卿樊明、廷尉路温舒送一道圣旨:霍禹、霍显二人改判为腰斩,其余人等依旧是斩首!”

听到这里,中常侍耿国不禁浑身一震,看来天家心中的仇恨依旧没有散去!

“诺!”

心中想着,中常侍耿国脚下却不敢怠慢,急忙再去传旨。

次日,长安城内外万人空巷,数万百姓汇集在长乐宫外的广场上,只见霍禹、霍显、霍云、霍山、王汉、邓广汉、张朔等一众人犯,足足数千人被押解到此,开始行刑!

此时的霍显早已经吓得瘫软在地上,被两名汉军将士推拽着拉到了地方,而霍禹、霍山、霍云等人则是面如死灰、双眼无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镇抚卿樊明、廷尉路温舒率领数千南军兵马将刑场团团围住,而后便开始行刑。

霍山、霍云、张朔、邓广汉等一众霍家子弟同时被斩首,滚落在地的首级、四下喷溅的鲜血,顿时激发起围观百姓的欢呼,同时也让剩下的人犯为之胆寒,一时间剩下的人犯纷纷求饶、哭喊。

霍显和霍禹发现自己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斩首,心中都感觉大大的不妙!

这时,镇抚卿樊明大声宣布:“天家有旨:人犯霍禹、人犯霍显罪大恶极,特改判为腰斩弃市!来人,行刑!”

霍禹和霍显听到腰斩这两个字,顿时吓得魂飞魄散,霍禹当即大声哭嚎了起来,而霍显则是当场失禁,而后双眼一白昏死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