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二十六章 熟悉的味道

汉并天下 第二百二十六章 熟悉的味道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早上,天刚刚蒙蒙亮,天子刘洵便早早起来,在前往长乐宫千秋殿拜见太皇太后之后,便来到麒麟殿开始处理政务。

如今随着天子刘洵将奏章的呈阅之权转移到尚书台,直接削弱了霍家众人对于朝政的控制力,朝中大部分的奏章便全都经由尚书台汇集到了麒麟殿这边,大大加重了天子刘洵的负担,以至于每天都要早早起来,开始处理各种奏章。

此时的奏章并不是纸质的,而是一卷一卷的竹简,堆在书案上如同小山一般,直接将坐在书案后面的天子刘洵挡住,远远看去甚至看不到天子刘洵的身影。

不过天子刘洵依旧孜孜不倦,并且乐此不疲,毕竟这是天子刘洵开始执掌朝政的第一步。趁着霍家子弟依旧沉浸在封赏的光环之下,尚未对皇权发起挑战,天子刘洵必须尽快熟悉朝政的所有流程和深意。

此时,中常侍耿国一直在旁边侍奉着,天子刘洵每批阅完一份奏章,中常侍耿国便拿走一份,用帛袋装好、密封,而后按照内容在帛袋上写上需要发往的府衙,或者是地方郡国。一切都进行得井然有序。

就这样,天子刘洵和中常侍耿国二人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将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处理完毕。

处理完毕之后,天子刘洵缓缓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长出了一口气,感觉很是疲惫,特别是肩膀和脖子更是酸痛,心中不禁暗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改良一下大汉的朝廷架构,既要集权、又要能够为皇帝分担辛苦!”

由此,天子刘洵便想到了后世大明的三省六部制度以及内阁制度。大明的政治制度集华夏政治制度之大成,几乎完美的平衡了皇权和相权,既做到了帝国的中央集权,又可以将繁重的政务分摊到内阁成员的身上,很是巧妙。

不过天子刘洵心中也很明白大明的政治制度与大汉相差太多了,而且两者的底蕴也不一样。

大汉时代的政治基本上属于贵族政治的范畴,大汉朝廷的基石由门阀士族和豪族组成,大汉帝国的运转离不开万万千千的门阀士族和豪族的支持。

而大明朝廷的基石则是由地主阶级组成,整个帝国的运转是由地主阶级支撑的。

所以,天子刘洵想要按照大明的政治制度改革大汉帝国的政治制度的话,首先便要打击大汉各地郡国的门阀士族和豪族,如此,天子刘洵无异于以一人之力向整个大汉帝国宣战!

这样的局面,天子刘洵不敢想象,也不可能取胜。至少在如今的情况下,无法取胜!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天子刘洵摇了摇头,便对中常侍耿国问道:“今日午时吃什么?”

“启奏天家,今日宫内新来了几名庖厨,为天家准备了一些新鲜的吃食!”

“哦?”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如此甚好!朕吃了许久,也吃厌烦了。就让人送到这里来吧。”

“诺!”

中常侍耿国便去传膳,没过多久数名宫女便端着托盘列队走了进来。

天子刘洵闻着味道忽然心头一动,这些吃食的味道怎么有些熟悉啊?

中常侍耿国站到天子刘洵的身边,开始一道一道的为天子刘洵介绍今日的吃食。

“启奏天家,这一道名为鸡蛋炒胡瓜(黄瓜)。”

天子刘洵定睛一看,不由笑了,这就是自己前世喜欢吃的黄瓜炒鸡蛋。

“启奏天家,这一道名为胡麻油烹胡桃(核桃)。”

“炸核桃仁?”

天子刘洵吃了一口,很是酥脆,味道非常香浓。

“启奏天家,这道是猪肉炒葵菜。”

葵菜天子刘洵还是认识的,就是后世所说的冬菜,炒出来很是脆嫩。

“启奏天家,这一道是胡麻油炸蚕蛹。”

“启奏天家,这道吃食是清炒藕笋。”

听着一道道菜名,其中大部分都是用铁锅炒出来的新式菜品,天子刘洵吃着一道道菜品,原本熟悉的味道顿时充斥着味蕾,让天子刘洵很是激动,甚是双眼都有些微红。

天子刘洵知道按照此时大汉宫廷的管理制度,自己能够吃到这些“新奇”的菜品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此时大汉宫廷之中拥有当世最为完备的膳食管理体系,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

太官令下设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太官和汤官各拥有奴婢三千人,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一年达二万万铢。这笔开支相等于此时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每天开支达五十多万铢,相当于两千七百多石上好的梁米,或是将近十万斤好肉。大汉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所以宫中的用度才会如此奢靡。

在饭、菜的食用上,大汉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着等级区别。

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粮食有稻、小麦、黍,粟,赤豆,麻子等;蔬菜瓜果有芥菜,葵、芋、姜、笋、藕、菱角以及梅、杨梅、梨、柿,枣、橙、枇杷、甜瓜等;肉食品属于兽类的有黄牛、绵羊、狗、猪、马、兔,梅花鹿;属于禽类的有鸡、野鸡、野鸭、雁、鹧鸪、鹌鹑、鹤、天鹅、斑鸠、鹬、鸳鸯、鸮等;属于鱼类的有鲤、鲫、鳡、刺鳊、银鲴、鳜等。此外还有鸡蛋、各种饼食和酒。

烹调时使用的调味品有盐、酱、豆豉、糖、蜜、曲、醋等。

不过虽然大汉宫中的食材非常多,但是烹饪的手法比较匮乏,多半是烹煮和烧烤、生食等。

如今随着铁锅的逐渐普及,长安城内的达官贵人纷纷购买铁锅、雇佣会使用铁锅烹制菜肴的庖厨。

于是乎,各种各样新式的烹饪手段也应运而生,虽然天子刘洵“发明”铁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长安城内的庖厨却非常机智,煎炒烹炸的手法已经自行摸索了出来,并且用此时的食材开发出了不少的美食。

天子刘洵看着眼前既熟悉又有些新鲜的美食,不禁食指大动。按照大汉宫廷制度,皇帝用膳需要近侍动手布菜,皇帝不应该表现出对任何一种吃食的喜好。

可是此时的天子刘洵见到这些许久都没有吃到的美食,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规矩,直接自己拿起御箸,便是一阵风卷残云,好几份菜肴没剩多少,几乎全都被天子刘洵席卷而空。

旁边的中常侍耿国见状不禁大吃一惊,想阻拦却又不敢,急得满脸涨红,急忙劝谏道:“天家可要注意啊,千万别撑坏了身子啊!”

天子刘洵吃饱之后,便心满意足的靠在身后的垫子上,笑着说道:“没事、没事!朕很喜欢这些吃食,传旨:让这些新入宫的庖厨全部留下,以后为朕烹制菜肴!”

中常侍耿国拱手说道:“诺!”

而后,中常侍耿国又犹豫了一下,说道:“天家,按照朝廷的经制,就算这些庖厨留在宫中,天家也不可再如此贪食,太仆那边以后也不会再上今日的这些菜肴,否则便是于礼不合啊!”

天子刘洵闻言不禁有些失落,自己见到这些熟悉的味道,早就将宫中的这些规矩忘得一干二净,否则的话说什么也不会如此行事,以至于自己以后再也吃不到这些美味了!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便故意板起脸,冷声说道:“朕的旨意就是规矩!日后这些美味继续做给朕吃,不得有误!”

中常侍耿国闻言顿时愣住了,纠结了一会儿,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天家!宫中的这些规矩都是为了天家的安危而定,是为了防止有奸人熟悉天家的口味,起歹心下毒!如今天家切不可因为贪恋口舌之欲,而枉顾宫中旧制,仆不敢领旨!”

说完,中常侍耿国便一头扣在地上,磕头的声音吓了天子刘洵一跳。

天子刘洵眼见中常侍耿国如此忠心,而且可以直言进谏,心中很是欣慰。

于是,天子刘洵笑了起来,对中常侍耿国说道:“好了!朕明白爱卿的忠心,刚才朕的话全都不作数,这膳食之事就按照宫中的规矩来办吧!”

中常侍耿国心中原本也是很忐忑的,害怕天子刘洵会发怒,叩拜在地上紧张不已,瞬间就汗流浃背起来。

可是此时中常侍耿国听到天子刘洵如此说,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心中更是感动:天家如此明理、体恤下臣,仆自当全心效忠!

“天家明理,仆谢过天家!”

此时,天子刘洵说道:“走!陪朕到宫中走走,松散一下身体。”

“诺!”

天子刘洵在中常侍耿国的陪同下,走在未央宫中,没过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处偏殿外。

只见这处偏殿附近并没有铺设石板,而是光秃秃的土地,再加上前几日刚刚下过雨,来往的宫女、小黄门不断从这里经过,便将这里的地面踩得很是杂乱,到处都能见到已经被晒干的泥土。

天子刘洵眼见如此忽然心头一动,便开始思索了起来。

而中常侍耿国看到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还以为是因为这里的地面纷杂、脏乱而心生不满,于是急忙对身后的小黄门说道:“这里是何人主管?为何如此杂乱!还不去将管事之人叫来,将这里立即洒扫干净!”

“诺!”

那小黄门急忙跑开去叫人了,中常侍耿国正要上前劝说天子刘洵,以免这里的管事之人被天家重重责罚。

可是谁知就在此时,天子刘洵突然大笑了起来,顿时将中常侍耿国吓了一大跳,旁边侍奉的几名小黄门和宫女也是大惊失色,不知道天家想起了什么事情,竟然如此大笑起来。

天子刘洵看着众人吃惊的样子,笑着说道:“没事!不用去找这里的管事之人了。”

“天家,真的无事?”

中常侍耿国仔细盯着天子刘洵的脸色,十分担心的问道。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真的没事,只是想到了一件神物!”

“神物?”

听着天子刘洵越说越玄乎,中常侍耿国更是担心起来,正要再说什么,却见天子刘洵挥了挥手。

“走!朕要回去仔细斟酌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