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公议

汉并天下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公议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日之后,天子刘洵在未央宫麒麟殿举行公议。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武卫中郎将霍禹、奉车都尉霍山、长乐宫卫尉邓广汉、散骑都尉赵平、光禄大夫张朔、中郎将霍云等人全都到场。

与此同时,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大司农耿寿昌、丞相蔡义、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也全都赶到。

此外,还有朝中所有两千石以上官员,也全都接到了天子刘洵的旨意,此时悉数到场,参与这场公议。

此时天子刘洵高坐龙椅上,环视大殿内文武大臣,心中不由有些激动,微微稳住自己的心神之后,便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应该已经都知道了,此前应度辽将军、平陵侯奏请,朕下旨于长安城以南筹建新军,征召随军出征西域的数万乡勇为悍卒,增强朝廷军力!谁知此议遭到朝中不少大臣的议论,为了正本清源,朕决议再度召开朝野公议,请诸位爱卿就此事展开辩论,一者为国家献计,二来为朕解惑!今日公议,诸位爱卿皆可畅所欲言,希望诸位爱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日不管是何人,皆可言者无罪!”

话音刚落,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便站了出来,说道:“天家所言乃是正理!老夫以为,兵杖乃是国之重器,天子不得已而用之,岂有多多益善之道理?如今各地郡国、州县皆驻守有郡国兵,边关有驻有足够的精锐边军,长安城内南军、北军兵员齐备,期门、羽林枕戈待旦,如此强盛军力,何须再建新军?故此,老夫以为筹建新军之议大大的不妥!”

自从筹建新军的争议开始以来,这是霍光第一次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顿时让朝中大臣为之侧目。

原本筹建新军便是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提出的,不少朝中大臣还以为这是霍光的意思,可是如今一看,霍光竟然站出来反对?

一时间,大殿上的众多朝臣有些迷惑了,不知道该如何辩论此事。

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便要站出来辩论,可是迎面便撞上了霍光那锐利的眼神,心中顿时慌了起来,已经到了嘴边的话语竟然没了声响。

旁边,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臣以为大司马大将军所言没有错,不过却有失公允!”

刘洵眼见张安世站出来救场,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说道:“还请富平侯说清楚!”

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昂首说道:“按照大司马大将军所言,如今朝廷兵马已经足用,并不需要另建新军。可是此前朝廷连续两次对西域用兵,与匈奴铁骑鏖战于茫茫大漠、草原,每一次都要从并州、河南、益州、三辅等各地抽调兵马,光是依靠北军、南军、羽林、期门作战,在兵力上完全不够用!”

“这两次大战,朝廷征调兵马耗时费力,各地兵马赶往长安所消耗的钱粮数额巨大,同时各地兵马千里迢迢赶来,也是人困马乏。如果朝廷可以在长安再建新军,则朝廷便可以在长安一地调集足够的兵力。”

“一旦边关有事,朝廷可以南军镇守长安城,征调北军五万将士,征调新军五万将士,合兵十万出征。如果兵力依然不足,朝廷还可征调羽林、期门上万精锐铁骑随同出征,如此只要不是倾国大战,朝廷则不必再征调各地郡国兵马,节省大量军资!”

张安世说完之后,朝臣纷纷低声议论着,刘洵也是频频点头。

而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更是投来了感激的目光,朝着张安世微微点头示意。

这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说道:“富平侯只提到筹建大军可以节省调兵的消耗、节省军资,可是为何不说一说,新军一旦建立,朝廷为了供给这五万大军,每年需要多支出多少钱粮?”

“边关战事并不是常年都有,完全是突发事件!”

霍光冷声说道:“即便边关有战事,朝廷从各地郡国征调兵马,也只是一时之举,并不会经年累月的消耗钱粮。一方是年年消耗巨额钱粮养兵,一方是集中数月、乃至一年消耗钱粮调兵,两者孰轻孰重,到底是哪一方消耗更大!”

张安世微微皱眉,显然也没做好回应的准备。

这时,光禄大夫丙吉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大司马大将军此言很对,不过此时决不能只算钱粮账!国家增加兵马、增强军力,此乃强国之举!朝廷手中握住北军、新军两支机动兵马,一旦有事,朝廷也可以从容应对,总好过临时从各地郡国征调兵马!”

霍光看了看已经站出来的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三人,不禁眉头紧锁。

霍光万万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能够不动声色的从霍家阵营拉拢人手,自己一直以为丙吉和张安世是自己的心腹之人,范明友更不用说,他可是自己的女婿!

霍光万万没想到,自己最为相信的三个人竟然站到了天家的一方,开始帮着天家掌控军权,与自己公然展开辩论,此时心中充满了悲凉和愤怒。

“光禄大夫此话的意思是,如今大汉周边各国之中,还有能够迫使我大汉仓皇调兵之国?老夫怎么不知道!”

丙吉微微皱眉,意识到霍光已经开始动怒,一时之间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好拱了拱手,先退下了。

一旁的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以及度辽将军、平陵侯范明友见状也是暗暗发急,全都一言不发的退回了队列中。

天子刘洵见状心中不由咯噔一声,自己还是低估了霍光在朝中的威信,同时也高估了丙吉、张安世、范明友三人的能量。

天子刘洵自然是懂得进退的,明白此时万万不可与霍光彻底闹翻,即便自己已经有了一些追随者,有了一些支持,但是与霍光想必,还是如同婴孩一般脆弱!

只见刘洵忽然笑着说道:“大司马大将军一番辩论,真可谓是鞭辟入里,朕闻之醍醐灌顶,顿时明白了许多。如此看来,此时筹建新军的确不太适宜!”

霍光闻言猛然回头看向了天子刘洵,眼神不断闪烁着,心中更是震惊不已。

霍光想不到天子刘洵竟然有如此的胸襟,不光有胆量试探自己伸手兵权,而且还有当众悔过、收回成命的勇气!

“天家如此能屈能伸,还真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啊!”

霍光盯着天子刘洵看了好一会儿,才拱手说道:“天家能够明白,老臣心中甚慰!还请天家立即下旨:新军筹建之事暂缓,并且先行遣散城南的五万新军兵马!”

霍光这是逼迫天子刘洵自断后路,先造成既成事实,以防日后天子刘洵拖延不断,将五万乡勇滞留在长安城以南。

天子刘洵闻言当即笑着说道:“大司马大将军放心,朕这边下旨。”

说完,刘洵便看了看身旁的中常侍耿国,只见耿国双手捧来一份空白的绢帛圣旨,刘洵接过来直接提笔书写,转眼之间便龙飞凤舞一笔而就。

而后,刘洵取来天子之印加盖在圣旨上,对霍光说道:“圣旨已经写就,还有劳大司马大将军辛苦一下,督办此事!”

霍光说道:“臣,自当亲力而为!”

朝议结束后,天子刘洵脸色不善的回到寝殿内,中常侍耿国小心翼翼的跟随在后面,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刘洵将怒火发到自己身上。

“大司马大将军出宫了?”

中常侍耿国急忙回应道:“启奏天家,大司马大将军已经出宫,文武群臣也各自散去了。”

刘洵微微叹息,说道:“是朕辜负了平陵侯、富平侯和光禄大夫!”

中常侍耿国犹豫了一下,说道:“天家切勿为此忧虑,平陵侯、富平侯、光禄大夫也是为天家分忧,谈不上辜负二字!”

刘洵摇了摇头,说道:“去将侍郎史曾叫来!”

“诺!”

很快,侍郎史曾大步走来,拱手说道:“臣,见过天家!”

刘洵低声说道:“用不了几日,城南的五万新军就会被遣散,你立即想办法联系到公孙群所部,告诉他们:暂且返回杜县史家坞堡驻扎,由史家和杜县产业支应消耗!”

“诺!”

侍郎史曾问道:“天家,接下来公孙众牟所部如何处置?”

刘洵想了一下,说道:“新军之事恐怕暂时不能成行了,先让众牟兄他们在杜县休养一段时间,朕会再想办法的。”

“诺!”

这时,刘洵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另外告诉公孙众牟等人,回到杜县之后万万不可招摇,以免落人口实。同时,对于阵亡殉国的乡勇,要从重抚恤!”

侍郎史曾问道:“天家,那些阵亡殉国的乡勇朝廷已经给过抚恤了……”

刘洵神色惋惜的说道:“就按照朕的意思办吧!这些都是悍卒,都是朕的心血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