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517章 孙师傅之死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517章 孙师傅之死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7: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六年三月,崇祯下旨,将赵兴两子,认作御儿干殿下,太子伴读。

加赵兴三师,兼太子太师。

赵兴娘为大明一品夫人,赏赐龙头拐杖,出入宫闱随便,见到除了张皇后外谁人不拜不礼。

赵兴的两位夫人,与周后田妃结为干姐妹。

小狗小黄,敕命御犬。

赵兴家的鸡鸭——算了,送进御膳房吧。

驳回赵兴一切请罪折子,于四月中,再开正科恩科,自己依旧是两科主考,赵兴副考。

这个消息决定一出,全天下哗然,但全天下都失声。

就在这道圣旨发布的当天,孙承宗在家上吊自杀。

得到这个消息,全天下哗然,但全天下失声。

所有的人都知道,孙承宗是因为什么死的,崇祯也知道孙师傅是因为什么死的。而赵兴更知道孙师傅是因为什么死的。

死谏。

但大家都不说,崇祯和赵兴也没说。

但是孙师傅的一道临终奏折的内容,还是被泄露了出来,内容很简单,请皇上设立参知政事,与内阁平。

也就是说,这个建议,是准备让朝廷形成三驾马车,互相制衡,即制衡皇权,又能在内阁无能的时候,代替内阁。

崇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却没有任命第一任参知政事人选。

天下所有的人,都为这个新官职动容,即便不懂得这个官职实际内容的,只要翻阅宋朝的历史,就会明白。这是被洪武爷恐惧臣权剥夺皇权而废除的宰相。是真正的群臣之首,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一个强势的宰相,是完全可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他的,而且皇上还不敢吭声,究其原因,是军政财权全部掌握在宰相的手中,在强势的宰相面前。皇帝,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光杆司令。

结果,用多人的内阁,取代宰相之后,崇祯竟然欣然的接受了这个提议,但却没有任命任何一个人,做这个第1任。

于是全天下人都明白了,这是为赵兴留着的。

孙承宗的意思是,用这个职位,酬劳劳苦功高的赵兴,然后用名义上,压住他,用内阁,制衡控制他。但又能够发挥赵兴那种各种治国的能力。

大明,对崇祯最好的一个人死了。

崇祯为孙师傅罢朝半月,这已经是对一个大臣,最大的死后哀荣了。将孙师傅安葬于天启皇帝陵寝旁,谥号忠,赐牌坊,这已经是对一个文臣盖棺论定的最高评价了。

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或者说并没有完全达到,只达到了一半。

赵兴依旧权倾朝野,依旧掌握实权。依旧没有人能制约。他依旧是锦衣卫指挥使,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他依旧是正科和恩科的副主考,依旧进出皇宫,就和上自己家后院一样随便。而且每天都能在皇上的御书房里,混一顿饭回来。

当然,御书房的饭菜越来越丰盛了,因为,皇上有钱,还是相当的那种。

面对这样的恩宠,不知道孙承宗师傅在上吊的时候,后没后悔。

但据后世的自杀专家研究表明,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死法,即便是直接砍了脑袋,只要后悔了,你都能接回去。但唯独上吊的这种死法,是没有办法挽救的。

所以,在这里郑重的忠告那些想上吊的人,在上吊之前,身边一定要留一个人,后悔了,三秒之内,有救。

当然,前面的历史上,崇祯上吊的时候,身边是有一个人的,但可惜,那个人是陪着上吊的。

说到上吊这件事,全天下的人都看到赵兴,莫名其妙的做了一件惊动天下的事。

也不知道是为了显示他在皇上面前的宠幸程度,还是怎么着。他竟然指挥锦衣卫,突袭了煤山,将山上所有歪脖树,包括能上吊粗大一点的树枝的树,全部砍伐,并且严令,从此以后,在景山上,不许有长高过半人的树木。

对于这种严重的僭越,严重的破坏皇家风水的行为,崇祯和周皇后,竟然就抱着胳膊,笑眯眯的看他胡闹,为此,还眼含泪花。

也不知在头天晚上,赵兴和皇帝蹲在一个没有人的墙角,嘀嘀咕咕半夜说了什么?

那一天他们两个人说了什么,大家不知道,但大家知道的是,在接下来的初一大潮会上,赵兴难得的主动上朝参与。

当时孙师傅死了,蓟辽督师的职位空出来了,首辅的夹带里,带着他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所有的大臣,都跃跃欲试,准备拿下这个天下最炙手可热的职位。

然而,崇祯却独独询问赵兴:“孙师傅身后事该由谁继承?”

赵兴答曰:“洪承畴。”

皇帝曰:“昭,洪承畴继任蓟辽督师。”

然后再问:“山西巡抚职位谁继承?”

“孙传庭。”

皇帝曰:“昭,孙传庭继任山西巡抚。”然后再问:“谁继任三边及宣大总督?”

赵兴答曰:“杨嗣昌。”

皇帝曰:“昭,杨嗣昌继任三边宣大总督。”又问:“谁继任杨嗣昌?”

赵兴答曰:“卢象升。”

帝曰:“昭,卢象升继任户部尚书,领内阁行走。”又曰:“谁继任卢象升?”

赵兴答曰:“史可法。”

帝曰:“昭,史可法继任大名知府,天雄军总兵官。”又问:“谁继任史可法?”

赵兴曰:“上届新科状元田文龙。”

帝曰:“昭,田文龙继任户部侍郎。”

帝曰:“谁继任田文龙。”

赵兴曰、、、、、、、、

整个朝堂,仅仅持续了一个时辰,就在这君臣问答之中,就决定了上百官员的升迁挪动。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就是一个摆设,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好不容易等到两个人喘了口气的机会,温体仁上前,结果崇祯直接站起来:“今天就这么样吧,散朝。”然后一面往后面走,一面吩咐:“赵兴,你到御书房来一下。”

上百的文武官员,所有的勋贵,就目瞪口呆着看着两个人,并肩而行,说说笑笑的跑到后面喝小酒去了。

还站着干什么?和那个屁用不管的首辅商谈正事吗?说了也白说,还是各自回衙门拌菜去吧。

新的正科恩科考试结束了,又一批血气方刚跃跃欲试的新官员,带着叮当作响的金花钱,被任命到了各地。

赵兴这次留下了一大半,他要带着他们去云南,让他们到云贵川,充实各级官吏缺额。

这一次赵兴出京,皇帝就像送别出征的将军一样,站在午门上送行,临走的时候,崇祯还站在午门上大声的向赵兴喊话,也是在对天下喊话:“西南事,全赖爱卿便意决断,不必再请示朕。”

于是,所有的官员哀叹:“孙师傅,白上吊了。以后上吊,真得身旁留人啊,要不后悔都没有机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