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411章 雄心壮志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411章 雄心壮志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7: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黄历上,王庆一三人选了一个适宜出行的日子,陛辞了皇上。做为这批真正的天子门生,每出去一个,崇祯都要亲自在平台召对,真正的考问各个学生到地方的治政打算,满意的,给予加勉,不满意的,就给予点评。崇祯对这批学生是带足了期盼的。

再辞行赵兴,赵兴就没有什么多说的了,唯一的叮嘱就是,大家虽然身处各地,但都是真正的同窗同门,一定要遥相呼应互相帮衬,忠心皇上。东林不是结党吗?那我们也结党,不过东林结党害国,我们结党报国。如果非要给咱们这群人安个名头,好吧,带上金花,我们就叫金花保皇党。如此谆谆教导,做足了要明目张胆搞小圈子的教育。

崇祯知道了,不但没有猜忌,反倒深以为然,保皇党,这个名字好啊,毕竟这个小圈子,自己是头,按照后世来说,保皇党形成了,跟东林对着干的局面形成了。若再加上勋贵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实现,崇祯感觉以后自己做什么事,都会玩好一个平衡了。

三一三驾马车出了京城,在十里长亭依依不舍的告别。然后,李守一向西,去山西赴任,宫守一向东到天津坐船,去皮岛当差,王庆一带着车夫兼任管家老伯,和小斯兼任保镖的侄子南下通州,然后坐漕船顺运河南下,奔赴云南楚雄。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位于云南省的地理中心,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誉。将王庆一这个状元放在这里,也是云贵川总督张慎行看了王庆一的策论考卷之后,全面考量的良苦用心。

王庆一一行三人足足走了一个月,才到了楚雄州,好在路上盘缠充足,虽然辛苦却没有困顿。等三人进入楚雄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败凄凉。

奢安之乱的叛军,曾经四次占领楚雄,将原本是一个繁华富庶不下省城的四通要地,糟蹋的已经不成了样子。而当时的政治也不容乐观,山中多彝族,不服王化,各地坝子也被客家或者是汉人大族把持,根本不听官府调遣。这里素有三害:“土司,豪族,秀才。”

土司豪族好解释,怎么又多出个秀才?这实在让王庆一不解。但这时候不是了解这些事情的机会,先安顿下自己再说。

好在衙门虽然破旧,但衙门里的官差大部分还在,但领取俸禄的也就是十人,拒绝了大家的接风宴,自掏腰包请大家喝了一顿,算是见面礼之后,大家七手八脚的一番打扫,总算是安顿下来。

晚上,王庆一不顾疲劳,延请老同知,询问楚雄状况。

老同知深为这位年轻的上司虚心求教而感动,一时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人,咱们楚雄州南北三百五十里,东西四百里,辖八县十一土司,九山一分田。”

王庆一当时惊讶:“这么大啊,但田却又这么少啊。”

老同知一笑解释:“咱们大明西南不同内地,真正是地广人稀,所以面积才大。但正因为面积大,所以虽然名义上是九山,但田却不少。”

田地,在士大夫们的思维里,是这个年代唯一的税赋来源,上一切的基础。一听说田不少,当时王庆一就眼睛一亮:“有多少田?”

老同知就笑着道:“扣除沐家在我们这里的土地不在册之外,掌握在我们汉人手中的坝子(小平原)合计一百四十,共有田六百一时三万亩。”然后又给了王庆一一个巨大的希望:“若人手足,开垦出一千万亩是没有问题的。”

王庆一兴奋的没有了矜持,背着手踱步:“大明在册的土地是五点四亿亩,按照现在的人口平均是五亩。但楚雄地广人稀,现有账册人口是六十万,以现在的土地算,平均人均土地快十亩,不少了。如果再开垦出个四五百万亩,人均土地接近二十亩,楚雄将是富庶之地啊。好啊,这可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啊。”然后兴奋的一挥拳头:“如此,我就可以为张总督提供源源不断的军费钱粮,就可以实现赵大人彻底解决奢安之乱的大目标了。”

老头子见到这个年轻的上司如此乐观,当时摇头:“大人您太乐观啦。其实,百姓之田没有那么多的。”

钱粮老同知就解释道:“咱们这里各族杂居,掌握在土司手中的土地实际不归我们管。”

王庆一点头,这也是朝廷一再推行改土归流的目的,但一动,就激发叛乱,结果屡试屡败。现在自己还是以安定为主。新官上任三把火,但绝对是烧别人,不能先把自己烧了。

“第二,西南历来不被中原重视,所以改朝换代的大战争,这里几乎没有发生,所以,随随便便的拿出来就是魏晋时期几百年的大家族,他们不断的开枝散叶,不断的兼并土地。所以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多。而立朝历代,就有士绅不纳粮不当差的规矩,所以这一部分土地,就只是名义上的,对我们官府和朝廷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这个老同知果然是阅历深厚,说出了事情的本质。中原的土地兼并严重,一旦到达一个临界点,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改朝换代的混战。而每一次混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豪门巨族,于是就等于再次进行了一场土地分配。

但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只要名义上归顺中原朝廷,几乎就没有什么战乱发生,所以在这里的土地兼并问题,其实远远高于中原地区。

“还有一点,自从咱们大明建立,打洪武爷那时候立下规矩,举国养士,凡是取得功名的,在他们名下的田地,是不收取一分租税的。所以,百姓们为逃避徭役,直接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投献在了有功名人的名下。”

“有多少?”

老同知一笑:“就拿咱们城外的杨家,虽然没有出现举人以上的身份,但一族20秀才,就几乎占尽了城外所有的良田。”

“一族这么多秀才?这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老同知摇头:“不足为怪,他一个家族两千多口人,再加上咱们这里读书的人本来就少,竞争根本不激烈。同时考秀才,就在省里,家大业大,有钱有势的,弄一个秀才不跟玩儿似的。”

王庆一深有同感,上次京城抡才大典,那么严密的层层遴选之下,还是有那么多不合格的考生进入呢,何况是地方上的,这个现在看来是不足为奇的。但一家二十秀才,就多了点,这足以为奇了。而一个秀才,名义上就占有二百亩免徭役赋税的土地,那么他一家就是多少?吓人。

“那么,他们占有了多少土地份额?”王庆一询问。

老同知痛苦的回到:“四成。”

王庆一彻底的震惊了,按照这个计算,也就是三百万亩土地是掌控在他们的手中啦。干咽了一口没有的唾沫:“那真正向官府缴纳赋税的到底有多少?”

老同知就一字一句的道:“不足一成。”

六百万亩土地,只有五十万亩缴纳赋税,这点赋税,还不够一州八县官吏和衙门公干人的俸禄开资呢,还何谈支出张总督平判。大明土地兼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

深深的吸了口气,王庆一决定:“从崇祯四年开始,土司本官暂时不能动,但士绅和秀才的土地必须清查,在楚雄州,施行我的规划——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此话一出,当时老同知豁然色变。“大人不可莽撞啊,您一旦施行这个政策,就算是捅了天大的窟窿,就连您,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王庆一坚定的道:“为国为民,我意已绝。”

崇祯四年,将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