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洪荒明月 > 第592章 ‘窖’字记载的历史

洪荒明月 第592章 ‘窖’字记载的历史

作者:耶和静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静涛一开始不知道楚女要作什么,连忙要阻止时,楚女已经把手伸到了水里。

刚烧制好的石灰石,俗称生石灰,并没有因为烧制,就认为它熟了。

这样的生石灰,是会爆裂的!

还好,那块石头极小,只有蚕豆大,虽爆裂了,并冒出了烟气,吓得楚女扔了石头就躲在一边,但总算爆裂出的水花没有溅到楚女。

这一个状况,惊到了所有人,这些女孩都唧唧咋咋来问发生了什么。

等听了解释,大家都小心多了。

不敢再随便碰这里的石头。

张静涛却知道其他石头并没有危险,但既然没危险,那他就更不会急着非要说什么了。

而阿咦,却没有放过那小石头。

对于石头能冒烟冒泡,她立即变得极为好奇。

等那小石头不冒泡了,化为了碎裂的白泥,阿咦才很大胆地把白泥捞了起来。

若换作楚女,怕是不敢再去捞了,但是阿咦对水很熟悉,见那白泥没反应后,认为白泥不会在水里仍有温度,就很小心把它们捞了起来。

这也是因为阿咦会使用滑石写写画画,认为这白泥或许也可以用来写写画画。

只是,等看了看手中的白泥后,阿咦却改变了主意,说道:“好像这白色的泥巴很有碱的干涩感,应该可以涂在竹舍上,防止腐蚀,防止虫蚁靠近。”

“嗯嗯嗯,好法子。”张静涛赞叹。

他心中更明白,正是这个法子,让姑苏有了石灰粉墙。

粉墙黛瓦,最初只有姑苏是这样的,是姑苏的特点。

可见,姑苏是最早烧制火窑的,并应用了炭灰,才有黛瓦,是华夏火文明的源头。

而之所以会烧出石灰、水泥,是因为阿咦曾把一些容易敲出形状的石灰石围成一圈,抹了土,作过一个火堆的围栏,以免竹木燃烧时,爆裂溅射。

众人细看,火洞中一些石头地面都烧裂了。

特别是那一圈围栏中,还有一层泥巴竖在那里,沾了一点石灰石后,并未倒下,只完成了圆锅形,结果烧干了后,就烧成了一块大大的陶片。

甚至可以说,就是烧成了一只陶瓷锅。

阿咦又拿了这一片大陶片来看。

看了一会后,高兴道:“我们可以烧制各种各样的锅子了,这种土片既然经过了高温还没坏,一定可以放在火上烧的。”

楚女也兴奋道:“真的可以吗?”

阿咦眼睛亮亮道:“一定可以的,我把竹筒加了水,放在火上烧,虽烧坏了,但也可以清楚看到,加了水的竹筒会变得非常耐烧,这陶片加了水后,必然可以随火烧而不坏。”

众女听了,都是大喜,立即唧唧咋咋说个不停了,她们都吃过烤出来的熟食,知道这陶片意味着美食。

包括那些植物的种子,将来吃起来都可更方便了。

可谓是一大重要发现。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下一刻,阿咦又拿起了一块透明的石头来看,无疑,那是玻璃。

这透明晶莹的物品,立即又引起了一阵兴奋的交谈。

不得不说,古代的太湖地区,矿产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周边地区都是,那无锡,本来是有一大座锡山的,只是,不知为何,这锡山全然不见了,如今只能叫无锡。

否则,它若和锡一点关系都没有,岂会取上一个锡字。

而石英石更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为此,这的确就是玻璃。

为此,阿咦再总结了一下阿咦这一把火的战果。

那便是这一把火,就让阿咦知道了泥和石头,都可以烧出各种不同的东西来,只要温度够,并且这些不同的泥土盐碱或石头本身,若融合在一起,能产生不同的新物品。

这简直就是造物。

而制造一座火焰山,是只有丝族猿人才做得出来的事,还是很聪慧的阿咦在做,若换个别族的猿人来,即便看到了这些金属,怕是都会一带而过,艮本不会想那么多。

就如阿咦之外的这些丝族妹子,固然已经学会了一些思考,但她们看到这些金属时,一开始的表情却都是茫然的,即便因觉得很神奇也会兴奋起来,却艮本不会联想到要自己来烧制金属的。

那么,不用几天,这金属最多会被它们看做是石头中的一种,继而把其来路忘记得一干二净。

可是阿咦不会,阿咦立即想到了创造!

才会想到要作记录。

阿咦总结后,还微笑道:“这个火洞,告诉了我们这么多,以后,我们把‘把很多事情说给别人听’的行为,就叫作‘告’吧。”

张静涛在众女赞同中,立即发现,火窑,更该叫火窖的。

这窖字,由穴告构成,正是阿咦在太湖区域有充足的矿石收集后,烧出了一窖金属来,为此,这固然是阿咦因火而成的发明,却也由火洞这一个‘穴’,‘告’知了阿咦金属会由高温和矿石产生,也‘告’知了阿咦,金属的配比。

窖,这个华夏文字,便忠实记录了这一真实历史。

而窖,还和‘角’是同音的,大致就说出了窖的形状,又或也和又是无数人弄不清楚的‘教’是同音的,也是说,教字,正是土分为子类,列为文字,这种方式,教会了阿咦冶炼之术。

又不得不说,很多人对‘告’字也百思不得其解。

此刻自然就知道了,这告字也是出自于此,告,这个字中的丿,带有分的含义,是说,分辨出不同土石的种类后,用‘口’告诉大家的意思。

阿咦此刻在做的,就是告。

而窑洞的窑,是穴缶,说的仅仅是制作陶器工艺的洞穴。

缶字,通‘否’,若是已然颇为理解华夏形意文字的人,看字形就大致可判断出,这代表的只是陶器制作工艺。

众人兴奋了一会后,终于要离开牛背洞。

阿咦把归类的石头和金属记录后,并没有把这些金属都收起来,仍由它们放置在了地上,只把烟口都堵了,又翘动了巨石,再次把牛背洞封了起来,来保护现场,以便将来有什么不懂,再让洞来教一教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