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只想当亡国之君的我昏成大帝 > 第八十四章精研算学不可为官

“内府的这家商户也挺有意思,收羊毛的价比其他商户能高整整三倍,卖的价钱也贵得离谱。

而且他们还搞出了一个噱头,说是只用小羊羔身上的细毛,不过在计划书上却写了,要是小羊羔的毛不够用,他们也能用普通的羊毛。”

王安石有些头疼地按了按自己的眉心,他虽然对内府那些商家很看不惯,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之前就因为内府的那些商家带头缴纳奢侈税,收奢侈税的事才没有出现什么波折。

现在他也只能对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叹口气道:“那就尽量把羊毛分成三六九等,把最优等的羊毛给他们供给上。”

吕惠卿应了一声后,笑道:“王兄,对于今日对商人考核之法,我也想到了一个妙用,以后地方上要修建官衙,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也不妨用此法交给那些商人。

这些计划书日后可都是要留档的,各种条件都一应俱全,如果那些官员想官商勾结,私相授受,计划书上也是能看出来问题。而且各方面的用度也能省下不少。”

王安石诧异地瞅了一眼吕惠卿,问道:“吉甫,那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何等商户才能给自己留够利润的同时,还能所为之事干完。

一定是对手下匠人盘剥到极致的商户,以后要是此法大行其道,莫不是在鼓励那些商贾盘剥,不行,此事绝不可为。”

吕惠卿劝道:“王兄,改善我大乾底层百姓的民生之事道阻且长,只有朝廷强盛起来,手里有余力,有余财,才能着手处理此事。”

接着他又提起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论调,“大乾百姓们的营生在那些商贾身上,我大乾的税收也在那些商贾身上。

我等现在就提高百姓的待遇,完全是自毁根基,王兄,此时千万不能急啊。”

王安石冷笑一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自然不会急于求成,若是此事迟迟不为,将来等那些商贾习惯了今日之利,再要想做些什么,远比今日难得多。”

吕惠卿摇头道:“王兄,您现在说这些,已经是急于求成了,就之前那个招女工入作坊的商户,您就仅凭自身猜想,将其拒之门外。

旧党的人可一直都在朝中,您也要考虑考虑自己的官声啊。”

看着已经有了不同意见的吕惠卿,王安石突然感觉自己异常孤独,细想之后,他突然打了个寒颤。

吕惠卿都这样了,其他人有会怎么想?

尽管他在某种程度上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僚,但一些基本的官场规矩他也是明白的。

很清楚自己要是这样下去,迟早会被现在的新党所抛弃。

自己下场如何,王安石并不关心,他担心的是大乾在这条邪路上狂奔下去。

可现在的他孤身一人,想干些什么事都举步维艰,他必须要想办法培养一些志同道合之人。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著书立说,不过,王安石并不想让那些富家子弟学自己的学问,他想要教的都是那些大乾底层百姓。

他觉得这些底层百姓学成之后,自然会为底层百姓的利益考虑。

在王安石有了再创立一门新学派,著书立说的想法后,秦构已经把自己的书写好了。

不过他只是看了看那些算学翰林写的算学知识后,就感觉脑袋发胀,毕竟开始管政事的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学算学了,再看这些东西就感觉有些不适应了。

当然,学算学只是他找的一个高级点的乐子,现在书都写好了,他也不打算往外传,就想将这算学的事就到此为止。

不过德妃之前为了和秦构有共同语言,也学了不少算学,此时的她却把那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看了一会,更是直接向秦构笑道:“官家,这些翰林在算学之道上颇有造诣,继续呆在翰林院里有些不合适,不如专设一个算学院,让其在里面专研算学如何?”

秦构又不傻,这事当然不会干,之前那个道士不就说自己是因为学了算学才把黑火药造出来的吗?

虽然他觉得那道士造火药时就用一些比例方面的知识,和算学没什么关系,但还是不要多事最好,当即摇头道:“不用,此事不合规矩。”

最近又开始受宠的淑妃也为秦构帮腔道:“还是官家考虑得周到,要是这苗头一开,不知道多少人以此为幸进之道。”

幸进,一听这个词,耳根子很软的秦构又有了想法,幸进的官员多了,那对正常的官场秩序绝对是一个莫大的冲击。

可他之前不给讲算学的翰林升官,就是担心学算学的人太多,带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见秦构陷入深思,德妃和淑妃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秦构的思绪,至于那些宫女太监,一直都是平常的物件没什么区别。

秦构想着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想随便提拔一些人当官而已,他干嘛要在算学上纠结,只要他喜欢什么东西,提拔下面人当官不就好了吗?

关于怎么让手下人幸进,现在的秦构还没想好,之后再想也来得及。

不过他对于那些算学翰林却有了新的安排,因为他也从东厂口中得到消息了。

就因为之前他靠算学打发时间,上行下效,已经让很多人开始学算学了,如果只是让那些算学翰林该干什么就敢什么,算学还是有可能兴盛一段时间。

所以他就打算想个办法解决打压一下算学,不过因为无故不得贬官的规矩,秦构必须搞个明升暗降的策略。

不过那明升暗降都是由一个有实权的小官变成一个没什么权利的大官,但现在的翰林原本就没什么权利,还能怎么明升暗降?

秦构几乎都把头都快要挠破时,总算是想到了一个还能用的办法,向旁边的太监命令道:“给那些参与编纂此书的翰林加俸三成,再加虚职。

因精研算学之人不宜为官,故免其翰林原职,只享俸禄,而无任何实权。”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现在他把学算学当官的路给直接堵死,应该没什么人会去想办法多学算学了吧。

淑妃当即附和道:“官家英明,如此一来,犒赏了功臣之余,也不旁人幸进的机会。”

秦构根本没把淑妃的话听进去,毕竟无论他干什么,淑妃都会想方设法说他英明。

他对于这个政策有没有效果也有些心虚,不过,只要他多做事,总会出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