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只想当亡国之君的我昏成大帝 > 第一百六十九章印度,秦构的新家

大乾远征军外出打了那么久的仗,加上那些一同去的辽国豪强,耗费了大乾许多钱粮。

确实占了不少喀喇汗国的地盘,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为喀喇汗国在意识到自己挡不住来势汹汹的乾军和一众仆从军后,直接向他西边的塞尔柱突厥称臣了。

那些国家对大乾的到来也很戒备,到最后喀喇汗国不仅叫来了塞尔柱突厥的援军,还把他们南边的伽色尼王朝喊来了,周边那些小国也都去凑热闹。

能有那么多援军,除了因为忌惮大乾这么一个新势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乾军太富了,打赢后就算只能抢到一些乾军的辎重,那也是大赚特赚。

要是抢到了乾军手里的火枪或者一些火药,那更是当场发了大财。

秦构得到的好消息当然不是大乾远征军和喀喇汗国那边僵持不下的事,而是那伽色尼王朝有去印度的路,甚至双方已经打了好几次仗。

听到这消息秦构当场就来精神了,印度可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只要打进去站稳脚跟,就算被后来者推翻了,那也照样能当人上人。

关键是相比其他地方还很好打,以现在大乾的力量来说,就算走玄奘的路过去也能把印度拿下来。

不过秦构在把印度拿下来之前,他就开始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将来他把印度占了,是要让他儿子入乡随俗,搞印度那一套,等着将来又有强敌打进去后臣服当人上人。

还是让他的儿子在印度搞大乾儒家这一套?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不想这个问题,反正他到时候只要往印度那么大的地方塞一堆自己的儿子进去,将来印度那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和他无关。

不过他很确信一点,在大乾还没有亡之前,绝对不能搞印度那一套,要是让印度的那些东西把大乾百姓忽悠瘸了,他将来还怎么亡国?

于是着急将印度占下来的秦构决定增兵,增强火力,在朝会上为了让那些大臣同意他把印度占下来的事,那真是把印度都夸上天了。

对大乾而言,好地方不是什么流着奶与蜜,遍地黄金,而是能种出来好粮食,秦构也深知这一点。

“众卿可知晓天竺之地,那里比如今的西洋诸国还要肥沃,并且和西洋诸国不同之处在于,那里已经有了一些大国,我大乾只要占了,就不用再像对西洋诸国那样助其扩张。

最关键的是天竺之民痴迷轮回之说,认为自己这辈子没过上好日子,是要还赎上辈子的罪孽,还清后下辈子就能当贵族,所以各个都安于贫贱,只要大乾占据天竺,那就是直接拥有了许多个十分安稳的二等王土。

正好如今我大乾周边的王土已经没办法把我大乾之货吃下去,要是把天竺占了,我大乾市场又能更加繁茂,所以必须尽快增兵让远征军早点占据天竺,除此之外,也可给那些仆从军赠予一些兵甲,将其武装起来。

当然,那天竺的统治之法虽有短期之利,但后患无穷,民只知受苦转生,却无有家国大义,抵御外敌时难以依仗,谁敢在我大乾言行天竺之法,朕必诛之。”

那些官员听秦构这么说,沉默了一会后,文博说话了。

“启禀官家,臣观天竺与我大乾之距,或有海路可通,之前也有些许商人来往我大乾与天竺,派遣大量将士走陆路远征实在是事倍功半。

不如只派遣万人左右的援军,多给仆从军配备良甲,同时东瀛已经将要安稳,到时魏厂公可继续下西洋,传播我大乾教化,探寻前往天竺的海路,以及一路上的海况,到时走海路入天竺方为上策。”

现在的大乾有了蒸汽机,盔甲的价钱更是直接跌到了谷底,就算是寻常捕快就能有一件钢甲,给那些仆从军发钢甲根本不是问题。

只是秦构见不能多派远征军损耗国力有些失望,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在可以走海路的情况下,那些官员是不会让他大肆派遣陆军千里迢迢走过去的。

也点头道:“那就依文相所言,这征讨天竺的事务必要快,不然若我大乾货物再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一时半会还找不到可以吃下那么多货物的王土。”

催了一下那些官员后,秦构又想到了东瀛安稳的事,现在东瀛一安稳,那他将来一大家子搬家的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秦戈如今已有七岁,但其心智已经不逊色于寻常十五岁的少年,可以出京就藩了,正好东瀛如今已经没有国主。

就由他任东瀛国国主之位,封号徐王,以后东瀛就改名徐国。

而徐国是新成为我大乾近藩的,国内乱象诸多,不能以寻常近藩的规矩办,徐王就是徐国国主,有一切徐国之权,众卿以为如何?”

那些大臣们虽然清楚这是皇帝家事,自己不应该多嘴,但还是被秦构的心狠手辣吓了一跳。

秦戈将来长大后,虽然要面临父未老,子已壮的尴尬局面,不太可能即位,但他终究是个嫡长子,又才七岁,秦构怎么能这么早就把他撵到东瀛去呢?还是去东瀛。

至于将来秦戈在东瀛权利那么大,会不会有什么藩王之乱,那些大臣丝毫不担心,那徐国就一个岛国,以大乾海军的实力来说,只要以后的徐王不昏头,就不可能作乱,正好给他一个国家好好补偿补偿。

王安石见没人说话,就只能是他这个宰相说了,“启禀官家,徐王年纪幼小,不如先派遣大臣打理徐国,之后再就藩。”

把秦戈早早撵出去,秦构自己也心疼,不过他更清楚将来徐国能不能在大乾灭亡后独立存在,就要看根基是否牢固,所以必须让秦戈早点过去扎下根基。

至于派大臣过去打理,那将来徐国的根基是那个大臣的,还是秦戈的呢?将来大乾出事了,秦戈没了依靠,那徐国的臣还愿意当臣吗?

于是秦构反驳道:“此事朕心意已决,王相不必再劝。”

王安石也不能多说什么。

然而在这天的朝会过后,秦构那驳斥天竺靠转生忽悠普通百姓的话也引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变化。

大乾官员们都不太喜欢拜佛了,道士们也说和尚居心不良,和尚没办法反驳,只能将自己的教义改一改。

秦构更没想到,自己后宫也为这事起火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