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爷爷是神罗皇帝 > 第十七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我爷爷是神罗皇帝 第十七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作者:何庆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5:2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威廉·莫克尔教授没有留下一本经济学著作,但是却成了舆论战的开山鼻祖。

首先威廉·莫克尔找了一些英国上流社会的名人,让他们评价爱尔兰的饥荒以及是否需要帮助爱尔兰人,不仅如此他还搜集了一大堆的名人名言,方便引经据典。

沃特·斯考特伯爵作为一个多次拜访爱尔兰的英国绅士,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在这个时候谈论爱尔兰的苦痛,就像是在谈论莫须有的疾病。就像狗喜欢吃肉,孩子不喜欢上学一样。

而且这个时代的爱尔兰是无比荒凉的,在北部的少部分人掌握着爱尔兰八分之七的土地和90%的财富。

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上的英国上流社会,又怎么会爱尔兰农村的苦难。他们见过的更多是都柏林的繁华,以及风景的秀美。

至于当时社会的主流舆论,觉得穷人就是蠢、笨、懒、馋,人劣根性的集合体。这些上流社会名人自然是反对派,他们反对对爱尔兰进行任何形式上的援助。

威廉·莫克尔教授为了扩大战果,贿赂了《泰晤士报》让他们发表文章批评爱尔兰的好吃懒做,将爱尔兰人比作混吃等死的寄生虫。

《泰晤士报》就是那个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人用600英镑收买黑某神秘大国的媒体之一。

《泰晤士报》收了钱,自然会好好办事。首先他们提出这次洪涝灾害对爱尔兰的影响很有限,因为土豆都是种在地下的,不像小麦那样是种在地上的,所以爱尔兰粮食歉收是个假命题,是“失事的”。

第二,爱尔兰请求粮食援助是天主教的阴谋。大英帝国的天主教问题由来已久,罗伯特·皮尔本人就是坚决反对解放天主教的保守派。

英国天主教徒问题始于“光荣革命”。1688年,英格兰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对于这场革命英国将它吹得天花乱坠。

“近代民主的开端”、“私有财产得到保护”、“不流血的革命”,实际不流血的是英国人,而流血的是爱尔兰人。

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刚刚登基,就对爱尔兰发动了侵略战争。发动了多次屠杀,仅仅二十年时间爱尔兰人控制的土地就只剩下了7%。

为了彻底征服爱尔兰,“光荣革命”刚刚结束,威斯敏斯特议会就制定通过了一些列镇压爱尔兰天主教徒的法律。

(这里说一下爱尔兰是传统信仰天主教的地区,而另一边则是新教。)

这些法律规定,爱尔兰天主教徒不能拥有可以作战的马匹,不能接受教育,不能拥有武器,不可进行集会....

任何加入英国国教的信徒,应该把告发异教徒作为一项光荣的义务。

直到1829年,丹尼尔·内康奥尔才帮爱尔兰人重新赢得了受教育的权利。

威廉·莫克尔教授利用宗教矛盾,极大的吸引了督促英国政府援助爱尔兰的火力。

然后威廉·莫克尔教授又找到了英国专家们坐镇,专家们从各种角度分析,爱尔兰的粮食并没有不够吃,再加上市场自由竞争理论的影响,他们得出结论即便发生饥荒也不要紧,因为市场是万能的。

最后威廉·莫克尔教授拿出了杀手锏,一组真实的数据。

每英石土豆的价格为1.5便士,一英石为6.35公斤,每公斤土豆为0.00098英镑,一英镑可以买到1020公斤土豆。

一个成年男人一天需要3公斤土豆,按一年365天算,每人每年需要1.07英镑就可以生存。而爱尔兰的人均收入高达9.7英镑,就算是最贫穷的阿尔斯特和康诺特人均收入也高达4磅。

所以爱尔兰根本不缺粮食,如果饿死了人,一定是他们蠢或者抠门。

只不过在爱尔兰岛的英国官员们,并不这样看,他们很清楚,如果得不到救助,爱尔兰岛一定会发生饥荒。因为爱尔兰人很少有固定资产,他们更多的是租赁土地的佃农。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了土地和劳动力。

但在爱尔兰,情况正好相反。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边际利润,这些地主或者中间人把土地尽可能地分割成小块,在许多地方,佃农甚至只能租到0.25英亩的耕地。

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的扩张来到了空前的阶段。英格兰的土地价格不断下降,甚至影响到了爱尔兰。

于是乎外来地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为了提高地租搞起了饥饿营销,破坏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地租关系,缩短租赁期限,以便他们能够把还未收获的土地拿到市场上公开竞标,哄抬价格。

农民只能接受涨价,否则就有颗粒无收饿死街头的风险。

对于饿死人这种事情,英国官员早就司空见惯,但是一旦饿死的人多了,就会有人铤而走险。而现在的爱尔兰显然是兵力不足,偌大的爱尔兰岛,只有8万人的部队,而且多半驻扎在城市和港口。

一方面是不肯出钱援助的英国政府,另一方面是饥肠辘辘随时可能发生暴动的爱尔兰饥民。

英国的官员们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首先政府的态度,他们改变不了。其次,这次灾难他们阻止不了,等难民的粮食吃完了极有可能会发生暴动,到时候他们还是会因为失职被处理。

于是乎有些聪明的英国官员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既然这些爱尔兰人是天主教徒,那就让天主教来管好了。他们这些新教徒是没有义务,为天主教徒服务的。

这帮人首先写信了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这位教皇只想在教皇国安度晚年,直接让人把信烧了。而喜欢管闲事的自由派庇护九世还没有上台,所以去往罗马教廷的信犹如石沉大海一般,一去不回。

然后这帮英国官员又想到了法国人,英法世仇百年,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法国能接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很可惜,此时的掌门人是基佐,他只信钱。

而且阿尔及利亚的大规模叛乱,让法国人焦头烂额。一再增派兵力, 但是按住葫芦起了瓢,最后只能是步步为营,以修碉堡的方式,来镇压起义。

救援爱尔兰,给英国的身后埋一颗定时炸弹的想法,基佐也有过。但是一来花费巨大,二来爱尔兰人的实力还不如非洲的游牧部落,毕竟这几百年里爱尔兰人都没能掀起太大的风浪。

基佐认为放任爱尔兰人饿死,然后爆发起义牵制英国精力才是最划算的选择。而且还有一个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看一场好戏的方法。

然后一封信出现在了圣斯蒂芬大教堂,胖胖的劳舍尔大主教一拍桌子。

“这事,我们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