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宏武王朝 > 第二卷 第七十九章 保静之战

宏武王朝 第二卷 第七十九章 保静之战

作者:群牧判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4: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灵武县胡地城。

李耀武收到灵州城中传来的情报,夏州与盐州联军共五千步骑已誓师往营田司杀来,心中大为紧张。这可是五千正规部队,可不是营田司之前遇到的羌人引弓之民。不过万幸的是,定难军主力已返回夏州。

李耀武令各屯军民进入堡中,靠近黄河各堡安排哨兵巡逻,又令除新一、新二、新四、新五堡外,其他六营负责人各率五百精壮即刻前来胡地城集结。因新一堡至新五堡为靠近黄河,防御任务重,所以其中四堡不抽调士卒,但新三堡离灵武县城近,所以统一集结。

现在的营田司不缺兵,自从李耀武颁布了《授田令》,营田司中军民纷纷报名参军。经兵曹统计,营田司现已有士卒一万余人。

营田司总共才九千余户人,却有一万余士卒,比例高的吓人。其中,有些户是多人报名,还有就是新招募了部分羌人。

但李耀武只令各营挑选五百精锐却是有苦衷和原因,一方面是各堡需留士卒防守,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营田司装备奇缺。这次对阵的可是夏、盐联军,敌人属于正规军,虽然披铁甲的比率低,但至少都有皮甲。皮甲虽然防御力差,可好歹还是能防流矢。如果皮甲都没有,那不是跟农民军没区别,带过去作战那绝对是对营田司军民的生命不负责任。

军府拨付营田司常备都一千士卒的有皮甲、弓箭、长刀等制式装备,加上营田司近几年以来共制作了四千余套皮甲,现有皮甲共五千余套,已发放新一堡至新五堡各五百套皮甲。另有棉甲一千五百余套。

日前,李耀武鉴于营田司存在根本没有刀盾兵的严重缺陷,已令工匠与民众日夜赶制楯车五十余辆,以用于战场上掩护己方士卒。

太阳西斜时,营田司士卒在灵武县胡地城子城中集结完毕,共有精壮士卒四千五百余人,其中骑兵二千五百,步兵二千,二千步兵中长矛手与弓箭手各半。

按营田司冬训及结合唐朝以来的行军惯例,李耀武将士卒临时编为七军。李耀武亲领中军,参军杨连吉充任行军司马,中军由常备十都以及从牧区中精选五百能开硬弓的羌人组成,为全军精锐,具为骑兵且披棉甲;细封仁贵充任左虞侯,本部五百士卒为左虞侯军,曹达洪充任右虞侯,本部五百士卒为右虞侯军;细封仁荣充任左押衙,统本部、往利都孟两部共一千人;王铁良充任右押衙,统本部及孙安定部共一千人。

傍晚时分,李耀武收到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为定远军虞侯吕方勇率定远军步骑一千赶到助阵。

定远军使李匡宾刚收到灵州事变的消息,听闻营田司已起兵后,即召集定远军将校也商定起兵,准备南下与营田司汇合。但随后听闻李耀武自称灵州刺史,自以为资历远比李耀武老,心中不愿再南下做小。

经吕方勇的斡旋,在李耀武承诺表其为警州刺史后,李匡宾看在李耀武对自己一向恭敬,且其父亲跟自己是生死之交的份上,才同意改由吕方勇率定远军主力南下。

坏消息便是,对岸的船只、羊皮筏子都被拖上了岸,夏、盐联军随时随地便会渡河。

李耀武令杨连吉召集城中各营负责人到中军帐中,一为热烈欢迎定远军兄弟的到来,二为商议对策。

对策首先是围绕半渡而击展开。

半渡而击出自于《孙子兵法》,就是说要趁着敌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此时敌方最为脆弱,因为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援军又被大河阻隔,所以很容易将其歼灭在岸边。而如果等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这么容易了。

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号称仁义而不肯半渡而击楚军,结果等到楚军列好阵势,大举进攻,宋军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宋襄公本人屁股上也挨了一箭,流血过多,重伤而亡,轮为历史笑话。相反,楚汉之争时,韩信半渡而击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全歼二十万楚军主力,一战而奠定了天下大局;三国之时,马超半渡而击曹操,打得曹操狼狈而逃,若不是虎痴许褚拼命救驾,曹操早已魂断黄河。

然而,黄河在进入青铜峡后,水面变得非常宽广,又水流缓慢,长达数百里均适合渡河,且敌军总共才五千步骑,渡河也只顷刻之间。

军议认为,决战近日即将到来,敌人渡河大概率将在青铜峡至怀远县百余里中,需重点防守新一堡至新五堡沿线的渡口。

……

数日后的一天夜晚,灵州回乐县城以北百余里外,扎着南北两座营帐,正是夏盐联军驻地。

却说联军出城前的军议上,商量了如何渡河事宜。

韩瑜心中根本就瞧不起营田司的一群农夫,非常自信的认为只要自己大军一到,李耀武等人肯定会跪地求饶,建议直接在回乐县城附近渡河,一来附近船只多,能快速组织军队过河;二来能就近得到补给。

夏州主将李彝敏却坚决反对,经了解营田司在青铜峡、灵武县、保静县一带堡垒众多,绝无可能无声无息过河,有极大风险被人半渡而击,认为应谨慎往北从上游怀远县附近渡口登陆。

韩瑜认为,怀远县在定远与灵武之间,定远军使李匡宾跟李耀武一样,都属于韩璞亲信,十有**也已经叛乱,在怀远渡河,万一被叛军侦察发现,就很有被南北夹击的风险。

李彝敏却对定难军轻骑十分自信,不认为对方屯田的哨兵是自己的对手,怀远县附近亦水流平缓,将士可浮马渡河,不需要大量的船只,半点也不惧被南北夹击。

最终,韩澄拍板同意李彝敏的意见,并征召两千民夫随军运输粮食。

起初,韩澄也同韩瑜的想法一样,认为五千大军前去营田司平乱那是狮子搏兔、杀鸡用牛刀,没必要再大费周章,直接平推过去就成。

李彝敏率军出城后,前二日每日仅走二十余里,引杀了大量营田司哨兵。第三日时却抛弃了民夫,令士卒带五日口粮与搜来的数十个羊皮筏子拆下来的羊皮,急行军七十余里,已越过秦、隋时的灵州长城,长城外已是一片荒凉,河对岸已是过了灵武、保静两县,已属怀远县地界。

这天夜晚,北营夏州军的中军大帐中,李彝敏正与韩瑜、罗升之商议具体渡河细节,决定明日三更埋锅、四更造饭、五更出兵,由夏州军率先渡河。

夏天北方天亮的早,五点时天已亮,夏盐联军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找了一处河滩较硬的地方渡河,此处又叫横城渡口(今黄沙渡口)。

李彝敏亲率数百夏州步兵先乘羊皮筏子过河建立防线,再令骑兵浮马过河,顷刻之间,三千夏州军已全过河。

横城渡口地处怀远县城东偏北方,虽还在营田司军的防线内,但已不属重点防区。

当营田司哨兵发现敌人时,敌人大部已过河,急忙回去报信。

韩瑜这是初次带兵出征,原以为是来镇压农民叛乱,可以出来兜兜风、镀镀金,以提升军中威望。哪知双方刚一交战,见遇到的敌人是定远军,心中顿时惊慌失措,自是明白盐州军哪里会是久镇北疆定远军的对手,看到已方士兵不断倒地,不停后退,便不由自主的开始身体收缩,仿佛是一个受惊的老鼠,眼睛里满是恐惧,脑海中一片空白,连副手罗升之的大声喊叫,都没有反应。

罗升之气的直跳脚,直骂韩瑜看上去高大英俊风流,没想到是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啊,摊上这么一个主将,也只能自认倒霉,眼见已方中军已崩溃,右翼在后退,心中也慌乱起来,再回过头看,却见夏州主将的旗帜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不见了,人马已都在往后跑,而自己反应慢了半拍,现已快被敌军三面包围,再者敌人又骑兵众多,估计是没得跑。心想无毒不丈夫,便横下一条心,将心腹亲信唤了过来,直扑韩瑜而去。

韩瑜本来已是六神无主,仓促之间,已被擒住,破口大骂,却被塞住了嘴。

罗升之率人擒住了韩瑜,便下令盐州军投降,并押了韩瑜前去做为投名状。

李耀武见夏州军败走,盐州军投降,心中大喜,未料到胜利会来的如此之快,心想自己骑兵众多,岂能如此容易让敌军给跑了,直接传令吕方勇,令右厢轻骑追逐逃亡的夏州将士,令左右虞侯军看押投降的盐州将士和打扫战场,自己翻身上马,率中军加入追击战。

战场位于保静县北十余里处,保静县城邻近黄河。

夏州军骑兵拼命往东向再转东,往黄河方向狂奔,黄河在附近百余里皆是江面宽阔,水流平缓,再浮马渡河返回,才最为安全。

夏州步兵确却是惨了,两条腿的自然跑不过四条腿,步兵丢盔弃甲也是难以逃脱骑兵的追击,大部分士卒盲目的跟随大部队跑。

夏州军左翼士兵少数机灵或经验丰富的老兵,却是早早的丢了武器跳进了汉延渠,往西边跑去,因为步兵不越过渠道,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不是被杀便是虏。

一时间,只见成百上千的夏州步兵跟风往渠道中跳去,可在逃在后面的却被营田司将士当做了靶子,被射成了刺猬。一瞬间,汉延渠被鲜血染红,血流漂杵,令人作呕。

李彝敏率亲兵一路往来时的东北方向逃跑,仗着弓马娴熟,还边退便边射箭阻击追兵,还边收拢散兵游卒,很快聚集了数百人马,但也很快引来了更多的追兵。经过数次交锋,跟随李彝敏的夏州步兵不是已死亡,便是已跪地投降,终究步兵跑的再快,也必然跑不赢骑兵。

党项夏州轻骑兵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定远军的精骑也是他们身上占不到便宜,但夏州轻骑人数太少,被千余敌骑一路追杀,也只能狐奔鼠窜,落荒而逃。

“将军,往东数里已是黄河,我们只有浮马过河才尚有一丝生机!”

李彝敏等人已被追兵死死咬住不放,跟随的骑兵也越来越少。。

“大郎,我来断后,你快快走!”

李彝敏见自己的亲信将校拓跋庆安带数名骑兵已放缓速度,反过身用剩余不多的箭矢左右开弓便追兵射去。

追兵速度稍微放慢,但是追来的敌骑却是越来越多。拓跋庆安虽功夫了得,但好汉难敌四手,猛虎斗不过群狼,瞬间已被敌骑淹没。

李彝敏心中悲愤不已,想跟拓跋庆安一样,像个勇士一样的壮烈死去,可心中又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纠结了一会儿,已看到了前方辽阔的江面,已是到了黄河岸边,终究是与生就来的求生的本领压倒了一切,催着马笔直的朝江面逃奔而去。

“将军,必须卸甲才能下河!否则盔甲太重会直接沉了下去。”

到了河堤上,身后的亲随见李彝敏情急之下欲直接纵马跳河,急忙喊道。

李彝敏脱掉盔甲后,看到身边已只剩数十骑兵,想着自己带了三千儿郎出来,满以为对付些农民军,还不是手到擒拿,稳操胜券,亏自己还一路上小心翼翼,不由得悲从心来,两行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锵”的一声,李彝敏拔出剑来,欲举剑自刎,被亲随死死拦住。

身后的喊杀声已越来越响,追兵已越来越近。

李彝敏忙令亲兵们快抱马过河。

可亲兵们都道:“将军不走,我们也不走!”

李彝敏无奈,只得带头催着坐骑向河中跳去。胯下的坐骑也算是千里挑一的神骏,也跟随李彝敏多年,能通人性,后退几步,便直接从河堤上跳了下去。

曹达洪晚来几步,望着骑马跳入河中已游远了的敌人,朝着河水中恨恨的胡乱射了几箭,直骂晦气,自己因为追杀这条大鱼,俘虏也没去抓,反而折损了心爱的战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