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宏武王朝 > 第二卷 第六十九章 礼仪与硬弓

宏武王朝 第二卷 第六十九章 礼仪与硬弓

作者:群牧判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4: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耀武等人离开了纺织作坊,再到驻新三堡的中营大堂。

中营负责人王铁良刚从防区新八堡返回,见到李耀武后,行礼请示,抱怨李耀武不提前发通知。

李耀武表示,现在南三营是一营托两堡,知道他们都是忙的两脚不沾地,不给各营再增添负担了。

次日,李耀武等人继续在新三堡的医院、学堂、铁匠、兵器等作坊调研察看。

李耀武在医院见到病人多,而看病的效率慢,且前来看病的大多为妇女小孩,跟陈秉文说道:“先生,我看医院患者多而大夫效率慢。我亦知道,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大夫是非常难,时间也久。我的建议能否将分门别类,在医院中单独设立专科,比如说内、外分科,外科主要整治外伤,以便战争时随军。另可单独设立妇科、儿科。”

陈秉文作为一名读书人,抱着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朴素经世致用的思想,认为良医、良相有许多相通之处,把治国,比喻成为治病,自是通读过多本经典医学著作,又分管礼曹管理医院一年有余,已成内行。

陈秉文说道:“明公所言极是,分科后优势明显。首先培养一名专科大夫自是比全科容易,术业有专攻嘛。其次也能更好的总结经验,提升技术。关于妇科、儿科分类,明公的想法与医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首篇所列《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妇、儿科专卷的论述的观点一致。所谓大道至简,殊途同归,明公所述即是。”

陈秉文不动声色的拍了一个马屁,李耀武听后自是非常受用。

李耀武谦虚了一下,说道:“先生过奖了。营田司的医院必须要成体系,要有长远发展规划。不仅要能保障营田司军民的需要,还需要定期为各羌部牧民提供医疗服务,今后还需要随军出征的。”

陈秉文见李耀武如此重视医院,说道:“明公,秉文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抓管理,参照牧曹,单独设立医署,再分门别类设科室;二是抓学习,组织各堡医院大夫系统学习《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于考核合格着予以奖赏并重用;三是聘请名医前来授课传经;四是鼓励军民从医,一经录用,享受辅兵待遇,考核合格后按正兵待遇发放,优秀者予以提升。”

李耀武点了下头,说道道:“那就辛苦先生了。需要注意的是,医院既然设妇科,也应当招募女性从业,也应允许女性在医院所有科室从业。”

孔子提男女大防,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记.曲礼》中记载,“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向,......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渐渐的礼仪已演变到了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

陈秉文深受孔孟之道影响,自是一时转不过弯来,半天不肯啃声。

黄志渠劝道:“陈参事,工曹中可早就招募了女工。将军所提的男女同工,在我们工曹早就贯彻下去了。”

李耀武道:“先生,我来带个头,为我婆娘先报个名,因她还在哺乳期,只让有空便来医院帮忙学习,我认为她至少还是能胜任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嘛。”

李耀武见陈秉文满脸为难,继续说道:“先生,我们先谈好约法三章,一是不得给她搞特殊,二是她不搞全职,三是只许象征性每年给她发放1个铜板。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啊!”

陈秉文愣了一下,没想到李耀武还会出这招,想到现在已是礼乐人理早已崩坏的武夫当权的年代,自己也不是迂腐之人,只得苦笑不已,不得不变通。

众人来到铁匠作坊。

对于炼铁炼钢啥的,李耀武真的不懂,虽然知道用焦炭炼铁更好的常识,但也不知道怎么炼焦,也没啥可指指点点的。

灵州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已经广泛使用。比如说生活取暖、烧窑制砖做陶、炼铁等。

可灵州自古以来便铁矿资源缺乏,几个铁匠铺也是从外地买的生铁半成品再简单加工,主要省着用于制作农耕、生活等工具,军事方面仅只做了些矛头、马蹄铁。

对于铁矿资源的探测,李耀武凭着点印象,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对黄志渠说道:“巡官,还是要辛苦您老,从铁匠作坊中抽调部分懂得寻找铁矿资源的工匠,前往灵武县西北贺兰山下,探测一下是否存在些贫铁矿。”

李耀武自己心中也没有底,只是随口说说,语气并不坚定。

但黄志渠听闻,却是立马来了劲头,已决定亲自带队前去察看。他现在已将李耀武视若神明,膜拜不已,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当做圣旨在用。

最后,一行人来到了兵器作坊。

营田司的兵器作坊,南边主要是制作长矛和弓箭,北面制皮甲。不要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缺铁缺钱。

长矛很简单,李耀武简单要求长3.2至3.5米,一寸长一寸强嘛。

李耀武又拉了一下软弓与硬弓,对硬弓特别不满意。

李耀武对黄志渠与工匠们说道:“我们灵州严重缺铁,别说具装骑兵、重装步兵,营田司就连刀盾兵成军都是困难重重啊。唯一的优势就是不缺马匹,所以必须要重在弓箭,才能保卫我们营田司,保卫灵州,保卫家园。”

众人不住的点头。

李耀武跟工匠要求,必须将硬弓再进一步加以改良,一是要使弓身下弦是长要及人头,约1.5米,才能将重箭射的更远更有力;二是两端的弓梢变得更大更长,并反向弯曲,这样就利用杠杆原理,士兵们可以较小的拉力拉开更大磅数的弓;三是将环形弦垫改为了固定式的凹槽状弦垫,弦垫上装有皮革,以减轻弓弦反弹回来的巨大力量。

李耀武心想,硬弓重箭的射击距离,虽然比现在的长弓距离要稍微短的几十米,缺点是要求士兵们臂力强,且射速慢、距离稍短。但杀伤力确是杠杠的,传闻50步以内能能破铁甲。

唐末以来,具装骑兵、重装步兵已大量出现,士兵中的披甲率亦越来越高。

李耀武的要求是,弓骑兵见到具装骑兵、重装步兵只要跑的赢,这非常容易。但对于无铁甲保护的敌兵,那必须是完胜。

为了弥补距离上的劣势,让敌人远弓破不了甲即可。对于适合的铠甲,李耀武早已有谋划部署。

最后,对于兵器作坊的管理,李耀武提出了几点点要求。一是人选必须要是靠得住的,且要制定相关保密制度;二是参照医署模式,让纺织与兵器单独设署,名义上依然挂靠在工曹之下,但实际进行独立管理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