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医路风雨情 > 第7章 慈父患病女忧心

医路风雨情 第7章 慈父患病女忧心

作者:荣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冬去春来,寒暑交替,不知不觉,一年又匆匆溜走。

赵玉树已经17岁了。

这要是在先前,17 的女儿还待字闺中,是要被人笑话的。

民国之后,新思想、新风尚吹进了这个边远小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如今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习以为常,男人晚婚,女人晚嫁,在兴州,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

这一天,张再景又过来找赵靖奎。

正好赵靖奎刚接诊了一位小腿骨折的病人,和刘春峰俩人在里面忙活着,没空接待他。

张再景也不是外人,赵玉树让他在大堂随便找个座位坐下,又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便继续忙活自己的活。

她将前几天晾好的黑膏药,一一折好,叠放整齐,再一摞一摞的,摆放到墙角的药橱里去。

张再景一边啜茶,一边问她:“赵叔又要接诊,又要熬这么多黑膏药,真够辛苦的。”

赵玉树笑笑,说:“现如今,我爹已经不熬膏药了。”

“是嘛,熬黑膏药可是个辛苦活,还费脑子,你爹岁数大了,早该把这茬事交给徒弟们干,自己多歇息歇息。”

赵玉树摇摇头说:“我爹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肯放心别人干?还不是得辛苦我?”

张再景听了,放下手中的茶杯,走过来,好奇地接过赵玉树手中的膏药,反复看了几遍,还是有些不相信,问她:“这些黑膏药真是你做的?”

赵玉树笑而不答,只问他,找她爹有什么事?

张再景说:“我家的骨碎补好几天前就断货了,我爹寻思着,这几天进货的车队也快回来了,不值当的派人再去省城买,骨碎补是骨伤科用量最大的药,这兴州城里,就数你家的正骨馆规模最大,所以,爹让我来看看,能不能先借点使,回头我家车队回来,我再还些过来。”

“就这点事呀,不用等我爹了,我就做得了主儿,你跟我来吧。”

俩人出了厅堂,穿过后院,来到了库房。

赵玉树从腰间取出一大串钥匙,从中挑出一把,开了大门,张再景跟了进去。

赵玉树指着鼓鼓的几个麻袋说:“这里面都是骨碎补,你随便扛。”

张再景笑了:“玉树妹妹,你也太豪爽了,可惜呀,我哪里扛得动?”

赵玉树找来一个口袋,让张再景撑着,自己拿起一把铁戳子,麻利地给他装了半袋子。

张再景望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麻袋,信服地说:“看来,赵叔就是比我爹有眼光,今年的药材价格像是上了肥的庄稼——噌噌地往上涨,我爹若是早存下一些,也不至于如今捉襟见肘的。“

“这也不能怪张伯伯,药材的价格是一年一个样儿,谁也拿不准,我爹也是歪打正着。嗳,说到我爹了,再景哥,我得跟你打听个事儿。”

张再景点点头。

赵玉树继续说:“我爹自打过了中秋节,就开始咳嗽,入冬以来,咳嗽得尤其厉害,今天早晨吃饭的时候,他吐了一口痰,我偷偷往痰盂里瞥了一眼,发现里面有血丝,再景哥,你说我爹不会是痨病吧?”

张再景心里咯噔一下。

赶紧安慰她说:“咳嗽的人多了,还能都是痨病不成?待会儿我见到赵叔,给他瞧瞧,或许是因为天气冷,伤于风寒。”

赵玉树摇摇头说:“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你也知道,我娘今年春上就是死于这个病,她也是先咳嗽,后来咳血……”

说到这里,赵玉树难过得停顿了一下,才说:“唉!我真的担心死了,担心爹被娘给传上了。”

说到这里,她哽咽住了。

沉默了良久,她才说:“待会儿你见了他,千万别提他的病,他这人要强得很,你就说看他气色不佳,帮他开个方子调理一下。”

张再景上次见到赵靖奎还是两个月前,这次见面,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短短两个月,赵靖奎瘦削了不少,可能是刚刚忙活完病人,一跟张再景说话,还气喘吁吁的。

张再景看他面上有些潮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容光焕发,张再景心里再明白不过了,这是痨病的征兆,看来,赵玉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张再景先跟他说了几句闲话,然后话锋一转,说道:“赵叔,我看您最近身子骨还硬朗,只是比先前略微清瘦了一点,您要注意保重身体呀,冬天正适合调补身体,要不,让我爹给您开张方子,调补调补?”

赵靖奎连忙摆手说:“不用,不用,这人啊,年纪大了,未免体质下降,天一冷呀,就容易伤风,倒不是什么大毛病,就不劳你爹大驾了,你今天正好来了,就劳你给我开张方子,治治咳嗽吧。”

刚说完,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赵玉树连忙端给他一杯水,又帮他拍背。

张再景斟酌半天,考虑赵靖奎是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润肺止咳,可用麦门冬汤加杏仁、川贝母、白茅根、阿胶。

赵玉树接过方子交到柜上,吩咐司药抓好了药,赶紧送到后头去熬上。

张再景要回去了,赵玉树说:“爹,您先歇着,我去送送再景哥。“

出了门,张再景一边走,一边说:“我回去就把赵叔的情况告诉我爹,让我爹过个三天两日的过来,到时候,我爹自然会根据病情,给他调整方子。”

赵玉树点点头说:“谢谢你,再景哥。其实,我觉得,爹未必对自己的病毫无察觉,都说隔行如隔山,骨伤科虽然和内科用药不同,但医理相通,我娘又死于这个病,我爹心里不会一点数没有,只是别人不说破,他也装糊涂罢了。”

张再景内心不禁有所触动,一直以来,他觉得葛冰玉是个可怜之人,而赵玉树算得上是个幸运儿,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就差把月亮摘下来送给她。

人的命运真是瞬息万变,赵玉树春天刚没了母亲,如今父亲又得了和母亲一样的病,这个病不仅要人的命,还会传染给亲人。

他不得不提醒赵玉树,照顾好父亲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毕竟这个病是传染的,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赵玉树眼圈一红,差点落下泪来。

张再景拍拍她的肩膀说:“玉树,我一直很钦佩你,身为弱女子,你是那么的勇敢坚强,令大男人都自叹不如,我相信你,一定会勇敢地挺过去。”

赵玉树使劲咬着嘴唇,不让眼泪落下来。

“有什么难事也别硬撑着,我爹和我都会尽力帮助你的。”张再景吩咐她说。

隔了几天,张炳善果然以还骨碎补为由,来赵家正骨馆探望赵靖奎。

赵靖奎笑着说:“不过区区几斤药材,这大冷的天,也值当的你老哥亲自送来。来,来,坐下喝茶,我托人刚捎来的凤凰单枞,最暖身子,咳咳咳……”

“老弟,你咳嗽得这么厉害,不在家好好歇着,又到前面来干什么?医馆里有玉树他们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张炳善哂怪道。

赵靖奎指了指远处忙碌的赵玉树,小声说:“玉树能干是不假,但她毕竟是个闺女,唉!不瞒你老哥,这几年给她提亲的真不少,大凡有个靠谱的,我早就让她成亲,把医馆交给他们了,咳咳……”

张炳善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老弟呀,你也不必着急上火,这缘分要是到了,自然就成了,眼下你还是养好身子骨要紧。”

赵靖奎连连点头,问道:“再景也不小了,亲事定下了没有?”

“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啊,再说这孩子倔得很,非要找个知根知底的,说什么把两个陌生人硬拉到一块做夫妻,不人道。呵呵,老弟,你说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想些什么?哪一辈子不是单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硬拉到一块过日子的?到他们这里,就成了不人道了。”

“唉,咱们都老了,思想跟不上了,我家玉树啊,跟再景说得一样,不让我给她拉郎配。”赵靖奎无可奈何地摇着头说。

正谈着,赵玉树过来给他们续水、倒茶。

张炳善瞧着她高挑的身材,伶俐的手脚,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才是宜家宜室,旺夫旺子的女子,可惜赵靖奎就是一条筋,非要招上门女婿,不肯有丝毫的通融。

赵玉树给张炳善的茶杯续上水,双手递给他说:“张伯伯,正好今天您来了,还得麻烦您给我爹瞧瞧,他这些日子咳嗽得厉害,前天再景哥给他开了三副药,夜里倒是好了一点,今天再麻烦你给调调方。”

说着,从柜上取来张再景前几天开的药方,递给了张炳善。

张炳善瞟了一眼药方,又瞧赵靖奎的气色,刚才聊天的时候,他就一直暗暗在观察赵靖奎,现在诊了他的脉,知他不仅肺阴亏虚,肾气亦不足。除了滋阴润肺,还需补肾益气,便在张再景的方子上,又加了几味补肾益气的药,递给赵玉树,赵玉树催促柜上把药抓齐了,赶紧熬上。

张炳善要回去了,赵靖奎赶忙起身相送,张炳善拦住他说:“外面冷得很,你还是不要出去了,让玉树送送就行。”

赵玉树答应着,跟着张炳善出了门。

她问道:“张伯伯,依您看来,我爹的病要紧不?”

张炳善皱了皱眉头,说:“今冬倒是不要紧,关键得看明年开春,春气上来,阳气上升,他的病若是不加重倒还有希望,这病啊,得三分治七分养,不要让他再干了,让他好好歇息吧。”

赵玉树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谢谢张伯伯,让您费心了。”

“都是自己人,有什么难事,找再景来帮忙,千万别见外啊。”张炳善意味深长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