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医路风雨情 > 第47章 终于盼来特派员

医路风雨情 第47章 终于盼来特派员

作者:荣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白薇倒是想来一杯红酒,却被赵玉树用眼神制止了。

因为她还是一名学生,顶多可以喝点香槟,陈慈恩倒是专门为她准备了一瓶进口的香槟酒,此时派上了用场。

陈世栋问张白薇:“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最近功课有进步了吧?”

张白薇耸了耸肩,说:“还是那样,数学和物理差得太多。嗳,世栋哥哥,要不你给我补补课吧。”

赵玉树白了她一眼,说:“这孩子异想天开,你世栋哥一天天的那么忙,哪有时间帮你补课?自己平时不好好学习,临考抱佛脚。”

张白薇犟嘴说:“妈你没听说吗?临阵磨枪不快也亮。世栋哥哥,我不过是随便说说,你别当真啊。”

没想到陈世栋却说:“反正晚上我也没有什么事儿,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帮你补习功课。”

张白薇得意的看了赵玉树一眼,说:“妈,世栋哥哥答应我了,太好了,世栋哥哥,谢谢你。”

赵玉树朝陈慈恩说:“陈姐姐,我家白薇,就是脸皮有点厚,从来不把麻烦人当回事儿,若是紫萸,说什么也不好意思这样。”

张白薇反驳道:“妈,您说什么呢,这叫脸皮厚吗?人和人之间就要互相帮助,你别老帮姐姐说话,她万事不求人,那是性格内向。”

陈世栋看了张紫萸一眼,碰巧她也在看陈世栋,四目相对,她连忙垂下眼帘,红了脸。

张白薇将一切看在眼里,她对陈世栋说:“世栋哥哥,咱们一言为定,从明天开始,你帮我补习数学和物理,你会骑自行车,晚上出门方便,就到我家帮我补习吧。”

赵玉树哂怪地照着她脑门点了一指头,对陈慈恩说:“陈姐姐,让你见笑了,白薇这丫头,简直是得寸进尺。”又转向陈世栋,说:“世栋,你别听她的,不能这样惯着她,我已经把她惯坏了。”

陈世栋说:“张婶,白薇性格挺好的,开朗大方,有什么说什么,不用人去猜。我反正闲着没事儿,明晚过去帮她补习功课。”

“那就太谢谢你了,陈姐姐,我就说嘛,世栋是个善良热心的年轻人,将来呀,你要享他的福。”

“但愿如此,张家妹子,都不是外人,不过是举手之劳,让世栋帮帮白薇呗,只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张紫萸终于开口了,她说:“薇薇不是说了吗,临阵磨枪,不快也亮,补习总比不补习强。”

这时,朱嫂过来伏在陈慈恩耳边说几句,陈慈恩问大家主食想吃什么?

大家都说吃饱了,主食实在吃不下了。

省卫生署派吴占文到兴州进行调研工作,张再景和梁诗书、于正光作为兴州市中医界的代表列席了调研会,而西医方面的代表有市卫生局分管西医工作的姚副局长,兴州市公立医院的孙院长,最后一位比较特殊,他叫郑家华,来自英国传教士詹姆士开的隆华医院,是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目前被聘为隆华医院院长。

兴州市卫生局主持工作的姜大勋副局长竟然没露面,这令张再景他们感到有些意外。

于正光想,姜大勋之所以不露面,可能与他们上次到省署举报他有关,吴占文有意让他回避,可能正是想保护他。

另外,他还发现一个问题,兴州市卫生局有分管西医的副局长,却没有专门分管中医的官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兴州市卫生局的官员没有一个是中医出身。

吴占文坐在台上,先来了一段开场白,他说:“兄弟我这次到兴州来,是受省署王署长的委派,来跟大家见见面,想亲耳聆听一下各位名医、专家对兴州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

他环视了一圈会场,与会人员一个个象没睡醒似的,无精打采,整个会议室显得死气沉沉,说起来,这几位也算是兴州市赫赫有名的医生、院长了,吴占文请他们来参加这个会,是看得起他们,可他们的态度,似乎就是为了敷衍卫生局的安排,或者说敷衍他这个省署的特派员。吴占文心里有点恼火,但又不能当场发作,他心里明白,若是把台下这几位得罪了,他本次调研工作难以圆满完成,回去跟王署长也不好交代,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位升迁。

吴占文最擅长和文化人打交道,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文化人,他深知他们的软肋在哪,这些人都是吃软不吃硬,连捧带哄,最合适他们的胃口,跟他们吹胡子瞪眼是没有用的。

于是,他将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抻着脖子说:“今天下午,天气有点闷热,在座的诸位平时都很繁忙,难得坐下来休息,一到了会场,难免有些犯困,下面呢,兄弟我给大家讲讲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汉考克教授的轶事,博大家一笑,也给大家赶赶瞌睡虫。”

与会者平时都是干实事的人,最讨厌那些满嘴空话的小官僚,更不爱听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演讲,一开始,他们以为吴占文的讲话肯定是长篇大论、毫无实际内容的官话,所以,一个个打不起精神来,没想到吴占文还算是一个有趣的人,大家不由地睁开懵懂的睡眼,期待他的故事。

吴占文继续讲诉汉考克教授的故事。

有一次,汉考克教授带吴占文去看一位病人,这位病人是一位年老的英国贵族,但性格古怪,尤其对医生总是怀着不信任的态度。他最近呢,老是感到心慌难受,家属请求汉考克教授出诊。

汉考克教授摸了摸病人的脉搏,责备病人说:“你又不遵医嘱,吃了半生不熟的鸡蛋。”

老先生一听,嘴巴张的大大的,心想,医生只是摸了我的脉搏,就知道我吃了半生不熟的鸡蛋,太厉害了。

汉考克教授一看,病人开始相信我们了,就继续说;“因为鸡蛋里含有硫和磷,这些元素会影响到脉搏。”

老先生听了连连点头,十分配合我们的治疗。

回去的路上,吴占文问汉考克教授:“亲爱的老师,您是怎么从病人的脉搏判断出他吃了鸡蛋?”

汉克教授哈哈大笑说:“亲爱的吴,难道你没看见他的胸前还沾着半生不熟的蛋黄吗?”

众人听了吴占文的笑话,都笑了起来,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吴占文看了看张再景,说:“看来,察言观色不只是中医的专利,西医大夫也在用,是吧?张会长。”

张再景咧咧嘴附和着说:“是的,是的。”

见大家都提起来精神,吴占文才正式开始他的长篇大论。

他说:“诸位,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十九世纪末期,西医传入中国,曾被视为异己,不但受到了中医的排挤,还被广大民众所排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国人逐渐接受了西医,特别是大批的国外医学留学生回到国内以后,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不满大家说,兄弟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目前,西医不光是在国内医学领域中占了一席之地,而且逐渐有了领先的地位。于是,中西医之争便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其顶峰期是在民国十九年,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多说了,最后呢,还是南京政府出面,平息的这场纷争,诸位,我没有说错吧?”

众人回应说没错。

吴占文兜身体肥胖,胖子自然怕热,他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掏出一把扇子,使劲扇了一会儿,又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杯水,才继续说道:“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其实,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兄弟我不懂中医,不敢班门弄斧,西医,兄弟我虽比不上这里的各位专家,但也略知一二。西医的理论,主要基于人体解剖学,血液、器官、骨骼、脏腑,在解剖学上都可以一目了然,而中医的理论,是基于什么我不知道,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你们中医所说的形气神,好像很虚无缥缈,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证明,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基于以上这些,兄弟我认为,西医更科学一些,或者说客观一点。”

张再景听不下去了,举手要求发言。

吴占文示意他有话尽管说。他站起来说:“我不否认西医有他客观、容易被人接受的一面。但这不能反证中医就是主观的,不科学的。中医是一门科学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有两大特点,第一,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第二,人体是由气和气机的推动来维持生命的,人体的正常运动是有规律的,升降出入这种运动正常,就是正常的人体,这个观点也称为整体观念。吴特派员刚才提到,西医的血液、器官、骨骼、脏腑,在解剖学上清晰可见,而中医也有藏象学说,藏象和经络虽然看不着,摸不到,但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在望远镜没有发明之前,我们也看不到浩瀚的宇宙,难道它不存在吗?只是我们的认知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中医所说的形气神,包括你们认为无法验证的经络,是靠人体自己感受的,因为很多人的思维没有达到那个层面,所以无法理解。因此,我认为中医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没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是无法理解它的博大精深的。”

张再景刚说完,梁诗书和于正光禁不住给他鼓起掌来。

郑家华终于按耐不住了,他也举手要求发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