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医路风雨情 > 第37章 全市中医请愿会

医路风雨情 第37章 全市中医请愿会

作者:荣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芮卿用了李大牙的药之后,症状非但没有好转,还更加严重了。

老孟对她说:“今天一早,在前院遇到东家大小姐,我跟她说了你的情况,她劝我带你去公立医院,找个妇科大夫好好瞧瞧,也许就是平常的妇科病,千万别听听信那些江湖骗子的话。”

经张紫萸这么一说,老孟心里也没底儿了。

李大牙连症状都没问,就把药卖给他了,难怪他的药非但没治好病,还加重了。

张紫萸又说:“唉!中医的名声,都是被这些江湖骗子给毁坏了,孟叔,我劝您啊,以后有什么毛病,千万找正经大夫治疗,别自以为是。”

听了老孟的描述,胡芮卿埋怨起他来。

“哎呀,这种见不得人的毛病,你怎么能跟张家大小姐说呢?老孟,你叫我以后怎见人?”

胡芮卿一边说,一边急得流泪。

老孟连忙替她擦去眼泪,安慰说:“我们这位大小姐,心肠最好了,没有半点嫌贫爱富的心思,俗话说,有病不讳医,她是大夫,不会笑话病人的,我今天来,就是想带你去公立医院,做个检查。”

胡芮卿一头扑到老孟怀里,抽抽搭搭地说;“老孟,在这个世上还是你最疼我,往后,你什么时候想来就什么时候来,我再也不会推三阻四了。”

老孟像哄孩子一样拍着他说:“随你的心吧,我老孟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对你可是一片真心,真心稀罕你。”

老孟要带胡芮卿去公立医院妇科看病,胡芮卿却说:“我死也不去,把那种地方给外人看,还不丢死人啊。”

老孟心说,胡芮卿啊胡芮卿,你说你既不是黄花大闺女,又不是良家妇女,见过的男人应该不少了,还有什么好害羞的?

但是,想归想,这话千万不能说出口,胡芮卿虽然是个戏子,自尊心却异常强烈。

越是自卑的人,越是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胡芮卿就是这样的人。

老孟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她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说什么也不到医院去。

老孟拿她没有办法,只要由着她了,想着回去之后,再找张紫萸想办法。

这天下午,兴州市中医联合会的成员悉数赶到兴州大戏院,参加由张再景主持的大会。

张再景坐在台上,将卫生局颁发的暂行条例给大家读了一遍,让大家认真讨论一番,最后将意见汇总到他这里。

听完了暂行条例,台下顿时象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这个说,这是什么狗屁条例?若是按照条例中所说的,少于五人的中医诊所就要关门,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的诊所的编制有几个超过了五人?

那个说,让我们考试脉案书写,就是西医所说的病历,我们这些小诊所,一年到头看不了多少病人,谁还想着写病历?考不过病历书写的,也不让继续干了。

说到脉案,曹老大夫知道张再景家的底细,给大家讲了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张再景的祖父张应权,当年给一位姓金的举人母亲看病,被金举人挑剔脉案的故事。

那年,张应权到邻县一位老朋友家小住。

老朋友有位熟人姓金,是前清的举人,家产颇丰,如今闲赋在家。

他家老太太久病卧床,渐渐的水米不进,羸弱不堪,金举人遍请全县名医给他母亲诊治,皆无疗效。

张应权的老朋友就向他推荐了张应权。

张应权仔细给老太太检查了一番,开了三帖药方,交代了注意事项,并告知金举人,若是三天后病人毫无起色,另请高明。

金老太太服药后病情大有好转,已经能进半碗薄粥,金举人大为高兴,对管家说:“这位张大夫医道的确高明,果然名不虚传,只是方中的脉案写得马马虎虎,缺少文采。”

次日早晨,又让管家去请张应权复诊,路上管家多嘴,将金举人的话告诉了张应权。

张应权没说什么,仔细诊了金老太太的脉象,已经胸有成竹。

来到外堂开方,他稍微沉思了一会儿,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了五张处方的脉案,交到金举人手上。

金举人看了半天,这五张脉案,不但切中病理,而且是四六骈体,辞藻华丽,文采飞扬,金举人心里十分钦佩,只是看到最后却没见处方,颇感诧异,问张应权怎么回事?

张应权回答:“你家老太太吃脉案就行了,何用吃药?”

金举人膛目结舌,无言以对,呆呆地愣在那里。

张应权起身回到了老朋友家里,金举人知道得罪了张应权,只好亲自登门道歉,张应权这才将药方交给他,服药之后,金老太太很快就痊愈了。

众人听完曹老大夫的讲述,都啧啧称奇。

曹老大夫继续说:“中医写脉案,古今都有之,一来可以作为下次复诊的参考依据,二来也可以作为以后总结的凭据,更重要的是,万一有个别病人到时候翻旧账,脉案也算是个证据,所以,大家伙儿不要小看了脉案的重要性。”

有个年轻大夫不服气了,说:“脉案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按照他们规定的格式写,那样的脉案,跟八股文一样,又臭又长,有什么意义?”

说到这个话题,于正光插了一句:“若是按照统一的脉案要求书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卫生局得派人,专门给我们大家培训一下,否则,每个人对条文中的要求理解不同,最后,写出来的脉案,五花八门,他们又会借题发挥。”

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张再景说:“各位同行,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等了半天也没有人说话。

张再景望着白发苍苍的曹老大夫说:“曹老先生,您是我们的前辈,请说说您的看法。”

曹老大夫站了起来,说:“这个条例也不都是没有道理,有道理的我就不说了,就说说没道理的几条。第一条,让少于五人的诊所关门停业或合并到其他诊所,大家伙说说,谁合并谁呀?是我合并到你家呢,还是你家合并到我家?相信大伙谁都不愿意被合并,那好,只有一条路关门停业。第二条呢,让大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的发执业证,那考试的内容呢?就是他们指定的那几本书,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难道背会那几本书就会看病?会看病的一定要背过那几本书?我看不然,就像我吧,从小没读过多少书,就是跟着师傅学徒学出来的,那些书我是背不来,但能说我不会看病吗?还有第三条,让我们判断哪些病需要手术,需要手术的病人,要转到西医院去,否则就算违规。这么多年干下来,我至今也判断不出,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只知道哪些病自己治得了,哪些病治不了。”

曹老先生一说完,大家又议论了起来。

张再景向大家喊道:“大家都静一静,这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大胆说出来,不要有什么顾虑,你不说出来,我怎么向上反应?请大家积极的举手发言。”

于正光首先举起手来。

他说:“这里面还有一条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简直就是对我们中医大夫的侮辱。扁鹊曾经说过,病有六不治,信巫不信医,是六不治之一,可他们在条例中规定,不得使用巫术欺骗市民,一旦被发现,轻者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者依法惩治。诸位,我们和巫是一家吗?我们也反对巫术蒙蔽百姓,到现在,他们还把我们和巫师混为一谈,这不是赤**裸的污蔑吗?士可忍,孰不可忍!”

于正光越说越激愤,其他的同行也义愤填膺。

梁诗书没有举手,便开了腔:“这个所谓的条例,都是姜大勋搞的鬼,他就是想把我们这些中医统统消灭掉,他家的医院好大发其财。”

曹老先生插了一句:“他凭什么这么猖狂?不就是仗着省里有个当官的同学吗?”

有人问道:“他那个同学是做什么的?”

有人回答:“听说是在日本留学认识的,如今在卫生署里当个副署长,他恐怕连咱兴州都没有来过,还不是听信了姜大勋的谎言。”

“实在不行,咱们也效仿当年上海的做法,罢工一礼拜,看他们怎么办。”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反对,他说:“人家巴不得你们都撂挑子不干了,罢工嘛,正好,不用废黜你们,你们自己不干了。”

“也没有你说的这么玄乎,不信咱们真罢工了试试,市民首先不愿意,他们看了几千年的中医,突然找不到看病的医生了,不到官府去闹才怪呢。”

一时,众说纷纭。

张再景将大家的意见整理了一下,和梁诗书、于正光两位副会长商量了一通,决定近期内到省里走一趟。

回到家里,赵玉树问他:“前些日子,你不是说要请陈家姑侄到家里吃饭吗?明天正好是礼拜天,我让老孟做一桌好菜,请他们来坐坐如何?”

张再景这些天被条例的事弄得心烦意乱,早把请客的事忘到脑后面去了。

说实话,现在他也没有心思关心这事儿,可那天他给陈家姑侄儿把话已经说出去了,也不能老不兑现。

他有些不耐烦地对赵玉树说:“这些日子我都忙昏头了,哪还顾得上这件事儿?你是家里的主妇,这事儿你看着办就是了。”

“那么说你明天也不参加喽?”赵玉树问他。

“参加倒是要参加,只是我心里乱糟糟的,饭桌上还得你多应酬些才好。”

赵玉树点点头说:“嗯,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到时候你跟大家一起吃顿饭就行。”

张再景没在说什么,他疲惫地将头依在椅子背上,闭目养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