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四十三章:女人,不好应付

铜驼烟雨 第四十三章:女人,不好应付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时,大厅的门被推开一道缝隙,小丫鬟翠烟探头望向了厅内。

见李峻在厅内,翠烟侧身走过房门,来到李峻的面前。

“姑爷...”见屋中的人不少,翠烟有些怯生生地喊了一句。

枫堂,是李家庄护卫队议事之所。除了护卫队的人员,庄中的其他人极少会来到这里,也不允许进入枫堂。

有时候,裴璎会跟随李峻到枫堂,黛菱与翠烟作为贴身丫鬟,也会跟着自家姑娘来这里。

除此之外,两个小丫鬟从不会擅自来枫堂。

见到翠烟,李峻有些意外,知道她定是有事,赶忙问道:“找我吗?有要紧的事吗?”

“是的,姑爷。”

翠烟肯定地点了点头:“是姑娘让婢子来的,姑娘请姑爷去一趟老夫人那儿。”

“我母亲那出了什么事?”

“外祖母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吗?”

“老夫人怎么了?”

一听翠烟说到李云氏,李峻与郭诵都紧张起来,其他人也都开口问询。

“不...不是,老夫人挺好,老夫人那什么事儿都没有。”小丫鬟见大家有些误会,赶忙解释。

李峻略想了想,大概猜出裴璎让他过去的原因。

无奈地笑了一下,李峻对郭诵道:“你们先商量一下去荥阳的人选,我过去一趟。”

“要不,我陪你一起吧?外祖母真的没事?”郭诵还是有些不放心。

“你打算陪我一起挨骂吗?那也不错,有你在,我还能被骂的轻些。”李峻说着便要拉住郭诵一起走。

听李峻如此说,郭诵也猜出了几分,赶忙摆手拒绝:“算了,算了,我还是跟江霸研究正事要紧,我可不去讨外祖母的骂。”

李府正园,老夫人李云氏的房间内。

身为儿媳的裴璎正挽着婆婆的手臂,轻声地宽慰:“娘,您别担心了,二郎不会有事的。再说,荥阳那有家中的叔叔护着,朝廷里还有个长沙王保着,二郎不会有事的。”

“唉...”

听裴璎如此说,李云氏长叹了一声,拍了拍裴璎的手背:“傻孩子,若真等事到临头,哪里会有人护你?保你呀?”

“当年,大郎与他父亲也说是如此,他们是跟着天子的。孩子呀,那可是天子啊!多大的靠山呀!可后来呢?又能怎样?天子被请到了金墉城,大郎和他父亲还不是......”

李云氏的话没能继续下去,眼泪却是流了出来。

裴璎知道些李家的事,见婆婆伤心流泪,自己也是鼻头一酸流出泪来。

此时,李峻恰好迈步进了正堂。

他刚欲进内室,却见屋中的婆媳二人正在抹着眼泪,便想停下脚步,在门外等上一会儿。

谁知,屋中的小丫鬟黛菱眼尖,一个抬眼便看到了外间的李峻。

“老夫人,姑娘,姑爷来了。”

随着黛菱的话音响起,李峻苦笑地走进了内室。

“哎呀,母亲,您老人家这是怎么了?是谁惹您不高兴了吗?”

“唉...璎儿,是不是你惹了母亲呀?怎么如此不听话呀?家里惹谁都不能惹母亲,和你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听。”

“还有你,你这个小丫头,杵在这也没个眼力见,定是你着惹了老夫人。”

一进屋,李峻就故作惊讶地询问着,并趁机对报信的丫鬟黛菱进行了打击报复。

“没...没有呀?姑...姑爷,黛菱没惹老夫人呀?”小丫鬟黛菱茫然无措地辩解,慌乱下的眼眶有些发红。

“净瞎说,黛菱,姑爷是说笑呢,别当真了。”裴璎没作任何分辩,她知道李峻不会真这样想。

“哼...”

李云氏抹了一把眼泪,板着脸望着李峻:“你别冤枉好人啦,就是你,就是你惹了我。”

此时,屋外正值寒冬,风雪不停。

李云氏见如此的天气下,儿子的额头处竟有汗水,便知儿子定是来的匆忙,心疼儿子的她不由地将气消了大半。

“峻儿,你老实跟娘说,你真的很想去那荥阳吗?”

虽说气消了大半,但李云氏的语气还是有着几分严厉。

“不想。”李峻坚定地摇了一下头。

然而,不等李云氏说话,李峻又开口道:“母亲,您也知道,叔父曾多次让孩儿入京,都被孩儿拒绝了。不为别的,孩儿只想留在家中侍奉母亲。”

听着李峻的话,李云氏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说的,娘都知道,娘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母亲,这次儿子去荥阳,多少也是有些无奈。”李峻见母亲有了点笑容,赶忙进行辩解。

“为何如此说呀?”李云氏有些不解儿子的无奈。

“母亲,您已看过了叔父的信。想必母亲也能看出,这次让孩儿去荥阳是叔父的期望,也是长沙王的命令。”

“唉...娘知道。”李云氏无奈地叹了口气。

“母亲,孩儿可以拒绝叔父,但不能拒绝王命。当今,长沙王的话如同圣旨,抗旨不遵的罪名,咱们李家承受不起。”

说到这,李峻跪坐在李云氏的身侧,握住了李云氏的手。

“可...可娘真的怕了,怕你会与你父亲、你兄长一样,被他们给......”

李云氏的声音哽咽起来,刚刚止住的泪水又流了出来。

跪坐在一旁的裴璎赶忙替婆婆擦拭泪水,右手揉着婆婆的后心处。

重伤醒来后,李峻一直将李云氏当做自己的母亲,他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年事已高的老人过度忧伤。

见母亲再次流泪,李峻故作轻松地说道:“母亲,您放心,孩儿的聪慧比谁都要强百倍!他们斗不过我,谁也害不了我。”

见儿子如此不加掩饰地自夸,李云氏破涕而笑:“你瞧瞧,你瞧瞧,都成亲的人了,还像个长不大孩子。哪有这样夸自己的?也不怕新妇笑话。”

李云氏口中说着话,笑着望向了身边的裴璎。

“娘,二郎就是比别人聪慧,璎儿知道的。” 裴璎说着,自豪地晃了晃头,也是逗着老人开心。

“母亲,孩儿此次去荥阳,就是应付一下差事领个俸禄。孩儿管他什么王公大臣的,我都不放在眼里,谁也别想让我为他们拼命。”

“孩儿的命,那可金贵着呢!谁都不值得我为他们舍命。”

李峻说的是事实,也是想要老人宽心,但最后的一句话却让裴璎想起了那日平春城的事。

能说出“谁都不值得我为他们舍命”这句话,说明郎君是惜命的。

然而,为了自己,郎君宁愿丢刀舍命,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郎君心中那值得之人是璎儿,郎君认为比命更重要的人,也是璎儿呀!

一句话,让裴璎心绪翻涌,备受感动,眼泪不禁地夺眶而出。

“你这是怎么了?母亲都不哭了,你...你怎么又哭起来了。”见裴璎泪流不止,李峻有些不知所措地问。

“还不是让你气的,好孩子,不哭了,不哭了。”

这次,负责擦拭眼泪的人换成了李云氏。

不仅如此,一直视儿子为珍宝的李云氏,竟然一巴掌打在了李峻的头上。

“我...我哪儿气她了呀......”李峻无话应对。

女人,不好应付。

两个女人,两个婆媳和睦的女人,难上加难。

此时此刻,这是李峻的心中所想。

晚宴设在桑间小筑。

说到这桑间小筑这个名字,倒还有着一番插曲。

李峻之所以将其命名为桑间小筑,只因西园后山处多有桑树,也便故作风雅地起了这个名字。

对于这个名字,裴璎觉得甚是奇怪与不妥,她不知道极有文采的郎君为何要用“桑间”二字。

《礼记·乐记》有云:“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汉书·地理志下》更有记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桑间一词,在书志中多是指男女聚集,荒淫奢靡之所。

裴璎出身富户,长居闺阁,经史典籍还是读过不少,她知道桑间一词的含义。

然而,当裴璎向李峻提出异议时,李峻一脸茫然。

“若说是你我的幽会之所,也是不假,但不淫,也没有奢靡呀?”

“山上有桑叶,山下有房子,房中有你我,就这样。”

这就是李峻最终的解释。

他才不管什么这记那书的,没学过,不知道。一个休憩待客之所,没必要非得去引经据典的考究。

对此,裴璎也就笑着默认了。

“雅,大雅之风。”

这份评价,这份极高的赞誉,是李秀发自内心说出的。

李峻很赞同,也很高兴,人生难得一知己嘛!

只是,他对裴璎的那句“”武将,到底都是武将。”颇有微词:“小瞧人...”

今夜之所以设宴,是为了李秀的即将离开。

李秀在李家庄已经住了多日,若不是为了军粮一事,她还真的有些不舍离开。

筹集的粮草已经齐备,仅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口粮,也将在明日从李家庄中拉出,随后便会拔营启程。

因此,李秀又带了些南夷军回庄子,为明日的押运做准备。

虽说接触的时间不长,但裴璎与李秀倒也是姐妹情深。

不仅仅是因为救命之恩的缘故,两人对彼此性格的喜欢,也是她们相处融洽的重要原因。

司州与宁州两地山水相隔,路途遥远。

两姐妹知道,若想再能见面并不容易。此次一别,或许真得会再无相见之时了。

“妹妹,此番离别要保护好自己,知道吗?姐姐听二郎说了,蜀中乱的要命,妹妹可别与人家拼命。二郎也说了,若有不妥,就让你赶紧回宁州。”

“姐姐放心,妹妹知道分寸的,倒是姐姐也要多保重身体。”

“嗯,我会的。”

“妹妹,姐姐在平阳,离你太远了。二郎会去荥阳,在京里也有些关系。若日后有什么难处,你就派人去找二郎,知道吗?”

“知...知道了,姐姐。”

小筑的卧房内,裴璎如同长姐般拉着李秀的手,一句句地叮嘱着,不时地抹着眼角的泪水。

此时,李秀全然没有了武将之风,如猫咪一般乖巧地倚靠在裴璎的身旁。

听着裴璎那关切的话,少女也是不知不觉中流出眼泪来。

长姐如母。

李秀没有姐妹,母亲也早早故去,家中除了父亲,仅有一名兄长。兄长李钊常年留在京都洛阳,兄妹二人已许久未见了。

如母般的亲情,李秀已经有许久没有感受过了。

此刻,裴璎所显露出来的情意似长姐又似母亲,让常年居于军营中的少女倍感亲切与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