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四百二十章:悬泉庭内立规矩

铜驼烟雨 第四百二十章:悬泉庭内立规矩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叛乱的伊始到当下,西府军的隔岸观火,给了氐王句渠知不可一世的胆气。

同时,他也有些忘乎所以,甚至觉得自己有了可以与西府军一战的能力。

然而,当李峻领兵进入酒泉郡后,狂妄至极的句渠知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所聚集的八万兵马并非是天下无敌,在西府军的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西府军先是由酒泉郡的表氏县对叛军发起攻击,继而攻至乐涫县,彻底击溃围在乐涫县城的三万叛军,并将其赶向了安弥县一带。

氐王句渠知率领败军逃至安弥县后,本想与福禄县附近的叛军汇合,试图抵住西府军的冲击。

然而,骞韬所率领的八千西府军骑直接冲散了福禄县的叛军,并与随后赶来的索横合兵一处,将叛军逼向福禄西南的延寿县,彻底断绝了两军汇合的可能。

于此同时,李峻命朱宇领兵迅速占据福禄县,阻挡句渠知向西进入玉门的路,同时又命秦力领兵进入会水县西南,夺下那里的汉城关,封堵叛军想要向北逃进大漠的企图。

当这两处兵马就位后,李峻则命将军吕朗对句渠知的叛军发起全面进攻,并对句渠知所在的安弥县城进行了猛烈地炮轰。

安弥县城不大,城墙则是夯土而成的土墙。

两轮的炮轰后,安弥城东门的整面城墙向内坍塌,不仅将站在城墙上的叛军埋在了黄土中,更是砸死了不少守在城墙内侧的叛军军卒。

惊惧之下,句渠知再次夺命而逃。

他企图冲破安弥西北的汉关城进入漠北,也想就此逃至马鬃山,向西进入西域诸国,彻底远离西府军的追杀。

“给我冲破城关...”

“不准退...去死吧...”

旧汉关城外,氐王句渠知声嘶力竭地大吼,一遍遍催促着属下向前冲击城关,并且不时地挥刀砍死不听号令的人,犹如一头落入囚笼的困兽在歇斯底里地咆哮。

如果不能尽快突破汉关城,后面的追兵很快就会杀过来,到时则更难脱身。

其实,并非是叛军弱到不可一战的程度。

他们能击溃凉州军,能将张坦的数万兵马逼得无路可走,说明叛军有一定的战力,而且要远强于张坦手中的凉州军。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快速的溃败,实则是李峻在对叛军发起全面攻击的同时,准确地对叛军的部众进行了区分。

围杀之时,李峻会对同一族群的叛军进行凶猛地攻击,不留一个活口,同时又会对某个部族给予宽恕,给了他们投降保命的机会。

如此一来,叛军的军心在遭受猛烈的打击下,先是有了怯战的心态,继而又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出现了战力的瓦解。

最终,整个叛军分化成了各自为战,从而才会发生全面的溃败。

秦力挡下了句渠知,直到吕朗的领兵杀至,句渠知也未能跨过汉城关。

无奈之下,氐王句渠知只得沿着关墙向西逃走,期望能找到一条逃出生天的路。

或许,是天无绝人之路。

当句渠知率领不到万人的溃兵逃到嘉峪塬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一条干涸的古河道,踏上了向北逃亡的路。

由此,句渠知也算是摆脱了追兵,朝着马鬃山的方向狂奔而去。

★★★

敦煌郡,效谷悬泉庭。

效谷悬泉庭,原名为效谷悬泉置,是汉武朝廷在敦煌郡所设立的一座邮驿。

驿站由敦煌郡府掌辖具体的紧要之事,效谷县府则对其提供必要的物资供给。

最初,效谷悬泉置作为朝廷设在临近安西的官驿,主要负责传递西域和中原之间的信件,以及传达朝廷对西域各藩属国的命令。

鼎盛之时,驿站内亦是车马喧嚣、人声鼎沸,更有南来北往的使者与商贾聚集于此,把酒言欢,谈笑风声。

然而,由汉末至今,天下大乱,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往来几近中断,商贸之事大大减少,西域的使团不再进入中原,这座曾经喧闹的驿站也就此荒废。

不过,近几个月的效谷悬泉置倒是有了人气。

凉州发生叛乱后,叛军的势力高涨,各郡内都出现了胡蛮起兵之事,几家豪商大族为了自保,选择躲进效谷悬泉置,将这里做为了保命的坞壁,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效谷悬泉庭。

效谷悬泉庭是一座长方形的小城堡,大门朝东,四周则为高大厚实的坞墙,除了西南角设有突出坞体的角楼外,坞墙的四角还建有拒敌的箭楼。

“令狐兄,这里还真不错,若是规模再大些,不亚于一座县府的城池了。”

悬泉庭的正堂内,李峻左右看了看,冲着张掖军司马令狐勋笑着说道。

当下,对于追击句渠知及其叛军的事情,李峻交给了骞韬和吕朗来负责,而且他也知道句渠知逃不掉,根本走不出马鬃山。

因此,李峻和李秀以及杜麟等人领兵进入敦煌郡,交由郭诵继续在敦煌郡内肃清叛军余孽,他则在令狐兄弟二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效谷悬泉庭。

“大将军,正是有了这一处坞壁,几家人才能躲过胡蛮的杀戮呀!”

令狐勋感慨地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属下与二弟也是凉州军的将官,且不说保凉州百姓的平安,就是连家眷与族人都无力护住周全,真是心中有愧呀!”

李峻笑了笑,说道:“凉州之乱并非凉州军的过错,是州府的纵容与无视所造成的,这其中也与某些大族的不作为不无关系。”

说着,李峻望了一眼司马勋,继而又将目光扫向在座的其他几名世族代表。

“世家大族在凉州本有根基与名望,应当为凉州的安稳尽心尽力,可叛乱初始,无人来聚兵聚民去平叛,都在观望,也都在等着捡便宜,当人家的刀砍过来了,这才知道天下没有白食,却也是晚了。”

听着李峻的话,令狐勋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说不出半句的反驳之言。

“所谓世家大族,必然是多有传承,历经几代人方能累积出一世的家业与名望,兴旺不易,灭亡却也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

李峻的脸上没有了笑意,冷淡的神情中带了几分寒意:“西府会替朝廷掌辖凉州,西府之下是凉州府,而凉州府下也会有豪门世家的存在,这一点不会变,官衙和西府军也不会与你们争利。”

说着,李峻抬眼望着在场的所有人,冷冷地继续道:“不过,规矩必定要有,而这个规矩就是生与死的界限。越界者当亡,其族尽灭,这就是对不守规矩的人所给予的惩罚。”

有利益的存在,必然就会有利益既得者,而这些利益既得者为了能将所得的利益存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权势的传承,从而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门阀世家。

各州各郡都有门阀世家,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不说是当下,就是千年之后的世界,无论是何种制度,也无法改变这个规则。

同样,李峻也改变不了,他只能承认这个事实,却也在这个事实上划出了一道红线,以此来压制大族对政权的参与度。

其实,世家大族多是由上而下所形成,继而再通过手中的权势与名望来操纵民意,达到自己想要的欲求。

李峻会通过督府对各级的府衙进行掌控,同时又会通过各级府衙来聚拢民意,让所辖的百姓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把信任给予官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如此一来,大族世家无法轻易地操纵民意,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能够被百姓所辨识与抗争。这就会大大降低世家大族的势力,使他们只能维持原有的一点本钱,无法再将利益的索取向外扩大。

其实,规矩的制定最重要的是惩罚制度。

李峻把这个惩罚设定在了生与死,简单且直接,每个家族都能清楚明白,也会对违反规矩的后果深有感受。

望着面面相觑的众人,李峻恢复了笑意,继续道:“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要大家守规矩,自然就会相安无事,大家发财嘛!”

说着,李峻站起身,指着门外笑道:“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必然是要有钱财,守着这条金光大道,你们去赚钱,西府军护着你们去赚钱,这岂不是更好吗?”

听到李峻如此说,有的人不禁笑了一声。

“不过,你们可别太吝啬。”

李峻笑着继续道:“钱是赚不完的,赚多了也花不完,可别忘了给官府缴纳赋税,我们这些做官的人,可就指着那点税钱养家糊口呀!”

其实,在场的众人对西府所规定的赋税有所了解,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却也是较为合理,不存在强征豪夺之举。

另外,李峻是何人?他要养家糊口?

如今,不说半个天下已经被他掌控,就说那西府官营的买卖,把凉州所有大族的生意绑在一起,也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李大将军会没钱?

故此,大家听着李峻的哭穷,皆是大笑了起来。

后世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经济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础。”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经济是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而并非是财富的一种表述。

不过,李峻觉得在当下的朝代中,可以把这个经济二字泛指到财富上。

如今,天下乱到如此,百姓们已经到了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程度,而在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还去谈什么科技生产力,那就是一种最愚昧的无知。

李峻无法让所有的穷苦人都去当商贾,那是不现实的事情,但他可以让那些人凭靠体力来赚钱,凭借手艺来养家糊口。

若想如此的话,则需要提供赚钱的机会。

固然,世家大族的营商会获得巨额利润,可他们在赚取钱财的同时,也会对商品的加工与制造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如此,就会为穷苦的百姓提供做工的机会,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就业,这是一种相互得利的循环。

因此,李峻鼓励这些大族去做生意,也会为他们的营商提供必要的保护。至于需不需要设立一个类似工会的组织,李峻也是有所考虑。

毕竟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百姓们从大族的手里赚钱,极有可能被大族们拢走了人心,李峻可不想弄巧成拙。

他要在西府之下谋划出一个衙门,专门处理用工之事,就此也能让百姓念官府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