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三百一十九章:骨气与大义

铜驼烟雨 第三百一十九章:骨气与大义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靖听着李峻的话,赞同道:“范督邮那边的推断应该是对的,宁州大乱时,许多汉人都逃去了交州,如今的宁州安定了,民生也大为好转,势必会有人从交州返回宁州,这一进一退的,交州府必定会心生不满。”

交州所辖的地域不大,原本的人口数量也不多,正因为宁州战乱才导致了汉人的涌入交州避祸。

有人才能收取税赋,交州府衙也因此在税收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若是汉人们再次返回宁州,交州方面自然不愿意看到白来的银钱流走。

周靖略做思忖,望向李峻,口中继续道:“大将军,属下听说交州的梁硕本就是通过叛乱夺取了刺史一职,而且他并不遵从琅琊王司马睿的王命,大有自立之心。”

“哦,原来如此。”

李峻点了点头,在心中权衡了片刻,对郭诵道:“从益州抽调一万兵马划归涪陵郡,命李瑰领兵入宁州,协同镇南将军骞韬进入交州境剿匪,若梁硕有反抗,一并剿杀,划交州于宁州境,归李钊统辖。”

说着,李峻军司马周靖吩咐道:“告知楼船将军吕青女,命她调五十艘战船随李瑰一同前往,水陆并进,一举拿下交州,具体的军需调配由你来全权负责。”

对于交州,李峻早就有夺取之心。

当下,武威军的水军已经建立成熟,大量的舟船运行在西南境内以及江东一带,这些舟船可以作为商运,战时也可改为战船。

交州有入海口,其后的广州亦是如此,长长的海岸线不仅能为州府提供海运的商贸,而且还可以凭借战船畅通地进入到江州、扬州以及徐州,由此挺进中原。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休整,再加上西南之地已经处于定稳之态,李峻决定在交州用兵,先期夺下交州,之后再图谋广州,为之后的打算做好准备。

“这应该算是个小动作,交州那边的兵力不强,拿下整个交州应该没有问题。”李峻抚了抚前额,继续道:“问题在于如何守好?如何抵住广州那边的江左军?”

刘沈笑了笑,说道:“世回,你可以修书一封给王敦,告知原由,大家都是朝廷的兵马,又分什么彼此呢!何况,王敦似乎与驻守广州的陶侃也不合。”

“哈哈...”李峻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道真兄说得极是,我也正有此意,两向挟制陶侃,想必王敦也会乐见其成。”

之前,成都王司马颖占据荆州后,值守江夏郡的陶侃领兵退入广州,受琅琊王司马睿的命令,担任广州刺史一职。

陶侃为人正直,又善领兵,在江左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这对王敦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故此,两人间的关系很不好。

谈罢此事,李峻对刘沈道:“从中原腹地送来的军情来看,小离那边开始吃紧了,石勒已经从成皋北的方向朝司州围过去了。”

郭诵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担忧道:“刘离说祖逖守在虎牢城,可似乎守城的兵力并不多,恐怕守不住成皋一线,司马颖为何要将大半的兵马都退入洛阳城呢?”

李峻摇了摇头,迟疑道:“或许,司马颖觉得自己的兵力不足,与其分散迎敌,不如集中在洛阳城固守,耗上一段时间后再反击。”

周靖皱眉道:“可...那样实在是不妥,一旦被围住,再想退就难了,成都王倒不如退入豫州境内,或是推回荆州,逼着琅琊王出兵。”

刘沈迟疑地问道:“若是洛阳城被围,你们觉得...琅琊王不会出兵增援吗?”

“我估计,江左连一兵一卒都不会派出。”

李峻摇了摇头,继续分析道:“眼下,司马家也就剩下了琅琊王司马睿,成都王司马颖,还有躲在祁山的南阳王司马,这三人中数司马保最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李峻想了想,嘲弄般地笑道:“这天下是司马家的,如今天子又被掳走,若是再死了,必然还有人要称帝。司马睿有实力,司马颖虽说实力差些,但如今有北伐的名望,也比司马睿更有资格,所以这两方就成了一个死结。”

“是呀,还真是如此。”

周靖无奈地接话道:“琅琊王若真想配合成都王北伐,就不会光给祖逖一堆的名号,却不分配任何军卒,就连军需都没给一分一毫。”

李峻叹息道:“没错,司马睿就是不想司马颖的势力做大,必然不会让祖逖带走江东的兵马,司州那边能聚起四五万的兵马已是不易了。”

郭诵试探地问道:“二郎,你觉得咱们有没有必要出兵增援洛阳?”

之前,对于出兵增援司州一事有过讨论,也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正如范洛儿那日所分析的一样,武威军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另外,司马颖的作用就是要牵制住石勒军,吸引住让大河以北的汉**,使他们无暇顾及西南,从而给武威军留出增强实力的时间。

当初,李峻在洛阳城外放走司马颖的目的便是如此,如今这一目的也得到了实现。

对于成都王司马颖这个人,李峻并没有什么好感,也根本谈不上情义二字,纯属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因此,救与不救并非是选择题,未来的道路上能少一个对手才最重要。

李峻望着郭诵,笑着摇了摇头,继而又思忖了片刻,说道:“你命人告知刘离,让他只需守住广武山即可,千万不要与石勒军死拼,必要之时也可以做城头草。”

何为城头草?随风所向而已,大家都清楚李峻的话意。

听到李峻如此说,刘沈反对道:“世回,让刘离不死拼,我没有意见,但若是让他向石勒投降,这不可以,我刘家不能有那样没骨气的人。他若敢那样做,我这个做父亲的定会大义灭亲!”

李峻摆手笑道:“道真兄,我让小离那样做,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如此,与大义无关。”

“刘离的手上只有不到万人的兵力,若是被困久了会很麻烦,若是司州失守,他们就是想退也无路可退。”

李峻轻叹了一声,摇头感慨道:“刘离可以战死,那些军卒也可以战死,但投奔过去求活命的百姓怎么办?也要跟着一起死吗?如今可是有不少的百姓在山中呀!”

李峻所说的是事实,刘离与清河公主占据广武山后,不少逃难的百姓都聚集到了山中,得到了乞活军的庇护,而那些百姓又多是老弱妇孺,根本没有持刀拼命的力气。

当李峻得到这些消息后,心中便有了担忧,刘离与司马英槿守护百姓没有错,但凭借他们当下的力量,这种守护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临敌时最致命的负担。

如何能做到最大的保全?

李峻认为只有在最危急的时刻投降石勒,这个投降是一种耻辱,却也是保证那些百姓不受杀戮与凌辱的唯一办法。

“道真兄,小离是你的儿子,你了解他。”

李峻起身倒了一盏茶,饮了一口,继续道:“他在我府中住了多年,我也了解他,小离不是没有骨气的人,他的心也永远在武威军这边。”

“若是为了一时的大义,他们都死了,近万的女人孩子也要被掳走受虐,这种所谓的大义有什么用呢?”

李峻摇了摇头,正色道:“小离投降的目的是要保住那些人,保住有生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大义,只是要委屈他了。”

刘沈默默地听着李峻的解释,无奈地长叹了一声,刘离是他的独子,天下的父亲有谁愿意自己的儿子出事呢?

李峻说得也有道理。

舍身取义是君子所为,为世人所赞扬,可为百姓得活而忍辱偷生,这难道就是小人的行径吗?身为父亲的自己难道不该体谅孩子吗?

郭诵见刘沈在犹豫不决,劝慰道:“岳父,我会在信中与小离讲明这些道理,即便是有事发生,小离也还是咱们武威军的人,永远都是,岳父不必担心这一点。”

李峻笑道:“好啦!这些也不过是推测与应对之法,有个提前准备终究是好的,却也不用过于忧心。”

李峻知晓石勒的手中有不少投降的汉将,那些人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待,也能继续维持住本身的势力范围。

故此,李峻做出了这一决定,以求能将刘离与司马英槿保护下来,也能让那些可战的乞活军力量保留下来。

书房内,李峻等人正商谈着军务,府门处的一名通事来到房门外,向守在门外的府卫说着什么,屋内的杜麟走了出去。

片刻后,杜麟返身而回,禀报道:“大将军,府外有一妇人求见,说是您的故友。”

“妇人?我哪有那么多的妇人故友?”

李峻闻言一怔,好笑道:你去看看是谁,若是坪乡或是荥阳的人,就让大夫人接见一下。若有什么需求,就让大夫人在合理的情况下帮一帮。”

杜麟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书房。

不多时,杜麟快步地返回书房内,拱手道:“大将军,来人是羊皇后,她要见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