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二百八十七章:父女的交谈

铜驼烟雨 第二百八十七章:父女的交谈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殿内,郭诵与刘沈站在贾疋的身后,他们望着眼前这群人的嘴脸,不禁相视苦笑,叹息地摇了摇头。

梁州怕刘曜军的进攻吗?武威军真的无法抵抗刘曜军与大成军的合力吗?

其实是不怕的,武威军有能力两线作战,也有能力同时打垮他们。

郭诵之所以请求长安城的朝廷出兵,只是想有更多的把握,想要让梁州与秦雍二州形成同盟,以求能共同抵抗来自汉国更大的压力。

然而,今日的朝会让他们都看清了这个小朝廷的真实面目,也彻底对这个朝廷放弃了希望。

最终,郭诵与刘沈没有争辩一句,随着贾疋默默地走出了勤政殿,

临行之时,雍州刺史贾疋向郭诵与刘沈深施一礼,坚定地说道:“二位放心,既然他们不出兵,我自会领雍州兵前往梁州,贾疋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即便日后在雍州无法安身,贾疋也要与武威军一同杀退汉**。”

郭诵与刘沈急忙还礼,刘沈则上前扶住贾疋的手臂,笑道:“彦度,雍州怎会没有你的安身之所,我们当年能帮你夺回雍州,就没有人能再赶你走,只要有武威军在梁州,雍州就是你的,谁也夺不去。”

在那个利益聚合体中,谁要夺雍州,大家都心知肚明。

刘沈并不是在说大话,南阳王司马保的确有些实力,但武威军并不在意,也从来没有将司马保的那些秦州军放在眼中。

辞别了贾疋,郭诵与刘沈返回了梁州。

刘沈并没有即刻回到武都郡,而是在南郑城中停留了一日。他想女儿了,想要与女儿刘凝之见上一面,说说话,谈谈女儿的终身大事。

当下,刘凝之并未住在李府,因为在锦署中任署丞一职,她也便住在草塘附近的一所小院里,与梁州别驾鲁胜成为了邻居。

入夜,刘沈先是拜见了临院的鲁胜,与鲁胜交谈了许久,随后返回了女儿所居住的小院。

小院的房间内,刘凝之为父亲斟好了茶,跪坐在一旁,脸色微红地听着父亲说话。

“凝之呀!我听郭诵说了,他已经找到了离儿,你就不要再怪他了,知道吗?”刘沈喝了一口茶水,口中继续道:“爹爹亏欠你们姐弟二人太多了,我不想难为你,也不会逼你嫁给谁,可...你不是喜欢郭诵吗?”

“爹爹...您...”刘凝之听父亲如此说,脸上的羞红更是加深了许多,口中小声地嘟囔了一句。

“哈哈...”刘沈望着娇羞的女儿,确定了心中所想,笑道:“是爹爹说错了,是郭诵喜欢我的女儿,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凝之没有再说话,只是低着头,却也是在抿嘴偷笑。

刘沈笑着摇了摇头,轻声道:“郭诵已经派两百多人去了冀州的巨鹿郡,就是为了辅助你那个不听话的弟弟,我那倔强的离儿。”

“唉...”刘沈轻叹了一声,口中继续道:“离儿不愧是我刘家的儿郎,知大义,重诺言,也有胆识,父亲当初的考虑还是欠妥呀!”

“哼...”刘凝之撇了撇嘴,故作气恼道:“小离就是跟郭诵学了一身的臭毛病,也是郭诵的纵容才让小离如此不听话。”

刘沈笑道:“你呀!也不能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郭诵的身上,若没有郭诵的教导,如今的小离能领乞活军?能带着七八千人在巨鹿郡与石勒军拼杀?我这个儿子很不错,我是要感激郭诵的。”

“什么?小离不是在冀州那边找清河公主吗?如何又领什么乞活军了?”刘凝之秀眉紧锁,继续问道:“女儿的确知道小离在巨鹿郡,可郭诵说小离一直在那里找司马英槿,并没有说过小离在领兵与石勒军打仗呀!”

刘沈苦笑道:“他哪里敢告诉你实情呀!小离在找清河公主的时候加入了李恽的乞活军,李恽战死于广宗县的上白,小离就率领余下的人转战在巨鹿郡,近来正与成都王司马颖的北伐军汇合。”

“凝之,郭诵是怕你担心,可他又唤不回小离,只好不停地给小离派去得力的人手,帮他带好那七八千的乞活军。”

说着,刘沈望着女儿,轻声道:“而且,郭诵还让咱们的商队不停地给小离送粮食,银钱,军备,你说他为了什么?还不是让小离能活下来,让你放心吗!”

“爹爹...我...”刘凝之听着父亲的话,眼眶湿红了起来。

刘沈轻抚了一下女儿的头,感慨道:“爹爹的命是郭方与骞韬救的,你和小离得了李世回与郭诵的帮助,如今小离又得到了梁州府如此大力的支持,咱们刘家欠李世回太多的人情,还不完了。”

刘凝之抽泣了一声,继而扬起头,倔强地说道:“李大将军的恩情,女儿不会忘,可郭诵的人情就不必还了,他帮咱们刘家是应该的,也是他愿意做的。”

“啊...哈哈。”刘沈被女儿说的一怔,随即也明白了女儿的话意,不由地大笑了起来。

女儿能嫁给郭诵,刘沈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姻缘。

这段姻缘与报恩无关,因为郭诵确实是一个难觅的良婿,也会有一个难以估量的未来,最主要的是郭诵真心对凝之,这才是身为父亲的刘沈最为放心之处。

房间内,父女二人正说着话,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继而,一名刘沈的近卫走进房内,拱手道:“启禀郡守,大将军已经返回梁州了,此刻正在仇池山,郭帅已经准备好了快舟,命人来告知郡守与他连夜赶往武都郡。”

刘沈起身正要出门,却听女儿刘凝之说道:“爹爹,您稍候片刻。

随后,刘凝之从内室取出两个布包,轻声道:“女儿做了两件风氅,您留一件,那一件...麻烦爹爹带给郭诵。”

刘沈接过布包,笑了笑,转身随亲卫离开了小院,消失在了夜色里。

刘凝之望着远去的父亲,想着眼下梁州的战事,以及远在冀州征战的弟弟,心中难免会有担心。少女的两只手紧握在一起,在院子里站了许久才返身走回屋中。

★★★

刘曜,字永明,新兴郡人,匈奴族,汉国光文帝刘渊从子。

刘曜年幼丧父,被刘渊领到身边抚养。他年幼之时就很聪慧,喜爱读书,但志在广泛涉猎而非精读文句,而且尤其喜爱兵书,常将书中的兵论熟记于心。

另外,刘曜长的雄健威武,一表人才,见到他的人皆称其有贵相,日后并将在万人之上。

二十几岁的刘曜曾游历于洛阳,期间被定罪而要被诛杀,因此逃亡至乐浪郡,后遇到朝廷大赦才返回,一直隐居于涔山,直到刘渊起事后方出山领兵。

刘渊初建汉国时,刘曜为汉国建威将军,率兵相继攻克泫氏、屯留、中都,为汉国在并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嘉四年,刘聪继位后,刘曜与石勒、王弥等人会攻洛阳。

刘曜命其部下烧毁洛阳坊市,杀诸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余人,将晋怀帝、羊后及传国玺送于平阳,由此被署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封中山王,成为了汉国举足轻重的实权之人。

之前,刘曜虽在雍州军的攻击下退出长安境内,但他并没有向东北方向退走,而是选择领兵向西退到了五丈原一带。

于此同时,汉国皇帝刘聪在得知西北战事失利后,急派其子刘粲、武牙将军李景年领兵两万赶赴雍州,前来增援中山王刘曜,配合他实施下一步的讨伐之策。

因此,刘曜才会将手中的兵马驻守在五丈原,而这一动作依旧将秦雍二州放在被攻击的范围内,同时也对梁州造成了威胁。

五丈原,位于雍州扶风郡中部,其地势高平广远,依太乙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呈琵琶形向北倾斜,是屯兵驻守的极佳之地。

蜀汉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与司马懿隔渭水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此刻,刘曜并不在五丈原的中军大帐内,而是带了百余名近卫来到驻扎在陈仓县东南十五里的军营中,想要实地查看一下当年诸葛武侯所提到了绥阳小谷。

山谷的溪水旁,刘曜俯身在冰凉清澈的溪水中洗了溪手,起身向前望了望,转头说道:“这条路虽也难行,但应该比散关道要省时,也要比骆谷道好走一些。”

眼下,若是从雍州进攻汉中,可行的路亦有几条,但对于此时的刘曜来说只有散关道、褒斜道、骆谷道三条路可选。

然而,这三条路或是因路途较远耗费时间,或是山高林密行军艰难,刘曜都不想在其中做出选择。

至于长安城南的子午道,刘曜早就不将它作为选项,因为那条路被梁州军牢牢的掌控,很难能夺下一路上所建造的关隘。

故此,熟读兵论的刘曜忆起了诸葛亮所提及的绥阳小谷,虽然当年的这条北伐之路只存在于诸葛亮的设想中,但刘曜还是想尝试一下,以此打开领兵南下的通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