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二十七章:火攻江关

猇亭,始得名于汉昭烈帝刘备伐吴之时。

当年,蜀汉攻吴曾用兵于夷道,并在此建了一座造形别致的小亭,亭椽柱上雕刻了似虎若犬之兽,是为猇,即名为猇亭。

宜都郡属丘陵地貌,猇亭恰处于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之处,地势则由此从多山过渡为开阔的平原之地。

猇亭西临江关,位于夷道东十里的荆门、虎牙二山之间,是出入荆蜀的咽喉之地。

此刻,身为荆州别驾的郭舒领一万五千兵马正驻扎于猇亭,在此防范李峻与刘璠二人的大军由陆路进攻江陵城。

之前,对于刺史王澄如同儿戏的做法,郭舒曾多次谏言,劝说王澄放还李峻的家眷,不该在天下大乱之时招惹梁州的武威军。同时,他还一直劝告王澄能够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以此获得荆州百官的拥戴,保全州境。

然而,王澄虽敬重郭舒,却从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甚至还曾借醉酒体罚了直言的郭舒,以此缓解心中的怒意。

“唉...”

站在半山上,郭舒向西望去,口中叹息了一声:“本就有刘家父子的狼贪虎视,却不知整肃官吏,安民守业,如今又平白地招惹了梁州军,王平之真是徒有虚名了。”

对于王澄的所作所为,郭舒发自内心地感到失望,却也是无可奈何。背主求荣的行径为世人所不齿,自己是个知晓大义的人,即便身死也不能做出那种卑劣之事。

可是,郭舒又觉得有些不值,自己的满心抱负就要终结于此吗?真的要为王澄的放诞不羁与穷欢极欲陪葬吗?

“报,将军,敌军已在山下二里外扎营。”一名探马的声音打断了郭舒的思绪。

郭舒点头问道:“看出是何人领兵吗?是哪里的兵马?”

军卒拱手回道:“禀将军,属下只看到帅旗书写“李”字,应该是梁州刺史李峻,所领兵马也应该是武威军。”

郭舒苦笑了一声,随口道:“的确也应该是武威军,听说李峻的兵马出自平阳与荥阳两郡,余下的也都是仇池的青羌之人,他们都是善陆战,必定不会随船而行的。”

说罢,郭舒转身对一旁的副将吩咐道:“命全军戒备,以防梁州军突袭,先看看他们想要如何攻击再做定夺。”

猇亭,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远的不说,仅是蜀汉与东吴之间的猇亭一战,就曾让汉昭烈帝刘备全军覆没,含恨病死在了白帝城,以至于蜀汉元气大伤,成为了日后亡国的主因。

郭舒深谙兵法,知晓当年东吴大将陆逊取胜的用兵之策。然而,战阵之事虽有雷同,却更有着瞬息万变的无常,绝无照搬而成的道理。

梁州军不是当年的蜀军,没有战线百里的失策,也没有远兵必乏的劣势,李峻所采用的策略,反倒是与征南大将军羊祜攻取东吴时有几分相似,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在刘璠的相助下,李峻的武威军水陆并进,不仅行军的速度快,而且在沿途也没有遭到过多的阻挡,根本谈不上有何兵损,完全是一支战力十足的兵马。

后方稳定,军粮不缺,兵强马壮,这些都是李峻的优势,却也正是郭舒所面临的困境。

故此,郭舒在未找到武威军的致命处之际,不敢轻易地出兵迎敌,只能学着当年陆逊最初的做法,在猇亭一线筑垒固守,以求能挡下武威军的东进。

★★★

虎牙山,位于大江北岸,夷道城西北五里处,与江南岸的荆门山相对,形成江关。

猇亭在虎牙山的半腰处,山下则为虎牙滩。

虎牙滩处多有巨石暗礁,江水经此湍流不息,导致行舟艰难,稍不留心便会船覆人亡。

山脚下,李峻抬头上望,不禁皱眉摇了摇头。

猇亭之险的确是易守难攻,即便是自己与王瑚前后夹击,只要守军不妄动固守在营垒中,武威军就算付出再多的代价都不一定会攻下。

望了片刻,李峻迈步向虎牙滩走去,沿着翻涌的江水,他看到远处有一座舟船搭建的桥堡横在江面上,连接在两山之间。

“哼...”李峻望着那道长长的桥堡,冷笑道:“都说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江陵军连皮毛都没有学会,更是忘了当年公孙述的教训。”

公孙述,汉扶风茂陵人。

王莽篡汉后,公孙述受任蜀郡太守。待至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

建武元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建武十一年,汉廷派兵征讨公孙述,被其所拒。次年,汉廷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

当年,公孙述也曾在荆门、虎牙之间的江面上建有浮桥关楼,想要以此阻挡汉将岑彭的领兵西进。

未成想,岑彭利用东风狂急的有利天时,派偏将军鲁奇率船只顺风逆流而上,以飞炬焚烧浮桥关楼,一举攻下了江关之险,领兵杀入了蜀地。

如今,虽说攻守双方变换了方向,可江陵军竟依然想要凭借浮桥堡来作为阻挡,李峻觉得这属实有些不明智了。

虽说军谋之事不可生搬硬套,可既然对方沿用了有过败绩的策略,那自己也可以尝试地跟随一番,套用一下当年的火攻之策。

故此,李峻暂时不想理会虎牙山上的守军,他要先帮刘璠打通江关,灭掉夷道城的兵马,或许如此还有可能将猇亭一线的守军引出来。

“君逸,你领人再多砍些树做木排。”李峻转身对穆君逸吩咐道:“尽量把咱们营寨附近的树砍了,免得对方用火烧了咱们的军营。”

既然大家都生搬硬套了,李峻自然要提防猇亭一线的守军会采用陆逊的火烧连营之计。

此次行军,穆君逸没有跟随刘璠走水路,而是选择跟在李峻的身边。他想见识一下武威军的真正实力,更想看看眼前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梁州刺史到底有何本事。

听到李峻的吩咐,穆君逸拱手领命。

他刚欲转身离开,听李峻又吩咐道:“你命人通知刘璠将军,请他派船只多运送些麻布火油过来,待这边火烧后,他再领水军过江关。”

穆君逸望着李峻,又转头望了一眼远处江面上的桥堡,笑道:“莫非...使君也想用王益州当年的火攻之策?”

穆君逸口中的王益州为王濬。

泰始八年,晋武帝司马炎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命其造水军以伐吴。

当年,东吴守军也是在江关之处牵铁链,下铁锥、横浮桥以阻挡船只通行,王濬亦是采用火攻破了江关之险,率水军东进,直逼东吴的都城建业。

李峻听穆君逸的问话,笑道:“没错,既然对方已经堆好了薪柴,咱们何不就随了他们的心意,替他们点篝火庆祝一番。”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对手犯下了错误,那就要毫不犹豫地从这个错误入手,将其彻底撕裂,不给对方任何弥补的机会。

对于穆君逸想要跟随武威军走陆路,李峻并没有戒备之心,反倒是很高兴。

“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从。”

李峻不敢说自己的领军魅力会得到穆君逸的尊崇,但穆君逸应该会认同武威军的战力与同袍情义,有了这个初步的认可也就足够了。

其实,也并非是穆君逸的个人能力有多强,李峻看重的是他夹在梁州与荆州之间的这层关系。

他要让穆君逸身在荆州,心却要靠近武威军。

虎牙山上,荆州别驾郭舒站在石亭中,望着山下忙碌的武威军,本就拧在一起的眉头更是紧了许多。

虎牙滩附近,武威军的士卒正在将一根根树干并排地捆绑在一起,郭舒知晓那些士卒在做什么,也清楚李峻极有可能会采取火攻的策略冲关。

然而,他只能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镇守夷道城的杜曾有些本事,却也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王澄过于善待郭舒,不该给其荆州别驾一职。

说是嫉贤妒能也好,说是心有不平也罢。总之,杜曾一直对郭舒心生反感,自然也就对郭舒的劝告不予理会。

各司其职下,杜曾觉得郭舒有些多管闲事了。

入夜,风起,山岭间的枝叶摇晃,发出了怪异的声响。黑幕之下,两山间的虎牙滩恰如张开血盆大口的虎嘴,而江水击石的轰鸣声更似那林间的虎啸,让人不禁心中生寒,望而却步。

不多时,江面上有了几点火光。

虽然,火光在湍急的江水中显得微不足道,却也能让人看清一排排的木筏正顺流而下,冲向了黑暗中的那道桥堡。

渐渐的,一艘艘大船出现在了江面上,无数带着火光的箭矢划破夜空,落在了前方木筏的油布之上。

下一瞬,江面之上起了火光,彻底照亮了江关处的黑夜。

借着水势,江面上的那些木筏载着熊熊大火冲向了桥堡。碰撞之下,起火的麻布与木柴点燃了桥堡的木料,更有不少则是飞进了桥堡中,将其由内向外地烧起。

虽说如此,但木筏后的战船依旧停在原处,并未有起航前冲的迹象,只有大小不一的木筏从虎牙滩的岸边持续放出,密集地冲向燃起大火的桥堡。

李峻就是要烧断桥堡,烧光横在江面上的一切阻挡,包括那些守在桥堡中的江陵军卒。

既然成为了对立,那必然就是生死的对抗,他不会因为响彻夜空的惨嚎而心慈手软,更不会出手搭救那些已成火球的落水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