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二十二章:桑间小筑

铜驼烟雨 第二十二章:桑间小筑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晚时分,漫天的大雪终于缓了下来。

刺骨的寒风卷起了空中未落的雪花,肆无忌惮地冲击向每一处可及之地。

此刻,房檐廊角以及花木枯枝上,落了几天的积雪被吹落在地。

随即,落雪又被旋空而起,似一道薄薄的雪幕般扑面而来,让人一时难以呼吸。

李峻成亲后并没有搬至别处,依旧住在原来的西园。

西园与李云氏的居所同在一所庭院中,由一座顺地势起伏而建的廊桥所通连,廊桥的尽头转过一道月亮门也就到了。

西园并不太大。

正房前是一个宽敞的院子,一些花草树木种在院子的角落处,此时早已被白雪覆盖,看不到本来的面目。

两间厢房分列在院子的两侧,一间用于堆放了杂物,一间则是陪嫁过来的黛菱与翠烟的居所。

厢房处,各有一廊道通向后院。

说是后院,也不过是由一条三人宽的过道与横向靠山房组成。

原本,靠山房中也是堆放了一些杂物。

成亲后,李峻将那里收拾了一番,作为休憩、看书、喝茶、闲话之所,并起名为桑间小筑。

今夜,长姐李耹不曾返回郭家,郭诵与郭方也便没有离开,兄弟二人留住在了桑间小筑。

此刻,小筑的厅房内正弥漫着浓郁的酒香。

这酒香不同于东颐楼的秦州春酿,是一种淡淡的果香,又夹杂着似是岁月沉积下来的窖藏之味,让人闻之心怡不已。

与酒香相伴的,则是一阵阵诱人的烤肉香气。

香气来自于厅房门前的炭炉,炭炉上的石盘中摆了几大块切好的羊肉。浸了香料的羊肉在石盘的高温煎烤下,正“吱吱”地冒出了油。

羊肉是李峻提前准备好的,主意也是他出的,烤肉的活也自是他来做了。

其实,李峻之所以要亲自来做,是他不想吃到所谓几分熟的烤肉。他要确保羊肉能百分百的全熟,那样吃到肚子里才会安全。

聚餐的人不多,郭诵、郭方,还有妻子裴璎以及两个小丫鬟。

这个时代,男女之间是有许多禁忌的。

《语出礼记内则》中便有“七年,男女不共席,不共食”一说。

李峻不能不顾及这个时代的世俗礼规,因为它早已根深蒂固到了每一个人的思维中,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

然而,李峻又不愿出现自己吃肉,妻子闻香的状况,这对璎儿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此,他便让大家都留在厅房内,只是分成了男女两桌,就算是不共食了。

其实,屋中的男女虽然有着辈分与身份上的差异,但在年岁上都是不差一二的。

郭诵经常与李峻在一起,与裴璎也较为熟络。

礼节上,他一直都保持着恭敬,但交谈中倒也轻松,并非是过于拘谨。

郭方则不然,他与裴璎接触不多,又极为地守规。每每裴璎与他说话,他都要垂目敛神,毕恭毕敬地作答,让门口烤肉的李峻暗自发笑。

烤好一些肉后,李峻用小刀切割了一下放在两个木盘中,端回屋子摆在了地桌上。

他一边与郭诵、郭方说着话,一边用筷子夹起了一小块肉,放在嘴前吹了一下,转身递送到了裴璎的嘴前。

裴璎没有想到李峻会喂她吃东西,并且是在几人的注视下这样做。这是她从没有想到过的事情,也是当今礼俗中绝无仅有的事情。

裴璎有些羞涩地望了李峻一眼,见其依旧举着竹箸侧着头与郭诵说话,未有任何做作之嫌。赶忙用衣袖掩嘴,张口接了过去,并用肩头轻撞了一下自己的郎君。

李峻感觉到裴璎碰了自己一下,回头见裴璎吃了肉,开口问道:“滋味如何?是不是火候大了些?我就是想要烤得熟一些,免得吃坏了胃肠。”

裴璎掩嘴细细地嚼着,眼角弯弯地望着李峻。趁人不注意,她俏皮地皱了一下鼻子,将身子转了回去。

不曾想,两个丫鬟一直都在看着眼前的一幕温情,并在抿嘴偷笑,这让转过身的裴璎不由地红了脸。

李峻没有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一种矫情,夫妻之间哪里有什么矫情不矫情的?喜欢就去做了。

李峻笑着转回身,对着郭方说道:“你能答应今日的事我很高兴,但有几句话我要和你说说。”

郭方见李峻有事要谈,赶忙放下了竹箸直身倾听。

李峻知道郭方的习惯,也就随他。

“日后,你到了仇池,练兵是大事,也是最主要的事,万不可轻易与人动兵,尤其是与山城的杨茂搜,这个你一定要记住。”

郭方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点着头。

“你到仇池要做的事情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有心理准备。”

李峻望了郭诵一眼,郭诵也是点头赞同。

“你去仇池是要练兵,更是要练出一方势力来。这方势力不是要称王称霸,而是要在坪乡有难时,仇池能够成为大家的避难之所,这才是让你到仇池的关键。”

郭方依旧没有说话,依旧是重重地点着头。

见郭方神色凝重,李峻笑了笑。

“你想要做的事就去做,但要与骞韬多商议,毕竟你需要他的支持。另外,我这里有一句话要送给你,那就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直到李峻的这句话说出,郭方才郑重地开口道:“高筑墙,广积粮,这意思郭方明白,但郭方是跟着兄长,跟着庄主,郭方永远不会称王。”

郭诵看着弟弟,一把将他揽在了身边,大笑了起来。

“我的傻弟弟,二郎的意思,就是让你别在那里早早地冒头,惹得人家都来打你。仇池那里有什么王要当呀?你要是当了王,咱们郭家岂不是成了逆贼吗?”

听着兄长的话,郭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抬手挠了挠见了汗的额头。

“好啦,不说这些了。今夜,咱们是喝酒吃烤肉的,来,咱们饮上一杯。”

李峻笑着,向着屋中几人举起了酒杯。

郭诵与郭方闻言,也是笑着一同举起了手中的酒盏。

裴璎坐于另一桌边,身子却紧靠在李峻的一侧。见夫君举杯在手,也是笑盈盈地抬起了手中的水晶杯。

水晶杯壁映射着烛光,显出蓝莹莹的光芒。

黛菱与翠烟两个小丫鬟跪坐在裴璎的侧对面,望着自家姑娘与姑爷,也都抿嘴笑着拿起了酒盏。

这时,郭诵发现了李峻与裴璎二人手中的水晶酒杯,笑着问:“二郎,为何你夫妇二人的酒盏与我们都不同呀?”

裴璎笑着没有答话,李峻却故作得意道:“那是自然喽,既然是葡萄美酒,那自然就要用夜光杯了。”

说到夜光杯,李峻想起了王翰的那首凉州词,也就随口吟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本就是随性而念,只为了应景,李峻并无半分的卖弄之意。

然而,诗刚一念完,李峻便发现大家的眼中都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就连朝夕相处的妻子也是满眼惊讶,微张朱唇。

若就诗词而言,李峻并没有什么高的造诣,就是在前生的世界里,他也从没有对诗词做过什么研究。

曾经的他是一个军人,并不是整日捻笔浓墨的文修。能念出这首凉州词,是他在学生时代就学过,也就记下了。

当今这个朝代也有诗词,但大多的诗人与词人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多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揉合了浓厚的佛教意识和老庄的思想。

如此境况下,那些文人所作出来的文章通常都有着极为玄佛之风,飘逸而虚无。没有了前朝的建安风骨,更没有这首凉州词中的那种豪迈与旷达的气魄。

当然,当下的诗文是个什么样子,李峻并没有研究过,自然就感受不到别人眼中的震撼。

一首诗词的赋出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一首好的诗词则更需要极高的文学功底。

在大家的眼中,李峻固然就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驰骋疆场的豪迈之人,但这并不能表明他就会写出这样的诗词。

李家二郎是武将出身,按理说不应该具备如此的文学修养。

然而,就在这不应该中,这首不应该出现的诗,就如此随意地从李峻的口中说了出来。

怔了半天,郭诵将酒盏中的酒一口饮尽,迟疑地问:“二郎,这诗出自你手?”

“啊?”李峻有的发蒙,不知该如何回答。

“真的是你写的?”郭诵不敢相信地寻求确认。

“啊?!”李峻的回答开始含糊。

不等李峻解释,郭诵又自饮了一盏,开口认同。

“定是出自二郎之手。当年跟随梁王平叛齐万年,二郎你带我双骑闯营,人家那是多少兵马呀!咱俩就那样冲了进去......还记得吧,二郎?”

“嗯?...啊,记得。”

“乱军之中,二郎,你依旧斩了齐万年的头颅,那等气概,就如这诗中所说的一般无二。”

说罢,郭诵豪迈地笑了起来。

自打李峻病愈之后,郭诵早已习惯了李峻的一些改变。

既然李峻病愈后能通玄学,能通锻造,能通巧技,那通了诗文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只是这一通就成了大家,多少让郭诵有些嫉妒,恨不得自己的头也能被枪柄来那么一下。

此刻,郭方听着兄长的讲述,品味着诗中的意境,想象着那两匹战马冲杀在敌营中的情景,不由得心潮澎湃,更加地崇敬起李峻。

裴璎没有说话,眼中也没有了什么惊讶,只是笑望着李峻,心中满是甜蜜之意。

世间女子都希望自己能找个如意郎君,那什么样的郎君才是如意的呢?

裴璎也说不清楚,但她就是觉得自己找到了。眼前的这个郎君,就是一个真心疼爱她且文武双全的如意好郎君。

李峻没有去解释这首诗的来历,他根本就无法解释清楚。

四百年后才会出现的诗与作者,让李峻来解释,如何说?如何解释?除了荒诞与通玄外,找不出更好的理由。

然而,若将这荒诞与通玄作为理由,那自己不是痴傻,还会是什么呢?

如此之下,李峻也就默认了,反正谁也不会知晓。

此后,喝酒、吃肉、听雪、闲聊,一直持续了很久。

如此的寒夜里,桑间小筑中却是闲情逸致,不时有笑声传出,隐没在雪夜寒风中。

深夜,卧房中的暖床上,仅穿一件肚兜的裴璎半伏在李峻的胸膛上沉沉睡去。

如锻的秀发散乱地铺在李峻的胸前,潮红未退的娇颜被秀发遮挡了大半,露出的嘴角不时带出了梦中的笑容。

李峻抬手将胸前的秀发拢在裴璎的背后,将厚实的锦被向上拉了拉,盖住了酣睡的裴璎。

随后,他将手放在锦被下那光滑的背上,轻柔地抚摸着,闭上双眼思虑起今日的事来。

更早些的时候,李峻就与郭诵商议想让郭方去仇池练兵。

其实,李峻一直就有这样的想法。

从武装骞韬族人的第一天起,他便想让那些人成为可战之兵,可用之兵,可掌控之兵。

可战,可用不难,难在可掌控,这就需要一个李峻信任的人到那里去。

郭诵应该是最佳的人选,但如果让郭诵去,意图就过于明显了,反倒不好。因此,李峻选择了郭方。

人选好了,如何将郭方派进去是个问题,贸然行事会适得其反。

故此,李峻让江霸与郭方一同陪着骞韬,带他在庄中四处闲逛,尤其是带他到演武场看护卫队的演练。

个人的勇猛与军阵的威势是截然不同。

护卫队近二千人的兵骑操练与战法变换,让骞韬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气势。护卫队严格的队规以及队员间的深厚情谊,又让骞韬觉得这二千人是一块不可分割的铁板。

这块铁板随时都会聚凝成一柄重若千斤的大锤,将挡在它面前的一切砸得粉碎。

这种感受骞韬有了,这种感受也是李峻想要给他的,也便有了今日的顺水推舟。

选择郭方,李峻是经过再三斟酌,也与郭诵反复商议才定下来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峻发现骞韬与郭方两人的交往甚好。

骞韬极其崇敬郭方的兵论与为人,这为郭方进入仇池练好兵,以及未来的掌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郭方虽说年纪不大,但处事论兵都较为沉稳。由郭方在那里掌兵,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骞韬部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麻烦。

起初,对于李峻的安排,郭诵有过不理解。

他不清楚李峻为何如此在意仇池,如此在意骞韬以及他的族人。

固然情义是一方面,但郭诵觉得应该不是情义那么简单。

对此,李峻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笑着说了一句“仇池挺好的,我喜欢那个地方。”

就是这句话,让一直跟随李峻的郭诵明白了。

有些事情不需要说得太多,彼此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

其实,李峻对身处的朝代了解不多,但还是知道一些。

他知道这是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也是一个鬣狗夺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谁都将成为彼此的猎物。平民百姓则更是那待宰的羔羊,随时随地都会被撕裂分食。

李峻想过带着家人逃到江南去,去那里躲避即将到来的灾难。

然而,他不确定未来的江南是否与历史记载的一样,他不愿将命赌在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中。

另外,即便未来的江南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也都是战乱频发,不过是比中原少死些人罢了。

李家并非显贵,过去也仅是一只肥了些的羊,迟早都是要被吃掉的。

这就如同一个人被一头饿狼追赶。

无论你怎么躲怎么逃,它都会无时无刻地威胁你,想要咬断你的喉咙,让你活在无比的惊恐中。

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你要找到一根木棒,然后返身迎上去,将木棒死命地打在饿狼的头上,直到它再也构不成一丝一毫的威胁。

李家庄护卫队便是李峻找到的木棒,骞韬及他的部属会使李峻手中的木棒更加粗重。

当危险来临时,李峻希望这根木棒能发挥出作用,能击碎饿狼的头颅,让自己、家人以及身边的所有人活下来。

夜深了,屋外的雪急了起来,簌簌的雪落声传进了屋内。

李峻垂眼望着熟睡的裴璎,笑了笑,也渐渐地进入了睡梦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