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一百九十九章:坐山观虎斗

老谋深算。

这个词用来形容仇池国主杨茂搜不为过。

这些年,他占据仇池,能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处于不败之地,足以证明了他的能力与手段。

然而,世上本就没有算无遗策的人,百密一疏倒是常有之,杨茂搜也就不能免俗了。

当他率领中军过渭水,来至长安城下时,这个已近五旬的仇池国国主不由地呆在了当场。

西安门处,已成为了一具尸体的杨坚头正吊在城门之上,本应驻扎于城外五里的前军不见了踪影,作为前军主帅的骞韬却站在了西安门的城门楼上。

不用多想,杨茂搜也知晓骞韬临阵倒戈了,可在之前,自己为何对此竟毫无察觉呢?

祁弘究竟给了骞韬多大的什么好处?能让他肯杀了坚头反叛。

骞韬是与祁弘相识吗?否则,他怎么敢如此痛快地领兵进入长安城?

另外,长安城何时失守的?河间王司马颙到底去了哪里?

诸多的疑问让杨茂搜的眼前发黑,摇晃的身子也险些跌落马下。然而,他毕竟是个重心机的人,骞韬这意想不到的反叛,让他对后军的郭方也产生了怀疑。

故此,杨茂搜厉声道:“大军退后十五里结营,命后军跟进,速让后将军郭方来见本王。”

此刻,杨难敌和父亲有着一样的不解与担心。

他在命人传令的同时,领兵逐步作防地向后退,保持了万分地小心与警惕,直至退到了西安门外十五里处。

双锁村,仇池军大营。

中军帅账内,杨茂搜努力压制着丧子之痛以及对骞韬反叛的愤怒,想要集中精神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

然而,他最终还是无法抑制住心头的怒火,抬脚踹翻了身前的书案。

“郭方来了没有?后军为何迟迟未到?”杨茂搜大声地吼着,心中的极度不安,让他在军帐中焦躁地走来走去。

当下,无论是次子杨坚头的被杀,还是骞韬的反叛,都已经成为了事实,再多的愤怒也于事无补。

固然,这件事情为仇池军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伤,却也并非是致命的,杨茂搜最担心的还是郭方,是押运所有军需粮草的后军。

如果后军的郭方也出了问题,那仇池中军就成了前后无援,粮草尽失的孤军,这才是杨茂搜最为担心的。

这世上的一些事情很奇妙。

渴求的却不可及,想要逃避的祸事,往往来的会比许愿还要灵验。

终于,杨茂搜等来了又一个噩耗。

后军的郭方在渡过渭水后,竟然落营筑垒,摆出了一副固守拒敌的姿态。

同时,他还斩杀了营中的白氐军将以及前去传令的人,并让两个活命的白氐军卒带回了传令官的人头。

郭方所表露的意思很明显,青氐军也反了,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望着摆在地上的人头,杨茂搜恨得几乎咬碎了牙齿,他握紧双拳,整个身子都在微微地抖动。

突然,盛怒至极的杨茂搜,想到了一些过去不曾在意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被骞韬与郭方蒙骗了,而这种蒙骗应该是从很早就开始了。

羌人不会无缘由地做起武装押运,也不会莫名地就拥有了精良军械,他们的背后一定有个极具财力的人在支持。

另外,之前洛峪部的羌人的确悍勇,却也是不成章法。

似乎,就是郭方到来后,骞韬的洛峪部中有了汉人头目,更是逐渐有了当下的战力与规模。

郭方是骞韬背后的人吗?

杨茂搜觉得不像,那个人不应该走到前面来。

那么,那个人究竟是谁呢?是东海王司马越吗?他有必要安插一个人到仇池,来扶助羌人吗?

杨茂搜觉得,东海王府没有这个必要。

郭方并无功名在身,只是平阳郡郭家的一个庶子,又如何会与东海王搭上关系呢?

平阳郡...?

突然,杨茂搜想到了一个人。

武威大将军,荥阳太守,当下的平西将军李峻。

李峻虽是官居荥阳,却也是平阳人。

想到此处,杨茂搜似乎想通了一切,也能解释了郭方与骞韬在此时发难的缘由。

李峻就是他们背后的支持者,正因为李峻的领兵到来,郭方与骞韬才假意出兵,在关键之时采用了釜底抽薪之计。

可是,李峻为何要针对仇池呢?

李峻的武威军又在在哪里?为什么一路而来都没有遇到呢?

陡然间,杨茂搜想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此次出兵,自己的确有这个想法,却也是受了郭方的蛊惑,就此调空了仇池的兵力,李峻是不是领兵攻去了仇池?

瞬间,他被自己的想法吓白了脸色,惊出了一身冷汗。

“难敌,速命大军拔营,全力攻击渭水岸的郭方,咱们要赶紧回仇池。”

杨茂搜声音颤抖地说出了命令,同时看到了长子杨难敌也变了脸色。

因为,此刻的杨难敌与父亲想到了一处。

然而,不等仇池军拔营而走,祁弘的鲜卑突骑军便已经杀到,骞韬的兵马更是为其策应。

双锁村的地势平坦,在此扎营无险可守,只能凭借大营的防御设施来拒敌。

仇池军在此处本就落营不久,许多的营防工事尚未修建。更何况,杨茂搜刚刚又命拔营行军,这让营中不仅显得忙乱,还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防护。

不过,大营虽被攻破,但以白氐为主的仇池中军并没有因此而溃败,反倒是在杨家父子的率领下,抵住了鲜卑突骑的冲击,扳回了被突袭的不利局面。

祁弘的鲜卑突骑军是强悍,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就天下无敌。

杨家父子能占据仇池,掌控整个仇池国,凭借的就是同族的白氐子弟,这些中军的战力不亚于鲜卑军,足可以达到势均力敌的程度,甚至在兵力上还略胜一筹。

对于仇池军能有如此的战力,祁弘是有些意外,却也并未放在心上。

因为,他觉得出兵攻击仇池军后,自己这边既有骞韬的兵马策应,也会等来武威军的回援,至少还有个叫郭方的青氐部在渭河南岸,也会赶来增援。

如此一来,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上,灭掉眼前的这些仇池军应该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当双方厮杀在一起后,祁弘发现了不对劲之处。

原本,骞韬领兵出西安门后,一直在左侧行军,攻击仇池军大营时,也是与祁弘分兵两处进行突击。

可是,就当鲜卑突骑军冲破大营后,骞韬所领的兵马却不见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瞬间,祁弘明白了过来。

李峻不会即刻赶来增援了,他或是领兵去抓河间王司马颙立功,或是守在远处坐山观虎斗,只有等到仇池的兵马拼到力竭之时,他才会再来捡个便宜。

祁弘想通了这一点,心中自然对李峻的怨怒陡增,恨不得立刻领兵去杀光武威军,砍了李峻的人头。

不过,当下两军正混战于一处,他也只能强压下心头的怒火,领兵冲杀于仇池军的大营中。

★★★

渭水南岸,郭方的营垒修建的速度很快,骞韬领兵赶来时,大营中的防御工事基本完成,足可以抵挡住外来兵马的冲击。

“兄弟,大将军还没有到吗?”一进大营,骞韬就问向迎来的郭方。

郭方笑道:“快到了,刚才探马回报,说大将军已过平堡,今夜就能过渭水。”

说着,郭方牵过骞韬的马缰,口中问道:“骞大哥,前边打得如何了?”

“那两条狗正咬得紧呢!不然我怎能如此快地赶过来。”

骞韬说着,环顾了一下四周,继续道:“咱们还是提前做些准备,防止前边有变,攻咱们一个措手不及。”

郭方点头道:“你说得对,我已经让兄弟们全员备战,不得有半分松懈。”

骞韬转身对几名属下吩咐道:“你们也各自领人归队,咱们再不用假装敌意了,等大将军到了,仇池纵队也就正式编入武威军。”

其实,仇池纵队中的多数军卒都没有见过李峻,但纵队的领兵之人多是李家庄的老护卫队成员,还有一些是从荥阳军中派过来的人,他们与李峻是相熟识的。

听骞韬如此说,几名属下都笑着问道:“郭帅,骞帅,咱们以后是留在仇池呀?还是跟着大将军去梁州?”

李峻任梁州刺史一事,纵队的主要成员都已知晓,大家在高兴之余,也想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分到大将军的账下。

“你们这些人呀!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心思。”骞韬笑骂道:“咋的?都不想在山里待了?那他娘的谁守着仇池呀?”

郭方也笑道:“大家别关心这些,大将军自会有安排,咱们听命便是了。”

众人说笑了几句,也便各自领命去了守卫之所,郭方与骞韬则一同走进了帅帐。

入夜时分,李峻领兵过了渭水。

他并未在自己的军营中停留,而是与前来迎接的郭方、骞韬等人一同去了纵队的大营。

此刻,近万支火把将整座大营照得如同白昼,除了必要的巡防军卒外,余下的所有将士都列队站在营地内。

“属下郭方,属下骞韬,拜见大将军。”

“我等拜见大将军。

在李峻的马前,郭方与骞韬单膝跪地,以军礼向李峻致意,在两人的身后则响起了震动天地的高呼声,并伴随着整齐的枪柄击地与刀柄敲打甲胄的声音。

荥阳军中便是这样的礼规,传到了仇池纵队,未有一丝改变。

李峻望着眼前的这些将士,点了点头,策马在队列前走了一趟,高声道:“我知道你们当中有羌人,有青氐人,也有汉人,但你们要记住,你们都是武威军,没有差别,也不准有差别。”

此刻,李峻首先提出了这个种族无差别的要求。

在本朝,世家大族与豪商巨贾的家中,通常都会买大量的外族之人做奴婢,这使得除了汉人外,其他族群的人皆如同牲畜般被人买卖,更因此有随意掳人交易的事情发生。

汉人将外族之人称为低贱的胡人,而那些保守屈辱的外族人则视汉人为仇敌。

李峻之所以在此刻说出了这番话,是因为当下的种族矛盾已经愈演愈烈,他不希望这种矛盾出现在自己的军中。

另外,在李峻的思维中,无论是汉人,羌人,又或是青氐人,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只要入了武威军,就是一样的人,是一家人。

“我等皆是武威军,我等皆是家人,我等谨遵大将军令。”将士们的高呼声震耳欲聋,也充满了真情实意。

李峻是有所担心才会提出这一要求,但将士们却从未有过这种担心。

因为,郭方与骞韬一直在军中如此倡导,也一直在严厉要求。

“哈哈...”

李峻大笑起来,高声道:“说的好,咱们都是一家人,我最爱听的便是这句话,武威军的兄弟永远都是一家人。”

在关中,在梁州,甚至在以后的其他地方,李峻不可能只信赖汉人,他需要收拢不同族群的人,如此才能平定一方疆土,安稳一处山河。

帅帐内,众多的人都聚了进来,李峻与每个人都闲聊了几句后,才坐回了桌案后。

李峻望着眼前的爱将,笑着说道:“郭方,你可黑了不少,却也要郭诵壮实了许多。”

当下,郭方的确称得上是李峻的爱将。

一个能将仇池纵队建到如此强大的属下,不是心腹爱将还能是什么呢?

郭方正欲起身回话,却见李峻笑着摆了摆手,便探身拱手道:“大将军,不知郭方的家父、家母与姨娘是否安好?我家兄长可安好?”

李峻欣赏郭方,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他的孝心。

《孟子》有云:“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郭方孝双亲,尊兄长,这便是知仁义,再加上一身的文武之才,他的确值得被欣赏,更值得被重用。

“你放心吧,他们都好。”

李峻笑着说道:“郭诵如今是冠军将军,统领荥阳军,我长姐与姐夫,还有你娘,他们都会搬到扬州暂住,待咱们安稳了,再把他们都接过来。”

李峻还是不习惯姨娘这个说法,觉得樊氏既然是郭方的生母,叫一声娘亲也是不为过的。

骞韬问道:“大将军,家里面的人都搬去扬州吗?”

骞韬一直把自己当做李家庄的一份子,也便将李府中人当做家里人。

李峻摇头道:“有些人没有离开,我那两个外甥女就不走,她们非要留下来陪着自己的夫君。”

郑敏儿与郑灵芸都不想离开荥阳,因为何裕和李瑰在荥阳,她们也便留在了李府。

“我的府邸呀!成了李家庄时的枫堂,不过是由几个女人当家了。”李峻玩笑地继续道:“现在是凝之姑娘当家,敏儿与灵芸给她当副将,还有一大群军中的家眷为她们摇旗呐喊。”

刘凝之是刘沈的女儿,郭方与骞韬都知晓,但两人对刘凝之掌管了李府却有几分不解。

李峻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这是我离开时呀,裴璎与我商量的,说是凝之姑娘行事稳妥,又极有见识。”

说到此处,李峻苦笑道:“我看呀,裴璎就是想替郭诵牵段姻缘罢了。”

郭方笑着问道:“大将军,您是说夫人想让我兄长娶了刘姑娘?”

李峻点了点头,继而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是有这个想法,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好像人家姑娘不愿意。”

其实,李峻并不知晓具体的情况,他也没有来得及问。

骞韬撇嘴笑道:“这咋还不愿意呢?郭诵一个相貌堂堂的将军,咋还配不上她刘家吗?”

说着,骞韬转头对郭方道:“过几日,咱们问问刘沈,让他定下来不就成了。他的命还是咱们救的,郭诵娶他女儿理所应当。”

郭方一怔,苦笑地摇头道:“这...这恐怕不妥吧?”

这时,李峻却笑道:“我看可以,咱们也算是替刘沈的女儿找个好郎君,还能让郭诵去个心结,他就会老实地守好荥阳,两全其美嘛!”

众人闻言,皆是笑了起来。

李峻就是如此,与大家在一起时,除了军务与政事外,多数都是聊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他觉得如此更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更像是一家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