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十七章:熙熙攘攘皆为利

铜驼烟雨 第十七章:熙熙攘攘皆为利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有时就像晴空上的那团白云。

当你仰望时,它就像静止般回视着你。

当你分心后想要再次对望时,却发现它早已不在那里,留下的只有一缕缕的残痕。

窗间过马,暮去朝来。

坪乡,当别处频起波澜的时候,位于并州西南的这处小地却是淡淡平平地度过九月,进入了谷穗金黄的季节。

李家庄这一季的收成依然不错。

田间地头,庄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粮食是他们活命的根本,有了吃的,这个寒冬也就不会那么难熬。

因为收成好,李峻将庄户的租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了二成,这让庄户手中的余粮多了许多。

不少人家在留够储备后,便卖上一些余粮为家中的孩子添置了新的衣物。

如此一来,李家庄的孩童们也是欢天喜地,兴奋异常。

李家庄护卫队的人数又增加了许多。

税赋上,庄子对护卫队成员有一定的优待。

这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护卫队中,使护卫队的人员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两千余人。

虽然人数增加了,但护卫队的训练与战力却是未减,期间还几次打退小股流民与残兵的袭扰。

经历了真正的拼杀洗礼,这两千余名亦农亦兵的护卫队成为了一支训练有数,作战勇猛的准军事队伍。

田间的过道处,李峻正安排护卫队的一些成员帮助庄户收割庄稼。

这些成员多是李家原有的家丁,他们以往并不参与农田耕种,李峻让他们也加入到互帮互助的活动中。

看着他们笨手笨脚地忙碌,李峻笑着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转身招呼了一声郭诵,向着田外的道边走去。

道边,一辆马车等候在那里。见李峻与郭诵走来,坐在车辕右侧的一名男子赶忙跳下马车,迎了上来。

“苟掌柜,备下的礼品都带了吧?”李峻边走边问向迎来的男子。

“都准备好了,我又擅自作主添了几样姑娘家的东西,如此也能让裴家姑娘有个心喜。”

男子名叫苟远,四十几岁的年纪,是李家庄统管生意的大掌柜。

李峻还未说话,郭诵倒是抢言:“真不愧是李家大掌柜,做事滴水不漏。”

继而,他又转头对着李峻打趣道:“二郎,你这次去裴家,到底是谈生意?还是想去偷见裴璎姑娘呀?”

李峻瞥了郭诵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当然是谈生意了,又不是没见过。再说了,我就是要见,也不用偷偷摸摸的吧,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李峻与裴璎自平春城后又见过几面,但要说光明正大也不是。毕竟两人的婚事未办,礼数上还是要有所规避。

这一次去裴府,李峻的确希望能见到裴璎,但儿女情长外还是有些正事要做。

巴蜀与凉州的商道已经打通,货物也已经运出,交易了两次。

虽然一路上并不安稳,遇到多次劫掠之事。但都能有惊无险的度过,顺利地达成了交易,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商贾总是对赚钱之事极为敏感,李家开通商道后,平阳郡中的不少人家都知晓了这件事。

因为西境战乱,平阳郡的大户们不得已放弃了巴蜀与凉州的交易,这使他们丢掉了一大块的利润。

如今,听说李家庄武装运货,打通了商道,这让商人们重新发现了赚钱的机会,纷纷提出要与李家合作的请求。

对于这样的请求,李峻是不反对的,也是在他的预期之内。

用人就要有开支,用更多的人就要有雄厚的财力做支撑。若是仅凭李家的生意,李峻觉得无法满足他更大的构想。

虽然他的构想也只不过是能活的安稳,但在当今的时代,安稳两个字就是最大的奢侈,为了这个奢侈,李峻需要开通财路。

再则,武力运货不仅能确保货品换回金银,也能让护卫队员在迎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快速地由简单的队员转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士。

这一点,李峻已经从轮换的队员身上得到了验证。

另外,维持商道的确需要不小的人力与物力,还需要打点各路的关口,所花费的开支也是很大。

因为其他商家的加入,固然会增加更多的费用与风险,但这些费用与风险会均摊到他们每家每户。

如此一来,自己这边既减少了开支,又增加了利润的分成,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坪乡裴家素来以丝织不凡而为世人所知,其织品精美绝伦,雍容华贵,着色上更是流光溢彩,技法独特。

曾几何时,裴家的丝绸锦缎,也是紧俏中的紧俏之物。

可现如今,西边灾年不断,战乱不堪,以往过西境销往西域的商路早就断了。

而中原一带,因朝堂纷争不停,导致豪门大户里的权贵们整日地惶恐不安,完全将本朝一直以来的奢靡之风忘在了脑后。

裴家的锦缎也因此少了很大的销量,处于了有价无市的境地。

如今,裴家在失去这两大市场后,唯一的出路便是加大了江南一地的开拓。

但江南自古也是善丝织之地,其工艺不逊于裴家。即便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裴家也没能在江南赚得太多。

裴家既然是商贾之家,在了解商机的能力上自是不让与人。

裴家长子裴松华早就得知李家庄开通商道一事,他与父亲裴城远商量过,想要加入到李家的商队中,将自家的锦缎丝帛重新销往巴蜀与西域。

然而,父亲不知处于何种考虑,一直对此事没有做出回应,裴松华也不敢擅作主张,只能暗下里着急。

其实,身为家主的裴城远并非不关心家中的生意,也不是没有留意到李家庄的所作所为。

裴城远想让裴家加入到商队中,想让自家的生意恢复如初,可加入商队的花费与风险让他不得不思虑再三。

另外,裴城远觉得,既然李家下了聘礼到裴家,连婚期都定了,那就是一家人了。

既然是一家人,他也就是李峻的岳父,哪里有翁婿之间谈生意的?即便是要谈,也应是李峻亲自登门相邀才对。

如此思虑下,裴城远也就稳坐于家中,静等李峻上门。

果然,李峻没有辜负未来岳丈的期待,也随了裴城远的心愿,亲自登门相邀。

等在裴家堡大门外的是裴松华,他早就得知李峻今日要来,早早地等在了庄门外。

见到马车驶近,裴松华上前几步,迎在了马车前。

离着老远,李峻就看到了大门前的裴松华,口中嘀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亘古不变之理呀!”

同坐车内的苟远笑了笑,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旁的郭诵却是打趣道:“二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哪有这样讥讽自己的大舅哥?人家迎你是喜你,还真以为人家是为了生意呀!”

“接受批评,是我狭隘了。”

李峻故作肯定地向郭诵点了一下头,继而转头望向苟远。

“苟掌柜,若论境界,我跟我这个外甥相差得太远。这郭家少主呀,以后定是个贤明的大圣人。”

听着李峻的话,苟远笑了起来。

郭诵更是哈哈大笑,边笑边说道:“李二郎,你这可不是好话,我听得出来。”

马车刚一停稳,李峻赶忙起身下了马车,向站在车前的裴松华施礼道:“烦劳兄长多候,世回在此赔礼谢过了。”

裴松华扶了李峻的手,笑着说道:“二郎见外了,你我两家都快成一家亲了,怎么还这般客气?父亲还在家中等着,走,咱们里头说话。”

说完,裴松华有些着急地拉着李峻向大门走去。

李峻笑着点头应是,脚下也加了些速度,跟在裴松华的身侧。

“二郎,最新的货还没开始运吧?”

“没有,一直都等着兄长,没有兄长的货,世回怎敢让人开船?”

说话的声音虽是不大,但跟在后面的郭诵与苟远还是能听的真切。

郭诵苦笑,对苟远嘀咕道:“这裴家大哥也真是的,就算着急,也等进门再说呀,还真让二郎给说准了。”

苟远笑了笑,低声地回道:“郭少,你是不知道裴家现在的难处。裴家大郎一直为事稳重,如果不是家中生意难做,他岂会如此心急?”

郭诵点了点头,轻叹了一声,不再言语。

松月堂,裴家见客之所。

整所院落是由正堂、明轩、水榭、厨房以及东西北三院组成,院门于正西方向,各园的月洞门则向着北方。

走进院门,李峻便看到庭院中各式的花木。虽说他对于这些并不了解,但从花枝叶间也能猜出这些花木应该是名贵之品。

在正堂门前的不远处有一卧鱼状的清池,池水清澈,锦麟畅游。

清池边建有八角亭台,两个石柱立于水池边内,没于水中。

八角亭内的悬边处挂有一个鸟笼,两只画眉正在笼中跳跃,发出悦耳的啼鸣。

在裴松华的领引下,李峻一行人来到了正堂前。

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襟,李峻随着裴松华走进门,郭诵与苟远则等在了门外。

正堂正厅内,裴家家主裴城远端坐在正前方的宽椅上,他身后的墙壁上悬挂了一幅“淡泊明志,清白传家”的匾额。

老人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才将裴家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这其中的不易,从老人头上的丝丝银发便可知晓。

见李峻入门,裴城远端坐如故,望着李峻颔首微笑。

李峻紧走两步,向裴城远躬身施礼:“晚辈李峻,拜见裴堡主。”

“哈哈...”

裴城远轻笑了两声,故作责怪道:“世回呀,你这称呼是不是过于客套了?”

李峻知道裴城远的话中之意,但他觉得尚未办过婚宴,直接以翁婿之礼相称也是不妥。

因此,李峻赶忙改口道:“伯父说的是,是世回见外了,世回拜见伯父。”

裴城远笑着点了点头,抬手示意李峻坐在一旁,开口问:“二郎呀,令堂近来身体可好?”

李峻将坐在椅中的身体前探,神色恭敬地回道:“多谢伯父挂念,家母近来的身体一直很好,只是有时饭食少了些。”

“唉...”

裴城远轻叹了一声:“终归都是年岁大了的原因,我也是如此呀!”

不等李峻接话,裴城远又问:“二郎,按说婚娶之前你是不应过府的,不知今日来家中所为何事呀?”

裴城远的话有其道理,李峻的确不该无故登门。

当今的礼俗下,在拜堂成亲前,新人之间是不可相见的。

一则是男女授受不亲,再则是因为父母之命的婚姻下,不相见也是为了避免彼此的失望而悔婚。

但裴城远也就是如此一说,女扮男装的女儿到底与李峻见了几面,在平春城中又是如何的携手同行,他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对于女儿的行径,老人除了气的跺跺脚,再想不出更多的责罚。

对于裴城远的话,李峻的心中暗自好笑。

所为何事?

这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都知道的事,偏偏眼前的未来岳丈却是装作不知。

李峻知道裴城远的心思,他是不想主动提出来,只想让李峻来说,然后他才好提出条件,这也便是商人的心思了。

既然都来了,李峻也就不想驳了岳丈的面子。

因此,李峻略一躬身,笑着说道:“伯父,您或许也已经知道,我们李家开通了西行的商道。商道一开,咱们的货便可以运到巴蜀与凉州,凉州那边的粟特商人就可以重新和咱们交易了。”

李峻将话略微地停了一下,望向裴城远。

“哦...”

裴城远没有接话,只是略有深意地应了一声。

“适才进门前,我与松华兄长谈及此事,二郎希望松华兄长能与伯父合议合议,看看是否能将裴家的丝绸锦缎也加入到商队中,一同向西边售卖?”

想要听的话已经说出,裴城远的目的也便达到,他觉得接下来该谈条件了。

“二郎呀,你开商道的事我听说了。是好事,但个中风险也是有的。另外,我听说这所需的花费也是颇多呀!”

李峻明白裴城远话中的意思,他所说的风险是有的,但裴城远更在意的是加入商队的花费。

的确,对于其他商家要想加入商队,李峻要求他们交纳四至五成的利润作为护送的资金。

这四至五成的利润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大多数的商家也都答应了。

因为,他们终归还是有的赚,还有近六成的利润。如果不参加,便是连半分银钱也赚不到。

“伯父,您说的花费是多了些。既然都是一家人,二郎就把事情的原委与伯父说清楚。”

有些事情可以让步,但李峻觉得还是应该把话讲清楚,让裴家知道他为让步而做出的付出。

“商道从平阳郡出发,走的是水路,我们李家庄的人跟船护卫。伯父也是知晓,如今这世道不宁,汾渭两水上多有贼人泛舟抢掠,行舟也是不易。好在我庄中护卫勇猛,两次行来也多是有惊无险。”

这些本就是事实,李峻并不想隐瞒什么,也想让裴城远清楚开通商道的不易。

这时,一名小丫鬟送了茶水过来,李峻接过茶盏,微笑致谢。

“货物到了长安后就要走陆路,那便不再是我们李家护卫了。”

李峻说话间,转身将茶盏放到一旁的小几上。

“二郎,我听说过长安后的护卫是一些羌人?”坐于对面的裴松华插嘴问了一句。

“是的,兄长说的没错,是我在雍州平叛时认识的兄弟。他们的确是羌人,现在他们的族人多数都住在仇池,还有些零散地住在秦州以南的地方。”

李峻将目光望向裴城远,神情愈发地正色起来。

“行陆路之难难于水路。出了长安城,不说那各路的关卡,就是那山岭间的悍匪与败兵之众也是数不胜数,我的那些兄弟每走一步都是用命拼下来的,这一来一回间总是要落下几条人命。”

李峻此时的话并非是危言耸听,这也都是事实。

每一次的往来,羌人那边都会有所伤亡,但骞韬与族人的战力却愈发地强大了,这让李峻感到欣慰。

“伯父,我所要的那些费用并非是为我所得,那些银钱我都补给了身死之人的家眷,只为能让他们能少些心伤。”

李峻的这句话说的极是中肯,既摆明了自己的大义,也间接地断绝了裴城远的某些念头。

听着李峻的话,裴城远的脸上已经没有了笑意,但也没有什么不悦之色。

他知道,李峻所说的情况应该是真的。

那条商路确实难行,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商家要与李峻合作。

该说的话说了,效果也就达到了,李峻笑了笑,话风一转。

“难是难了些,花费也的确多了些,但终究还是要分个里外,就算我自己贴补,也不能让伯父亏了钱不是?”

听到这话,不光是裴松华抬了抬眉头,就连一直端坐着的裴城远也将身子向前动了动。

“别人都是四至五成的利润作为酬劳,世伯要是加入的话,二郎可不敢收取这么多。世伯只需出两成就可以了,剩下抚恤死者的钱就由我李家出了。”

裴家的锦缎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以往一直都畅销于西域各地。若是重新打通商路,即便是两成的利润,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李峻对此心中有数,但话却要说的为难些。

不仅如此,李峻更是在未来妻子的面子上,挥泪给裴家再让出了更大的优惠。

“另外,对于其他家,我们李家从不给任何的保证,富贵险中求,这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如果伯父要是加入,我们李家可以向世伯作保,只要裴家的货物出了半点差池,我们李家皆照价赔偿。”

听到李峻的这番话,裴城远的笑容即刻回到了脸上,身子也轻松地斜靠在了椅背上。

就在他刚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一阵轻快地脚步声由远而近地传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