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十五章:开通商道

铜驼烟雨 第十五章:开通商道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梓潼城中的人们为命运而乞求上苍时,远在并州境内的坪乡李家庄中,也有一群人在谈及与命运沾点光的话题。

“老刘家真是好运气,年初他家才得了一个大胖小子,昨夜家中的母猪又生了八个猪仔,这要是养到年底,他家的肉也就不愁吃了。”

河滩演武场,一名坐在地上休息的壮汉正对身边几人发着感叹。

“大河队长,看你这话说的,好像人家二愣的婆姨是母猪似的,你是不是眼馋人家婆姨呀?”

另一名壮汉打趣地问,引得身边几人哄堂大笑。

名叫陈大河的男子刚要分辨,却见李峻走了过来,赶忙站起身,恭敬地说道:“庄主,二小队正在休息,庄主有何吩咐?”

其他几人也赶忙站直了身子,恭敬地望向李峻。

陈大河是一庄户的儿子,租种着李家的田地。

以往,陈大河只是与父母一起在田中耕作。自从加入训练后,二十几岁的他凭借身强体壮以及刻苦地习练,渐渐取得大家的认可,被提升为了小队长。

“刚才听你们说什么母猪,婆姨的,怎么回事?”李峻冲着大家一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

“庄主,我们是说刘二楞的婆姨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家的母猪生了八个猪仔,都说老刘家命好。”

“哦,那真是不错,值得恭喜。”李峻笑着点了点头,也坐在了草地上。

“是呀,庄主,他家今年可真是喜事连连。”

“要怎么说老刘家命好呢!”

“可不是嘛!他家本是逃荒过来的。是老夫人善心,不光租地给他家,还让二楞的婆姨在庄中的织坊做工,每月也是得了不少工钱,他家算是缓过来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都替那个刘二楞家高兴。

李峻点头听着,笑着说:“我看这算是命好,也不是全靠什么命。”

“这还不算命好?” 一人略有不解地问。

李峻笑着问道:“刘二楞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人又肯吃苦,所以人家的地收成就好,对不对?”

见大家没有异议地点头,李峻笑了笑,继续道:“那二楞媳妇胖是胖了些,但人家心灵手巧,也该拿那些工钱,这也没错吧?”

“庄主说的是,二楞的婆姨的确是手巧的很。”一人随声附和地说着。

“所以说呀,如果一心地靠命凭运,还真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只有先做了,再任由命运的选择。如果不做,再好的命也没用,你们说呢?”

见几个人都点头赞同,李峻笑着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

“我到河滩马场那看看,你们练着吧。”

自从李峻病愈后,老夫人李云氏就让儿子慢慢接手了庄中的事务。

这样做,固然是李云氏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对于如此大的家业,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出于做母亲的私心,她想就此断了儿子军伍的念头。

李云氏也看过京都洛阳来的信,她不希望李峻到那里去,就是不愿看到当年的惨剧再现。

让李峻管理庄子里的事务,就会收住他的心。收住了心,人也自然会留在家中,无论如何家都是最安全的。

儿子能平平安安的,是身为母亲的李云氏今生最大的心愿。

对于李云氏的心思,李峻看得出来。

虽然这个儿子已换做了他人,李峻也不愿辜负老人的爱子之心。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能有个疼爱自己的人,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接手家中生意的同时,李峻逐步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句话是后世之言,李峻觉得放到眼下也依然适用。

政权,李峻没有想那么远。

不过在这个乱世中,枪杆子里能活命倒也是真的。

在这个世界,武力便是枪杆子,善战的兵员就是那持枪的人。

寻常人家想要组建军队极不现实,人员与财力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家丁护院是大户人家中常见的,李家庄也是如此。

李峻想要把家中的这些人系统地训练起来,让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家丁护院。

至于能成为怎样的兵员,他不能确定,但他希望能将这些人训练成自己所想的那样。

毕竟在自己的那个时代,军事训练是他常做的事情。

对于本朝的兵制,李峻了解不多,也懒得去学习。庄子里的家丁护院总计也不过百余人,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因此,他便将这些人简单地以十人为一小队,十小队为一支队的做法分组训练。

训练的内容主要以自己曾经的军事化管理,战术基础理论与战术配合,以及个人体能训练为主。

同时,李峻又结合当今两军对战的特点,做了具体地分析与操练。

起初,家丁与护院并不能理解李峻的话,也无法准确地达到李峻所要求的训练进度。

但慢慢地,在潜移默化中有些人领悟了一些,达到了训练进度,这些人也就成为了各小队的头领,称之为队长。

随着训练的持续,庄内庄外的更多人选择了加入。

一来,他们觉得能够学些武艺并不是什么坏事。

更主要的原因,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李家庄的人,才能得到庄中更多的庇护。

如此一来,原本不足两个支队的人员,竟发展到了一个中队的规模。

这些人忙时劳作,闲时练兵,以至于整个李家庄极其周边一带的尚武风气大增。

最初,秀水经李家庄的一侧要宽上许多。

后来随着水面收窄以及河道偏离,使李家庄外空出了一大片的荒滩。

李家庄早早就买下了这一片地,因家中生变而未及改造,这片地也就一直荒在那里。

李峻带人将荒地修整了一番,围上了木墙,盖了马厩,河滩马场就此建成,从明亭草料场拉回的两百匹马也安置在了这里。

为了马匹的吃食问题,李峻因此也将食邑东明亭的税赋做了改变,将一半的谷物变成了草料。

此刻,马场中正有近百人在习练马术。

江霸原就是军中的悍将,此刻正指导着众人如何驾驭马匹,如何在战马的奔跑中熟练使用武器。

由于近百匹马的奔行,隆隆而起的马蹄声震得不远处的秀水荡起了层层波纹。

“让你把身子压低些,你他娘的记不住吗?”

“你知不知道你把身子挺这么直,在战阵上早就他娘的让人射死了。就算没有中箭,也会被人一刀劈下马的。”

“跟你说多少次了,你他娘的是猪吗?”

一阵怒骂声从不远处传来,李峻转头望去,见江霸正在训斥一名刚从马背下来的男子。

说到恨处,江霸抬脚踹了过去,一脚将那名男子踹退了几步,倒在了地上。

男子并未做任何反抗,只是有些胆怯地站起身站回原处,随后又被江霸踢翻在地。

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李峻的眉头稍皱了一下,将目光望向了别处。

“李庄主,您什么时候来的?”

一个声音在李峻的身后响起,一名身穿胡服的年轻人跳下马背,来到李峻的面前。

年轻人名叫骞韬,正是那日在平春城中被赶出客栈的三人中的一人。

骞韬是羌族,其族人原本生活在秦州以北。

因秦州大灾,战乱频发,全族近八百余户不得不离开故土逃进仇池,依附在仇池氐族的势力下。

羌族人多血性男儿,自古便奉承战死马上也不病死家中的信念。

然而,在现实的面前,在以杨茂搜为首的氐族大军面前,这些羌族人不得不收起了自己的血性,卑微地忍受着氐族杨氏的欺压。

不为别的,他们只想让族中数千名老弱妇孺能有个活命的地方。

羌族人多是游牧民族,擅长畜牧业,骞氏一族更是在马匹的驯养上技高一筹。

骞韬的先祖曾是周朝武王治下的医马官员,其官职名为骞人。

那时的马匹极为珍贵,号称龙。因此,骞人的待遇也是极高,均被尊称为豢龙氏。

其后人也便以此为荣,将官职作为了自己的姓氏。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去,如今的骞氏一族成为了流民,一群擅长养马的流民。

他们逃到仇池后,自称右贤王的杨茂搜便让他们饲养牛马,以此卖钱来交纳税赋和换取保命的粮食。

这次,在平春城中是李峻救了骞韬,作为族中头人长子的他发自内心地感激李峻。

骞韬之所以没有离开,一是因为这次往回运的东西过多。处于稳妥的考虑,李峻建议他们分两次运走。

骞韬留下等着运送第一批货物的人回来,然后再将剩下的粮食与布匹一起运走。

另一个原因,是李峻请求他暂时留下帮忙照顾和驯化马匹。终归骞韬熟悉这些马,在驭马方面也是行家。

在李家庄的这段时间,骞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胡人而受人冷落。相反,他深切感受到了李峻以及其他人的真诚与热情。

骞韬喜欢李家庄,也喜欢这里的人,尤其是看到李峻在庄子里的为人处事,更让他对这个比自己大上一岁的庄主敬佩不已。

因此,见李峻来到马场,骞韬赶忙骑马跑了过来。

李峻见是骞韬,笑着说道:“我也是刚刚到,骞韬,你一直在这里,和我说说,他们有没有偷懒?”

李峻说的原本就是一句玩笑,没想到骞韬却当了真,以为李峻让他成为告密者。

骞韬有些为难地说道:“李庄主,我们羌人不能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再说那些兄弟们也的确练得很辛苦。”

见骞韬涨红了脸,李峻一把揽过了他的肩膀,大笑道:“我的好兄弟,我和你开玩笑呢。”

见李峻是在开玩笑,骞韬也随之大笑了起来。

这时,李峻发现在马场的另一处,郭诵正领着十几人在练习纵马拼杀。

“那边好像不是我们李家庄的人,他们是谁?”

“是郭兄弟带来的人,好像是郭家的护院。”骞韬随口回答。

李峻听闻,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口中嘟囔:“真是会占便宜,他郭家不掏一分钱,用起来倒是不脸红。”

骞韬听到了李峻口中的抱怨,他清楚李家与郭家的关系。

然而,他不知道该不该回应李峻的抱怨,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只好“嘿嘿”地笑了起来。

两人正说着话,远处的郭诵、江霸与李瑰看到了李峻,三人一同跑了过来。

“喂,你们郭家没有马匹吗?干嘛领这么多人来马场?”一见到郭诵,李峻就笑着嘲弄他。

不等郭诵答话,李峻故作严肃地问向李瑰:“你这个支队长是怎么当的?这么多的外人进入李家庄,你都不管?”

李瑰望着李峻,又转头看看郭诵,一脸愕然地回道:“这…这不都是一家人吗?哪里有外人了?”

郭诵撇了撇嘴,笑道:“是说我呐,李二郎……”

话未说完,他见李峻瞪向了自己,赶忙笑嘻嘻地改了口。

“舅舅,舅…舅,咱们都是一家人,不是外人,不是外人。再说了,我哪有这么多的马呀?我家的护院要是练好了,咱们不是可以一同杀敌嘛!”

李峻冲着郭诵轻踢了一脚,口中笑道:“就你聪明,也就你会算计。”

说笑了一会儿,李峻对着几人正色地说道:“正好大家都在,我有个想法同大家说一说。”

说着,他望向身旁的骞韬:“骞韬兄弟,我想和你,和你的族人做笔生意。”

骞韬闻言,赶忙回道:“李庄主,您放心,以后的马匹我全都拉到李家庄,我都用最便宜的价格卖给您。”

“我想说的不是这些。”

李峻冲着一脸疑惑的骞韬笑着摆了摆手,又望向身边的几人。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雍州、秦州、蜀中都是战乱不已,咱们以往所走的商道已经断了。”

“是呀,我们郭家在那边的生意也停了。”听李峻如此说,郭诵略有感触地应了一句。

李峻点了点头,口中的话也继续说了下去。

“倒不是官兵如何,主要是这一路上的流民与强匪太多了。如今就连行走于西域和洛阳的粟特商人也不入中原了,他们只停留在凉州,只在那里进行交易。”

“唉...”皱了皱眉头,李峻叹了一口气:“如此一来,庄子里的生意受了不小的影响呀!”

众人望着李峻,脸上皆是疑惑的表情。

李峻所说的一切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他们不清楚李峻要说什么?要做什么?

因此,没有人再打断李峻的话,而是继续听他说下去。

“我有个想法,我想打通平阳到巴蜀与凉州的商道。我们由水路护送货物到雍州的长安城,再送到长安城以西的扶风郡一带。”

说到这里,李峻的话停了下来,望向了骞韬。

骞韬不明就里地望着李峻,不解地问:“然后呢?李庄主,您需要我和我的族人做什么?”

其他几人没有说话,只是在心中思虑着李峻所说的路线。

“我要你回去组织一些善战的族人,组成一支护送的队伍,将我们送到扶风郡的货物经仇池送进巴蜀与凉州。”

骞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李峻,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

“我会派负责买卖的管事与你们一起,他们会与蜀中的客商以及凉州的粟特商人洽谈交易,交易后的收益你们得两成。或是粮食,或是金银,又或是布帛,都随你们选择。”

说完,李峻笑望着骞韬。

沉默了片刻,骞韬有些犹豫地开口:“李庄主,您相信我们?相信我的族人?”

骞韬是有些犹豫,就连在场的郭诵、江霸、李瑰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骞韬的犹豫与他们不同,他的犹豫在于他不知道李峻为什么会相信自己。

若论交情,抛开平春城的相助,李峻与他真的是萍水相逢。就是算上张景,那也不该得到如此的信任。

固然货物的护送是有风险,其过程中的伤亡也是不可避免,但骞韬觉得李峻能将如此重任交于他,这就是一种信任。

另外,虽说得到的报酬只有两成,但骞韬清楚商贾大家的交易,两成的利润已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这样大的报酬,足以让族人的生存更好些,能有更多的活命之食。

如此的信任与厚待,让他有些不敢相信,也就有了几分犹豫。

李峻并没有直接回答骞韬的问话,而是笑道:“骞韬兄弟,我可以相信你吗?”

这一句反问让耿直的骞韬血性上涌,涨红了脸:“李庄主,您可以相信我,相信我的族人。您的货我们一定会送进蜀中与凉州,我们会用自己的性命来保证。”

李峻闻言,严肃地摇了摇头:“不,我不要你们用性命来保证,你与你族人的命要比货重要。记住,货没了可以再送。若是命没了,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李峻的话简简单单,却让骞韬感动不已。

命在仇池、在秦州,都是卑贱的,如同秋风下的枯草。

骞韬的族人便是为了这卑贱的命在卑屈地活着,哪怕是不如一匹绸的命,他们也想要活着。

然而,他们终究是羌人,是有着血性的羌人,是做出了承诺就一定会拼死守诺的羌人,是可以为了朋友付出生命的羌人。

现在,眼前的李峻说命比货重要,不让他用死去保证,要他活着。这是骞韬从未遇到的,也是他一直想遇到的。

看着骞韬的神情,李峻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就是这个事情,先与你说一下。等你回去好好准备,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运货。”

李峻没有说过多的话,他相信眼前的这个人,也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

即便错了又怎样?无非是丢失一船货的教训。

然而,若是真的成功,那带来的意义绝非是打通商道那么简单了。

说完了这些,李峻看了一眼身前的江霸,笑着说:“对了,江大哥,我有些事情想要与队长们聊一聊。你通知一下,今夜晚饭后,大家都到枫堂去议事。”

“好的,少主。”江霸点头应了一声,唤人去做安排。

几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一同走回了庄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