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一卷:执花仗剑,春风妒少年 第一百二十二章:良禽应择木而栖

对于迁民一事,郭诵的犯难也有原因,主要是有李峻的提议在前。

他不能违背李峻的想法,但也觉得当下的仇池无法全部接纳下平阳的人。

“我们可以分做两部分,一些人送往仇池,另一些人带到广武山的双堡,如此也不会过于集中在一地。”

鲁胜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这个折中也并非是针对李峻的提议,老人确实也不放心将人都聚在荥阳郡。

其实,迁民也并非是荥阳这边的自说自话,李峻早就与平阳太守李澈商谈过此事,个中利害也与叔父李澈说得清楚明白。

未发生的事情也只是当个预测,如今已经发生了,李澈无论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治下的百姓考虑,他都赞同迁民一事。

郭诵稍作思忖,点头道:“那好,我会修书给平阳李太守,让李太守即刻着手安排,仇池那边我也会通知郭方做好接收的准备。”

说到这,郭诵转头对影卫副将彭毅道:“彭副将,何主簿,这件事交由你们来办,届时你们可调动舟船与护兵。”

话未说完,郭诵转头望向大帐内的一角,喊道:“刘离听令。”

刘沈之子刘离自打到了荥阳军营,一直跟在郭诵的身边,他把自己想象成了郭诵的贴身近卫。

然而,刘离毕竟不是军中之人,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如此重要的军务会议,少年也知趣地躲到最边缘,不敢乱了军中的规矩。

此刻,少年竟然听到郭诵有令与他,先是不敢相信地愣了一下,继而又咧嘴笑着,忙不迭地跑到众人的面前。

“近卫刘离听令,本督护命你跟随彭副将处理迁民一事,诸般事项都需听从彭副将的军令,不得有半分造次,否则军法处置,你听明白了吗?”

郭诵一脸严肃地盯着刘离,话语中不带有丝毫的和善。

“属下明白,属下定不负督护的嘱托,竭力助彭将军办好差事。”

少年的回话有些老成,这样的应答,他不知习练了多少遍。

“哈哈...”

郭诵闻言,不禁笑了起来,不仅是郭诵笑了,就连大帐内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李瑰笑着问道:“刘离,令尊刘使君要知晓你跑到荥阳军中当个近卫,你说会不会动怒呀?”

李瑰回军营后听人说起庆真观的事,也知晓了刘离是雍州刺史刘沈的儿子,他觉得刘离不随父从军却跑到了荥阳军中,这也算是个怪谈了。

“嘿嘿...”

刘离得意地一扬头,笑道:“我父不许我从军,但刘离偏要当个将军给父亲看看。”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又哄堂大笑起来。

李瑰边笑边对着郭诵说道:“郭诵哥,你可算是惹祸了,到时看你如何向刘刺史交代。”

郭诵亦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不知为何,郭诵觉得从刘离的身上能看到自己当年的样子,甚至还有几分弟弟郭方的影子。

曾经的自己也是如此地痴迷军伍,弟弟郭方更是为此苦读兵论。

郭诵想打磨一下刘离,无论刘离以后是否会留在荥阳军,他都想让这个少年参与进来,多些军中的历练。

另外,刘离的确也痴迷于军伍,似乎...他那个阿姐也不反对。

想到了刘凝之,郭诵觉得那个少女应该是个贤淑知礼的人。

长得嘛,也...挺好看!尤其是那莞尔而笑,嘴角处会显露两个浅浅的梨涡,让人感觉甚是甜美。

声音也好听,那声郭大哥唤得就很悦耳,轻轻柔柔的,有几分细雨润春风的感觉。

怎么回事?自己想这些做什么?

郭诵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有些飘远的神思拉了回来。

中军大帐内,众人又交谈了一会儿,也便各自散去。

鲁胜也走出了中军大帐,但他并没有返回荥阳城,而是独自来到军营内一处有人看守的营房。

营房的空间不大,里边仅摆了张木床和一方矮桌。因为透光不佳,房间内显得有些昏暗,一盏燃着的豆灯摆放在矮桌上。

“光远,老夫来看你了。”

鲁胜推开房门,唤了一声躺在木床上的吕朗。

吕朗先是抬头怔怔地望向门口处,随后匆忙地想要起身,却因左腿的伤势险些跌下床。

鲁胜上前一步扶住了吕朗,望着满脸颓意的吕朗,老人笑着摇了摇头。

“想不到时隔多年,你我二人竟是如此相见。”

鲁胜扶着吕朗躺好,转身在矮桌前盘膝而坐,脸上依旧带着笑意。

“先生,光远不知先生在荥阳任职,若是知晓,绝不会领兵来犯,光远不是忘恩负义之徒。”

吕朗忍着伤痛,努力地侧起身子,目光诚恳地望向鲁胜。

吕朗,兖州东平县人,名士吕仲次子,前朝大臣,冀州牧吕绍之孙。

吕朗少年之时,其父蒙冤入狱,虽也有辩诬却更被人进谗言,以至天子盛怒,颁旨诛吕家三族。

鲁胜与吕仲为挚友,得知消息后领弟子连夜救走了少年吕朗与其母徐氏,并将母子二人安置在冀州广平附近的一个小村落里。

虽说鲁胜极少前去探望,但这对母子一直都有墨家子弟给予照顾,老人也常常关注着吕朗的成长。

吕朗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固然与他个人的努力有关,其中也不乏鲁胜的暗中相助。

鲁胜从吕朗出兵之时便得知了消息,各为其主的状况下,老人对吕朗并无怨言,只是觉得毕竟还是老友之子,能留下性命还是好的。

听了吕朗的话,老人笑着点了点头,继而又摇头道:“你若真知晓那也就好了,也不会败到如此地步,但无论你知晓与否,你都赢不了。”

吕朗闻言,羞惭地低下了头,自己的确是败军之将,又有何脸面去争辩呢?

鲁胜淡淡地笑了笑,说道:“光远,养好伤便离去吧。”

吕朗略有迟疑地抬起头,默默地望着鲁胜。

昔日,还是中年的这个人曾救过自己。而当下,中年人已是满头银丝,却依然还在救着自己的这条命。

突然间,吕朗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活了三十几年的命依旧需要一个古稀老人来拯救。

“先...先生,光远是不是很无用啊?”

吕朗的语气中满是黯然之意,其中却又带了一丝丝的渴望,仿佛此刻的他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童,期盼能得到鲁胜的原谅。

此刻,鲁胜已经起身走到了门口处,听到吕朗的问话,他停下脚步,转身望向吕朗。

“不是你无用,而是你选择了无用之人为主,便是英雄也要步入末路。”

说罢,鲁胜再次转过身走出了营房。

“无用之人为主?”

吕朗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自己跟着成都王,难道先生说的无用之人是指成都王?

那有用的人又是谁呢?

先生辅佐李峻,难道说李峻是贤主?李峻不就是一个郡守吗?怎会让先生高看至此呢?

不过,无论李峻是否与贤主有关,吕朗都不得不钦佩李峻治下的荥阳军,那是一支极其特别的兵马,是他从未见过的一股军力。

吕朗是谁?李峻有所了解,影卫送来的密报中提及了五虎涧一役。

不过,吕朗会不会良臣择主而事?李峻倒是无从知晓了。

随着陆机与张方的兵马逼近司州境,整个洛阳处在了十几万大军的重围中,影卫送抵洛阳城的密报越来越少,李峻也渐渐和荥阳失去了联系。

孟津,梅坪,莫家村。

梅坪位于孟津县城东十五里处,因多朱梅而闻名。

“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相彼百花,孰敢争先!”

朱梅的花季乃是万木凋零之时,又逢霜凝雪冻之刻,傲寒斗雪的玉瓣晶蕊亭亭于白雪中,仿佛将整个梅坪覆了一层胭红的锦霞。

当下,时节为九月末,身处梅坪莫家村的李峻自然看不到这一美景。

此时此刻,他也确实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思。

十日前,李峻领九千兵马来至梅坪,将临时大帐设在了梅坪的莫家村中。

随后,他命五营校尉王瑚领二千兵马,在梅坪东北处的凤桐峪布防,中尉司马宋洪则领两千军卒守在孟津县城以东的五帝陵附近。

之所以没有将兵马驻于孟津城中,因为李峻知道根本守不住,也没有苦守的必要。

因此,他将整个孟津城空了出来,城中的家户也尽数迁向邙山以南,富足人家更是搬入了洛阳城。

三日前,凭借弓箭与火弩的连番激射,大河上的荥阳军船挫败了陆机右路军的强渡,并顺势点燃了河桥。

然而,军船所能承载的箭矢有限,不可能无休止地压制对方。

因此,当荥阳军船上的武备仅够自保后,所有的舰船顺流而下,远离了战场。

以优势攻其劣处,即便这优与劣的差距很小,都可称之为用奇。但若弃优而攻强,那不是用兵,而是在用蠢。

陆机的右路军对大河上的荥阳舰船毫无办法,但若舰船上的三千军卒弃船陆战,即便荥阳军战力非凡,在数万大军的面前也会在重围中陷入绝境。

故此,李峻从没打算让水军上岸迎敌,更不允许他们擅作主张离船增援。

“二郎,河桥已经被他们修好了,应该明日就会过大河了。”

王瑚所处的凤桐峪离大河要近些,前几日的军船阻敌战让他大开眼界,只是对优势战况的未能持续深感遗憾。

“那些军船何时才能回来呀?打得好好的,怎...怎么就走啦?”

若是军船一直如此守下去,王瑚觉得陆机所领的右路军根本过不了河,这仗倒是好打了。

李峻正低头看着桌面上的军图,听倒王瑚的问话,他抬头白了王瑚一眼。

“哪有那么多的箭矢和火弩?都打光了,不走干嘛?”

李峻说着话,手中的碳条在军图某个位置上画了一下。

王瑚不解地问道:“送呀!你早说我就派人给他们送了!你也可命荥阳那边多送点过来呀!”

李峻再次抬起头,一脸鄙夷望向王瑚,继而又将手中的碳条扔了过去,撇嘴道:“你有多少箭矢?能坚持几天?你当是树棍子呀,不需要银钱吗?”

固然,李峻此时说的话实属玩笑,但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