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 第19章 收获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第19章 收获

作者:饭不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愈发的闷,愈发的阴沉,像死了的解申。

孟渊先摸了尸,继而指尖生火。

依次烧了解申和解忠良后,孟渊收回精火,只觉又有增长。

而且解申对精火的助益比之解忠良还要大,可见此人比之解忠良要强上些。

可方才迎战之时,解申却跑的最快,当知此人成色,分明是只会仗势欺人。待真见了血、生了惧意,就如同被去了势的狗。

不管怎样,此行已然圆满。

除了解申和解忠良外,另外六人也全数被杀,其中还有一个八品武人。

得这几人襄助,精火壮大许多,已然过半。

而且此番搜身,得了两百余两的银锭,还有三千五百两的银票。

至于腰牌玉佩之类,则被孟渊尽数毁了。

除此外,再无珍贵之物。天机图自然是没有的,但却从解申身上得了一串念珠。

这东西佛道两家都有,道家称为流珠。

一般而言,佛家形制大都是一百零八颗,寓意一百零八种烦恼。道门则是八十一颗和一百零八颗居多,寓意九九归一、周天星斗之数。

其实作用都一样,就是记录念经次数,以及静心安神之用。

这一串念珠共一百零八颗,每一个念珠上都刻有长明灯的简笔画,不知何意。

本辨不出是佛道哪一家的。但材质是菩提子,那必是佛门之物。

而解申这种罔顾生灵之人,且又是知府的公子,却携佛家之物,可见离奇。

那解申还说他娘亲吃斋,说他兄长良善,可一家子良善之人,怎么养出了这样的儿子?养出了这样的弟弟?别是家里养了个罗母吧?

这般一比,独孤亢不爱财宝、不贪美食、不造杀戮、不欺良善,简直是圣人!

孟渊对佛家之事了解不多,就也不多想,只在水池边洗了箭矢和刀,便既回返。

行没多久,夜行衣换下烧掉,穿上常服。

匆匆回到县衙后院,进了自己屋子,这才听一声闷雷,继而雨水便来。

静思了一会儿,外面雨愈发大。

有脚步声来到门前,“阿兄!先生备了酒,说要请咱饮酒赏雨呢!”

听了这话,孟渊当即起身。

先前县衙之事后,孟渊觉出不对,当即把祁先生和杨捕头押到后院。略施手段,便知祁先生收了李家的钱,而杨捕头只是收了祁先生的钱。

他们都是狗子罢了,并不知道解申的事。

既然决定出手,孟渊就绝不留情,直接杀了祁先生和杨捕头,火一烧,风一吹,当真没半点痕迹。

而后孟渊不等陈守拙回来,便直接去外面寻仇人了。

那解申等人中午才到河东县,尚未布局出手,就被孟渊追索而到。

他们居于远离人群的花园中,并无旁人在侧,且连同李天运等人全数化成灰烬,待大雨浇灌,半点痕迹也无。

无声无息,无人知晓,乃至于陈守拙怕也料不到自己大开了杀戒。

当然,孟渊方才回来时,陈守拙房中就亮着烛火,可人家等了一刻钟才来唤人,分明是默契。

而且武人虽无术法追索,但儒释道各有神通,今日杀人放火,来日指不定就会被找上门。

被人找上门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找上门了,却打不过人家!

是故,需的把刀再磨的锋利些!到时不用等人来找我,我自去寻人!

孟渊定下勤奋修行的大计,推开门,就见铁牛撑伞立在门外。

“阿兄,我听说县衙的事了,你去了哪儿?”铁牛好奇打量孟渊,一手撑伞,一手摸孟渊胳膊。

“无事。”孟渊拍拍铁牛肩膀。

俩人来到陈守拙房中,只见他备下小火炉,上有瓦罐,里面炖着羊肉。

陈守拙请孟渊和铁牛坐下,还亲自给倒上酒,没一点读书人的架子。“两位贤弟一路相送,又在此间助我良多,我敬两位。”

这是客气话,孟渊和铁牛都没出啥力气,至多给人家买些饭食罢了。

“俺都没出力气!对了,俺阿兄的案子呢?”铁牛赶紧来问,“先生,他们是冲着阿兄来的,你可得秉公办案!”

“杨捕头和祁先生没了踪影,应是畏罪潜逃,明日贴出海捕文书便是。”陈守拙笑着道。

铁牛没听出话里的维护之意,又嘟嘟囔囔半天,说什么我阿兄最老实之类的话。

“把酒观夜雨,也算别有风情。”陈守拙又笑着举杯,“王妃赞你能文能武,尤擅诗词,贤弟可有佳句?”

孟渊只会打油诗,勉强能跟独孤亢唱和,都要被香菱压一头了。是故若说诗才,那是半点也无。

三小姐什么都好。长得好,出手大方,对底下人厚道,就是长了一张嘴。

“在下当真不擅此道。”孟渊笑着谦逊,“不过方才外出之时,乌云之下见青山。想起在古书上见了一句,倒是让我回味许久,乃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妙哉!”陈守拙当即抚掌,铁牛也一边吃一边夸,“妙啊!”

孟渊的意思是,你来河东县当清官,是为百姓做公道,我出门也是为民除害,大家都一样。

而对方既然赞了,那便无须多问,默契自在酒中。

“不过贤弟,”陈守拙见孟渊倒酒,就轻声笑着道:“这首诗中有王妃名讳,可不能胡乱去吟。”

孟渊在王府待了许久,只知王妃姓应,今日才知王妃的大名乃是应如是。

“我当真不知。”孟渊也不觉失礼,只好奇问道:“这名字似是佛家常用之语,应氏曾礼佛?”

“非也。”陈守拙笑着摆摆手,“王妃行三,其长兄讳求是,长姐讳制是。”

孟渊听懂了,这王妃兄妹三人的名字,大概是应父的某种心境变化。

先欲求“是”,虽求而不得,可心境欲坚,誓要寻到“是”,是为制“是”。最后还是求不到,只能妥协,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是为如“是”。

“陈先生,我在王府日久,但对王妃母家知之甚少。”孟渊给陈守拙倒上酒,好奇来问:“先生可否指点指点?”

“王妃先父老应公、先兄小应公都已逝去,留下的只言片语也被禁了,你不知道也寻常。”

陈守拙饮了一口酒,沉默一会儿,这才道:“王妃的父兄是当世大儒,世间万千读书人的楷模,乃至于儒释道三教之人都对他二人崇敬有加。”

“三教尊崇?”孟渊有些吃惊。

“王妃先父先兄逝去之时,佛国有高僧西来,道门三派也亲往京师拜祭,更别提儒家了。”陈守拙道,“许多人平生最不甘之事,便是不能随两位应公而死。彼时王妃不过小小少女,你以为为何能存活?”

他指了指外面的雨水,道:“佛家讲众生平等,道家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叹,儒家也有民贵君轻之语。儒家入世,许多学说、流派应时而出。儒家一门中惊才绝艳之辈数不胜数,从古至今,皆为求万世开太平之法。老应公亦是如此。”

孟渊以前听聂师提过,王妃才是真正的靠山。还说若要走的更高更远,王妃是莫大助力。

以前孟渊还不能感同身受,现今明白了。人家王妃承了父兄的声望,这确实比什么财富都要贵重。

“不知老应公是什么学派,有哪些主张?”孟渊更好奇了。

“本朝不准谈这个。”陈守拙微微笑,“请饮。”

看来是对肉食者不太好的主张!

“……”孟渊被勾的心痒痒,但思及王妃的仁善之名,便猜想跟泥腿子有关。

当然,孟渊自己也是泥腿子。

想起聂师曾自称什么应氏门下走狗,孟渊打算回去后问一问聂师。

不过对三小姐越来越好奇了,孟渊倒酒来问:“先生,那王妃是如何被赐婚给信王的?”

“我也不知。”陈守拙笑笑,“信王无有贤名,无有权势。松河府本不是信王的封地,是后来才搬过来的。”

“不知信王原本的封地在何处?”孟渊随口问。

“他以前在平安府,后来原配死了,就被赶回这边。”陈守拙对信王无半分敬意,低声道:“好似是信王在那边惹了祸,不知真假。”

平安府是庆国境内唯一有佛家传承的地方,是和尚窝。

一时间,孟渊想到了独孤亢。

那信王来到松河府已九年了,彼时独孤亢十岁上下,已然懂事了。

再稍稍一琢磨,独孤亢不爱女色、不贪钱财、不爱美食,以及之前还曾打算请自己吃豆腐宴……

一时间,孟渊觉得独孤亢还真有几分和尚味儿。

而且是正经和尚,跟大尾尊者和撼地金刚那种走偏的不一样。

孟渊早就知道独孤亢不太正常,但没专门打听过。而既然王妃不管、玄机子不管,可见独孤亢扑腾不起风浪。

但如今自解申处得了那一串念珠,孟渊倒是觉得,可以找机会试一试独孤亢。

毕竟,解申之事未完,孟渊已做好了被人家找上门的准备。

磨刀固然重要,若是能再探明对方的底细,那便更好了。

吃着羊肉,饮着浊酒,耳听雨声。

三人只把闲话来聊,多是孟渊打听陈守拙的官旅之事,倒也别有趣味。

转眼又是五天过去,河东县没半分异常。李天运不见了,李氏族人却未声张。

孟渊还专门返回作案现场,但并无异常,只那李家的几个儿子打来打去,目前老二占上风。

当然最主要的是,没人来找解申。

而且,孟渊中三十三天已然全开,只待圆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