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五章 晋惠公 第5章晋惠公 第24节 晋作爰田

晋惠公的生气非常有理由:拿什么来封赏大家?

韩原之战,晋国败了,将大片土地都割让给了秦国,你们打着营救寡人的口号,再将寡人的财产都分光了啊?

郤乞早就吓得面无血色,吕省却微微一笑:“主公,请放宽心,封赏一事是臣答应出去的,那就由臣来解决问题就是。

其实臣早有想法,只要我们实施爰田制,非但主公不需要从国库拿出钱米,更不需要主公另外封赏土地!”

“讲详细点!”晋惠公非常不耐烦。

于是,吕省要正式将他早已谋划在胸的土地制度改革详细向晋惠公作了汇报。这便是史料记载的“晋作爰田”!

所谓爰田,这个爰字的意思就是“援”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引、拉”等意。田,即土地。所以爰田的本意就是引出土地。

引出土地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我们花点时间,讲一讲当时的土地制度。

在周王朝,天下土地都是属于天子的,但天子是不亲自管全天下的土地的。他只管都城附近的一部分土地,其余的土地是分封出去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个诸侯国。

无论是天子亲自管的土地,还是诸侯国的土地,其实真正有用的土地只有一种,那便是靠近水源的土地。

因为所谓真正有用的土地,指的便是可以用于耕种产出粮食的土地,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那些远离水源的土地便没什么用,所以,只能叫地,不能叫田。

于是,别看天下这么大,但田真的不是很多。所以,田往往近水,这也便是为何中国最早的文明诞生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大江大河一带,而绝对不是沙漠、高山、草原、海洋之故。

其实,四大文明古国都必须与水有关,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桓河,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两河流域),其他如南美的雅玛文明也有一个亚马逊河。

这个田,从字形上我们便可以得知,是需要沟渠的,沟渠的作用便是引水灌溉。为了提高用水效率,这些沟渠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这样便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耕种。

田很少,决定了田是属于贵族的。而且属于贵族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贵族才有能力组织动员大量的劳动力去进行沟渠建设。

贵族是什么?那是权力的象征,这种权力便是行政权。所以,说穿了,当时的农田,是土地权与行政权的紧密统一。

而行政权又与贵族的爵位紧密统一,于是,凡是农田,必须是爵位、行政权、土地所有权的统一。

想想看,如果给一个农民一百亩土地,他因为没有能力去修建沟渠,或者说,他得不到水源,这个土地给了他,半毛钱作用都没有!

这个统一是受土地离不开水源的自然因素影响,又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影响。但这两个因素却是可变因素,而且是互相作用着的。

到后来,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如铁器的使用,掘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人们慢慢发现,那些原来不能作田的土地,开始变得可以实现耕种了!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没有贵族进行大规模动员的条件下,一个村、一家族甚至一个基层家庭的劳动力,如果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如掘井灌溉,便可以让一些原来远离水源的土地得到水,这样,农田便慢慢增加了。

贵族受封的土地往往因为近水所以可以算是一级农田,但人们慢慢开发出了其他二级三级农田。这个时候,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些开发出来的土地。

但土地制度规定了唯通过封赏才能得到,你开发个一万亩土地,没有国君的封赏,那就是不你的。

封赏的前提是什么?是功劳!往往贵族有了功劳,国君便可以封赏土地给他。没有功劳,哪来封赏?

也就是说,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土地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大量田地产生。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封赏,所以这些土地都属于国家,而非个人。

尤其是晋国,在历代晋君的努力下,晋国的地盘已经扩张得很大了,可以说是当时疆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只要晋国的国人们有足够的功劳,国君便可以赏赐。

但现在的问题是,韩原之战都失败了,谁敢说自己有功劳?

吕省的意思就是,尽管大家都没有功劳,但土地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分给大家。但有一个要求,那便是要求你一定要好好报效国家,要立功。

这便是爰田的本意:我先将土地封赏给你,是为了引出你接下来立功!

非但如此,以前土地是封赏给贵族大夫的,现在咱晋国土地那么多,除了贵族大夫有份,国人们都有份。来来来,这一块是你的,那一块是他的,自己的土地,自己负责去建设沟渠去掘井吧。

这代表什么?代表着晋国的爰田制一实施,便是将土地的爵位、行政权、所有权实现了分离!普通国人都可以享有土地,这个土地是属于你的,这便叫土地私有制!

土地一旦私有了,那便可以变成自己的财产,这便是土地私有制代表着土地的财产性。

也就是说,晋国的爰田制,最终是将原本闲置着的那些土地都通过封赏的形式授予个人,成为个人的财产,从而让个人通过耕种、交易、流转,在土地上实现财产性收入!

对贵族来讲,他得到了什么?他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得到了土地的封赏!贵族的土地面积更大,他通过权力实现的土地耕种规模化效益更大。

那他的义务是什么?立功啊,立功的表现之一便是通过增加上交给国家的税来实现啊。

对普通国人来讲,他得到了什么?梦寐以求的土地啊,从而实现财产性收入。他的义务是什么?同样是立功,通过上交赋税即可!

对晋惠公来讲,他损失了什么?什么也没损失,他的国库不用支出一分钱。但他得到了很多,一是民心,大家都拥护啊。二是收入,土地被利用越多,他收到的税便越多!

对晋国来讲,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一个基于土地改革而实现国强民富的基本途径,从而成就了自此晋国称雄春秋江湖数百年的伟业!

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项伟大的土地改革措施,居然是因为晋惠公成了俘虏、晋国因为兵败对国君人人怨恨、忠于晋惠公的吕省急中生智想出来的临时救急法子!

他的目的是改善国君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从而为救回晋惠公打好民意基础而已!

几百年后,秦国的商鞅变法,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中一条,便是“作爰田、开阡陌”!

嘿嘿,那正是因为商鞅本就是在源于晋国的魏国进修后,将吕省的土地改革拿到了秦国而已!

而秦国通过改革,得到了什么?最终是一统天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