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39节 废立嗣子(上)

公元前501年,对赵鞅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饱受压制的赵氏家族终于迎来了晋国中军元帅范鞅逝世的好消息。智跞担任中军元帅,赵鞅为中军佐,赵鞅终于将要开启他强悍的人生了。

赵鞅很清楚,赵氏家族这面大旗在自己手里,不但不能再继续被其他家族欺压,还要崛起于晋国家族之林,一定要成为晋国第一世家。所以,赵鞅很努力,各方面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理政才能。

赵鞅是一位强势的赵氏家族宗主,要全面振兴赵氏,他必须考虑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残酷权力斗争,那便是与中行氏、范氏长期积聚矛盾下,迟早有翻脸的一天。自己必须作好全面准备,其中一个准备,便是赵氏家族接班人的问题。

这是每一位英明的家族宗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赵鞅当然要考虑。但令赵鞅郁闷的是,他对于自己的五个儿子,貌似都不是很满意。

嗣子赵伯鲁,以及其他的嫡子,貌似碌碌之辈。至于庶子们,他几乎从来都没有好好看过一眼,毕竟,庶子的身份低下。

赵氏的家臣则出了大量的牛人,董安于、阳虎、周舍、扁鹊等等,我们都介绍过了,还有一位,便是相师姑布子卿。姑布子卿本就是心思缜密之人,他非常清楚赵鞅的隐忧。

自己的主公,一直在纠结今后赵氏家族接班人的问题。作为家臣,为主分忧,责无旁贷。

他也不看好那位纨绔子弟赵伯鲁,他不能直接干涉赵氏家族内政,但他有自己的办法。这办法当然是相面。

在姑布子卿看来,赵鞅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便是赵无恤。他看着赵无恤出生,知道赵无恤因为母亲是来自翟国的赵鞅从妾,从而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在赵鞅眼里根本没有半点地位的庶子。

所以,赵无恤在少年时便非常努力,读书非常用功,也勤于练武,小小年纪便在赵鞅诸子中表现与众不同。姑布子卿看着这位敏而好学胆识过人的赵无恤茁壮成长,非常高兴。他知道,只要有机会,自己一定帮助赵无恤成为赵氏宗主。

赵鞅对儿子们的要求是高的,有一次,他命人将赵氏家族族规抄写于若干竹板,将儿子们叫来,吩咐他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但他实在太忙,不可能一直亲自教导自己的儿子们,直到三年后,他突然想起这事,便将儿子们都叫来,想要考察一下儿子们的学习情况。令赵鞅不悦的是,儿子们几乎都忘了这事。

但有一人例外,那便是赵无恤。赵无恤当着父亲以及一干家臣的面,将竹板的内容一字不差背了下来。赵鞅又考究了一下相关内容,赵无恤对答如流。

相反,作为世子的赵伯鲁,不用说竹板记着是什么内容,甚至连竹板都找不到了!

姑布子卿在旁边看着,他知道机会来了,因为从赵鞅眼神中,他看到了赵鞅对于接班人问题的犹豫,以及犹豫后的决心。但他一直不动声色,家臣,当然不能干涉主人家的内政,象这种废立世子的事,小心为上。

过不了多久,赵鞅将姑布子卿叫去:“子卿,今天叫你来,有一件大事,那便是关于世子一事。伯鲁虽为嫡长子,但这些年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我担心如果赵氏家族交到他手里,会被他毁于一旦。子卿务必帮我看看,废了伯鲁,谁可以为重点培养。”

赵鞅的嫡子们都进来了,姑布子卿仔细看了这个,认真看了那个,看面相,看背相,忙乎了一阵后,叹了口气道:“主公,恕臣直言,无一卿相之材,亦无一将帅之材。”

赵鞅急了:“子卿的意思是,赵氏走向末路了吗?”

姑布子卿微微思索了一会,道:“主公不是还有几位庶子吗?我记得曾经有一次看过一人的背相,当时觉得此人可为卿相良将。但还需要再仔细相面,才可以最后结论。”

于是,赵鞅的庶子们都被叫了进来。姑布子卿认真看了每一个人后,把赵无恤拉到赵鞅面前,欣喜道:“恭贺主公,这一位,不但有卿相之相,更隐隐透着诸侯之气!”

姑布子卿在当时列国诸侯中相面的技术那是无人可出其右,他的结论,就这样成了赵氏家族未来接班人选的最后决定。

但是,赵鞅却故意犹豫了起来。废立嗣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一个家族的大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诸侯和大家族,因为废立世子,导致了血淋淋的权力斗争。赵鞅当然知道,赵伯鲁为嗣子已经多年,身边早就聚集起了一批支持力量,要让这批支持力量包括赵伯鲁本人都心服口服接受被废的决定,单靠一次相面,远远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